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5365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docx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三)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

淬、决、卒;古今异义词:

涕、币、提、股。

 

二、教学过程:

 

1、《战国策》

 

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3、两位主人公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

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

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战国四大刺客:

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

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

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

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

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

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

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4、赏析诗歌: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没:

死,即“殁”字。

 

解释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不含惜别之情,偏写荆轲在此别燕丹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

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

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实为上乘之作。

 

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

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

 

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

“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

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

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

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

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之先吧。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义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大意:

 

燕太子丹善于收养门客,志向是到嬴姓的秦国报仇。

要从招募的壮士中百里挑一选杰出的,年深日久后选中了荆轲。

君子甘愿为知己者死,荆轲决定离燕国京都赴秦为太子丹报仇。

荆轲启程前随行的白色骏马在路上嘶鸣,周围都是一片为其送行的慷慨激昂之气。

荆轲的怒发撑起了高高的帽子,豪猛之气冲击着系帽的长丝带。

在易水河边为荆轲摆酒设宴以壮行,周围坐席上都是英雄壮士。

琴师高渐离以名为‘筑’的乐器奏出悲壮的乐曲,勇士宋义则高唱激人的歌声。

岸边上哀风萧萧,易水中寒波淡淡。

乐声中的‘商’调使人悲痛流涕,‘羽’调的高亢激越则使壮士动容。

心中清楚这是一去不归的征程,但会将英明流传于后世。

荆轲登车的时候果敢得没有回头后看,高速奔腾的马车朝秦国而去。

快速行驶了万里之遥的路程,途中漫长曲折经历上千座城池。

当向秦王晋献燕国地图时匕首一现就自然暴露出了刺杀一事,这使秦王嬴政大吃一惊而怔在那里。

可惜荆轲的剑术不够精熟,这一举世奇功没能实现。

荆轲这个人虽然死去了,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却会千载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