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5940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docx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 杜改余#TRS_AUTOADD_1334814020165{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34814020165P{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34814020165TD{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34814020165DIV{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334814020165LI{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p":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td":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div":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li":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

一、教学设计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题

第三章《走进国家》 第七节 澳大利亚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澳大利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即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③“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

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能总结出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3.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

4.运用地形图说出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5.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6.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并简单分析说明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信息、图标、地图进行分析、推理、总结、作出判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初步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前面几个国家的学习,也初步掌握了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方法。

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采用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课件。

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例如,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资源;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力争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情境探究、协作交流、自我评测的综合地理学习能力。

 

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析图,进行自主学习、分析、探究、解答等构建自己的新的国家地理特征的总体印象与知识框架。

据学情状况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为:

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呈现方式,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本课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学生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等级评价

评价项目

自我总结(具体)

自评

教师评

你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参与度如何?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何?

你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哪些地理技能有明显提高?

你在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如何?

你认为本节课学习中对生活最有有的知识是什么?

课后练习分值

折合等级

教师评定

综合等级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以图激趣,导入新课)

 

导入点题:

同学们大家猜猜看—这像一只什么?

(以“旋转180°后的澳大利亚轮廓图有什么特点?

像什么?

联系本节课的标题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图上,并质疑老师这么做的目的。

快速浏览课本,互相讨论。

观察旋转后的澳大利亚轮廓图好似羊背,暗合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标题,感到很活跃、兴奋。

以“旋转180°后的澳大利亚轮廓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课题的切入点,从而以一种很简单的方式达到点题激趣的效果。

为本课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感性认识(参观活化石博物馆,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互助学习任务一:

①说出动物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教材73页图8.36,)

②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③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学生活动:

可以自己当导游,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发言,介绍几种动物的特点。

然后讨论澳大利亚的动物有何共同特征。

(古老—“活化石”)

情景创设中展示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给了学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同时学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寻找答案,同时通过“小导游”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也为下文的探究活动创设了铺垫。

 

理性认识(假说推理,验证当地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

前面的“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动物有了感性认识,此处再利用填图落实基础知识,并据图分析推理,得出动物古老的原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并且通过学生的表达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出示地图“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教材第73页图8.35)及“大陆漂移过程”示意图。

师:

引导学生,由大陆漂移说和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推理澳大利亚动物古老的原因。

小组学习任务二:

①在地图上填注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

②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何特点?

③根据两幅图,分析澳大利亚动物古老的原因。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观察大陆漂移图,找出澳大利亚于6500万年前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

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澳大利亚长期孤独的地理环境使其动物进化缓慢,所以动物古老,成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自主探究(通过一些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地理学知识解释一些风俗习惯)

问题引导:

利用“澳大利亚养羊趣闻”—羊也是移民;羊比人多;鸵鸟牧羊;兔子成了羊的“天敌”等故事中设问的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兼之了解当地的风俗。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浏览课本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资料,介绍养羊趣闻,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由养羊趣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渡: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那么发达?

这与它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

 

理性分析(填图绘图,落实双基)

培养学生填图、绘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中全面落实基础知识的优势。

 

展示澳大利亚空白图。

小组学习任务三:

①绘出南回归线。

②自己设计图例,画出澳大利亚的三大地形区。

③在图中画出气候类型大致分布界限,并填注气候类型。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然后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落实基础知识。

 

理性分析(读图分析,突破重难点)

 

“由图探因”,以“图”为核心,先在图上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图上识记只要地理事物),然后从图上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问题引导:

根据教材75页图8.38“澳大利亚的地形”和76页图8.39“澳大利亚的气候”,探究澳大利亚农牧业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小组学习任务四:

①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

②澳大利亚为何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学生活动:

此部分学习任务主要是依靠小组讨论、交流完成。

小组活动结束后,选派代表发言。

将地形图、气候图、农牧业分布图三图叠加,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难度逐渐增加,为教学难点的突破铺设阶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突破难点。

 

规律总结(运用表格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理顺本节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因果关系,便于学生对知识内涵和知识本源的认识。

 

学以致用(渗透不同级区域和相同级区域的学习方法)

探究活动一:

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哪一面是朝阳的?

学校放暑假应该在几月份?

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

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

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很多古老特有的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1.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并且逐渐渗透学习两个相近区域的方法,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量大,涉及的问题多,难度也较大,但这样却有利于将学生的实践探究落到实处。

由于我设计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和活动,给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这样,学生不仅要面对理性思考的挑战,而且还可以放松身心,从阅读和欣赏中陶冶情操,同时,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使课堂成为民主开放的课堂,成为体验、参与、思考、探究、合作的活动场。

由于多媒体的应用,使很多教学准备工作可以事先完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多媒体能够通过图、文、声、像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传统优秀教学设计可谓精致入微,教师每一句话,学生每一句答,多少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都精心安排,教师“按图施工”,不逾越即是一堂好课,没有顾及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意外”情况,一旦碰到“意外”则手足无措,老道的教师也想尽办法让学生钻进自己备课设计中“下的套”。

但教学过程毕竟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

 

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提倡设计不必面面俱到,主要思考教学实施中的大方向、关键内容,把握整体目标走向即可。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

真正将教案转变为学案,以学生为转移,促进学生的学。

它的设计应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

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当然学生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质疑精神的条件,是教师平时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并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

而要真正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无解),需要教师的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巧妙的引导水平,更需要教学勇气与先进的教学思想引领。

总之,树立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设计意识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一环,是课改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六、导学案设计

《澳大利亚》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看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并概括位置的独特性;

2.了解澳大利亚主要特有的古老动物,并解释其成因;

3.从地形图和气候图中获得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4.尝试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分析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

二、知识要点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1.澳大利亚位于半球和半球,位于带和带。

2.位置的独特性是。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上图中四种古老动物分别是、、和。

2.这些古老动物的形成原因是。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地形

请试着画出沿南回归线的简略地形剖面图,并在上面标注所经过地形区名称。

2.气候

(1)请将字母写入图中对应位置。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E.温带海洋性气候F.亚热带湿润气候

(2)气候分布特点。

3.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地形:

气候:

其他:

三、知识小结

请利用老师提供的空白图自己设计一种形式,小结本课你所学到的知识。

 

2012-04-10人教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