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6152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docx

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

2011年广东省揭阳市九年级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试题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200分(其中化学100分,思想政治60分,地理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按要求填写。

3.考生必须将选择题所选的选项用2B铅笔在答题卡对应位置涂黑: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卷无效。

不能使用改正纸和涂改液。

4.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卷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K—39Ca—40Cl—35.5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涂黑)

1.现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生石灰:

把我扔在水中好难受啊

C.灯泡:

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浓硫酸:

怎么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

2.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3.2011年5月2日胡锦涛同志在天津调研时着重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下列做法不会对人体有害的是

A、为了增进营养和促进消化,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酸奶

B、为了使馒头看相好,上海华联超市销售用柠檬黄、糖精钠、玉米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的染色馒头

C、为了保持肉制品的鲜美,河南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使用吃了“瘦肉精”的猪肉做原料制火腿肠

D、为了避免浪费,广东江门有人将餐馆的潲水油进行净化成“地沟油”再售往学校和酒店再利用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5.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碘-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

已知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  B.碘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碘-131和碘-127的化学性质不同

D.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6.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7.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

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8.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CO2B.H2SO4溶液C.CuSO4溶液D.Na2CO3溶液

9.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现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

下列有关t2℃时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所含的溶剂最多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t2℃时A和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0、2010年2月26日晚,广东普宁发生燃放烟花引起爆炸,导致20多人死亡的事件;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遇难人数达到50多人,这些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

下列做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关闭煤气瓶阀、并马上打手机报警

B、室内着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出口

C、地震发生不能逃生时,应该就近躲在教室的墙角处,并用枕头或书包护好自己的头部

D、燃放烟花时要远离居民区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存放烟花时不要堆得过高过密

11.小明同学在自己购买的一本化学课外参考资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这一过程,可以用乳化和乳化作用的原理来解释”。

对此,小明产生了一些疑问。

你觉得小明的下列想法合适的是()

A.有时参考书上也会有错误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还是问问老师吧!

B.好象不对吧?

不过参考书都是权威专家写的,应该不会错的!

可能是我记错了。

C.汽油是乳化剂,可以与衣服上的油渍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乳浊液,达到清洗的目的

D.不容置疑,参考书上写的当然是正确的啦!

12.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鉴别O2和CO2气体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方案1

加入足量的Cu粉过滤

滴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用带火星的木条

通入足量的AgN03溶液

方案2

加入足量的CuO过滤

滴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用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13.把铝箔放入CuSO4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

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

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A.小宇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B.小琪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认为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D.小梁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14、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小颖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许多物质有:

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不锈钢;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碱的有①④⑤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⑩

C、属于有机物的有①③⑤⑨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15.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H+B、Na+、Cl-、SO42-、Fe3+

C、Cl-、CO32-、K+、Na+D、Ag+、Cl-、CO32-、K+

16.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二、填空题:

(本题共4个小题,总计28分)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揭阳市是全国有名的玉都,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铝_________,绿宝石因含微量元素亚铁离子________而呈绿色;红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氧化铝,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铬、钛、硅、钠等,其中钠主要以硅酸钠Na2SiO3的形式存在,则硅酸钠中硅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4)二个氨分子;

18.第16届亚运会已在广州闭幕,精彩的盛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广州亚运会是科技的盛会。

①广州亚运会使用了氢氧燃料电池动力电动车,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电池,右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燃料电池是将能转化为电能,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下列应用中,主要使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填序号,下同)。

a.使用碳纤维制作的赛艇b.使用铁合金制作的标枪c.使用尼龙制作的泳衣d.用纯棉制作的运动服

(2)广州亚运会是健康的盛会。

①运动员能品尝到虾饺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茶点。

制作虾饺的主料有虾仁、冬笋、猪肉、面粉等,其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②运动员需要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

③在亚运会场馆内分布着许多“直饮水”点,其“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

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广州亚运会是绿色的盛会,

①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

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

 A.把废旧电池丢弃到远离城市的地方  B.不用或少用含磷洗衣粉C.垃圾采取分类回收  

 D.提倡使用手帕,减少纸巾的使用E.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②用可降解“玉米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制作餐具,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解决

问题。

19.2011年4月1日,在澳门举行的绿色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目标被确立。

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0万吨/年重油加工工程项目落户揭阳市惠来县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区,石油产业将成为揭阳市的支柱产业,揭阳也在向绿色石油城市迈进。

(1)石油在综合利用时可以得到多种产品,如:

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汽油等。

丁烷在燃烧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R+13O2点燃8CO2+10H2O,由此可以推知丁烷的化学式R为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车用乙醇汽油。

目前,我国一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这样做的优点是(列举一点即可):

(3)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最终会被耗尽,请写出一种你所知道的新能源。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体现这一理念:

20、在实验室中小揭同学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Fe、Mg、Zn、Cu四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验证金属的活动性,现象如下左图。

小阳同学将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后发现只有一种紫红色金属。

请回答:

 

(1)如上右图是回收该金属的实验操作:

操作中有一处错误,指出错误。

(2)从化学性质上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这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与其他三种金属发生反应,该金属是。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

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性。

(4)小普同学为了验证金属铬的活动性,他也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Cr显+2价),现象如下:

金属

Cr

Mg

与盐酸反应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①请将铬、镁、铜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②【反思】小宁尝试将铬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你认为会反应吗?

能反应请写出Cr跟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计15分)

21.常温下,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和氢气。

请设计实验,证明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并且产生了氢气。

(1)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D可以重复利用),请你协助该小组同学完成以下实验:

①实验结束后,发现B中铁粉全部转化产生了黑色块状固体,为了证明黑色固体不是铁粉,该兴趣小组同学取黑色固体进行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不是铁粉

②为了除去B中出来的水蒸气,该小组同学在C中首先连接了D作为洗气装置对氢气进行干燥,则D瓶中填装的药品可以是;

③为了收集和验证所产生的氢气,该小组同学使用D作为气体的收集装置,则气体应该从_____(填“a”或“b”)通入。

④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的方法来制取氯气,一般可选用装置A做气体的发生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明显现象,有的化学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

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的pH(填序号),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a.逐渐增大并≥7b.逐渐减小并≤7c.始终不变并等于7

方案二: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

某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

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方案三:

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了两个意外现象:

(1)一同学向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一定量时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造成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刻,红色消失。

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可能是红色溶液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使红色消失。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上述NaOH溶液,在液面上方滴些植物油,冷却后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片刻,红色消失。

红色消失的现象与空气中的O2无关。

②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了Na2CO3,使红色消失。

取少量Na2CO3溶液,

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一段时间后红色不消失。

红色消失的现象与空气中的CO2无关。

①在验证猜想①的实验中“煮沸”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②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当选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上述方案中红色消失是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所致。

你的实验方案是

四、计算题(23题4分,24题5分)

23.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强烈地震而引发的核泄露给全球和平安全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在核电站周边的居民可通过服用碘片防辐射,服用稳定性碘的确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过量的稳定性碘会导致碘中毒。

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每天0.1g碘。

我国部分地区群众听信谣言,出现抢购现象。

如图是某品牌的加碘盐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计算:

(1)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2)高温烹饪会使含碘量降低,说明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___________;

(3)根据有关数据估算,一个成年人,若要通过吃碘盐防止放射

性碘的危害,每天需要吃____________kg食盐。

你认为通过

用吃碘盐防止放射性碘的危害能否可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

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提示小明: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求:

(1)当加入200克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2)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请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2010——2011学年度第四次联考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说明:

1.提供的答案除选择题外,不一定是唯一答案,对于与此不同的答案,只要是合理的,同样给分。

2.评分说明只是按照一种思路与方法给出作为参考。

在阅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可参照本评分说明,定出具体处理办法,并相应给分。

3、对化学用语的评分仍要严格。

具体要求为: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有错不得分;配平、条件、生成物状态有错、计量数不是最简比、没画“=”等每项扣1分,扣完为止。

(2)化学专用名词写错别字不得分,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潦草,整体扣1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BBACBCBDCAACCDCB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中,共16题,48分)

二、填空题:

(本题共4个小题,总计28分)说明:

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他每空1分

17、

(1)Al2O3,Fe2+;(直接写+4不给分)。

(2)Na2CO3;(3)Ca(OH)2(4)2NH3;

18.

(1)①化学能,将变小②c。

(2)①糖类、油脂②坏血病。

③起吸附作用;物理变化

(3)①AE②白色污染。

19.

(1)C4H10

(2)优点是:

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或节省石油资源

(3)太阳能或风能或潮汐能或核能等。

(4)坐校车上学,少开私家车或随手关灯或夏季将空调温度调高或双面使用纸张等,答案合理即可,植树造林等吸收CO2方法不给分)

20、

(1)用手拿加热的蒸发皿或没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说出改正方法不给分)。

(2)是镁,是铜。

(3)可燃性。

Cu

Cr

Mg

(4)①

 

(方框三个空共2分,错一个不给分)②能,Cr+CuSO4=CrSO4+Cu。

高温

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计15分)

21.

(1)3Fe+4H2O===Fe3O4+4H2(氢气不加箭头,若加扣一分),置换反应。

(2)①实验报告:

(若用磁铁吸引不给分因为四氧化三铁也有磁性,盐酸必须足量,也可用稀硫酸等或者加入硫酸铜溶液无红色物质析出也行,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无气泡产生

黑色固体不是铁粉

②是浓硫酸(没有浓字不给分);③b。

④理由是该反应是固液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不全面不给分)

22.方案一b方案二:

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气体体积膨胀或②稀盐酸进入烧瓶占据了一定体积也使瓶内气压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方案三:

(1)2NaOH+CO2=Na2CO3+H2O

(2)①是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有氧气。

②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原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稀释,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一段时间后,

若红色不消失,则证明红色消失是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所致或(在小于10%的稀氢氧化钠

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再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溶解,一段时间后,若红色消失,则证

明红色消失是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所致)(2分,一定要体现有由稀到浓或由浓到稀的两个

过程的对比。

答案不全面不得分)

四、计算题(23题4分,24题5分)

23.

(1)214

(2)受热易分解(4)4kg;行不通,每日吃的食盐的质量太大,人体不能承受

24.

(1)溶质是NaCl和Na2CO3。

(1分)

(2)

解:

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117

x10gy

111∶x=100∶10gx=11.1g---------------------------(1分)

117∶y=100∶10gy=11.7g--------------------------(1分)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13.4g—11.1g=2.3g--------------------------------------(1分)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3g+11.7g)/(13.4g+96.6g+100g-10g)×100%=7%--------------(1分)

(其它合理解法均可记分)

(解计算题格式必须规范:

解题过程中,无设或答、设未知量带单位、物理量数值不带单位、质量分数不乘%等每项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