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664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docx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做饭放食盐时,炒菜比腌菜咸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用高压锅煮饭﹣﹣气压越低,沸点越高

C.冷却食品时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放热

D.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在室外容易破裂﹣﹣水结冰,质量变大,密度变大,体积变大

2.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  )

A.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

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曰》(髙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与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

气体容易被压缩

B.

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C.

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D.

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

6.把一滴温度较高的蓝墨水滴入冷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蓝墨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蓝墨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D.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7.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

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

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9.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10.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水份内能不变

B.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粒壳爆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增加

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1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12.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

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13.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14.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15.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铁的比热大于铜的比热,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接触,则(  )

A.温度将从铜块传到铁块B.温度将从铁块传到铜块

C.热量将从铜块传到铁块D.热量将从铁块传到铜块

16.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17.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  )

A.温度降低,内能增大B.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8.20XX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根据无锡实时空气质量监测,3月9日,无锡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PM2.5浓度为153μg/m3,那么103m3的空气中PM2.5的细颗粒物的质量为  g.(1g=106μg)

19.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对于前一句是根据  这一物理知识来判断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变化.两滴水银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的悬浮颗粒物,它在空中的运动  (“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0.内能有不同的用途,图甲和图乙的共同之处都是通过燃烧酒精获得内能,不同之处在于图甲中烧杯中的水获得的内能用来对试管  .图乙试管中的水获得了内能变为水蒸气用来对活塞  .

21.出于对安全和环保的考虑,沈阳市政府为喜爱户外烧烤的市民提供了专门的场所.烧烤的主要原料是木炭,已知它的热值是3.4×107J/kg,那么84g的木炭完全燃烧放出  J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能使初温为20℃,质量为17kg的水,温度升高到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2.

物质

比热C[J/(kg•℃)]

8.8×102

钢铁

4.6×102

3.9×102

1.3×102

质量为100g、初温是24℃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2.3×103J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74℃.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

从下表可知此金属是什么?

23.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热学部分(内能、内能的利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16•夏津县二模)“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做饭放食盐时,炒菜比腌菜咸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用高压锅煮饭﹣﹣气压越低,沸点越高

C.冷却食品时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放热

D.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在室外容易破裂﹣﹣水结冰,质量变大,密度变大,体积变大

【分析】需要从各个选项中的现象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进行依次分析.

【解答】解:

A、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说法正确;

B、高压锅内部气体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液面上方气体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说法错误;

C、冷却食品时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说法错误;

D、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把水缸涨裂;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点较全,需要从各个现象中分析原因,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

 

2.(2016•瑶海区模拟)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先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会做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以下关于布朗运动解释中,不符合分子动理论观点的是(  )

A.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不断撞击花粉颗粒

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

【分析】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形成原因是悬浮颗粒无规则撞击引起的,小颗粒并不是分子,小颗粒运动的轨迹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轨迹.

【解答】解:

A、花粉微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错误,

C、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会引起不断撞击花粉颗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D、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对花粉微粒的撞击次数越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须清楚:

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形成原因是悬浮颗粒无规则撞击引起的,小颗粒并不是分子.

 

3.(2016•阜阳校级一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各句诗词中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暗香来”不同的是(  )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出居庸关》(汪元量)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曰》(髙骈)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村居山喜》(陆游)

D.幽兰生谷香生行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游武夷泛舟九曲》(郭沫若)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微观粒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微观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由于梅花香气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

A、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沙子的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满架蔷薇一院香,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蔷薇花的香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花气袭人知骤暖,人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的花芳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使人可以闻到花香,故C不符合题意;

D、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说明兰花生长在山谷中,兰花分泌的芳香物分子运动到山间的小路上,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014•石家庄模拟)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与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分析】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B、物体的机械能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决定,物体的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功与热量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解答】解: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与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故B正确;

C、消毒液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因此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故C正确;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5.(2016秋•安庆期中)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

气体容易被压缩

B.

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C.

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D.

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之间有间隙.

【解答】解:

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都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而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所以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要注意分子间有吸引力存在的现象大都是物体紧贴在一起或物体很难被拉伸的现象.

 

6.(2016秋•福清市期中)把一滴温度较高的蓝墨水滴入冷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蓝墨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蓝墨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D.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分析】

(1)热量是一过程量,不能说含有;

(2)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内能的大小与液体的温度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解答】解:

A、由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蓝墨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蓝墨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C正确;

D、杯中的冷水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学生一般很容易混淆,不容易辨析.这道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7.(2015秋•南通校级月考)对于热量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少

B.温度高的物体含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的热量少

C.在热传递过程中,同一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含的热量多

【分析】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结合选项进行依次分析判断.

【解答】解:

(1)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与温度高低无关,故A错误;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多少,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谈到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故B、D说法错误;

(3)同一物体的比热容和质量一定,由Q=cm△t可知,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故C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要求对热量的意义了解清楚,热量是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具有或含有热量都是错误的说法.

 

8.(2016•淄博)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分析】

(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3)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解答】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他做功,故B错误;

C、液体的沸腾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C错误;

D、冰水混合物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热量的理解、改变内能两种方式的理解、气压与沸点关系的理解和内能的影响因素,是一道综合题.

 

9.(2016•东营)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分析】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3)晶体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升高;

【解答】解: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但质量小,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温度不变,但吸热,故内能增加且温度不升高,故C错误;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内能的影响因素、具有内能的条件、内能的改变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10.(2016•湖南校级模拟)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水份内能不变

B.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粒壳爆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增加

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分析】玉米粒爆开前吸收铁锅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爆开时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解答】解:

A、玉米膨胀,其内部水分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B、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D、玉米爆开前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对内做功,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11.(2016秋•通州区校级期中)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

【解答】解:

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如果不计热损失,冷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直到温度相同.热水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因为不知道水的质量,但是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热传递的条件和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2016•泰安)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

B.快速弯折铁条,铁条弯折处变热

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

A、公园中的石凳被太阳晒热,是石凳从太阳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石凳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快速弯折铁条,对铁条做功,使铁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

B、双手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刀具在砂轮上磨得发烫,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的区分,属于基础题目.

 

13.(2016•南京)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分析】①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用公式△t=

比较;

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温度相同时,需要的热量多少用公式Q=cm△t分析.

【解答】解:

A、不同种物质比热容可能相同,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此选项错误;

B、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湿泥土的比热容比干泥土要大一些.在阳光照射下,由公式△t=

可知,干泥土温度升高的更快.此选项错误;

C、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此选项错误;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铝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根据吸热公式Q=cm△t可判断,铝块吸收的热量多.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比热容概念的连接以及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热量变化的比较,应充分利用Q=cm△t及其变形公式进行分析.

 

14.(2016•安徽校级模拟)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ma=mb,则ca>cb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D.若ca=cb,则ma>mb

【分析】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由题意知,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可以得到升高的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利用Q=cm△t变形公式对比热容和质量大小作出判断.

【解答】解:

(1)若ma=m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

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2)若ca=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

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探究物质吸收热量本领结论的分析,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掌握影响热量的因素,读懂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基础.

 

15.(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铁的比热大于铜的比热,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接触,则(  )

A.温度将从铜块传到铁块B.温度将从铁块传到铜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