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6987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日关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关系.docx

《中日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关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日关系.docx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P27《续日本合约》——第4号同治壬申三月二十九日

*P371《日本近事》——第四十八号同治壬申

*P401《论日本通商事》——第五十二号同治壬申五月二十四日

“西人问于华人曰:

贵国即与日本通商矣,何以不令其遨游中国任来往自由,如必拘拘然仅许其至通商各口乎?

奈何视紧邻仍如远邻侍近愿亦如远国。

今日本与中华虽微临近之国然亦不过如民间之朋友而已,安能入族戚乎,安能如伯叔兄弟户。

许其在通商各口事已延之如客座矣,又安能使之在入内廷乎,又安能使之在入卧室乎,是必不能之事也且中国一视同仁也通商之国X徒一日本哉,即令日本入内地又岂忍贵国之人入内地乎,此一定之理也,予又何问焉。

西人曰予诚善为说辞者然。

吾终不以为然讲矣。

异日再以质之他国之和好通商者。

*P665《论高丽约日本交战书》——第八十五号同治壬申七月初四日

“交邻之道以辑睦为先,不可有互相熊长之心,不可有过事侵陵之意,倘其嫌隙即成,吾恐消饵之为难而干戈之是”“伏查此书愤激势将旦夕有用武之势而于今三年并无影响抑独何欤,岂日本已下气卑词与之讲和耶抑岂彼待我来攻而我亦待彼来攻,遂两相因循耶盖攻劳守逸兵法有然,况两国俱隔海X往来辽远,船舶之繁费军士之困苦必有熟筹之二遂相持不发者矣,不然何其能久忍之也。

又考法人小挫之事本不可X之战功,然牧师之在其国者皆被处刘,则其辱亦甚矣而独未报复何也?

盖因有布国之役,故未暇兴师问罪也,然法岂终能忘X哉,吾知高丽君臣将必有训练蓄养以力求为不可胜者矣,因论与日本书而并及之以谂夫知国势者”

*P851《述日本和约事》——第一百零八号同治壬申八月初一日三页

*P1746《东洋有钦差将来中国议定合约各款》——第二百二十号同治壬申十二月十三日

*P1945《论皮鲁国遣使东洋事》——第二百四十五号同治癸酉正月月二十日

“前东洋释放猪仔一事,中华人固已群颂其德矣。

而不虞其结怨于皮鲁之人也。

”“东洋虽近习西艺,然未必及其X也。

倘一旦力有不支必将有望于邻国之助也明甚愿此事因猪仔而起,猪仔之事固我中人所欲办而未逮者。

东洋敦睦邻好概然乘阅代为除其害焉。

今有此难,中国岂能袖手旁观不为以助,当必有道以处之观。

中国制造轮船机器精益求精他日者抚有万邦固将统薄海内外,而咸归宇下焉。

区区皮鲁何足道哉?

*P1986《日本国调换合约之钦差将到》——第二百五十号同治癸酉正月二十五日

*P2129《论皮鲁使臣乘万昌轮船抵东洋》——第二百六十八号同治癸酉二月十七日

“夫东洋今年以来励精图治已足自立又与欧洲各国联合。

欧洲各国均钦其能自强而引为与国。

则东洋有难岂肯旁观坐视令一小国恃强欺辱之乎。

皮鲁国闻英法诸国均以东洋此举为仁义,自不敢别生事端。

*P2249《译东洋报论钦使来议台湾逞凶事》——第二百八十三号同治癸酉三月初六日

“据东洋西字新报所述东洋国家将与中朝有较议之事经东洋外务臣名琐也气骂者已率领兵船二艘由横滨驾往中境,以为执理而争之举云盖录日前有琉球国人数名往游台湾,亦以台湾海岛本近中山,商贾往来亦其常事,不X台湾内地X有番人X酷居民不堪言状。

见琉球国人伴侣无多竟上前掩执锋刃交加。

不但杀其身而且食其肉焉。

查琉球海岛一带原服属于东洋,其人另为一种名杂稣马骤间台湾番人烹杀一案,大为愤怒,联举朝廷必欲为报仇雪恨之举。

其党类甚为不平几至肇生事变东洋朝廷即行签兵急赴该境以为弹X惟以杂苏马人颇多。

有权者亦不得不从其所请,使其愤怒之气无所发舒,故不得已而有此举也,兹东洋之与中朝相议者系欲请中朝官吏沿询烹杀确情按律惩办,如不从其言,则东洋欲X与间罪之师前往征伐云云。

“伏查此事本无难处。

倘台湾番人果有犯烹杀等情,则其残忍可知矣。

按律定罪固亦国法所当行而亦民情所共服者也。

然则东洋亦何至深虑。

中朝之固却其请而必远驾舟师以壮声势耶。

且必远劳钦使以重案情耶。

且所云欲亲行讨伐之举则按之事势揆之情理具有,断断不可者,使台湾人束手就擒,则亦已耳苟或不然势必至有抗拒既抗拒矣。

势必至有杀伤,从此X隙一开事有不可开者,吾恐非邻封辑睦之道矣。

本馆前述东洋使臣将赴京师,所以修好寻盟也云云,此语系照当时西字新报所云,其意尚未发露于外也。

今西报所述又如此爰群译之,至该钦差或经赴京都或须经由上海尚俟续报再行奉闻”“再顷间东洋钦使所率兵船二艘系铁甲轮船已第上海泊黄浦江内,其船坚固异常,船中水手无一西人,均东洋人充之,驾驶便捷与西国无异云。

闻此二船即泊上海不往天津也”

*P2273《辩东洋报论使臣来议台湾逞凶事》——第二百八十六号同治癸酉三月初九日

“论事闻报之下众论哗然,不X具故,盖台湾一带虽系中华之地,而台湾XX界居海岛边境,至于生番则又深居内地,虽晓称台湾实非台湾府属可X也,且生番蛮类未晓人性,不入王化,非我朝廷之百姓与中土何碍焉。

至琉球人被番类所伤,实x痛恨,虽怪杂苏马人,愤恨几至生变,幸日本朝廷急赴弹x,以免肇事中外士民闻之X不佩戴日本国家X明大义,弹X息忧甚为妥善,何至有远来理论之举耶。

故昨报记日本使者到沪即已探知其前赴天津系为议合约未必争此区区也。

且琉球去岁月渔船因风飓至中土业蒙XX抚军XXX体恤安妥护送回国,此乃周全患难之举足见中朝怀柔远人之至意,X见去秋XXX马厘亚X老船由港启行遇风X至横滨蒙日本官吏及各国驻滨领事公断此事X猪仔之人深感再造之恩,在中x士民无不额手称颂。

佥日本与中国通商从此敦睦邻邦岂不美乎。

忽闻日本XXX来中土较论欲行讨伐台湾生番之事僕固不深信也。

缘日本近来技艺政治蒸蒸日上,正XXX威德岂肯轻与区区生番战斗哉?

即使百战百胜又何加焉。

推原日本韬略之臣,学问之士XX决其断断不与区区小隅生番征战。

吾知此言真出谣传矣。

且内地生番难于征战,难于剿伐,即使战舰泊于XX以炮轰之以箭射之生番远远避之,即使众兵登岸攻击生番遁入深山置若罔闻,断难追剿,倘或逞其凶横或乘战舰不齐军兵。

为备扰集深山穷谷党类蜂拥而至,则战胜也亦难矣。

曾闻昔年有美商船湾泊其间薄游斯地,竟被番党欺,遂禀驻福州领事转请闽浙督X发兵剿之,督X因其凶横太甚不入朝廷管辖,任其自行兴兵讨伐,美国领事即议驻防各口,战舰探知形势万不能剿,是以中止。

此番日本使臣之来岂为此乎,殆将有以利吾中国乎。

”“大约而论,在东洋即因烹食一事有欲讨番人之说则是役也,或者较论及此亦未可知矣,探褰再行报间。

*P2338《东洋使臣到京》——二九十四号同治癸酉三月十九日

“并闻其来中土除论琉球事外,尚有一要事计议,欲与中国约以后无论日本与何国抅X用兵,中国均可置身局外不闻不问,该国亦断不求助,惟祈中国两不袒护云云。

盖其意将与高丽抅难,故有此举亦可谓思周虑密者矣。

*2386《日本使臣朝见英皇》——第三百号同治癸酉三月二十六日

“英与日本之和好亦可概见矣”

*2514《东洋合约已定》——第三百十六号同治癸酉四月十四日

“接天津四月初七日来书知东洋所立合约已于四月初四日在津门已定矣。

*2794《出洋学生以抵长崎岛》——第三百五十一号同治癸酉五月初六日

*3154《译东洋西字报》——第三百九十六号同治癸酉闰六月二十日

“(日本)皇上谕曰高丽国本入贡朕国者也,特该国政务则皆该国自营,二三臣概不与问焉,故贵国有与高丽起x之事,朕皆无所为袒助,若能有在中国和之处,则当为之尽力矣云云。

此事干系似乎不浅,盖谓东洋不先复此X,则皆因系惧中国故也,至今而兵事或可必兴矣。

*3314《东洋钦使由欧罗巴各国旌沪小住》——第四百十六号同治癸酉七月十三日

*3347《日本钦差由港返国日期》——第四百二十号同治癸酉七月十八日

*3427《日本与卑鲁国合约》——第四百三十号同治癸酉七月二十九日

*3611《日本遣武员赴丫全国》——第四百五十三号同治癸酉八月二十六日

*3875《西报述俄国与日本事机》——第四百八十六号同治癸酉十月初六日

*3986《俄国与日本现已议和》——第五百号同治癸酉十月二十日

“两国接壤之地中有海岛名沙格连者系半为俄国境土,半为日本管辖,两边各有官属镇抚。

其间前因俄国守边之臣有凌辱东洋边吏事并闻俄人之意欲将此岛全归疆国云云。

兹已经议妥,仍归协和不开边X俄事,并将边吏重责该镇守大僚亦调往他处,以谢日本人焉。

观于此可见交邻之道无他,惟在各徇其理而已。

*P4498《东洋与西人议改合约》——第五百六十一号同治申戌正月十二日

*P4590《日本乱党逃窜续闻》——第五百七十二号同治申戌正月二十五日

“南北洋通商大臣暨苏省中丞檄行沿海地方一体设法助拿。

词即所谓乱臣贼子人人可以得而诛之,即可见中国辑睦邻邦之谊耀事互相帮助也”

*P4997《译东洋中华两国近事》——第六百二十号同治申戌三月二十三日

“东洋征伐台湾生番一役固属当今大局之时事也,东洋中华两国之和好与否亦有相为维系者焉。

中华赫赫严严为天下之大国,岂有袖手旁观他国乘机夺据务国之外番,即此言当述时尚不知其新果有可凭。

虽至今亦为尝由本国窥得其意志,然从各处来报采择各耗,则其言贻以属可信而无疑矣。

中朝得悉兴师之耗,大为愤怒,以为事属藐视图侵疆界,且据同时所传者,东洋知中国之意不准行也,已有半途而废退缩不前,将擬以所集师船转攻高丽也然。

则我朝设心不服其妄行且派兵防拒矣。

而东洋仍竟征师而出,抑又何也。

本国不准其行,东洋X不待议而竟从一己之志X行之,亦殊不可解矣。

凡两国起隙动兵之由大率类此情形也,而本国将如何以为计乎,嗟而有众无不拭目以矣。

因此举已属起边隙,动干戈之一端也。

视西人在东洋行为而已,可略见一班矣。

东洋人已雇佣万昌公司船名牛约,以资供载兵粮之役,船既雇驻,X东洋之美钦差即以电气传令谕曰,凡他国船械供用于此役者,不可保其美日不被中船所弋获也。

盖万国载有明文,如两国战,他国之船与此国供役,则彼敌国均可视为敌船,而倂惩之也。

观于此则知该钦差之意以为东洋之侵中华境已属隙墙矣。

中国经行XX与事,各船于局势无所不宜也。

若以为俟中国先行示战然后封蓄船之例始可X焉,则何为而,用此谕耶,该公司得令,当即改废前约而不敢兴事也,夫此役也,东洋伐师既经前行则两国不出于互相称动干戈之祸X,惟有一路可以免而,如东洋将生番惩办已毕,然后X速X退兵是也,如必欲X地镇兵是X肆悍以欺侵我国也,兵端则由此兴矣。

今闻中国曾经调兵至台湾,已经立志设法不使东洋逞志以夺我边路,在吾华民间之必皆欽仰而称是也夫,动干戈,用兵旅祸莫大焉。

耗国币民命无所不至也,然苟当时势以至,X此亦不可畏难而苟安也,望于上X坚持以X之可也。

*P5006《东洋人来信》——第六百二十一号同治申戌三月二十四日

“(日本对生番)之不过说以利害以儆,将来免致再遭毒舌耳,至于遣动兵丁亦是有备无患之意。

(日本)心切良民,德及顽梗,岂非美事。

又何云与清国伤和之说耶”

*P5013《论台湾事》——第六百二十二号同治申戌三月二十六日

“平心以揣度之而东洋起师至七千之数,耗国币至十兆之多,岂有为图惩办无知之生番为计而无他图之理乎,若果然仅与生番欲相持也,何盖必指手于精与战谋之西人耶?

何事竟欲以七千余士出师耶?

盖闻东洋国家已传云,生番所踞之地于二百五十年已皆东洋籍下,各乡村取名既多东音,两地人亦多东洋人之后裔。

东洋起师之意其欲躲生番地为己有,而其半涂以懼本国。

是夫可知矣,所忘于改政者,不可深信,其言以中其诡计,且为之思患预防焉可耳。

*P5022《记东洋事》——第六百二十三号同治申戌三月二十七日

“西国钦差闻东洋人伐本国之台湾也,故多论其辖下诸商不可以船舶雇与东洋。

盖义拘万国载例使为旁国者不由旁而有所偏助也。

夫卖船与雇船两者均系偏助之。

禁其一而不禁其二是何以为分别平。

*P5067《记东洋假意伐台湾事》——第六百二十九号同治申戌四月初四日

“东洋之来犯本国属地已属果有之事矣,而中东两国其尤能和睦是亦万民所企目以待者也。

查此役也,经横滨传曰收兵之令已久经布告其下,且元帅亚古马与美国恭将纳勒各尚逗留长崎,以先传实有可据矣。

其收兵之令已可早达,而厦门之兵何难于中路停止而不使其前往,今权衡其实情则有可解者一,一东洋伪传收兵以图欺瞒中国,欲籍以出其不意焉,一则东洋国内其大臣心怀两端,各存意见,出师乘威其一谋也,安居乐业以享升平又一谋也,欲逞师之党颇多。

而国君则以安居和好为志者也其初欲起师征伐者,盖惟听南境之与情而已,或先以为仅出兵数千以征生番无势之人,究无大妨。

继知伐生番而又必与中国交锋,故而半途而懼收兵之令。

虽然东兵今已在台湾境内,而其尤甚者闻其上岸非在生番之地。

在中国凤山县之封地内也。

去我中国既大购兵器,大调兵士以为防堵计,则其不啟假道以东洋之侵必矣,乃东洋竟擅行假道如是,是于侵攻本番之罪,而加以侵凌本国之恶尚可受乎?

东洋朝廷若果曾懼而后悔,而遂有欲收兵之意,则本国固与东朝无所相争,乃其下不听已君之命而复敢与我国实抅兵端,则各领兵者其罪实不可赦,故本国可不与东朝征战而于此辈则亟须秣马厉兵即以大军征服其不服者,则剿之无赦,如倒戈归服则囚縛之。

示东洋一国倂力以争征服之,亦当不难。

况东洋擅违君命之辈非堂堂正正之师哉。

所望不使东洋一兵漏网使天下之人皆加手于额以称慕本朝之威不可犯已,X皆知其有以防备外侮之志业,岂不美哉。

*P5083《在论东洋伐台湾事》——第六百三十一号同治申戌四月初六日

“东洋所恃者哉于战舰之精。

而中国之为计者不如速调多兵以备不虞。

且东洋兵所执之枪皆属后门开者,其兵械可为精矣。

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修亟”宜设法广购精械利器庶几有以之福之也。

*P5164《台湾兵事已X公犊》——第六百四十一号同治申戌四月十八日

“今日始有明文,盖文系闽浙总督李制军檄行总办福建洋务局之督粮道陆观察转达上海。

日本领事公馆者也来文略开台湾地方无论生番熟番,皆属中原地土,中果X残害外邦过客,尽可依照中国为之查办,岂能径自兴师征伐,殊违万国公法。

从此可见兴师之擅矣。

*P5171《论东洋今日筹议情形》——第六百四十二号同治申戌四月十九日

“会晤新来东洋钦使柳原大臣据伊称云,师往台湾无他,不过镇以威武而已,非定与番众决仗云。

噫此言也似与先后各掩饰之语虽属相类,而仍有相矛盾者。

盖耗费国币而出五千余兵以仅X恐吓无知小族之生番,与孰能信欤?

何以东洋尚阴谋诡秘乘我国之不知而肆其假道攻袭为耶?

不过东洋欲乘机竊发以肆其诡谋而已。

*P5183《论西士述东洋事》——第六百四十三号同治申戌四月二十日

*P5259《译林华书馆东洋伐台湾论》——第六百四五十一号同治申戌四月二十九日

“昨阅林华书院新报报中有人所作东洋伐台湾论一篇,其意欲使中国出师以助东洋何其言之背谬。

日本籍口以兴兵,果其一航直达生番所居之地,抱怨寻仇,我中国或尚可以置之不问,然亦在我邦域之中矣,今者日本之兵既不直达番地,竟行入我边疆屯聚驻扎,其为目无中国,狂放可知。

纵我中国如天之量以包容之而不与较已不免贻议于西洋,乃某者更欲我中国出师相助以图结好于邻邦,可谓背谬绝伦至矣极矣。

今待日本之计有三策焉,请略言之以理相拒不容假道上策也。

拒之不得关系有意害我边疆按万国公法便可交战生番在前,我师在后,日本不能不畏首畏尾乎,此中策也。

彼既轻视于我犯我边疆,我亦伐其国土,高丽闻风慕义必欣然相从,试问日本能复支乎,此下策也。

至日本之国势吾则代为危之,内乱甫平,遽思外逞,君娇臣傲,民心不和,正恐日本之忧不在生番而在萧蔷之内也。

*P5280《东洋咨回总理文书》——第六百四五十三号同治申戌五月初三日

*P5311《论东洋伐生番说》——第六百四五十七号同治申戌五月初七日

“东洋人近年来见西人由渐侵入亚细亚洲,势若蔓延于亚西亚人,实可虑,于是揣度时势,毅然自信以为非有起以保障。

使天下人知欧洲之东有英以钤制与国,亚细亚洲之东亦有日本为魁首,而克以挽回时势以制限欧洲之侵陵东人之言如是而,余以为勇哉,东洋人之志欤其见也不可谓其广大也。

此虽作堂堂正正之辞,诚恐其言不由衷,殆犹是掩耳盗铃而托辞以欺饰欤,况东洋近为俄国蚕食,其比土而不与实言乃烦率师至中国属地以预杜西人之窥伺,此真所谓舍近而图远也。

各守而疆言归于好亦保民交邻之道也。

*P5331《论中国与日本形势》——第六百四五十九号同治申戌五月初十日

“近东海日本国于近年来习演泰西兵法仿造各军器购置铁甲船二艘,于是以为天下之长技尽在斯矣,用遂嫁名与惩贵生番潜来侵袭我边陲震惊我氓庶。

按日本军士之在台湾者共有三千五百人,皆执后门开放之枪器,诚利矣。

然而调遣之道里甚远也。

欲深募宾士云集台湾则国力定有所不及。

东洋方在竭蹶之秋乎,便东洋欲一旦征诸民间,吾恐民力亦不逮,使欲复告贷于西人,恐西人见日本君臣于邻邦无故兴戎,则将惧其为无道而不便俯纵,是故由此观之日本即能加调兵士数千,究亦有所为善,且即使多调数千势亦不克尽给以器饷。

欲与我国动兵,比权量力其锐气或将大挫也,至于东洋水师之船,吾初于此位大虑,诚恐截断台湾福建之往来,然除铁甲船外,其余之船皆远不及上海炮局内所新遣X巨舰之美也。

吾国亦不可轻量敌人,务须至周。

*p5363《译十三日字林报论台湾事》——第六百四六十三号同治申戌五月十四日

“然中国于东洋虽震怒凭陵执干戈以从事而其心内置踌躇四顾怀虑百端要亦殆有之也。

中国与东人皆仿泰西之精器,但器虽新巧,两国中人未能洞悉已军能善用与否,又不察敌国之所用究系如何故时值平成。

以两国水师较量当亦自觉其不逮矣。

夫中国之兵船所贵甚钜,亦尚为X固之船然,东洋一铁甲船能将福建历来所造之火轮十七艘横行轰毁,再以一铁甲船同时可将上海局之所造者尽数击沉。

今总理衙门或犹称未尝以生番之地不属中国告于东使。

后华官始悔其前言之失耳,当总理衙门与生番不相闻问,以冀将惩生番之举諉诸东洋,在当时之人,方以为辩理外务之良策,然以现在观之始知为失言。

今中国之敌,版图虽小,有倍徙者而国内器械之精反高出乎中国之上,若今曰东洋之爱加多即其君尊称以电气可按日确得师音,乃中国皇上悉国内之事必迟至数日。

东人曾买铁甲船,中国反曰:

靡国币以制造其非铁甲者,东洋能自开已地之煤,中国反执意不从,数端即其所以相异也。

(中日此时对比)。

如两军之数相若必利在东兵。

·P5431《东洋水师不敌中国》——第六百四七十一号同治申戌五月二十四日

“东洋铁甲船若系极精,在中国诚不如稍缓用兵矣,亦购得铁甲船,然后兴师问罪也。

(台湾之事意识到水师设备的重要性)。

今知铁甲仅厚四寸,且头尾并无护甲行驶于一点钟时不过九革纳,如是则实不足敌中国新造之一大船。

盖中国水师既强于东洋便可割断台湾。

·P5461《论台湾用兵》——第六百四七十四号同治申戌五月二十七日

“余尝见中国军事往往以虚为实,成为积习,此待乱民无精器者,虽掩饰以行军,尚可取胜,乃与劲敌相支,而以是到从事,则恐取不利矣。

问日本兵皆称精兵,今欲以旧制之兵相敌恐突然也。

·P5477《论日本侵犯台湾事》——第六百四七十六号同治申戌五月三十日

“皇帝与在朝诸元老继以民间疮痍未复务求与民休息,仍以仁慈款驭中外,不欲以富国强兵之事扰及下民,法制之擅自来有国者,莫能与京矣,第恐相沿日久仍然过于宽柔,遂至柔弱不振,故天诱日本之衷扰我台湾,正所以提斯警觉我中国君臣谓文德武功之不可偏废也。

不然以中国之兵力无论区区日本犯台湾之兵可以诛之,靡有孑还,若命出师即日本一国亦可以灭之朝食矣。

今以日本之故,又将迫中国改用泰西轮船以从戎事,且将制造电线以传音,水雷以御侮。

自今以往如开矿采煤冶铁制造鼓铸与夫一切格致有用之学,无不迫之以效法者,非好鹜新奇也,海禁一开,不如此不足以御敌国外患也。

今中国取法泰西亦但取其可效者效之,其不必效者断不效也,万不至如日本尽废先生先圣之道,无不效法于泰西。

语约,多行不义必自毙又曰佳兵者必亡,日本内忧尚未尽,除,而反欲为上国之外患,真令人不能解也。

·P5478《横滨报论台湾事》——第六百四七十六号同治申戌五月三十日

“东人素性喜新厌故,不耐恒久,今台湾将士多有作回国状,如已厌倦其事者,然台湾生番之地,俱荒墟非有恒心以开辟,则亦无所姿用于国而承认镇守者久以其不堪便利不及安居已国之乐焉。

·P5538《东使入都》——第六百四八十三号同治申戌六月初八日

·P5638《东洋钦使謁见李中堂》——第六百四九十五号同治申戌六月二十二日

“东洋大国岂有转效法野类之理乎”

·P5685《日人聘请西士》——第七百号同治申戌六月二十九日

“李珍大为日本主谋,美国朝廷屡次促其返师,徒以贪恋日本之厚禄,上梗朝廷,可知泰西各国君臣能恪守不偏助之意而,断不肯任其为羽翼也。

日人苟不撤兵恐日后必出于战矣。

佳兵不详好战,必蹶自古已,然彼日本君臣果操胜矣?

X而甘弃国中数千生灵以作孤注一掷耶噫异已?

·P5701《论日本近事》——第七百零三号同治申戌七月初二日

“皇帝体恤日王被下臣愚弄,怂恿所至,故大度包容,欲给一撤兵费以丁此事,不至使彼国为旁人所笑,亦不至使众民罹于兵焚之灾也。

盖悖义逞强必欲一战以称强矣。

·P5725《书日本绅民公禀后》——第七百零六号同治申戌七月初六日

“本馆今特译日本制西字新报载其国绅民因台湾之事具禀于上之言,其中之悖谬多可令人喷饭,故节录而为之论。

欲撤兵须先赔兵费乎。

至于来征服中国境之大言其词之骄矜似有易于反掌之事,真所谓勇而无谋言之不怍,即若所谓来杀戮中国无辜不知此事不兴此事之人民兼欲寝食中国人君之皮肉,始可以怏心而遂意,日本自誇属文雅之邦,其言之狂悖谬戾犹如,此若当其陋俗未化之先其行为不更甚于生番百倍乎噫?

盖上下之骄矜如出一辙,君臣之贪戾亦有同心。

·P5758《东洋一事擬请各国钦使公断》——第七百十号同治申戌七月初十日

·P5765《东人情事》——第七百零十一号同治申戌七月十一日

“东洋兵船来中国以图侦探中国水师之实在处宴强弱情形,并欲悉其于海作何准备,于内地作何操练兵数究有多寡,炮械究为利钝等事云云。

·P5781《述日本近事》——第七百十三号同治申戌七月十四日

·P5797《动论中国水师》——第七百十五号同治申戌七月十六日

“吴淞一口现在所泊之兵船既胜于日本之兵舶。

我船之数既多,而又美,且速捷,所置各船之枪炮器械又无不精良,胜于日本。

曰日本之水师诸人实胜于中国之水师噫斯言也,中国水师其肯信服此言否乎?

吾则以为不然,若中国水师果亚于日本以上海所见之日本水师与中国水师相较而谁敢曰中国不及日本,不能即胜日本乎?

日船水师亦皆市井之徒耕耘之辈而已噫,中国之水师岂反不能敌此等乎?

吾闻其言吾不禁为之愤气填胸矣。

自侵犯台湾,杀戮生番以来,数月之久,不战不和,距地屯兵,索赔行诈,旁观之西人无不代中国为不平,则人怨可知矣,乃日本尤扬扬自得以图大逞其欲,吾不知其何所恃而不恐也。

·P5797《中东战和之斗》——第七百十五号同治申戌七月十六日

·P5853《东船窥伺华兵》——第七百二十二号同治申戌七月二十四日

·P5873《东人赴长江各埠》——第七百二十四号同治申戌七月二十七日

·P5913《天津来信论日本事》——第七百零二十九号同治申戌八月初二日

“然东兵在台湾者据势甚固,中兵虽多,须至少数月以攻服东人于目下自护之计实无虑矣。

愿申明我国亦不必多幸其目前之无事以至驰怠。

·P5930《详述中东情势》——第七百零三十一号同治申戌八月初五日

“我国之不愿战亦人所共知,惟因东人志在夺利,且居心甚傲,彼傲而有失护至战者其危即在此矣。

·P5945《录述东国今日情形》——第七百零三十三号同治申戌八月初七日

“于日本者以为中东两国虽有台湾交涉事,然与商客之往来实无干涉各华商毋得擅自惊恐,仍宜照常居积贸易

又云东国近来时势实外强中干,故币藏饷粮时形竭蹶惟图专向西国告贷银两以资需用,至于上下臣民其心中亦非宽愿与中国战第,欲中国陪其兵饷所谓惟利是视者是也。

·P5969《译横滨西报论附识语于后》——第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