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70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盈江县工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1

1项目名称及编制单位1

1.1项目名称1

1.2编制单位1

1.3项目承办单位1

1.4项目地点1

1.5项目建设内容1

1.6项目建设环境分析1

2区域经济地理概况5

2.1盈江县概况5

2.2现状工业概况6

3、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8

4、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原则9

4.1与城市总体规划吻合原则9

4.2市场导向原则9

4.3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原则10

4.4紧凑布局原则10

4.5滚动发展原则10

4.6区域网络开发整合原则10

4.7可操作性原则11

5、工业园规划建设的背景11

6、工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3

6.1、工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13

6.2、工业园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14

7、规划框架和技术线路15

7.1、工业园规划总体框架15

7.2、规划技术线路15

8、盈江工业园发展机遇和条件分析16

8.1、外部发展条件:

把握机遇17

8.2内部发展条件:

优势与弱势23

9、盈江工业园发展战略与思路27

9.1、规划范围与期限27

9.2、规划开发建设期限27

9.3、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与策略29

10工业园产业配置原则和策略40

10.1产业配置原则40

10.2产业配置策略42

11工业园主导产业和支撑项目47

11.1主导产业及支撑项目的选择原则47

11.2进入工业园主导产业及支撑项目49

12盈江工业园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分50

12.1工业园总体布局50

12.2工业园功能分区52

12.3工业园用地规划55

13盈江工业园分期建设规划57

13.1分期建设策略57

13.2分期建设58

14盈江工业园基础设施专项规划59

14.1道路交通系统体系59

14.2绿化空间布局体系60

14.3空间界面景观体系61

14.4市政工程体系61

14.5环境保护体系64

14.6消防设施体系67

14.7物流体系68

15盈江工业园重点项目建设与投资估算69

15.1重点基础设施建设69

15.2投资估算71

15.3、效益分析72

15.4、工业园开发建设资金筹措运作方式73

15.5、工业园开发建设财政政策73

16工业园管理机构和保障措施74

16.1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74

16.2保障措施76

17工业园发展的对策措施76

17.1、统一“新型工业富县”思想,推动工业园开发建设76

17.2、搞好园区科学规划,实现工业合理布局和集中发展77

17.3、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着力打造重点产业平台78

17.4、创新投资体制,广开筹资渠道,加快工业园的开发建设78

17.5、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工业园79

17.6、转变职能,做好对工业园发展的服务工作80

17.7、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推进工业园建设发展81

18、建议82

总论

1项目名称及编制单位

1.1项目名称

盈江县工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2编制单位

由云南新康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

1.3项目承办单位

盈江县人民政府、盈江县经济局。

1.4项目地点

盈江县县城东部及西部。

1.5项目建设内容

盈江县工业园建设主要包括园区内道路,行政办公中心,园区供电供水排水设施,园区垃圾处理、消防,园区环境打造等建设。

1.6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1)有利环境

A、全球经济一体化、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新技术的运用为盈江县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新一轮规模空前的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梯级转移的高潮正在兴起,这为盈江县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在规模吸引国内外投资,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发展重点产业创造了条件。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体系的战略转移和升级,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和跨越式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盈江县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盈江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的步伐,改善了盈江县的投资环境,将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盈江县水能、电冶、矿产、出口加工和生物创新等优势产业的开发,将会带动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盈江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省”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盈江县发展重点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盈江县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体制和机制。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五个坚持”的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解决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全县国企改革稳步推动,过去由政府计划主导的工业化向市场主导转变,使非公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为促进全县重点产业的形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南大门,是通往缅甸、印度枢纽要塞,国家二级口岸。

“盈八”、“盈密”公路的建筑,将大大开拓滇西南乃至大西南广阔的商贸前景。

县城平原镇,又名象城,距省会昆明864公里,距州府芒市151公里(潞盈路);距缅甸密支那197公里、八莫131公里。

从秦代开始,这一地区就是中国内地通往缅甸、印巴各国的主要商道。

县城被列为省级开放口岸,是滇西南各省区对外进行经贸活动的重要枢纽。

C、丰富的水能资源。

盈江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较大河流有43条,分属四大水系,成为全省亩地占水量最高的县。

河流大多属山区型,落差大而集中,上游植被较好,丰枯季节流量稳定,有利于高水头电站的开发,现已探明理论水电开发储量225万千瓦小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已查明的主要矿种分布状况:

锡、钨、铅、锌、银、锰分布于县境东部和东北部。

盏西关上锰矿为浅海联系沉积成矿,出露数十公里,品位达3%。

杨家寨铅、锌、银矿点品位高,属富银矿床,清代英国人就曾在这一带提银。

县城西北方有两大黄铁矿体,均超过工业品位,储量10万吨以上。

沙金和生金矿主要分布于铜壁关、昔马、那邦一带。

金属硅矿藏丰富,分布于卡场、苏典地带。

翡翠、玛瑙、白支母、绿柱石、大理石等新石类储量较大,遍布于西北部的卡场勐弄、苏典等广大区域。

石为岩、白云岩,沙矿的分布是水泥、砖瓦等建材取之不尽的原料。

E、工业发展体系初具规模。

现已形成电力、电冶、矿业、制糖、建材、林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为骨干的工业群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工业园。

1.7结论

(1)本项目属于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以政府政策性投资为主导。

(2)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力促进盈江县工业园及盈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带动经济贸易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3)本项目所采用的有关技术适度,与盈江县的建设条件和人力资源相适应,有较为成熟的建设及运营管理经验,技术上可行。

(4)本项目的建成将对盈江县工业园的建设工程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本工程对盈江县工业园生态环境具有有利的影响,项目建成后,项目所处地的环境质量将有所改善,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善有利,对工业园生态功能和区域系统的平衡不会有太大影响。

2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2.1盈江县概况

行政区划:

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北部,居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0°20′之间,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德宏州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东北面与腾冲县为邻,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相连,其西、西南和西北三方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

   

  自然环境:

大盈江浩浩荡荡纵贯县境南北,县因之而名。

大盈江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盈江坝面积达516.13平方公里,是省内较大的平坝和著名的“粮蔗之乡”。

    

气候概述: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464毫米,坝区无霜期324.4天,年均日照2356.3小时。

由于地貌组合多样,地势高低突出,不同区域气候差异较大,北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集于一县。

盈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2002年平均气温为16.5ºC,极端最高气温为29.9ºC(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ºC(1月13日);全年降水量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无霜期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86.3小时,日照率52%,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28.059千卡。

地质构造:

县境处于云贵高原西南缘,西临伊洛瓦底江上游缅北低海拔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山脉分东部打鹰山脉和西部大娘山脉两支系,山脉河流基本为从东北下西南走向。

最高山峰为北端的大雪山,海拔3404.6米。

最低点为西部那邦界河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处,海拔210米。

  

人口民族:

全县辖8镇7乡,共99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27万人,世居少数民族为傣族、景颇族、傈僳族和德昂族,占总人口的59.71%。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人。

2.2现状工业概况

经济指标:

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6711万元,较2000年58840万元增17871万元,年均递增5.45%;实现企业利润663万元,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5年1—12月实现销售收入46589万元,较2000年的46276万元增313万元,年均递增0.13%;完成工业增加值10756万元,较2000年的10668万元增88万元,年均递增0.16%;实现利润1124万元,较2000年的-1066万元增2190万元;实现利税3442万元,较2000年的2973万元增469万元,年均递增2.97%。

2006年1至4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392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12.88%(下同),其中轻工业完成24789万元,同比下降4.79%,重工业完成14421万元,同比下降21.47%。

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678万元,同比下降13.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5.89%。

(1)、木材加工业(含胶合板、地板条等):

211户,从业人员1191人,现价工业总产值20924万元,实交税金4084万元。

(2)、冶炼业:

7户,从业人员879人,现价工业总产值27749万元,实交税金1658万元。

其中:

硅冶炼业6户,从业人员398人,现价工业总产值6654万元,实交税金398万元;铝冶炼业1户,从业人员275人,现价工业总产值16095万元,实交税金1260万元。

(3)、糖业:

3户,从业人员1139人,现价工业总产值18819万元,实交税金3054万元。

(4)、电力业:

27户,从业人员863人,现价工业总产值17281万元,实交税金3226万元。

(5)、建材业:

6户,从业人员624人,现价工业总产值7080万元,实交税金433万元。

其中:

砖制造业2户,从业人员54人,现价工业总产值155万元,实交税金3万元;水泥制造业3户,从业人员510人,现价工业总产值6925万元,实交税金433万元。

(6)、农特产品加工业:

5户,从业人员396人,现价工业总产值2586万元,实交税金265万元。

其中:

酒制造业1户,现价工业总产值95万元,实交税金24万元;农特产品加工3户,现价工业总产值2491万元,实交税金241万元。

3、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规范》

9、《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10、《防洪标准》

11、《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

12、《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规范》

13、《城市供电规划设计规范》

14、《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15、《云南省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评价审杳办法(试行)》

16、《德宏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17、《德宏州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18、《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

19、《盈江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4、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原则

4.1与城市总体规划吻合原则

园区的规划建设应符合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不以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产业功能布局代替工业园布局,避免将工业园混同于城市产业功能区,做到统一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使园区建设与城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2市场导向原则

园区的规划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的规律和方向,采取政府行为推动,企业行为实施的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园区开发和建设新机制,合理规划园区的开发功能和开发序位。

4.3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原则

工业园的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项目及用地布局,珍惜土地和水等资源,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严禁先污染,后治理,要求在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生态协调关系,园区规划必须遵循生态环境保育策略,尽可能缓解工业园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

4.4紧凑布局原则

园区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形成紧凑布局,使土地、道路、设施得到充分利用,环境影响也应得到有效控制。

4.5滚动发展原则

园区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开发建设过程,其规划建设应当保持适度的应变弹性,使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和各个片区能够形成滚动发展态势。

4.6区域网络开发整合原则

区域网络开发整合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开发对象在大系统的背景下,从大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内部的多维联系出发,综合考虑开发对象的开发方向、功能设置、相互连接等问题。

盈江工业园是滇西边境城市群盈江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区与城市在用地布局、道路网络、绿化体系、基础设施和景观形象等方面应当形成区域网络整合关系。

4.7可操作性原则

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丰富和完善。

因此,盈江工业园的规划必须能够运用于指导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使规划的科学价值与实际开发建设保持一致性。

一是在园区功能分区上,应以工业资源内涵为依据确定各片区开发主题,连片(线)开发,以保证建设的可操作性;二是在政策上,将规划对策措施与建议体现于政府的政策及管理体制中,以保证管理的可操作性;三是在时间安排上,采取整体规划、阶段开发、分期实施的序列安排,以保证开发的可操作性。

5、工业园规划建设的背景

为抓住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培育新型工业、建设工业园的战略部署,加快盈江县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盈江县区位和工业资源优势,加速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的集中度,实现工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确立工业园在盈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以工业园为龙头辐射带动盈江县城镇化的发展和繁荣,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盈江县与全国、全州、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搞好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的要求,在县政府主导下,由县工业园领导小组(经贸局)与云南新康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盈江县工业园“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一2010年)课题组,在对盈江县工业资源和工业开发条件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基础上,研究编制《盈江县工业园“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同时对园区的中、远期(2010——2020年)发展作出前瞻性规划,以此为依据指导和推动盈江县工业资源开发及工业园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地方国民经济的主导性产业。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

盈江县的工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现有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抓住加快培育重点企业这个县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特色,规模和竞争优势,形成与资源相结合,布局合理、市场相对集中的县域工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是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盈江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6、工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6.1、工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其必要性在于:

6.1.1、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的需要;三是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五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6.1.2、通过工业园建设促进优势资源和资金向园区集中,引导国内外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工业园集聚,推动产业关联度的企业进入园区,实现产业、企业集群发展。

6.1.3、通过工业园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6.1.4、通过产业辐射,带动盈江县域经济发展,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社会欠发展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6.1.5、通过工业园建设,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好二元结构转换(经济、人口、社会)问题,把构建新的地缘经济,优化经济区位,拓展发展空间与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6.1.6、工业园的建设是从盈江的县情出发,寻求新一轮经济起动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全县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载体,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小康目标计划的需要,是盈江“富民兴边”的重要途径。

6.2、工业园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其重要意义在于:

建设工业园是加快盈江县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在促进盈江县与全国、全省和全州同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见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盈江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把握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孟中印缅南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富县”发展战略,促进盈江县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盈江县经济实力,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建设工业园,是加快盈江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形象、三年大变样、十年跃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设一个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加工制造生产、产业优化、产业(企业)相对聚集区,促进实现资源、工业产业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成份协调发展,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新型工业企业。

推动盈江县工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快速化发展,让盈江县工业企业走上持续高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把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

建设工业园,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省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事实证明,工业园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有效解决新建项目投资难、企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体现高效服务,有利于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的聚集,有利于产业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7、规划框架和技术线路

7.1、工业园规划总体框架

从盈江县工业园的区域规划背景出发,分析园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确立工业园“十一五”期间乃至中、远期(至2020年)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和目标:

在指导思想、发展方针,规划原则、目标思路指导下,确立园区产业配置和支撑项目选择,对园区总体布局、功能区分、分期建设、专项建设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最后提出确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促进盈江县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7.2、规划技术线路

第一阶段:

在实地踏勘调研、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和创意构思,拟定规划研究大纲。

第二阶段:

从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功能区分、区域格局、管理模式等角度进行总体规划。

第三阶段:

在总体规划思路指导下,进行建设规划、专项规划、项目选择、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等的规划。

第四阶段:

在专家咨询、会议讨论、专题讨论及反馈意见基础上,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调整,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后正式实施。

8、盈江工业园发展机遇和条件分析

工业园发展条件是指对工业园域的开发方向、开发规模、投资强度、开发时序以及开发效益等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区位、环境、经济、设施及开发现状等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一个地区的发展既要强调内部条件,又要注重外部条件,在内部和外部发展条件之间寻求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地区发展思路。

作为内部条件的发展资源应当具有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的比较优势,即其它地区不具备或者比其它地区更为优越的发展资源,同时又具有市场需求前景的。

对盈江县工业园开发背景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地准确评价,是工业园开发建设的一项必需的基础性工作。

以下从规划建设工业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角度对盈江县工业园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估,从而为盈江县工业园“十一五”期间及其中、远期发展规划和园区综合开发提出必要的依据。

8.1、外部发展条件:

把握机遇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世界经济由第4长波走向第5长波。

按照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P·康德拉捷耶夫于1928年提出的长波周期(康德拉捷耶长波周期)理论,本世纪头20年是世界经济走向扩张时期,并将依次经过几个浪潮:

信息化浪潮1990——2015年,生物工程产业浪潮(2010—2035年)、纳米技术产业浪潮(2006—2030年)、人类生命科学浪潮(2020—2060)年)。

(2)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

生产要素流动全球化、生产过程全球化、金融(资本)国际化、经济组织和规划国际化、信息流动全球化、商业贸易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出现新趋势:

由产业群分工主导向产业链分工主导的转变;由区域产业群分工向区域产业链分工转变;产业链分工强势中端(生产阶段)向两端(研发和服务)转变。

就当前全球产业化分工看,美国处于产业链两端,日本在中端;香港在下端;中国在中端。

中国与全球经济融合程度日趋深化,已成为世界工厂,在中国经济发展强烈影响世界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在强烈影响着中国。

(3)战后第三次产业大循环出现,产业梯度转移。

战后国际产业出现三次大循环:

50——60年代,发达国家地区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国转移;80——90年代,新兴工业国把传统制造业向更落后国家转移;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达工业国把新技术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基础产业向新兴工业国转移。

以此相适应,境外资本进入我国也相继出现了几次大的浪潮:

第一波是上世纪80—90年上中期,香港地区资本流入:

第二波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21世纪初,台湾地区资本进入;第三波是21世纪初,日本和韩国资本进入;第四波将是欧美资本进入。

(4)地缘经济格局大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