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8269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docx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及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2分/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从A、B、C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

1.水平层状介质中使用的地震波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层速度

2.时深转换使用的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叠加速度

(C)等效速度

3.若上部介质波速为V1,下部介质波速为V2,且在分界面处可形成滑行波,则此滑行波沿界面传播的速度为()

(A)V1

(B)V2

(C)介于V1,V2之间的某个速度

4.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A)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速不相等

(B)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阻抗不相等

(C)分界面上下介质密度不相等

5.用M个检波器组合检波且组内距大于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对随机干扰而言其组合的统计效应为()

(A)M的二分之一次方

(B)M

(C)M的平方

6.多次叠加和组合检波压制随机干扰的效果相比()

(A)多次叠加的效果较好

(B)组合的效果较好

(C)二者相同

7.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通常地震波的速度是()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通常地震波的速度随压力的增大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一般而言,在浅层和在深层的速度梯度相比()

(A)浅层速度梯度较大

(B)深层速度梯度较大

(C)二者相同

10.孔隙中流体性质主要对哪种速度产生影响()

(A)横波速度

(B)纵波速度

(C)横波和纵波速度

11.主要用于地层、岩性解释及储层参数、含油性预测的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层速度

12.单个倾斜界面求得的叠加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等效速度

13.水平层状介质求得的叠加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等效速度

14.均匀介质情况下求得的叠加速度是()

(A)平均速度

(B)均方根速度

(C)等效速度

(二)多项选择题(从A、B、C、D中选取若干个正确答案)

1.影响多次叠加效果的介质因素包括:

()

(A)层状介质

(B)动校正速度选取不准

(C)地层倾斜

(D)存在多次波

2.地震勘探中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

(A)V2大于V1

(B)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C)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D)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地震勘探中的运动学特点通常是指:

()

(A)速度

(B)振幅

(C)旅行时

(D)频率

4.用于求取激发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的记录是:

()

(A)共激发点记录

(B)共中心点记录

(C)共接收点记录

(D)共炮检距记录

5.度量随机干扰的统计特性通常使用的参数有:

()

(A)平均值

(B)方差

(C)相关函数

(D)样本数量

6.把反射波时距曲线视为双曲线的条件是:

()

(A)测线为直线

(B)地面为平面

(C)均匀介质

(D)界面为光滑面

二、判断题(写出对和错)(1.5分/题,共60分)

1.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振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它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

3.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勘探、测井。

4.正弦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一般不小于它们的真速度和真波长。

5.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称为纵测线。

6.利用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可以求取介质波速V1和V2。

7.对于二维地震勘探而言,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

8.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曲率随着界面埋藏深度或t0时间的增大而变陡。

9.产生折射波的界面埋藏越深,其盲区范围越小。

10.在实际的地层剖面中,折射层的数目要比反射层数目少得多。

11.地面地震勘探中的直达波一定是初至波。

12.波面是静止的、等时的、等相位的。

13.瑞雷面波的振幅随深度增加呈线性衰减。

14.疏松地层容易产生较强面波。

15.动校正与正常时差校正在概念上是相同的。

16.地震波的振幅随激发药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17.连续介质中的直达波称为回折波,其射线是弯曲的。

18.组合检波可视为一个低通滤波器。

19.简单线性组合只能压制沿测线方向传播的面波,而不能压制垂直于测线方向传播的面波。

20.重复冲击和交混回响都是海面与海底间形成的多次波,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21.速度的垂直梯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

22.绕射波时距曲线是双曲线。

23.地震勘探中的垂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地震波的频带宽度。

24.零相位子波的主极值正好对应于反射界面的位置。

25.界面倾斜时共中心点也必定是共反射点。

26.Dix公式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

27.均方根速度不小于平均速度。

28.动校正就是消除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29.遵守费马(Fermat)原理传播的地震波沿最短路径传播。

30.形成反射波的条件是分界面上下两种介质的速度不相等。

31.地震勘探中面波的振动轨迹是线性的。

32.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的方向进行分类,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33.按照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34.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进行分类,可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透过波)、折射波等。

35.按照波面形状进行分类,地震波可分为球面波、柱面波和平面波。

36.按照各种波在地震勘探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类,地震波还可分为有效波、干扰波和特殊波。

37.纵测线24道接收、三次覆盖、端点激发时,激发一次后激发点向前移动的道间距数为6。

38.组合检波中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可由振动图求取。

39.地震子波一定是零相位子波。

40.反射定律也可用惠更斯原理加以解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Vista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20XX3月-20XX5月

PAGE18

基于Vista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

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

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道均衡流程模块

图4道均衡结果显示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观测系统显示

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

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

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除结果如图8:

图7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图8初至切除结果显示

6)一维滤波

地震记录上的噪音很多,包括各种随机干扰和各种规则干扰。

而不同干扰在频带上或在视速度或视波长上有一定差异,一维滤波即频率域滤波,主要是通过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率上的差异,将干扰波去除,以提高信噪比。

一维滤波频率分析如图9,一维滤波频率参数选取如图10,一维滤波流程模块如图11,一维滤波结果如图12:

图9频率分析图

图10频率参数选取

图11一维滤波流程模块

图12一维滤波结果显示

7)f-k滤波

在地震勘探中,有时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谱成分十分接近甚至重合,这时无法利用频率滤波压制干扰,需要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来进行滤波。

如果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视速度分布方面有差异,则可进行视速度滤波。

这种滤波要同时对若干道进行计算才能得到输出,因此是一种二维滤波。

f-k滤波流程模块如图13,f-k滤波频谱分析如图14,f-k滤波结果显示如图15:

:

图13f-k滤波流程模块

图14f-k滤波频率分析

图15f-k滤波结果显示

8)抽道集-形成共中心点道集

为了便于叠加和计算速度谱,应按观测系统抽取各个共中心点道集放在一起。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料的重排,不过不是针对单个采样点,而是以一道为一个单位进行重排,称为抽道集或共中心选排。

抽道集流程模块如图16,抽道集结果如图17:

图16抽道集流程模块

图17抽道集结果显示

9)速度分析

地震波速度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例如动校正需要均方根速度、偏移处理需要偏移速度、静校正需要表层模型速度。

此外,速度是代表岩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在岩性解释、油气预测中以及时深转换方面,速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地震记录中求取速度统称为速度分析,针对不同速度求取又不同的速度分析,即是相同类型的速度求取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本实验中主要使用叠加速度分析。

速度分析流程模块如图18,速度分析窗口如图19,速度谱如图20:

图18速度分析流程模块

图19速度分析窗口

图20速度谱显示

10)动校正

由于非零炮检距正常时差的存在,共深度点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

动校正就是把炮检距不同的各道上来自同一界面、同一点的反射波到达时间经正常时差校正后,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以保证在叠加时,它们能实现同相叠加,形成反射波能量突出的叠加道(相当于自激自收的记录道)。

动校正流程模块如图21,动校正结果如图22:

图21动校正流程模块

图22动校正结果显示

11)水平叠加

地震勘探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采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

这实际是对地下同一反射点作多次观测,将不同接收点接收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的信号,经过动校正后,叠加起来,使一次反射波加强,多次反射波和其他类型的干扰波相对削弱,从而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

水平叠加流程模块如图23,水平叠加结果如图24:

图23水平叠加流程图

图24水平叠加结果显示

12)混波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为了消除噪声,通常也采取混波,即指把不同道的能量合并。

简单的混波通常只包括从相同记录相邻道的合并。

混波流程模块如图25,混波结果如图26:

图25混波流程模块

图26混波结果显示

13)偏移处理

偏移处理是为了使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断层面上的断面波,弯曲界面的回转波以及断点、尖灭点上的绕射波收敛和归位,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真实位置和构造形态,得到清晰可辨的断点和尖灭点,以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偏移处理流程模块如图27,偏移处理结果如图28:

图27偏移处理流程模块

图28偏移处理结果显示

14)时深转换

图29时深转换流程模块

图30时深转换结果显示

三、实验结果分析

由最后处理结果(图28)与原始数据(图2)对比可知,经过滤波和混波处理后,各种干扰波明显减少,信噪比也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后,反射波同相轴校正到同一直线上,同相轴能量变强且突出;经过偏移处理后,绕射波、回转波由明显的收敛和归位,横向分辨率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实验心得

在本次实验中,对地震资料处理的一般流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并掌握了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软件vista的基本操作,对于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可根据所处理的实际地震资料做适当的调整,以得到最佳的处理结果,便于解释使用。

学生(签名):

20XX6月14日

指导

教师

评语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