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8392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docx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第八版内科学简答题

理论部分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

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

自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标要求掌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

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

(1)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体征:

肺气肿征。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目标要求掌握: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

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

3、临床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胸部过度充气,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

5、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与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6、治疗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的长期治疗,免疫疗法,治疗指南。

7、预后及预防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目标要求掌握: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了解:

本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支气管—肺感染、支气管阻塞、先天发育障碍和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

3、病理、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感染中毒症状,下胸部、背部湿啰音。

5、鉴别诊断与慢支、肺脓肿鉴别。

6、治疗内科治疗:

引流、抗感染;手术治疗;咯血的处理。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目标要求掌握:

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

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重点难点重点肺炎的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难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教学内容1、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分类解剖分类、病因分类、环境分类。

3、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

肺实变时有典型体征。

4、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确定病原体。

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栓塞等鉴别。

5、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第二节细菌性肺炎(肺炎球菌肺炎)目标要求掌握:

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x线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

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制肺炎球菌,分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变期及消散期。

2、临床表现上感前驱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寒战、咳嗽、咳铁锈色痰,病情发展出现肺实变体征。

3、肺炎球菌肺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中粒细胞增高,可有核左移;痰涂片;痰培养;pcr及荧光标记抗体检查。

4、x线肺纹理增粗、浸润影或实变影。

5、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症状与体征和胸部x线确诊。

与肺结核、其他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及肺癌进行鉴别。

6、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并发症的处理,治疗指南。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自学)葡萄球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的临床特点和抗感染的主要药物;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目标要求了解:

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1、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吸入性、继发性、血源性肺脓肿。

细支气管受阻。

2、临床表现咳嗽、咳粘脓痰、咯血,实变体征,白细胞、中粒细胞升高,核明显左移,x线见脓腔。

3、诊断症状、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

4、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癌、肺囊肿继发感染。

5、治疗抗菌和痰液引流,少数患者手术治疗。

第七章肺结核目的要求:

1、掌握:

结核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类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病药物的正确应用;结核病预防原则和方法。

2、熟悉:

痰结核菌检查,结素检查,卡介苗接种、肺结核x线诊断特点、咯血处理。

3、了解:

外科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教学内容:

1、概念2、病因和发病机理:

结核杆菌、感染途径、人体反应性。

3、结核病演变过程及常见临床类型4、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全身及呼吸道)及体征。

并说明许多病例可无典型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痰结核菌检查方法和意义,结素试验剂量、方法、反应结果之判断及临床意义,结核病灶在x线上的特点,各种方法诊断的价值。

6、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灶性质,范围,是否排菌,血沉快慢确定其活动性。

7、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癌等。

8.治疗:

抗结核药物、化疗原则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目标要求掌握:

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

本病的分类、病因、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

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制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

2、分类按解剖学分类,按组织学分类。

3、临床表现原发肿瘤、局部扩散、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4、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胸部x线、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开胸肺活检。

5、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

(1)诊断:

病史、体格检查及有关的辅助检查可确诊。

(2)鉴别诊断:

肺结核、肺炎、肺脓肿。

(3)临床分期:

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

6、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其他局部治疗,生物缓解调解剂及中医药治疗。

7、预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隐性肺癌痊愈,鳞癌预后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未分化癌差。

第九章间质性肺疾病第一节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第二节特发性肺纤维化第三节结节病第四节其他间质性肺疾病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目标要求掌握: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

本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理生理机械阻塞作用、神经体液因素。

3、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休克、下肢肿胀疼痛,呼吸循环系统体征,dvt的症状与体征。

4、诊断步骤根据症状、体征及行常规检查,对疑诊病人安排确诊检查。

5、鉴别诊断冠心病、肺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及胸腔积液。

6、pte临床分型大面积pte、非大面积pte。

7、治疗原则及方案

(1)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

(2)溶栓治疗,肺动脉血栓摘除术,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放置静脉滤器。

(3)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治疗指南。

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目标要求掌握: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并发症。

了解:

肺动脉高压的概念、分类及分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鉴别、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分类及分级。

2、肺心病的概念、病因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其他如osahs等。

3、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4、临床表现肺心功能代偿期,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

5、实验室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血气分析。

6、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加辅助检查确诊,与冠心病鉴别。

7、治疗急性发作期:

控制感染、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缓解期。

8、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和dic。

9、预后及预防第十二章胸膜疾病第一节胸腔积液目标要求掌握:

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

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循环机制。

教学内容1、胸腔积液的循环机制2、病因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4、诊断要点、鉴别诊断5、治疗第二节气胸(自学)第十三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自学)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目标要求掌握:

呼衰的概念、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慢性呼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理原则。

了解:

本病的病因和机制。

教学内容1、概念与分类2、病因3、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血液循环系统、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4、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

pao250mmhg。

5、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分析可确诊。

6、治疗通畅气道,氧疗,纠正电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治疗,合并症的防治,营养支持。

第一节急性呼吸衰竭第二节慢性呼吸衰竭第三节呼吸支持技术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第二章心力衰竭目标要求掌握:

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1、病因基本病因,诱发因素。

2、病理生理心衰代偿机制,体液因素变化,舒张功能改变,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3、临床类型急性和慢性,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四级。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目标要求掌握:

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标准,慢性心衰的治疗原则,药物的合理应用。

了解:

本病的机制、并发症、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的应用及治疗指南。

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2、临床表现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

3、实验室等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并做出心脏功能的分级诊断。

(2)鉴别诊断:

左心衰与肺疾病、呼衰、支气管哮喘鉴别,右心衰与心包积液、肾炎、肝硬化鉴别。

5、治疗

(1)治疗原则:

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2)治疗方法:

①、病因治疗,消除诱因。

减轻心脏负荷、休息、限钠,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②、洋地黄制剂和非洋地黄类强心剂的应用。

③、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④、舒张期心力衰竭和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目标要求掌握:

急性左心衰的概念、临床表现、抢救方法。

了解: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急性肺水肿表现,呼吸困难、咳嗽伴咳粉红色泡沫浆液性痰、两肺满布湿啰音,休克、晕厥。

3、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与支气管哮喘和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晕厥相鉴别。

4、治疗体位,湿化吸氧,快速利尿剂、镇静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氨茶碱、激素等的应用。

第三章心律失常目标要求掌握:

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原则。

了解: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心电学治疗。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脏解剖及生理。

2、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心脏冲动形成异常与传导障碍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3、心律失常的分类按心脏冲动起源异常分为两类,按心率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

4、心律失常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及食管心电图、临床心电生理检查确诊。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1、病因生理性、病理性(心脏性和心外性)和药物性。

2、临床表现无症状或心脏排血量不足症状,发作或终止呈渐变,易受植物神经活动影响。

3、心电图除频率、节律改变外,必须具备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4、治疗病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

附: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1、心电图异位p波与qrs波的关系,qrs波的形态,代偿间歇。

2、治疗β阻滞剂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性心动过速1、病因及分类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紊乱性房速。

2、临床表现心律、心音强度变化。

3、心电图及心电生理检查异位p波的形态,房室传导比例,心电生理检查的特点。

4、治疗洋地黄中毒引起者的治疗,非洋地黄引起者的治疗。

心房扑动1、病因阵发性房扑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持续性房扑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2、临床表现可无症状或心力衰竭和心肌供血不足表现。

3、心电图检查锯齿状扑动波,房室传导比例。

4、治疗原发病治疗,药物治疗,心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1、病因器质性心脏病或正常人。

分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快速性或缓慢性。

2、临床表现3个不1致体征特点,可导致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栓塞并发症。

3、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不等。

4、治疗急性房颤的治疗,慢性房颤的治疗特点,预防栓塞并发症。

第四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房室交界性逸搏与心律1、心电图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或逆行,位于qrs之前或后。

2、临床表现和治疗颈静脉搏动可见大a波,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

提高窦房结的冲动发放频率,改善房室传导。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1、病因常见为洋地黄中毒及心肌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脏手术后,偶见于正常人。

2、临床表现心室律可不规则3、心电图可出现房室分离4、治疗针对基本病因,心房起搏,停用洋地黄药物。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病因及分类绝大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

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临床表现突发突止,症状轻重与心室率快慢及持续时间有关,第一心音强度恒定。

3、心电图p波的形态,p波与qrs波的关系。

4、心电生理检查房室结双径路的特点。

5、治疗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导管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1、病因见于正常人及先天性、获得性心脏病均可出现。

2、临床表现预激出现心动过速时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3、心电图a、b型预激综合征的特点。

4、治疗药物、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及电复律.第五节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1、病因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

电、化学刺激,心脏机械刺激或手术,某些传染病和其他感染等。

2、临床表现心悸,心排血量减少,晕厥、低血压及心绞痛。

听诊特点。

3、心电图期前异位qrs波群,其前无p波,qrs与t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期完全。

4、治疗治疗原发病,急性心肌缺血和慢性心脏病变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1、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代谢障碍、药物中毒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2、临床表现持续室速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症状。

听诊特点:

频率、节律、心音,颈动脉搏动。

3、心电图p与qrs无固定关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qrs宽大畸形。

4、治疗病因、药物治疗、电复律。

第六节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1、病因正常人或运动员、器质性心脏病、药物、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甲亢或甲减、心脏手术等。

2、临床表现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

3、诊断根据心电图特点确诊。

4、治疗病因治疗、药物、起搏器。

室内传导阻滞1、病因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及先心病等。

2、心电图右束支、左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特征。

3、治疗病因治疗,起搏器治疗。

第七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第八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目标要求掌握: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及防治措施,各种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了解:

本病的其他内容。

教学内容

一、概念、病因和发病情况,二、发病机制、病理、病生分期和分类,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四、防治措施,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who冠心病分型:

5型。

心绞痛目标要求掌握:

典型心绞痛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心电图变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

本病的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第三节稳定型心绞痛1、概念与发病机制2、病理和病生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临床表现发作性胸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时间、缓解,心率增快、血压增高、s3s4,奔马律。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各项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意义。

(1)心脏x线检查。

(2)心电图检查:

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连续监测。

(3)放射性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肌超声造影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病史,辅助检查,易患因素。

(2)鉴别诊断:

心梗、其他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反流性食管疾病、肺癌、溃疡病。

6、防治

(1)发作期的治疗:

休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2)缓解期的治疗:

药物、介入、手术等。

第四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1、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防治一般处理,缓解痉挛,抗栓(凝),有条医院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心肌梗死目标耍求掌握: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了解:

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介入治疗、预后及预防.教学内容1、概念及流行病学2、病因发病机制冠脉硬化狭窄,血供中断,心肌急性缺血梗死。

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为诱因。

3、病理及病理生理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变。

killip分级法。

4、临床表现

(1)先兆与症状:

胸痛、全身与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和心力衰竭。

(2)体征:

心脏稍大、心率增快,s1减低,s4、s3,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动态改变、定性和定范围。

(2)放射性核素:

超声心动图t1冷点扫描梗死区缺损等。

(3)实验室检查:

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增高,白细胞数增高、esr增快、crp增高。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

(2)鉴别:

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症及主动脉夹层。

7、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和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及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8、治疗

(1)治疗原则、监护和一般治疗,解除疼痛:

吗啡、度冷丁。

(2)再灌注心肌:

介入治疗、溶解血栓疗法。

(3)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

(4)恢复期的处理,并发症处理,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处理。

(5)治疗指南。

9、预后及预防第五节冠状动脉疾病的其他表现形式无症状心肌缺血概述,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

缺血性心肌病概述,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防治。

猝死概述,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第五章高血压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目标要求掌握:

高血压的分类和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分层、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基本治疗方法和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了解:

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治疗指南。

教学内容1、血压分类和定义国际统一的高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的定义、分级。

2、流行病学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情况。

3、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多因素,分遗传和环境因素。

4、发病机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脏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胰岛素抵抗。

5、病理长期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导致心、脑、肾组织缺血,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累及中、大动脉。

6、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症状、体征,急性或急进性高血压及并发症。

7、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标准。

8、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特殊检查(包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9、治疗

(1)目的与原则:

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改善生活行为,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目标值。

(2)药物治疗:

5大类降压药及其它降压药治疗,降压药物作用特点,降压治疗方案。

(3)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治疗指南。

10、高血压急症概述,治疗原则,降压物选择与应用,几种常见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

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目标要求掌握:

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的特点。

了解:

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内容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

第六章心肌疾病目标要求掌握:

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心肌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

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要点及心肌炎的分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扩张型心肌病概述概念、临床分类和发病情况。

1、病因与病理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

心腔扩大,室壁变薄。

2、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

x线、超声心动图普大心。

3、诊断与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疾病。

4、治疗强心、利尿纠正心衰:

β受体和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起搏器,抗心律失常。

第二节肥厚型心肌病1、病因和病理不明,可有家族史。

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为特点。

3、辅助检查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诊断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血管造影。

5、鉴别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心病、主动脉狭窄。

6、治疗药物、介入、外科手术。

第三节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第四节心肌炎1、病因与病理病毒、细菌、药物等。

心肌细胞融解,间质水肿,单核细胞浸润。

2、临床表现心悸、胸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心音低钝、心律失常、s3。

3、辅助检查ecg出现st-t改变、多种心律失常,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白细胞增高、血沉快、c反应蛋白高,血清病毒中和抗体,补体结合反应等。

4、治疗休息、改善心肌代谢、对症。

5、预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恶化死亡。

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自学)第一节成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第二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第八章心脏瓣膜病目标要求掌握:

瓣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了解:

本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病因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二尖瓣狭窄

(1)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风湿性,瓣膜粘连、增厚、僵硬。

影响左房压、肺循环、右心室。

(2)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咯血,体征、辅助检查(x线,超声、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

(3)诊断:

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超声心动图:

城墙样改变。

(4)鉴别诊断:

与心尖部杂音的鉴别,如左房粘液瘤、austin-flint杂音。

(5)治疗:

一般治疗,介人:

球囊扩张术,手术:

闭式分离、换瓣。

第二节二尖瓣关闭不全

(1)病因、病理生理:

风心病、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等引起。

累及左心房、左心室、右心。

(2)临床表现:

症状,收缩期吹风样粗糙杂音,辅助检查:

x线、超声、心电图。

(3)诊断:

症状、体征,杂音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

(4)鉴别:

三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状杂音。

(5)治疗:

内科治疗,外科治疗:

换瓣。

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

(1)病因、病理生理:

风湿性、先天性、老年退行性及结缔组织病。

(2)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x线、ecg、超声及心导管。

(3)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的体征确诊,与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鉴别。

(4)治疗:

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换瓣,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病因、病理生理:

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疾病所致。

(2)临床表现:

症状,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周围血管征,x线呈靴形心,超声,mri,造影。

(3)诊断及鉴别诊断:

依杂音、周围血管征确诊,与graham–steell、austin-flint杂音鉴别。

(4)治疗:

内科治疗,外科手术。

第五节多瓣膜病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肺部感染。

第九章心包疾病目标要求掌握:

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洽疗。

了解:

本病的类型、病因和病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急性心包炎1、病因和病理感染性、非感染性。

急性纤维蛋白性、急性渗出性。

2、病理生理大量心包积液引起心脏压塞。

3、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

心包摩擦音、心脏压塞征。

x线、心电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