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8742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docx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

第1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全球气候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3、运用气候统计图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

导学、设问、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变”是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天在变、地在变,沧海可以变桑田。

山在变、水在变,全球气候也在变。

今天我们来探讨——全球气候的变化。

2、提问:

前边咱们讲过了气候的要素,谁来告诉大家?

(如果回答不出来,进行启发——我们这里什么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寒冷指的是什么、多雨干燥指的是什么?

3、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因此考察全球气候变化也从这几个这几个方面进行。

板书:

气候变化水热风

4、专家对黄土高原土层的进行考察,黄土堆积有明显的分层,并且层次厚度不一,这主要说明了什么?

(风的强弱在不同时期不同)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下边书归正传。

5、同学们谁知道“豫”什么意思?

哪个意思与地理有关?

多媒体出示XX词条。

(河南的简称)。

6、同学们看一下——一个人牵着一头象。

大象生存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呢?

谁知道老挝的首都是哪?

(万象)。

这说明大象生活在东南亚的森林中,当然南亚、非洲的森林里也有,大象应该是生存在热带环境中的动物。

河南是湿热环境吗?

这说明什么?

7、说明中原之地的河南在某一段时间是湿热的,那么是哪段时间呢?

8、出示课本97页气候统计图,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

找一下中国哪些时候比较温暖呢?

9、秦汉之前除一小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

这正是中国的夏商周造字时代啊,很多字就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豫”字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气候烙印。

10、公元500-1000年是不是也比较温暖啊。

这又是哪一段历史啊?

11、唐宋时期,这是中国最繁盛的一段历史,尽管毛泽东看不起唐宗宋祖,但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幸福的时期,为什么呢?

(水热条件比较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是说,这一温暖期制造了一段辉煌历史。

还记得杨贵妃吗?

还记得霓裳舞吗?

美女、纱裙展示了一个开放的唐代,这肯定与当时的温暖期有一定关系。

12、挪威什么时候比较温暖,什么时候比较寒冷?

13、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比较温暖,十五世纪以来比较寒冷,这是两次大的波动。

板书:

历史两波

14、看95页阅读:

用数轴表示气候变化史的三个阶段。

找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一万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猴子爱与不爱的分界点)之前为地质时期,到一二百年是历史时期,一二百年以来为近现代。

15、探究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看图4-19,哪个时期最冷,哪些时候较温暖?

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而其他时间相对温暖。

我们把最冷的一段称为冰期,冰期之间较温暖的时期称为间冰期。

冰期、间冰期相互交替。

16、再看一下右侧的干湿状况有什么规律?

也是相互交替。

板书:

震炭第四冰期中

冷暖干湿相交替

17、历史时期的时候变化,有两次大的波动,那么近现代呢?

18、再看一下图4-21,说明了什么?

(近现代气温波动上升)

板书:

历史两波近现升

19、图4-22说明了什么?

(一百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降水增多,而北非、南美洲西部降水减少)20、图4-23说明了什么?

(全球变暖,沿海低地被淹)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不同时期全球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要掌握读气候统计图的方法。

五、作业:

课下搜集资料,证明某一时期的气候特征。

六、板书设计:

气候变化水热风,

震炭第四冰期中,

冷暖干湿相交替,

历史两波近现升。

授课人

杨振锁

2021-12-24

第2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随州市曾都一中

张明

【教材分析】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本节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所以教材简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3、培养资料分析和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手头资料,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讨论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和对策。

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中的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2、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电影《后天》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可能性,从而让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过渡):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设想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

所有人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几乎都会有相同的疑问:

“未来地球的气候究竟会如何演化?

如果全球变暖真的会导致这种情形出现,我们现在又能做些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找到答案。

【推进及课堂设计】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分析图2.28“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可以看出,地球上的冷暖和干湿状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总结归纳)从地球诞生一直到现在,全球的气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分析图表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860年开始,全球气温是波动上升的,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承转)这就是目前所有人都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呢?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地球现在正处于一个气温上升期。

②人为原因:

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入二氧化碳以及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承转)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气温的迅速升高,以及温室气体的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都已经是没有争论的事实。

那么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判断:

以下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影响的推测是否合理?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49页和导学案上的补充材料,分组讨论气候变化的影响,判断上述推测是否正确。

(归纳)虽然对于少数地区来说,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是有利的,但是,全球变暖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不利的影响。

(承转)既然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趋利避害。

同时也应该积极地适应气候变化。

那么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讨论)让学生分别扮演“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不同的角色,分组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归纳总结)在气候变化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就能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

(承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地球村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我们应该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播放学生自拍的短片)请同学们在短片里找出不低碳的做法。

五、总结

六、课外活动

为自己的家庭、学校拟定一份“低碳生活”准则。

【板书设计】

第3篇: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环境保护

姓名:

何艳玲学号:

111301027

班级:

2021级地理科学一班

近百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明显升高,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不断上升,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面积逐渐缩减,反映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结论的可信度更高了。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未来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与环境也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未来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中国同全球一样,温度将会继续上升,降水也会发生变化,未来中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出现变化,中国地区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将升高,冬季极冷期可能缩短,夏季的炎热期可能延长,极端高温、热浪、干旱等愈发频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

2006年,中国出现了多项破历史纪录的极端气候事件,如四川重庆等地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高温干旱,1951年以来最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北方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北京地区一夜之间降下33万吨沙尘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少雨干旱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

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地下水资源锐减。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有关重大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

如,气候变化可能增加长江流域上游降水,引发三峡库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有可能变暖,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会进一步退化,将可能影响某些地段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另外,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还表现在其他的多个方面,如近50年来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水位下降,湿地减少,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整体扩展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现实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

面对突发性、极端性的巨灾多发期,防灾减灾形式更为严峻。

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抵御极端气候灾害,加强应急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气候、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紧密结合起来,在致力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增量的同时,全面提高我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开展了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开展交通专项行动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卓有成效的“减碳”行动。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大江大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加强灾害应急系统建设、加强气候系统观测、实施“种子”工程、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多项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

在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投入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即将举办的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从建筑到交通,相关设计充分融入了“低碳”理念,大量采用了环保技术。

这些重大国际性活动中的“绿色”举措,既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关注气候、关注环境的决心和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深入传播到了全社会,公众保护气候的意识大大提高。

我国在加强环境法实施方面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普及环境法的知识,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境法制观念;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机构、提高环境管理机关的级别、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等。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建设以节水、节能、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

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首先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加快重点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二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积极保护城市区域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等自然遗产;三是加快燃煤电厂脱硫和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轻酸雨污染和大气尘污染;四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治理养殖业的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五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六是在核电发展中,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我国立足于解决好国内环境与发展问题,继续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谈判,维护国际利益,履行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贡献。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国内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制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有害物种入侵等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促进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作;降低直至取消因环境标准过高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促进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共同发展;进一步开放市场,减轻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利用。

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

气候变化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能源,加强生态建设,这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都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反思经验来铸形,反思来雕琢——《全球气候变化》教学反思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从事教学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想成长为一名优秀地理老师,绝不仅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

11月1日,我参加了学校开展的赛课活动,参赛的课题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拿到课题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课标,设计了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并开始搜集、筛选素材并制作学案。

一、教学理念反思——符合课标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

以全球变暖为例,说明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作为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比较复杂,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会使其变化,近百年来人为因素逐渐凸显,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日趋严重。

因此,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对于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等都有重大意义。

我将课标与学情,教材内容相结合,决定采取探究型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气候变化为主轴,为学生建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观看视频完成框架内容的自我填充。

最终,通过该模型的建构,让学生掌握针对某种自然条件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思维路径图,实现知识的牵引。

鉴于以上考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把握了如下几点:

(1)在教学导入上:

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En-dangedearth”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到底面临哪些危险?

有没有哪些危险与人类行为有关?

又会对人类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2)在教学内容上:

利用书本图2.28与图2.29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选取“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视频,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深入分析了:

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谁又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并着重研究了CO2等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采用“北极冰川融化带来哪些影响”视频和“角色扮演”小游戏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3)教学方法上:

将书本文字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来呈现书本知识,视觉、听觉相结合,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在探究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时,通过视频与学案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总结视频内容过程中,在“角色扮演”小游戏中,体会到全球变暖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并学会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全球变暖。

教学中,也注重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调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出谋划策。

二、教学设计反思——统整兼顾

我在深入分析课标,理清整体思路后,开始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工作。

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整合,实现对教材进行再处理。

(1)教材的处理:

参照课程的逻辑顺序和内容编排顺序,针对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较欠缺的特点,搜集相关案例,启发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

首先,并不直接提及今天的学习主题,而是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En-dangedEarth”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到底面临哪些危险?

有没有哪些危险与人类行为有关?

接着,请学生利用书本与学案,完成活动一,初步认识“气候变化”。

之后,播放科普视频,让学生观看视来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探究近百年来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理解CO2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极地冰川融化带来的影响为突破口,结合学案,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

最后,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出谋划策。

(2)资料的运用:

除了利用书本上几个经典图像之外,大量收集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频材料,并从日常生活中收集我们应对全球变暖的行为和手段。

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也相应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品质。

比如:

应用有趣的简笔画风格的科普视频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运用气象灾害新闻材料、世界农业产量变化图等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全球变暖的影响,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

(3)学案的制定。

由于本节课设计的图文资料较多,且设计了两个分组活动题。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明确知晓自己的学习任务,便于对材料进行勾画和标注,特地将本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堂中需进行的任务、分组讨论所设计的材料都展示在学案中。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在学案中还加入了少许练习题。

三、教学行为反思——引以为鉴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课标要求基本落实,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思维活跃,问题的达成度较高。

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气候变化,也理解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为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集思广益的为应对全球变暖出谋划策。

我自身也从生活中挖掘出:

新能源车牌、摩拜单车、13中垃圾分类回收站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行为,使学生们意识到,人人都可为缓解全球变暖贡献一份力量。

由于本节课整合的材料比较多,小组讨论活动有两个,加之对课堂进度控制能力较弱,本节课在设计上也有些疏漏,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读图指导不到位。

例如:

在看地质历史时期与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图时,未教授学生读图方法,没有带领大家读横纵坐标。

正是由于未指导到位,使学生在回答全球气候变化特征时,答案完整度不高,需在我启发下才能准确表达。

鉴于此,我认为,为了保证课堂活动行之有效,学生学的轻松,课堂进程顺利,高效且简洁的指导工作很有必要。

(2)课堂节奏未把握好,未做课堂小结。

由于该节课堂中需展示两个科普视频,两个小组讨论活动且学案上的活动也较多,未能很好的控制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导致布置完作业就已下课,未来得及对本堂知识进行小结。

鉴于此,我认为,要学会对课堂内容进行精简,学会给各项活动分配合理时间,定要保证一节课的完整性。

(3)未重视板书的重要性。

我在上课过程中,只在开头时书写了本节课课标题。

在全堂课的进行中,只有PPT展示了每个知识点的总结,却未立即书写笔记。

整节课结束后,黑板上字迹较少,未帮学生理清思维关系图,无法确保学生能深入理解本节课的逻辑框架。

鉴于此,我认为:

板书对一节课来说很重要,利于学生课后复习与总结,在复习时也可明确重难点,实现高效学习。

四、课堂教学体悟——自我提升

在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我自己也有了一些体悟。

(1)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借助“问题式”教学方法,不断向学生抛出问题,需要合理的选取和整合各种资源。

只有学会借助一切有用的课程资源,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愉快而轻松的完成新知识的自我建构。

(2)课堂教学中,需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的学习。

本节课就是在我的引导下,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较优。

(3)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时,一定要启发每一位组员思考。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和指导。

还要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

(4)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给学生更多成功的机会,更多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让学生更加自信,以学为乐,以乐促学。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自从正式担当地理老师后,对这句话才有了深刻感触。

在今后漫长的教育之旅中,我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难题,但只要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同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通过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