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122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IS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MIS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IS考试.docx

《MIS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S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IS考试.docx

MIS考试

MIS考试

考试题型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16分)

•4。

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5。

分析题(10分)

•6。

应用设计题(10分)

关键词汇

WWW万维网(亦作“Web”、“WWW”、“W3”,英文全称为“WorldWideWeb”),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文档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

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英语Uniform/UniversalResourceLocator的缩写)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Address)。

统一资源定位符的语法是一般的,可扩展的,它使用ASCII代码的一部分来表示因特网的地址。

统一资源定位符的开始,一般会标志着一个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网络协议。

统一资源定位符的标准格式如下:

协议类型:

//服务器地址(必要时需加上端口号)/路径/文件名

IPIP地址(英语:

InternetProtocol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

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

域名域名(DomainName),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路径用户在磁盘上寻找文件时,所历经的文件夹线路叫路径。

路径分为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绝对路径:

从根文件夹开始的路径,以“\”作为开始。

相对路径:

从当前文件夹开始的路径。

数据库基本上是电脑化的数据保存系统。

数据库本身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脑化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新增文件或删除文件,也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EC)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

电子商务的特点:

信息化、虚拟性、全球性、社会性

电子商务的优越性:

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通信速度;节省了潜在开支;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BSP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SystemPlanning)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BSP方法所支持的目标是企业各层次的目标,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对企业的各项资源实施计划与管理,使企业资源的运行能够平衡稳定,使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多的生产利润。

同时,ERP能够成为联系客户、供应商与生产商的纽带,能够加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业务处理系统又称业务员信息系统,提供给基础人员使用的系统,是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针对性支持的信息系统,能够为某项工作的完成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撑。

比如ERP系统,我们可以看作是典型的业务处理型系统,它能够对相关生产、采购等业务环节,基于某些功能模块提供很好的支持。

业务处理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叫做业务处理周期,它包括五个步骤或活动:

①数据输入;②业务处理;③文件和数据库处理;④文件和报告产生;⑤查询处理活动。

DS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ingSystem,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的使用面向决策者,在运用DSS的过程中,参与者都是决策者。

(2)系统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模型和方法的使用是确定的,但是决策者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系统的使用有特定的环境,问题的条件也不确定和唯一,这使得决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3)系统强调的是支持的概念,帮助加强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4)系统的驱动力来自模型和用户,人是系统运行的发起者,模型是系统完成各环节转换的核心。

(5)系统运行强调交互式的处理方式,一个问题的决策要经过反复的、大量的、经常的人机对话,人的因素如偏好、主观判断、能力、经验、价值观等对系统的决策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地说,决策支持系统是由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对话管理子系统构成。

ES专家系统(ES)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专家知识及知识推理等技术来理解与求解问题的知识系统。

特点:

能进行某些通常由人来求解的工作;以规则或框架的形式表示知识;可以和人进行相互对话;能同时考虑多个假设。

专家系统结构:

知识获取设备、知识库(规则库和数据库)、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推理机构和用户接口

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为办公自动化系统。

OracleApplicationServer是Oracle公司的应用服务器,它是建立新型企业应用框架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企业构建Web系统的有力工具。

程序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又可称程序设计说明书。

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

系统设计报告以下给出系统设计报告的一种形式:

1.引言

摘要:

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等说明;

背景:

项目开发者、用户、本项目和其他系统或机构的关系等;

系统环境和限制:

包括硬件软件和运行环境方面的限制;保密和安全的限制;有关系统软件文本;有关网络协议标准文本;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说明。

2.系统设计方案

模块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文件和数据库设计说明,模型库和方法库设计,网络设计,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1)系统规划阶段

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阶段实施进度,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阶段

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逻辑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

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

(4)系统实施阶段

同时进行编程和人员培训,然后投入试运行。

(5)系统运行阶段

同时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审计三部分工作。

系统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它是将组织目标、支持和提供组织目标所需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等各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它是将组织目标、支持和提供组织目标所需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等各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

只有在确定了这些需要后他们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新系统的解决方法。

需求分析应分析哪些需求

需求包括:

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性要求以及开发费用和开发周期,可使用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其中功能要求是最基本的,包括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

1、原则:

1)自顶向下;2)用户参与;3)工程化;4)全面与重点相结合5)友善的工作方式。

2、调查范围1)组织机构与功能业务;2)数据和数据流程;3)业务流程;4)决策方式及过程;5)可用资源与限制条件6)现存问题及改进

3、调查方法1)召开调查会;2)访问;3)发调查表;4)参加业务实践

组织结构图(OrganizationChart),是最常见的表现雇员、职称和群体关系的一种图表,它形象地反映了组织内各机构、岗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图是组织结构的直观反映,也是对该组织功能的一种侧面诠释。

组织结构,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的树状结构图。

在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中,学校的组织结构图:

功能结构图所谓功能结构图就是将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按功能从属关系表示的图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可以看作是系统目标下层的功能,对其中每项功能还可以继续分解为第三层、第四层……甚至更多的功能。

功能结构图就是按照功能的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的每一个框都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的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最小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的功能模块则肯能是完成某一个任务的一组程序。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FlowDiagram,简称TFD)

就是用一些尽可能少的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业务流程图易于阅读和理解,是分析业务流程的重要步骤。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它是物理模型。

业务流程图描述的是完整的业务流程,以业务处理过程为中心,一般没有数据的概念。

要想绘制出一个清晰的业务流程图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

弄清上述问题涉及到了哪些人员、部门,这些人员、部门中,哪两个之间存在业务往来?

人员/部门:

任课教师、系办公室及教务人员、教务处、学生

业务往来:

任课教师——系办公室、(系)教务人员——教务处、教务处——学生。

(2)分别绘制上述“业务往来”的业务流程图:

(3)把上述各个“业务往来”对应的业务流程图综合到一起,便得到学籍管理业务流程图。

学籍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ataFlowDiagram,简称DFD)数据流程分析是要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如:

数据流程不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等。

一个畅通的数据流程是今后新系统用以实现这个业务处理过程的基础。

数据流程分析的实现分析方法:

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逐步细化的结构化分析方式进行,通过分层的数据流程图(DataFlowDiagram,简称DFD)来实现。

学籍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程图

学籍管理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数据字典(DateDictionary简称DD)数据流图上所有成分的定义和解释的文字集合就是数据字典,它是数据信息的集合。

数据流图只能给出系统逻辑功能的一个总体框架而缺乏详细、具体的内容。

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的各种成分起注释、说明的作用,给这些成分赋以实际的内容。

还对系统分析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说明。

数据字典的内容

数据项类目:

数据的最小单位,描述数据的静态特性。

数据流类目:

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数据存储:

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

数据“加工”条目。

(处理逻辑)

外部项”条目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又称为系统逻辑设计,它处于总体规划与系统设计两个阶段之间,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二个阶段,不论运用何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这都是一个必需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

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是决定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

系统分析定义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将一个系统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确定新系统的逻辑观念的过程。

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工作、如何交互,以获得一个合理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来实现其系统目标。

U/C矩阵U/C矩阵是用来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U/C矩阵是MIS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

提出了一种用关系数据库实现U/C矩阵的方法,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同时利用结果关系进行了子系统划分。

U/C矩阵是一张表格。

它可以表示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

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

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

原型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用户的要求,由用户和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利用系统快速生成工具,建立一个系统模型。

再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将模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如此反复,最终直至用户和开发者都比较满意为止,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较为理想的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内聚内聚(Cohesion)是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关联程度的度量。

耦合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

模块独立性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模块独立性是指模块内部各部分及模块间的关系的一种衡量标准,由内聚和耦合来度量。

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客观世界或问题域中的事物,采用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思维方法,直观、自然地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有关事物。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OO)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的状态、机制和规律;按照对象的不同特性,可以组成不同的类。

不同的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的事物和系统。

系统实施

IPO图是描述软件结构的工具

IPO图——模块的输入处理输出图,描述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

它是配合层次结构图来详细说明每个模块内部功能的一种工具。

H图中的每一个模块,均可用一张IPO图来描述。

在计算机领域IPO是指结构化设计中变换型结构的输入(Input)、加工(Processing)、输出(Output)。

IPO图是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的工具,它是输入加工输出(INPUTPROCESSOUTPUT)图的简称。

在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模块,在进行详细设计时开发者应为每一个模块写一份说明。

IPO图就是用来说明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数据和数据加工的重要工具。

在IPO图中,输入、输出数据来源于数据词典。

二、关键设计步骤

1。

什么是MIS,为什么要研究MIS。

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能提高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

能促使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能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2。

设计MIS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1.系统的初步调查

2.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分析

(2)技术可行性分析

(3)社会可行性分析

3.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与需求描述

4.新系统模型

3。

软件工程标准化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软件开发程序、软件设计、文档制作和项目管理)

4。

系统规划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系统开发的参与者有哪些,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系统规划主要任务是:

(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2)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形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以及实现的功能,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系统开发的参与者有系统开发人员和客户。

5。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与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结构化系统分析SSA&D的优缺点

优点:

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

整体性与全局性好,自顶向下观点。

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缺点:

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繁琐、复杂;开发工具落后;与用户交流不直观

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是并不十分现实的;系统的升级较困难。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方法的优点:

1)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象、类、结构属性、方法)。

(2)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

(3)实现了对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结构的直接转换,大大减少后续软件开发量。

(4)开发工作的重用性、继承性高,降低重复工作量。

(5)缩短了开发周期。

缺点:

(1)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持环境。

(2)不太适宜大型的MIS开发,若缺乏整体系统设计划分,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

(3)只能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不能从科学管理角度进行理顺和优化。

(4)初学者不易接受、难学。

6.逻辑模型主要包含哪几个部分

新系统逻辑模型,主要包括:

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

对数据及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

子系统划分的结果;

各个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

7。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系统分析任务:

1、了解用户需求;2、确定新系统初步逻辑模型;3、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8。

什么是原型法,其优缺点是什么。

什么是迭代,其使用的主要环境是什么。

原型法的优点:

1、开发效率高;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缺点: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不适合批处理系统;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4、没有充分的系统需求分析,很难构造出原型。

迭代就是先构建系统的主要功能,然后发布给客户测试和使用,再在类核的基础上不断循环完善系统。

迭代主要在小系统中使用,适用于小的开发环境。

9。

什么是模块的独立性,什么是内聚,什么是耦合,在进行模块设计时应追求什么设计效果,模块之间相互调用的规则是什么。

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

(1)模块的独立性

在系统中模块之间应尽可能地相互独立,减少模块间的耦合,即信息交互,以便于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开发。

(2)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

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数要合适,既便于模块的单独开发,又便于系统重构。

(3)模块功能要简单

底层模块一般应完成一项独立的处理任务。

(4)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

对于可供各模块共享的处理功能,应集中在一个上层模块中,供各模块引用。

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所有的程序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及其组合来实现。

调用原则:

高内聚,低耦合(功能完备,与其他模块松散)

10。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系统测试,测试所产生的文档有哪些,测试的方式有哪几种,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维护。

新旧系统交替(转换)的方式有哪些。

系统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程序的错误。

要精心选取那些易于发现错误的测试数据,以十分挑剔的态度,寻找程序的错误。

系统测试方法一般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方法进行。

1.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在程序上机运行前,通过阅读程序和人工运行程序的方法,发现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对于上述所说的人工走通就是静态测试方法。

2.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就是模块上机运行测试。

在人工运行程序走通以后,就可上机调试。

设计测试用例是开始程序测试的第一步,也是有效地完成测试工作的关键。

按照在设计测试用例时是否涉及程序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方法。

白盒测试时,测试者对被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是清楚的。

他从程序的逻辑结构人手,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设计测试用例,设定测试数据。

由于被测程序的结构对测试者是透明的,因此有些书本又称这类测试为玻璃盒测试或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的情况正好相反。

此时,测试者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完全用不着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

设计测试用例时,仅以程序的外部功能为根据。

一方面检查程序能否完成一切应做的事情,另一方面要考察它能否拒绝一切不应该做的事情。

由于黑盒测试着重于检查程序的功能,所以也称为功能测试。

系统转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的转换。

系统转换主要有3种方式。

1.直接转换法

直接转换法就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这种方法对人员、设备费用很节省。

考虑到系统测试中试验样本的不彻底性,这种方法一般只有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用于处理不太复杂、数据不很重要的场合。

2.并行转换法

这种方法是新老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

在此期间,对照两个系统,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对新系统在各个方法进行考查和评价。

由于是新旧两个系统同时运行,消除了不能正常工作的一些因素,特别是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这是一种常用的转换方法。

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都很大。

这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有两套人员同时工作或者一套人员要做两份工作。

一般并行转换法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以原系统作业为正式作业,新系统作校核用;第二步,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验证新系统处理准确可靠后,以新系统处理作为正式作业,原系统的结果作为校验用,直到最后原系统停止运行。

并行处理的时间视业务内容而定,短则2至3个月,长则半年至一年,转换工作不应急于求成

3.分段转换法

分段转换又称为逐步转换。

这种方式实际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老系统。

那些尚未转换的部分,可以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继续试运行(如图7-5)。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

缺点是已转换的新系统和正在运行的老系统之间存在信息交换困难。

另外这种分段方式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更高的要求,例如数据的传递等,否则无法实现分段转换。

无论采用哪种转换方法,在系统的转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给系统的顺利转换创造条件。

(1)新系统的投运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录入工作量特别庞大,应及早准备、尽快完成。

(2)系统切换不仅是机器的转换、程序的转换,更难的是人工的转换,应提前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

(3)系统运行时会出现一些局部性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系统工作人员对此应有足够的准备,并做好记录。

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