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154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docx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

初中历史简约化教学探索

  课前教学

  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从目前的情况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课前准备不充分是重点原因之一。

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仅仅依照教学参考,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方式,导致历史知识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性,使课堂变得无聊、生涩,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这也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出现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课堂氛围差,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与内涵。

很多内容仅仅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使原本有趣、丰富的内容变得无聊、枯燥。

很多教师都只让学生记住考试时的重点,而没有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长此以往,学生也养成了只为考试而学历史的消极态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积极性较差。

很多课堂上都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但学生则在睡觉、学习别的科目、讲话等等,课堂缺乏互动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也仅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进行提示、解答,忽视了其他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倡在课堂中互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从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但是初中历史仍存在教育角色僵化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性,课堂互动差。

很多学生对知识仅有浅层次的理解,对于一些深入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

  课后教学

  根据调查发现,初中历史课很少有课后作业,有作业大多也是在课堂上完成。

很多学生即使没有完成作业,教师也会听之任之,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认为没有语数英等学科重要。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后,历史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课后交流,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也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对历史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简约化教学指的是简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过程,从繁杂的内容精选出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初中历史简约化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教学目标简约化

  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教学策略、内容以及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过多,则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产生厌恶、烦躁的不良态度。

因此,教学目标简约化必须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思路简约化

  从目前的历史教材来看,跳跃性较大,学生往往难以捕捉到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在理解上较为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采取简约化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思路,将繁杂的教材内容进行有序的梳理,再一一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构筑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过于繁杂,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深刻,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明确每一章的重点内容与次重点内容,并明确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中,有些章节存在三个副标题,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隐秘,大多数初中生难以明确。

此时,教师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整理出简约化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次重点内容中的关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的时间、背景、地点都不相同,此时教师应当按照某种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介绍时间、时代背景等等,还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简约化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最基本形式,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要尽量简化课堂上的语言,保证语言的规范性、标准性,通过语言教学提出引导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学语言简约化的重点是快速表达教学重点,深入浅出,保证内容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深奥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教学内容简约化随着初中科目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初中历史有着知识量大、概念多、课时紧张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要尽量简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紧抓重点内容,对难点及疑点进行归纳,通过一个知识点引出其他的知识点,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简约化教学是必然发展趋势。

通过简约化教学,能够将原本繁杂的知识变得条理化、简约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

梁帅单位: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十二中学

  [1]石磊.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简约化教学探索研究与具体实施[J].学周刊,2016,(08).

  [2]周宇华.简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1).

  [3]刘金虎.初中历史简约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师,2015,(13).

  [4]陈利琼.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南北桥,2013,(10).

  [5]周文红.初探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对公开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磨”课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2,(06).

第二篇: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初中历史教学经历了多次的改革,虽然每次改革都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大体上还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作为教学中心,忽略了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无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历史这门学科不具备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索,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1.1教学设施较为落后: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设施较为落后,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板书形式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教学内容无法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历史课堂中。

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导致教学气源严重缺乏,在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挂图、历史书籍、历史刊物较少,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2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国外教学工作中,倡导的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还采用硬式教育,无法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认为自己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精心教学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全身心的额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

很多教师不及时补充、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难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无法正确的引导学生,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

  1.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由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量较大,很多教师为了更快的完成工作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获取知识,无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而是把课本作为了教学的中心,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所学知识不具备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1.4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还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不仅无法检测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也降低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以卷面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标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

  2.1丰富历史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无法从学习历史中感受到快乐,也无法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所以丰富历史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多多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例如参观纪念馆、古迹、遗址,举行专题讲座、讲解历史故事、举办历史知识竞赛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也拓宽了自身的知识面的,能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2.2加强素质教育工作:

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与权利,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课本中存在的人文思想,以此作为榜样。

  2.3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历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综合化,教师不仅仅要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过程,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4更新教学理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因为历史是一门综合了人文与科学的学科,包含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其包含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很多的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领悟到更多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领悟历史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能够感受到杰出历史人物的伟大。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历史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作者:

韩淑霞单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

  [1]姜秀艳.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125-126.

  [2]杨建民.湘西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J].科技信息,2013,15:

338-339.

  [3]边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1:

163-164.

第三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创建最佳教学效果的基础。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有显得特别有意义。

要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教师就要从中学生的特点入手加以分析,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需求,精心编排课堂内容,做好课堂的活动组织,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著名学者斯卡纳金曾说过:

“如果孩子毫无学习欲望的话,就算我们编排好一切想法、方案、设想最终也是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

”这样看来,兴趣是提升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只有充分调动,才能促进他们创造性的提升,让他们在民主化、宽松化、和谐的氛围下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

积极的课堂氛围不仅要求有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要有融洽的师生交流和松紧可控的教学节奏。

  创新思维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下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点就在于课堂上对历史现象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及对历史争议结论的论证,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必须首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客观历史原貌基础上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

教师还应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视角观察和分析统一历史现象。

这个过程中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此时教师就要重视学生“角度创新”,让学生重新审视教科书的结论,并做出角度的分析,启发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分析历史现象,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结论。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和学习都处于传统阶段,陈旧、无新意,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学生都要对现况建立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思路,树立起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学习理念。

第一,教师要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

在开展教学时,重视兴趣调动和引导,让学生可以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民主性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第二,全面引导学生建立参与意识。

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中鼓励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中,更加全面的认知历史,创建自己的历史见解。

第三,和谐教学氛围,建立起双向沟通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之间除了要加强交流,教师还要营造辩论、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抒发见解,展示自我,同时这样能让教师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强化教学的针对性。

  高效课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实现“教而获知”向“学而获知”的转变,其中关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及主动学习都是可以采用的形式,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学习实现质的转变。

学者庞国维曾对自主学习做出过“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9字总结,道出了自主学习的真谛。

但无论教师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欲望,有学习的目标,可以积极、认真的并投入思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教师要想达到学生体验、感悟和融入历史的学习状态,那就要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使其充分的发挥出来。

教师教学并一定要拘束课堂上,也可以将课堂搬到历史名迹前,让学生对历史有具体的视觉冲击,产生更感性的认知。

  课堂教学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相互关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必须做好没环节的考量,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实现。

第一,课前准备要充足。

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建立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知框架,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第二,授课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课期间,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加强互动和讨论,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程度。

例如在讲解文景之治时,教师可利用《汉武大帝》电视剧观看、网络资料搜索、历史文献查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了解和学习相关历史知识。

第三,注重课后的知识拓展。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开拓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会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历史,丰富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学策略是一个重点,但坚持不懈的实践也是关键,因为实践出真知。

清代画家郑板桥对绘画艺术追求不懈,并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繁冗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因此,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历史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也要坚持将优秀的经验应用到课堂上,并锲而不舍的对教学反思和探索。

在这期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保障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教师获得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辉煌的教学成绩的重要推手。

  作者:

张月玲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三十一中学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S].2011.

  [2]牛金亮.高效课堂在细节中生成[J].新课程.中学,2011,(06).

  [3]马艳萃.和谐课堂创造高效[J].课外阅读(中旬),2013,(06)

第四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上,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心理上和感觉上,对他人进行的伦理关怀,属于一种道德方面的义务。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益于今后走入社会更好的成长。

作为我国教育部门,更应该发现和重视这个问题,抓紧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人文学科,担负着教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史的重担,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事件以及经典案例中回顾过去,以史为鉴,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形成自己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在教育工作中显得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

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传授,从而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对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指导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有一个准确并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对中学生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当下,让他们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因此,通过把历史知识教学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联合起来发展,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学生正确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1.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到践行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特别是对于新形势下的中国,更需要在学生时期就对其社会责任感进行教育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走入社会时发挥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融入社会责任感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提高行动能力,在今后的国家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能量,获得满足感。

  2.1大多数学校未能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院校,还未能体会这层深意,教师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简单的历史知识记忆,忽略了两者结合的作用,导致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势无法发挥。

  2.2中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履行随波逐流:

许多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十分欠缺,大都不是主动,而是被动的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进行,甚至仅仅作为一项作业,而没有真正的投入意识,缺乏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再加上慢慢地受到了电视中,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履行采取了不走心的态度。

  2.3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

在历史授课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对文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未能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没能让学生们从历史课堂中感悟出一定的道理,发现一定的规律,从而充分地把握和运用这些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为鉴。

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让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史观来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的作用,也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使学生继承发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民族光荣感的教育目标。

让学生没有办法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能具体地进行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行为。

  3.1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初中有别于小学教学的方法,要养成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再是一味的传授教学,而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感知。

特别是在历史授课中更是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精忠报国”历史事件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体会语言和人物性格,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真善美,同时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和案例剖析,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唤醒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3.2与时俱进,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要及时对历史经验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

例如,通过“美国9•11事件”,让学生们意识到潜藏在周围的危险性,大家要团结起来,主动防御,共同抗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此外,也可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3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相对较大。

这时候就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通讯手段来展现图片和影片,让学生印象深刻地学习历史资料和知识内容。

这与过去仅限于课本授课相比,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感知,还能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分享历史小故事进行分组讨论和课堂比赛点评的方式,给学生大量的课下自学时间,寻找材料,进一步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3.4培养学生社会行为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最终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责任感,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爱国影片的观看以及参观一些纪念馆,组织志愿者活动、募集爱心捐款等社会实践的开展,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通过实际参与,加强集体荣誉感,履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转型的新时期,更需要正确对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通过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热情,积累和实践最佳的授课经验,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保证教师的综合素质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不断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作者:

杨传帅郭修军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二十中

  [1]陈礼斌,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

  [2]黄光热,加强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2.

第五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历史教学的讨论性,从而加深学生们的映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在此种方法的理念具有先进性,对于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也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发现效果并不显著。

为了使得这种教学法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地寻找影响此种教学法效果发挥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对策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组的分配不合理

  小组的分配不合理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老师对于小组成员的控制不到位,从而出现了自由性较强的局面。

在现阶段的小组分配中,主要实行的是自由性和自愿性的原则,这种原则的实施使得学生分组的时候,大都考虑的是同学关系,而忽略掉了客观的学习状况,所以小组成员要么都优秀,要么都一般,帮带的效果显现不出来。

  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欠缺

  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欠缺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教学的纵向性特别重要,只有在把握了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掌握横向延生的内容,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突出纵向的发展性和完整性,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动力也会更足。

但是在现阶段,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着完整性的缺失,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学习目的性的减弱。

由于目标和方向不明确,所以学生的探讨受阻,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便减弱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动效应没有发挥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的联动效用发挥是整个课堂气氛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的教学,这种联动效应并没有被发挥出来。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分享大部分局限在小组内部,小组和小组间的探讨较为缺乏,这种情况导致了课堂的人为分割,使得完整的课堂变成了不同的小块,如果不能将其整合,那么整个课堂的氛围便得不到强化。

简言之就是小组间联系的弱化导致了课堂整体性效果的降低。

  针对学生现状,合进地进行小组分配

  针对学生现状进行小组分配主要指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