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375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docx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

教学督导工作简报

第9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2016年7月11日

2013级学生代表座谈会通报

2016年6月15日、16日下午,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分别在海珠校区教学楼203教室和白云校区曾宪梓楼102教室,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

2013级各专业学习委员代表41人、督导委员刘传菊、李秋霞、陈葆、吴建生。

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组长刘传菊教授主持了这两次会议,学生代表发言完毕,督导老师们都与他们进行了交流。

本次会议议题:

1、目前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2、如何搞好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有哪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两校区的学生发言踊跃,共有38位同学代表各自的专业进行了发言,他们准备充分,意见中肯,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

现将学生代表反映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

一、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及建议

1.课程安排方面的问题

有些专业反映,排课不合理。

有时一整天都满课,要上10〜11节课,而有时1整天都没有课,这样满课那天就会觉得特别累。

有的专业的大作业、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考试前学生一边要复习一边又要做课程设计或大作业,做出来的东西技术含量不高。

每年的5-6月份和11-12月份,是一年中最忙的4个月,还要考证、写报告,还有四六级英语考试,有较多的冲突。

建议:

(1)把课程安排平均一点,不要都集中在一天上。

(2)大作业和课程设计题目在刚开始上这门课时就应下达,学生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做,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配对会更好。

2.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结合度方面的问题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不合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占的比重大,实践课程的比重相对较小,有些专业理论课几乎没有实操,学生们上课的兴趣不大,即使有实操课又大多是在校内进行。

校企合作的课非常少(但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中,同学们无论是收获还是评价都是非常好的)。

理论课与实践环节安排脱节。

有些专业这个学期学的理论课程,要等到下个学期才做课程设计,分隔非常开。

有些课程的实验课比理论课还要早开,还没有讲到这个模块的理论就开始做实验了,造成学生写的课程报告、实验报告的质量不高。

建议:

(1)加强实践环节。

适当调整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实践技能型的转化。

(2)理论课与实践课要结合在一个学期完成。

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实操机会以及到校外与企业合作实习的机会。

3.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方面的问题(几乎每个学院都提到)

(1)实验室小而少,甚至有一些专业没有实验室。

不少专业的学生做实验时,30多人一起上课,挤在里面都无法走动,而且实验小组人数太多,5〜6人一组,

多人使用一台实验仪器,这样每个人只能做一部分而不是整个流程,导致实验操作技能甚至比一些专科学校的学生还差。

例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工专业3个班123人全部都挤在2个面积不太大的实验室里做《环境监测实习》,有时10多人挤在一个测量台前找自己需要的药品,同学们感叹场面比菜市场还热闹。

而化工学院的应化专业在白云校区没有实验室,到大四要做毕业论文实验了,需要每天坐校车到海珠校区,往返耗在路上的时间多,真正做实验的时间减少。

(2)实验仪器设备不足,还有一些是损坏的。

不少专业反映,有的实验设备偏老,很多设备达不到做某个实验的要求,所以实验报告的水平不高。

(3)开放式实验室太少,如英语专业的语音室不是全天候开放。

(4)实验安全教育不到位。

由于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少的原因,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少、实际操作技能不好,再加上安全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一些实验室存在操作事故隐患。

例如,化工学院的实验室,曾发生过同学的手被烧伤、烧杯发生爆炸的事件。

建议:

(1)改善实验和实习条件,增加实验室和增添实验仪器设备,对损坏的仪器设备及时维修,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质量。

(2)开放资源。

多设立开放型的实验室,让那些有要求的同学进行探索性学习研究,练习实验技能,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不至于以后上岗什么都不会。

(3)暂缓宿舍楼的修建,考虑多建一些实验楼和教学楼,先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

(4)老师应该在学生每次做实验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4.实习周指导和安排方面的问题(很多专业反映这个问题)实习周实用性不强,监督指导不到位。

部分专业的学生感觉从大一到大三,实习周是在放假。

有一些同学呆在宿舍里打游戏,因为最后只需要完成一份实习报告或写一份实习心得就行了,如果是在网上XX的话,仅需用2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

例如,农经管理专业的学生反映实习周期间,老师仅仅是安排任务,分配小组,没有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的指导,所以很多同学回家了。

至于要求写调查论文,不少人都是在网上抄的,并没有真正的去做调查。

大三的第2学期有3个实习,全部安排在4月份,整个4月份都没有课,也没有老师督促指导,大家都很懒散。

实习周长短与实习内容不匹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到,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实习其实可以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却安排了2周。

而《薪酬管理》实习内容多的,却只给一周时间,致使学生最后很匆忙的去完成任务。

实习周的安排没有提前做好计划。

外语专业的实习,老师不会在实习周前告诉你要干什么,是校内还是校外,到了实习周老师们才开会讨论,事先并没有一个计

实习周非专业老师指导。

会展专业的实习周是分一下小组,然后再做一下Word,

再讲一下PPT就没有了。

从大一到大三,专业组织的实习只有1次,其它都是在校内。

有的实习不是由会展专业老师指导的,学生都不知道学了什么。

建议:

(1)实习周应有实用性,应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和企业交流的平台。

(2)实习周专业指导老师必须履行全程指导职责。

(3)实习周要做什么,需要多长时间,应提前有个完整的计划。

(4)时间长的实习周最好连着假期,便于实习的学生跟企业签协议。

5.选修课方面的问题

选修课类别变数太多。

现在的公选课是12分,各个类别的分又有要求,而且这个类别又老是变来变去,如有些专业发现原来是信息类的变成科技类,而科技类的又变成社科类,原来技术类的又变成了人文科类,文件一直在变动,都不知道根据哪一份的要求来选课了。

现在大三了还有很多同学还没有选够学分,甚至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前才发现某个类别的学分不够,可能导致他们拿不到毕业证。

公选课的资源不够。

一到选课的时间,系统就会崩溃,有些专业的学生反映在大一、大二时公选课都是别人选剩的,选择余地较小。

专业限选课少。

有些专业的限选课开设门数不够多,不选就学分不够,专业选修课变成了专业必修课。

还有的学生这个学期的限选课挂科后下学期就没有课选了,致使学分不够。

建议:

公共选修课分类不要常变。

增设公选课和限选课的门数,让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课,可提高听课效率。

6.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问题

参加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少。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我们专业培养当中,这些培养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如信息学院的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提到,他们能参与到的创新实验项目有:

IT文化节,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等,但能接触到这些的同学只有少数。

做实验按部就班的多。

信科学院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说,每次做实验时,都是按照老师给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建议:

(1)学校应该重视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及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3)希望老师在做实验时,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7.大班上课的问题大班上课教学质量不高。

班级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在白云校区经常抢位置,有的专业接近200人在同一个课室上课(管理学院就曾经有一个205人的大班,因教室位置不够,有些学生只能站着听课)上课时老师特别吃力,需要加大音量,但坐在后面的同学还是听不清,而且也看不清投影屏幕上的字和老师的板书,导致了上课的质量非常差。

大班上课也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少,大大降低了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建议:

减少大班上课的人数,希望2-3个班上课为好。

8.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问题有些专业的毕业论文开题大四才开始,开题时间太晚。

建议:

将毕业论文开题时间提前到大三下学期,以便能在暑假期间进行调研。

9.老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老师没有认真备课。

有的老师上课的PPT跟书本上几乎是一样的,直接复制到课件上,特别是讲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容易犯困,尤其在早上1〜2节和下午1〜2节,导致听课的效率不高。

老师上课不生动,缺乏吸引力。

有的老师讲课应付了事,念书本念PPT上课

时也不怎么结合实际,给人一种针对性比较差的感觉。

有些老师授课方式不新颖,不生动、没有激情,讲课比较死板,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互动少,交流少。

不能吸引学生认真去听课。

建议:

老师应认真备课,改进授课方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多讲一些案例,根据上课的内容选择一些比如小剧场、热点话题来展开,让学生参与讨论。

10.考研课室和自习室方面的问题

学校的考研备考课室不足。

虽然从2015年开始,白云校区就设置了2间100人左右的考研课室,供考研的同学们备战,但我校要考研的学生多,而学校能提供的固定场所仍很少。

晚自习教室不足,自习时多受打扰。

晚间在教室自习的时候,自习的学生会因一些社团活动和会议而被迫多次转场,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这反映出学校缺乏一些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搞活动的人不能尽情搞,要学习的人不能静下心来学。

建议:

(1)多开设考研课室,满足考研的学生都有一个固定安静的学习环境的要求。

(2)专设某些场所用来搞活动,某些场所禁止搞活动,例如:

可以规定禁止任何社团组织在B栋开展任何活动

11.学生的学分和绩点查询方面的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绩点、学分查询不易。

有时需要用到绩点,比如现在写简历,简历上面需要填入自己的平均绩点,可是教务网上没有这一项,需要学生自己去计算。

还有一些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学分有没有达到毕业要求,容易造成最后一个学期才知道,补学分都来不及。

建议:

教务网应设置学生绩点、学分的查询窗口。

12.计算机等级考试地点设置问题

白云校区没有考场。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场都设在海珠校区,白云校区的参加考试的学生需要往返两校区,比较麻烦。

建议:

希望学校能在白云校区设一个考场。

13.师资不足的问题

专业师资少,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部分专业扩招,学生人数增加专业的师资不够。

如园林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一些有课程设计的专业,学生在做设计时,是需要老师一对一辅导的,工作量很大,老师很累,都还不能辅导到每个学生。

还有食品专业的有个班级,一天上9节课,都是同一个老师,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

建议:

希望学校重视这个问题,增加专业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14.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

课时压缩后教学改革没有跟上。

2013级有许多课程课时减少了,但老师的授课方式没有注意改进,比如自动化学院专业的一门《虚拟仪器》课程,课时从36学时压缩到24学时,一本厚厚的书只讲两章。

由于老师教得片面,学生做设计时糊里糊涂,只有去XX查找,感觉根本就做不好。

相反有些课老师没有重点,好像都讲到了,但由于课时少了,讲得很肤浅,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

建议:

希望老师精选教材,认真备课,平衡好教学改革上出现的矛盾。

15.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打印方面的问题白云校区周边的论文打印店不专业。

2012级毕业的师兄师姐在白云校区附近打印的论文格式都是不合规范要求的,要跑到海珠校区去打印,再拿回来交,浪费了很多时间。

2013级学生担心会重导覆辙。

建议:

在白云校区开设专业的打印店。

16.教材订购与发放方面的问题教材订购清单信息不准确,开学了还要再次订购。

教材到位太迟,有些教材开学后的2-3个星期才能领齐。

建议:

教材征订要做好做足提前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17.学风建设方面的问题

校园学习氛围不浓,部分学生向上的动力不足。

逃课现象时有出现,尤其临近节假日,这种现象更严重。

还有的专业部分学生做设计时都是抄袭别人的,不是借鉴,是全抄。

建议:

(1)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校园学习氛围。

(2)希望学校能完善请假的制度,严格教学管理。

18.电教设备损坏及维修方面的问题不少教室的电教设备经常出问题。

有时上课上到一半投影仪就坏了。

有的课投影仪坏了以后甚至要换3-4个教室才能继续上课。

部分教室的风扇用了很久,噪声大,工作状态不好,存在安全隐患,还显得很

脏,反映过也没人管。

建议:

职能部门要切实落实工作职责,经常维护和及时更新电教设备,不要推诿和延迟。

19.图书馆方面的问题

图书馆太小,自习室不够,书籍陈旧。

建议:

增加图书馆的自习空间,及时补充和更新专业书籍。

20.行政部门在白云校区配置的问题

行政配套服务不好,办事费时费力。

在白云校区没有设置必要的行政部门,办一件事要反复在两校区之间奔走。

比如办理学生离校申请,要跑海珠校区3〜4趟才把事情办完。

学生们感叹:

这边的配套设施如果不完善的话,这边的学风、实验氛围和学习氛围是提不上去的。

建议:

完善白云校区的行政和机构设置,落实常驻人员,保证工作到位,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折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风水平。

20.学生宿舍周边环境方面的问题生活环境嘈杂。

在女生宿舍楼下,经常上体育课,影响到宿舍学生的生活。

建议:

希望学校能找到一个好的解决的方法。

21.校园环境方面的问题

雨天道路积水。

下雨天迟到的人数比往常多,到课的人少,这与我们学校的排水系统有关系,因为下雨天校道等多处地段积水,比较严重影响上课出行,有的同学干脆就不出来。

建议:

希望能增加多几个排水口及时排除雨水。

二、反映的各二级教学单位的问题

详见附件1、附件2中各专业代表发言的录音整理。

附件1:

2013级学生座谈会录音整理(海珠校区)

2016年6月15日下午2:

30分,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海珠校区召开了2013级学生代表座谈会,督导组组长刘传菊教授主持会议,其余督导老师全部到场参加,会议的主题有2个方面:

1、学校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反应强烈的、同学反映多的问题);2、如何来搞好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有哪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每人发言3分钟左右,共有5个学院的学生代表发言,下面是根据他们的发言录音整理出来的文档。

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通信工程专业2013级代表

我们通信工程主要分为2个方面,第一个是硬件,第2个是软件,我们专业一般是走硬件或软件方面,硬件方面的要求是稍微比较高,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应该是走软件这个方面。

我们信科院都是属于IT类的行业,我们很多学生都面临着一个问题:

以后我们应该怎么走,IT行业实在是太广泛了,因为它有太多的语言,比如JAWA语言、C语言等,我们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

从大一到现在3年的时间,我们学习了有硬件方面的知识、软件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技术语言,加起来形成这个通信工程,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很大的疑问:

我们出来之后究竟是要做什么的?

从概念来看,好像是移动、电信、联通这3个方面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学习之后就发现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以至于我们现在不知道是走软件还是走硬件,如果走软件的话,我们学那些语言就好像是一名程序员,与“通信工程”这个专业不太符合,这个方面的问题,我对信科院的其他专业还是不太清楚,但我认为也是IT业比较混乱的一个问题,我们是不太清楚应该怎么办,以至于大一刚入学时很多人都在迷糊,到现在都有不少人在迷惑中:

我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我们信科院从2014级开始,学院采取了一个措施是相当好的,就是他们把全部专业分成两大类(电信类和计算机类),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明白我学的是电信类的专业,我学习的这些基础知识我就明白以后我应该走那条路,或走通信工程这条路或走其他的路应该怎么办,从基础的方面学习,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可以从基础方面入手,知道自己哪方面比较擅长,比如C语言或者是C++方面,减少了同学们的疑惑。

我个人到现在认为我们IT类的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现在学习的很多知识与社会对接不上,但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比如一些C语言,JAWAC++之类的,不管它怎么更新、变化,它都是C语言或JAWA语言,我们只要把它的语言学会了,以后接受新知识也比较方便。

在新知识方面,老师也需要去学习,他不可能把全部的东西都讲完给我们,他们已经把一些很重要的知识教给我们,并且告诉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应该去学习什么语言。

现在很多同学觉得上课比较无聊,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所以我还是认为我们信科院的那套方法是可以实施的,以两大类专业来告诉他们,确定他们以后的方向,从大一开始入手而不至于从大三才开始明确方向,从大一开始决定他们以后要学习什么知识。

2、计算机专业2013级代表

(1)我们虽然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也面临着一种要出去找工作也要去培训的很尴尬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可能是我们学习比较基础,有些是课程安排不太合理,大一的课程太少了,很多课程都压在了大二和大三。

建议:

把课程放在大一和大二上,大三一整年可以让学生出去外面实习或者是培训,因为大四可能要做毕业设计,要做很多东西,还要面临毕业等其他繁杂的事情。

(2)选修基础课安排也很不合理,如这个学期,上一门软件课,是学科基础,我们有个同学只选了这一门但挂掉了,但下学期又没有课可以选,他就没有学分可以修了,有这样一种情况。

(3)我们专业是实操性比较强的,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实验、大作业、课程设计,开学时老师的面目都是非常慈祥的,但是越到后面就面目可憎了,因为要考试之前就会要一堆大作业、课程设计,重叠在一起,我们一边要复习一边又要到机房做课程设计和大作业,老师一边抱怨我们课程设计做得比较“水“,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大家为了不挂科,就把课程设计做得随便一点,先把课程关过了再说。

建议:

大作业和课程设计题目可以在上这门课时给我们,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做,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我们觉得实践课程穿插进行比较好一点。

理论课上完后再上实验课我们感觉很不好,因为等到理论课上完了等一段时间再去上实验课,理论肯定忘光了。

所以我们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配对的话会更好。

比如做课程设计,我发现书本上有些抽象的概念通过设计突然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很重要的。

3、信息管理专业2013级代表

(1)刚才那位同学说到(晚上12点)要断网的问题,有好处也有坏处,在白云校区是12点断网,因为相对于那些打机的同学是老是打机,但对于我们要查资料就无法上网。

(2)我们专业学得比较杂而不精,如管理学院的《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项目管理》等什么东西都学,我们信科院这边也是什么东西都学,比如

“Webe”、JAWA语言类等,就是什么方面都会学,但学完后不知道学了什么,

能做什么,就是很多方面都有了解,也涉及到就业方面的,但竞争性相对比较少,因为学管理的竞争不过管理学院的,学信科的跟那些计算机、网络那一块比也不行。

(3)课程安排不合理,大一比较空闲,大二则一天有10节课,从早上一直上到晚上,而课程设计都安排在接近期末考的时间,如5〜6月份和11〜12月份,一年中这4个月是最忙的,要考证、写报告,还有4、6级(英语),很多都会比较冲突。

(4)信管专业在毕业答辩时被老师问到技术方面的问题都答不上来,那些师兄师姐答辩时都是被老师批的,这就是我们信管专业很尴尬的一个地方,很多学管理的技术不好,偏向管理学的答辩就好,而问到技术的问题就很尴尬不知道怎么答。

(5)我们很多东西学了都是要靠自己去了解,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跟我们沟通交流,都是死板的,你问老师,老师也很少给你检查。

建议:

合理安排课程和课程设计,针对大一时引导学生是走技术方面还是走管理方面,个人可以偏向某一点,不要到大三时出现尴尬:

技术会一点,管理懂一点,到最后学来学去什么都不会。

4、物联网专业2013级代表

我们是2013年新开设的一个专业,是第1届,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跟上。

(1)首先是实验课,我们上实验课的时候,实验室设备不够,所以3〜4人一组,没办法一人做实验。

不过我们学院现在正在增设,下学期应该不会有问题了。

2)实验创新意识不够

老师每次分配试验项目的时候,都是按照老师给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有缺陷。

建议:

希望老师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多从几个方向着手,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发展方向不明因为是物联网新专业,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就是一个概念,很多人毕业后都不知道该往那个方向走,现在有一半的人到现在都没有确定方向。

建议:

希望学校给出一个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

(4)学习的课程比较杂从大一到大三,电子的也学,通信的也学,然后网络也学,我们除了信管专业的课之外,什么都学,学得比较杂,而且课程也排的比较紧。

(5)上课考勤问题上学期开学初时有个学风建设,我们专业开始时上课的考勤率有90%多,但是

到了后面放假前后的这段时间,考勤率就比较低了,因为有些人急于回家而课程延后,就导致了他们旷课。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这一点。

5、网络工程专业2013级代表

(1)教学安排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像第一个同学说的一样,他们学的是硬件和软件方面,网络专业也一样,这两块也在学,网络专业其实是对网络的路由交换、网络安全等,但里面有加了一些延伸的课程在里面,我有跟老师交换过看法,老师的答复是说为了我们网络工程的学生在就业时有多一点选择。

但是我对学校在我们大一到大三的课程安排有一点疑惑,我们的网络知识学习其实是比较少的,在大一时课余时间非常多,导致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对网络专业的前景、发展、对网络知识要学什么,没有多少人懂得该怎么学。

到了大二的时候,开设了一门课叫《计算机网络》和一门《现代通讯技术》,大概可以说是网络的一个入门,但是到了大二下学期去选择网络方向学习的寥寥无几。

到暑假时,很多同学是到外面找一些培训机构去学习网络的一些入门知识的。

像网络工程这一块,比较建议学校在大一、大二时多开设一点网络课程。

在大三这段时间开设立3门网络课程和3门编程方面的课程,现在每个人都是偏一方面去学的,不能说2方面都全部通的,因为这2块都是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专门理解。

建议:

大一、大二时间多开设一些网络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去了解网络专业的发展,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2)理论课程和实操方面

理论课学得很多,但是实验课程的时间其实是不够的,像我个人对《无线网络》这门课是挺感兴趣的,但它的实验课时只有2周,有很多实验要做的,时间不够,还有实验设备偏老,很多设备是达不到做这个实验要求的,所以报告的水平写得就不怎么好。

(3)选修课类别的问题我们学校的选修课要12分,但是对各个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