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3下3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656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3下3单元备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3下3单元备课.docx

科3下3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土壤里与岩石

单元教材分析:

本课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土壤里面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由此建立土壤是一个混合物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使学生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能够到花圃里面挖土,在实际的环境里观察土壤;

能够在鉴别三种不同的土壤过程中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

能够用自己可能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土壤里的各种颗粒;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课时:

8课时

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够到花圃里面挖土,在实际的环境里观察土壤;

能够在鉴别三种不同的土壤过程中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

能够用自己可能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土壤里的各种颗粒;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土壤里有什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够到花圃里面挖土,在实际的环境里观察土壤;

能够在鉴别三种不同的土壤过程中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

能够用自己可能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土壤里的各种颗粒;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与土壤有关的知识和相关的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在黑板上写“土壤”。

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

     2、 解读“土”字。

    人们挖开土层,就会发现,土总是一层一层的,在上面一层长着许多植物,这一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

(教师边说边作简笔画)

    3、 组织学生讨论:

关于土壤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你想研究土壤的哪些问题?

    4、 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对土壤的了解。

二、预测我们可能在土壤里面发现什么:

        教师谈话:

要研究土壤,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

首先应该亲自去观察。

要观察就要到外面去挖土,根据同学们的经验,大家来猜猜看:

大家能在土壤里发现些什么?

(板书:

土壤里有什么?

        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讨论:

我们可能发现什么?

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

学生的根据就使学生已有的经验。

 三、到实地去挖土壤并且观察土壤。

        由学生亲自参加的挖土活动,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学生可以在劳动中体会一种快乐,这样也使学生能够亲近自然,体会到一种真切的泥土的芳香,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的味道。

而且,学生从挖土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来自于他们真实的生活,学生将确信不疑。

在挖土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观察土壤并发现它包含什么,放大镜可以让他们观察菜园土中更多的东西通过观察它们可以了解到:

     土壤颗粒的不同大小

     土壤中间有各种东西——有些有光泽、有些比较昏暗、有的有明显的颜色

    土壤有湿度,取决于收集样土之前的天气

    土壤里有活的昆虫和其他小的有机物

     土壤有腐烂的动植物的尸体

板书设计:

土壤里有什么、观察、光泽、昏暗、颜色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2课时土壤里有什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够到花圃里面挖土,在实际的环境里观察土壤;

能够在鉴别三种不同的土壤过程中了解土壤的常见成分;

能够用自己可能的方式认识更多的土壤里的各种颗粒;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与土壤有关的知识和相关的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1、告诉学生我们将去干什么,然后将学生每两人一组分好。

在出发之前,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

2、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泥地里去挖土壤。

3、让学生在泥土现场讨论,他们在泥地里看到了什么?

现场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土地的真实存在,可以培养学生对土地的亲切感。

4、让学生清理好现场,注意要尽量恢复泥地原来的样子。

5、再回到教室之后,让学生记录自己在挖土的过程中所看到的。

6、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

和同伴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交流内容,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许多惊讶和感慨,也能从别人的感想中了解到同伴的思想,并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好的思维方式。

观察土壤的样品

   回到教室以后:

观察土壤,做好观察土壤的记录(土壤观察记录表格)说说土壤里有什么?

把土壤里的东西分分类

   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课桌用报纸盖好后,让每组的材料员到班级的材料角上去土壤样本。

    每组学生都观察三种土,将它的一半倒在白纸上。

鼓励学生用搅拌器将土壤摊开,然后用手持放大镜观察,然后两人合作,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给学生观察提示卡: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后,让学生将土壤、放大镜和碟子交还到材料角。

将土壤倒回到容器中,用水清洗塑料杯子。

将报纸中的所有东西卷起来,并扔到垃圾中,并用抹布擦干净桌子。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结果让学生小组商量一下:

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然后推荐一个同学把本组的发现告诉大家。

 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想研究的土壤问题

    1、教师提问:

现在你们已经观察过土壤,你们想研究关于土壤的什么新的问题吗?

    2、将学生的回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标到班级土壤资源角的“关于土壤的问题”的白纸上。

3、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先给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一项长期观察的任务进行,哪些问题可以当场完成研究任务。

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的老师的关注。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研究范围,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

   4、让学生将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我的土壤书》上。

   5、让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并且写在自己的《我的土壤书》上。

   6、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搜集有关土壤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应该作为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方面。

提醒学生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摘录在自己的《我的土壤书》上。

交流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的教学环节:

   生:

我发现把黑色的泥土用水蘸一下之后,放在火上烧一会儿,泥土的颜色就变了。

   师:

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

变成灰色的了。

   师:

黑色的土一烧就变成灰色的了。

同组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请补充!

    生:

黑色的土烧过以后也变硬了。

   生:

刚才我拿了一种土,在水里浸泡了一下,用手捏一下,放在旁边;然后,又拿一种土,在水里浸泡了一下,用手捏一下。

发现第一次弄的土比第二种粘,

总结学习的收获:

  师:

今天上的这一堂课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

我们研究了土壤被泡过和被烧过以后的颜色和味道。

  生:

我会判断土壤的种类了。

  生:

我知道土壤被烧过以后他的水分就被蒸发掉了,就会变硬了

  生:

土里有许多营养,这些营养是由烂叶子和烂草根变的,这需要仔细观察!

  生:

我知道土壤被烧过以后会变颜色。

  生:

我知道说话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乱说。

  生:

我知道可以用一种方法来验证土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设计:

土壤里有什么、分类、颜色和味道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十一课土壤的种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教学难点:

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三类土壤,3个同样大的锥形瓶、漏斗粗纱布、3个同样大的烧杯、水。

教学方法:

探究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谈话:

课前,你们观察我们附近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3、讲述:

土壤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种类。

这节课,我们学习“土壤的种类”。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分类

  

(1)讲解: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按土壤的颜色或按土壤中含砂、黏土多少来分类。

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按含砂、黏土多少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砂少、黏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在讲解的同时,板书三类土壤的名称及其砂和粘土的含量。

(2)提问:

 a、刚才我们讲的,是根据什么给土壤分类?

b、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可以把土壤分为几类?

(三类)哪三类?

  c、这三类土壤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1)比较三类土壤的外观(形态)

 a、将三类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b、分组观察:

看一看,摸一摸这三类土壤有什么不同?

c、汇报观察结果。

(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

边听学生讲边板书。

 d、讨论:

为什么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

 e、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砂质土的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的颗粒大小居中。

这三类土壤外观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与它们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关系。

土壤中含砂越多,看起来颗粒越大;含砂量越少,颗粒越小。

(2)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a、讨论:

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这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例如下雨以后,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

  b、讲述:

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来做个实验。

   c、演示实验:

取3个漏斗,将细纱布包在斗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漏斗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把3个漏斗分别放在锥形瓶上,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d、观察:

哪种土渗水快?

3个漏斗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e、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f、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

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3)比较三类土壤的透气性

a、讨论:

三类土壤中的空气多少是否相同?

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多,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少?

为什么?

  b、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说明三类土壤透气性好坏的示意图。

  c、讲解:

土壤的透气性是与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密切相关的,土壤中的空气存在土壤的孔隙中,如果土壤的孔隙被水占据着,空气就不能占据。

 d、讨论:

根据以上道理,你再说说哪种土壤透气性好,哪种土壤透气性差,哪种土壤透气性居中?

为什么?

e、教师小结:

砂质土颗粒大,土壤孔隙大,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颗粒小,土壤孔隙小,渗水性差,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颗粒大小居中,土壤孔隙大小居中,渗水性、保水性居中,透气性也居中。

 (4)综合比较三类土壤的性质。

    a、讲述:

现在,我们系统地看一看三类土壤的性质。

   b、提问:

 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

三类土壤的保水性有什么不同?

三类土壤的透气性有什么不同?

  砂质土有什么性质?

(把颗粒大小、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透气性好坏连起来说。

)黏质土有什么性质?

壤土有什么性质?

总结:

土壤的种类有:

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板书设计: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   黏质土  壤土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十二课土壤与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重点: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

教学难点:

让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土壤与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重点: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

教学难点:

让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方法:

实践课

教学准备: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学过程: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3、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板书设计:

土壤与植物、作用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2课时土壤与植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重点: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并作书面计划。

教学难点:

让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方法:

实践课

教学准备: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

二、师生共同探讨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

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板书设计:

土壤与植物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十三课认识岩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并且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

2、能根据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重点:

能根据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利用间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是否与酸反应、纹理、形状、颗粒大小等特征。

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岩石样本  放大镜  烧杯   学生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分组探究

1、导入,同学们,我们曾感受过大地赐予我们的欢乐,也享受过土壤给予我们的幸福,我们曾爬过山,越过岭,脚底也曾踩过较硬的沙石,你究竟对这些沙石有多少了解呢?

2、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岩石摆放在课桌上进行观察。

(1)交流观察方法和手段。

(如软硬、轻重、沉浮、结构等)。

(2)交流观察结果

(3)分组观察记录(每四人一组,以前后位为一组)。

(二)自主分类,充分感知

 1、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标准,给本组搜集的岩石分类。

2、交流这样一来分类的理由。

 3、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提出以下5项学习建议。

(1)我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

是怎样分类的?

(2)我们想到了多少不同的分类方法?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5)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4、与岩石样本对比(教具),并介绍一下几种岩石的特点

(三)小结: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石种类繁多,形态、颜色各异。

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

沉积岩。

2岩浆岩、变质岩。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

(四)检测:

1、你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

2、你将你小组的岩石分成了几类?

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五)关于岩石的用途,你知道多少?

(六)拓展活动外出旅游时,注意考察一下当地岩石主要属于哪一类。

板书设计:

认识岩石、观察、分类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十四课做个岩石的百宝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

教学难点: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做个岩石的百宝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

教学难点: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

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

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谈话:

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学生交流:

3、谈话:

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

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

各组交换岩石。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方法

1、谈话: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

你们小组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3、 谈话:

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

(出示岩石百宝箱的课件,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的图片,观看制作方法)

4、谈话:

现在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准备怎么做?

研究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

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方法。

板书设计:

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标本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二课时做个岩石的百宝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

教学难点: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谈话:

下面你们每个小组运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制作方法开始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完后,参加我们班的岩石博览会,你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你们的作品。

7、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1、师: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

2、学生进行展示。

(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

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岩石博览会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