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915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docx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应用》3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创意小比拼”-《金山画王》中”几何图形”工具的应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侯林英,来自华景小学,我说课的内容是《创意小比拼-”金山画王”中几何图形工具的应用》。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分析:

根据对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加入了《金山画王》这一模块内容的学习。

”几何图形”工具是《金山画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结合”画板”中的各种工具展开学习。

本节课就是在学习了”画板”中笔、倒色桶等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对”画板”工具的应用进行延伸和拓展。

  接下来我谈谈教学对象: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们已掌握了正确开关机、鼠标的操作、简单的wINDowS操作及《金山画王》中”画板”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活跃。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金山画王”有很大的兴趣,但综合应用能力不强。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画板上几何图形工具,能够在画板中利用各种图形(直线、圆、矩形、圆矩形、五角形、六边形)工具进行基本操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利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结合笔、倒色桶和橡皮擦等,绘制图形并合理搭配,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对获取、筛选、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在动手制作、欣赏、品味作品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内在美,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

   由教学目标我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几何图形(直线、圆、矩形、圆矩形、五角形、六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画板”工具的合理使用。

   教学难点:

   熟练操作几何图形工具。

   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数学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情境教学。

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有机结合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

  学生在”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情境导入,播放一幅画”温暖小屋”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这幅画由圆形、正方形、矩形等组合成。

  老师点评,并补充圆矩形、多边形(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时没学过这两个概念,所以要解释一下其特点)。

  接下来提问:

这些几何图形在《金山画王》中也能画出来,比一比谁能找到这一工具?

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热烈地反应,由此揭示课题--”几何图形”工具的应用。

  进入新课新授部分:

  任务一:

探索”几何图形”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1、5分钟让学生动手探索工具操作方法及特点。

  2、学生小结探索内容。

  3、老师点评,并示范讲解重要步骤加深学生印象。

  4、学生自由练习,深刻体会每个图形的画法。

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要领,有利于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第三阶段是巩固练习:

  学生利用工具探索完成任务二:

”绘制漂亮几何图形”(播放几何图形)

  这部分主要是笔、色彩和几何图形的初步结合,要突破的重点是:

各项工具的合理使用。

  1、老师巡视察学生对工具的选用情况,发现大部分画出来的效果跟老师的不一致。

(播放同学的画)

  2、接下来学生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情况并尝试找出解决的方法。

  3、接着学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点评,并做重点突破:

绘制几何图形时,不能在”画板”中先选择笔工具,正确的选择顺序: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中的笔工具->颜色、粗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掌握工具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完成任务二的基础上,进入了思维拓展阶段

  任务三:

”创意小比拼”--”画板”基本工具的深入结合

  1、老师和学生玩一个图形组合的猜谜小游戏,老师说,学生分小组画,充分发挥想像力。

完成一个像”温暖小屋”那样由几何图形组合成的作品。

  2、各小组按老师口令绘制下列图形并进行想像组合:

  a.画一个大圆;b.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小圆;c.画一个小三角形;d.画三个直线;e.画一个小椭圆;f.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小圆矩形;g.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小半圆。

  3、老师边说边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

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在说步骤时要从工具的选用、图的组合、色彩的选择等给予意见,鼓励学生学习、思考、讨论,自己动手操作尝试。

  给学生提示:

画圆和矩形,除了用几何图形,还可利用什么呢?

(倒色桶);半圆可以由圆怎么处理呢?

(橡皮擦去掉一半);可以根据心中的谜底搭配不同的颜色(例如,你觉得是小车的话,那平时你见到的小车颜色怎么呀?

  4、揭示谜底并评价作品

  各小组互评,说一说其它小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应当怎样修改,学生和教师共同来评价学生的作品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讲讲各小组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可以使作品变得更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动手实践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体现了自主学习。

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练得自觉,学得主动,小组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用学生的眼光,同龄人的知识层、审美观去评价一幅作品,更多的发现优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下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最后总结及思考问题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工具的使用,肯定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许多很新颖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用计算机去解决,真正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工具。

  并提出一个小问题先让同学们思索:

怎么画两个一样大小的图形呢?

  最后结合上课的情况我谈谈这节课的设计特色:

  1、课程整合

  本节课将数学和美术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

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知识结构中。

  2、任务的设计难易有度

  任务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使学生有”事”可”做”,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本课的第一个任务可以使学生熟悉新知识,第二个任务可以巩固旧识及练习新内容,第三个任务组合图形,学生依据自己的操作水平,设计出难度不一,式样不一的图形,可以说考虑到每一层面的学生。

突破了重难点。

  3、拓展课堂空间

  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掌握如何使各种画板工具有机的结合,为下一步创作美观、漂亮的图形设计奠定了基础。

这一创造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结束了,多谢各位评委和老师能给我今天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全文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几何图形”工具的应用》下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