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089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FX4800P测量程序集.docx

FX4800P测量程序集

CASIOfx系列

编程计算器测量程序集

编写:

王劲松

第一部分:

CASIOfx-4800P编程计算器测量程序集

一.SHIJUCETU(视距测图)

1.用途:

该程序用于“经纬仪视距法碎部测量”时,计算测站点至碎部点间的平距及碎部点的高程。

2.程序清单:

C“H0”:

I:

A“UP”:

B“DOWN”:

V“MIDDLE”:

L:

E=90-L↙

D=100Abs(A-B)(cosE)2◢H=(C+I)+DtanE-V

3.程序说明:

H0——测站点高程;I——测站仪器高;UP——塔尺上丝读数;DOWN——塔尺下丝读数;MIDDLE——塔尺中丝读数;L——经纬仪竖盘读数盘左读数;D——测站点至碎部点间平距;H——碎部点的高程。

5.该程序若在fx-3950中的程序清单为:

→M:

→A:

→B:

→C:

→D:

100(A-B)(cos(90-D))2→X◢M+Xtan(90-D)-C→Y

说明:

M——将测站高程H0+仪器高I;A——上丝读数;B——下丝读数;C——中丝读数;D——竖盘盘左读数L。

X——测站点至碎部点的平距;Y——碎部点的高程。

二.FANSUAN(反算)

1.用途:

该程序是“坐标反算公式”程序,用于根据两点1、2的平面坐标(X1,Y1)、(X2,Y2),计算两点间的距离D12及坐标方位角A12。

2.程序清单:

G“X1”:

B“Y1”:

C“X2”:

H“Y2”:

E=C-G:

F=H-B↙

Pol(E,F):

I“D12”◢

J“A12”

3.程序说明:

X1,Y1——点1的平面坐标;X2,Y2——点2的平面坐标;D12——点1至点2间平距;A12——点1至点2坐标方位角。

由于编程时用到了极坐标函数POL(),故在程序运行中,会出现I=?

XXX(数字)及J=?

XXX(数字)这是函数POL计算出的两个量,不能改变,直接回车默认即可。

三.ZHENGSUAN(正算)

1.用途:

该程序是“坐标正算公式”程序,用于根据点1的平面坐标(X1,Y1),及点1至点2的平距D12、坐标方位角A12,来计算点2的平面坐标(X2,Y2)。

2.程序清单:

B“X1”:

C“Y1”:

D“D12”:

A“A12”↙

X“X2”=B+DcosA◢

Y“Y2”=C+DsinA◢

3.程序说明:

X1,Y1——点1的平面坐标;X2,Y2——点2的平面坐标;D12——点1至点2间平距;A12——点1至点2坐标方位角;X2,Y2——点2的平面坐标。

另外在输入A12时,可直接输入“度分秒”。

四.YUANZHU(圆主)

1.用途:

该程序是“单圆曲线主点测设元素及里程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A“TURNINGANGLE”:

R:

B“JD”↙

T=Rtan(A÷2)◢L=RAπ÷180◢E=R÷cos(A÷2)-R◢D=2T-L◢C“ZY”=B-T◢F“YZ”=C+L◢

G“QZ”=F-L÷2

3.程序说明:

TURNINGANGLE——交点JD处的转角;R——圆曲线半径;JD——交点。

T——切线长;L——圆曲线长;E——外矢距;D——切曲差;ZY——ZY点里程;YZ——YZ点里程;QZ——QZ点里程。

五.YUANXIANG(圆详)

1.用途:

该程序是“单圆曲线切线支距法及长弦偏角法详细测设”程序。

2.程序清单:

A“ZYORYZ”:

R:

Lbl1↙

{L}:

B=180Abs(L-A)÷R÷π:

X=RsinB◢Y=R-RcosB◢D“ANGLE”=B÷2◢C“DISTANCE”=2RsinD◢Goto1

3.程序说明:

ZYORYZ——ZY点或YZ点里程(桩号);R——圆曲线半径;L——某桩的里程(桩号);X——切线支距法的X值;Y——切线支距法的Y值;ANGLE——偏角法的偏角值,单位为“度”。

若要查看其“度分秒”,可在程序运行显示时先后按“SHIFT”、“度分秒”这2个键;DISTANCE——长弦偏角法的弦长。

六.HUANZHU(缓主)

1.用途:

该程序是“完整对称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测设元素及里程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A“TURNINGANGLE”:

R:

S“LS”:

H“JD”↙

B=180S÷(2Rπ)↙

P=S2÷24÷R-S^4÷(2688R^3)↙

Q=S÷2-S^3÷(240R2)↙

T=(R+P)tan(A÷2)+Q◢M=R(A-2B)π÷180↙

L=M+2S◢E=(R+P)÷cos(A÷2)-R◢D=2T-L◢N“ZH”=H-T◢O“HY”=N+S◢

U“QZ”=O+M÷2◢V“YH”=O+M◢W“HZ”=V+S

3.程序说明:

TURNINGANGLE——交点JD处的转角;R——圆曲线半径;LS——缓和曲线长;JD——交点里程(桩号)。

T——切线长;L——曲线长;E——外矢距;D——切曲差;ZH——ZH点里程;HY——HY点里程;QZ——QZ点里程;YH——YH点里程;HZ——HZ点里程。

七.HUANQIE(缓切)

1.用途:

该程序是“完整对称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坐标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A“ZH”:

R:

S“LS”:

Lbl1↙

{L,B}↙

Lbl2↙

C=Abs(L-A):

D=RS:

X=C-C^5÷40D2+C^9÷3456D^4-C^13÷599040D^6+C^17÷17542600D^8◢

Y=C^3÷6D-C^7÷336D^3+C^11÷42240D^5-C^15÷9676800D^7+C^19÷3530097000D^9◢Goto1↙

Lbl3↙

E=180(Abs(L-A)-S)÷R÷π+180S÷(2πR):

P=S2÷24÷R-S^4÷2688÷R^3:

Q=S÷2-S^3÷240÷R2↙

X=RsinE+Q◢

Y=R-RcosE+P◢

Goto1↙

3.程序说明:

ZH——ZH点桩号(里程);R——圆曲线半径;LS——缓和曲线长;L——待测设桩的桩号(里程);B——当待测设中桩位于缓和曲线段,则输入“1”,当待测设中桩位于圆曲线段,则输入“1”以外的数值。

X——切线支距法的X值;Y——切线支距法的Y值。

八.HUANPIAN(缓偏)

1.用途:

该程序是“完整对称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偏角法详细测设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A“ZH”:

R:

S“LS”↙

B=30S÷R÷π:

F“B0”=2B◢

Lbl1↙

{L}↙

E=Abs(L-A):

D“ANGLE”=(E÷S)2B◢

C“DISTANCE”=E-E^5÷(90R2S2)◢

Goto1

3.程序说明:

ZH——ZH点桩号(里程);R——圆曲线半径;LS——缓和曲线长;B0——在以后要测设圆曲线段上的中桩时,架仪于HY(或YH)点,瞄准ZH(或HZ)点,拨角B0为圆曲线的切线方向,找到切线方向后,即按单圆曲线偏角法去测设即可;L——待测设桩的桩号(里程);ANGLE——偏角法的偏角值,在程序显示中其单位为“度”。

若要查看其“度分秒”,可在显示时先后按“SHIFT”、“度分秒”这2个键;DISTANCE——长弦偏角法的弦长。

九.ZHUANHUAN(转换)

1.用途:

该程序是“两平面坐标系间坐标转换”的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C“X0”:

E“Y0”:

D“ANGLE”:

F“SIGN”↙

Lbl0↙

{A,B}↙

F

1

A=A:

B=-BΔX=C+AcosD-BsinD◢

Y=E+BcosD+AsinD◢

Goto0

3.程序说明:

X0,Y0——施工坐标系(A-O’-B)的原点O’在统一坐标系(x-o-y)中的坐标。

ANGLE——为统一坐标系的x轴顺时针旋转至施工坐标系的A轴的角值。

SIGN——为符号函数,若输入“1”时,则表明x-o-y为左手系,且A-O’-B也为左手系;若输入“1”之外值,则表明x-o-y为左手系,而A-O’-B为右手系。

A,B——某点在施工坐标系中的纵、横坐标。

X,Y——该点在相应统一坐标系中的纵、横坐标。

十.FUDAOXIAN(附导线)

1.用途:

该程序是“附合导线平差”的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Defm40:

X“X0”:

Y“Y0”:

F“A0”:

S“X1”:

E“Y1”:

A“A1”:

C“UNKNOWNPOINT”↙

N=0:

M=0:

Lbl0↙

N=N+1:

{L,D}:

G=180:

F=F+L:

F

G

F=F+G:

F=F-GΔF

2G

F+F-2GΔZ[2N-1]=F:

Z[2N]=D:

M=M+D:

N

Goto0Δ{L}:

F=F+L:

F

G

F=F+G:

F=F-GΔF

2G

F+F-2GΔB“FW”=F-A◢R:

H“FR”=R

(C+2)◢B=-B÷(C+2)

N=0:

P=0:

Q=0:

Lbl1↙

N=N+1◢

Z[2N-1]“A”=Z[2N-1]+NB◢

I=Z[2N]cosZ[2N-1]:

P=P+I:

Z[2C+2N+1]=I:

J=Z[2N]sinZ[2N-1]:

Q=Q+J:

Z[2C+2N+2]=J:

N

Goto1ΔF“FX”=P-S+X◢G“FY”=Q-E+Y◢H“F”=

(F2+G2)◢K=H÷M◢

N=0:

V=-F÷M:

W=-G÷M:

Lbl2↙

N=N+1◢

Z[2C+2N+1]=Z[2C+2N+1]+VZ[2N]:

Z[2C+2N+2]=Z[2C+2N+2]+WZ[2N]:

X=X+Z[2C+2N+1]◢

Y=Y+Z[2C+2N+2]◢N

Goto2:

“END”

3.程序说明:

X0,Y0,A0——已知的起始点的纵、横坐标及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X1,Y1,A1——已知的结束点的纵、横坐标及结束边的坐标方位角。

UNKNOWNPOINT——待求未知点的个数。

L,D——观测的导线各左转角及平距。

FW,R,FR——导线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的允许误差的系数及允许误差值。

N,A——各条导线边序号及其坐标方位角。

FX,FY——坐标增量ΔX、ΔY的闭合差。

F,K——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N,X,Y——各导线点的序号及其纵横坐标。

注:

(1)本程序是按10个未知点来设计的,若未知点数超过10个时,按“4倍点数”来改变源程序中的“Defm40”。

(2)显示的角度允许误差FR的单位为“秒”。

(3)在程序显示中角度单位为“度”。

若要查看其“度分秒”,可在显示时先后按“SHIFT”、“度分秒”这2个键。

十一.BIDAOXIAN(闭导线)

1.用途:

该程序是“闭合导线平差”的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Defm40:

X“X0”:

Y“Y0”:

F“A0”:

N“UNKNOWNPOINT”:

N=N+1↙

I=0:

E=0:

C=0:

Lbl0↙

I=I+1:

{L,D}:

Z[2I-1]=L:

Z[2I]=D:

E=E+L:

C=C+D:

I

Goto0ΔB“FW”=E-180(N-2)◢R:

A“FR”=R

N◢B=-B÷N:

I=1:

Z[2N+1]=F:

Lbl1↙

I+I+1◢F=F+Z[2I-1]:

F

180

F=F+180:

F=F-180ΔF

360

F+F-360ΔZ[2N+2I-1]“A”=F+(I-1)B◢I

Goto1ΔI=0:

G=0:

H=0:

Lbl2↙

I+I+1:

Z[2I-1]=Z[2I]cosZ[2N+2I-1]:

G=G+Z[2I-1]:

Z[2N+2I]=Z[2I]sinZ[2N+2I-1]:

H=H+Z[2N+2I]:

I

Goto2ΔG“FX”◢H“FY”◢I“F”=

(G2+H2)◢K=I÷C◢U=-G÷C:

V=-H÷C↙

I=0:

Lbl3↙

I+I+1◢Z[2I-1]=Z[2I-1]+UZ[2I]:

Z[2N+2I]=Z[2N+2I]+VZ[2I]:

X=X+Z[2I-1]◢Y=Y+Z[2N+2I]◢

I

Goto3:

“END”

3.程序说明:

X0,Y0,A0——已知的起始点的纵、横坐标及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UNKNOWNPOINT——待求未知点的个数。

L,D——观测的导线各左转角及平距。

FW,R,FR——导线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的允许误差的系数及允许误差值。

I,A——各条导线边序号及其坐标方位角。

FX,FY——坐标增量ΔX、ΔY的闭合差。

F,K——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I,X,Y——各导线点的序号及其纵横坐标。

注:

(1)本程序是按10个未知点来设计的,若未知点数超过10个时,按“4倍点数”来改变源程序中的“Defm40”。

(2)显示的角度允许误差FR的单位为“秒”。

(3)在程序显示中角度单位为“度”。

若要查看其“度分秒”,可在显示时先后按“SHIFT”、“度分秒”这2个键。

十二.SHUIZHUN(水准)

1.用途:

该程序是“单一水准路线的平差”的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A“CODE”:

Defm20:

G=0:

M=0:

I=0:

C“UNKNOWNPOINT”↙

Lbl0:

I=I+1:

{H}:

Z[2I]=H:

G=G+H↙

A=1

{L}:

Z[2I-1]=L:

M=M+L:

{N}:

Z[2I-1]=N:

M=M+NΔI

Goto0ΔB“H0”:

D“H1”:

F=B+G-D◢J“FR”=R

M÷1000◢AbsF

“CHAOXIANCHA”:

V=-F÷M:

I=0:

H=B:

Lbl1:

I=I+1◢H=H+Z[2I]+VZ[2I-1]◢I

Goto1:

“END”

3.程序说明:

CODE——地形编码,当是平地,统计公里数时输入“1”;当是山地,统计测站数时输入非“1”。

UNKNOWNPOINT——待求高程点的个数。

L——水准点间的路线长。

N——水准点间的测站数。

H——水准点间的实测高差。

H0,H1——已知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的高程。

F,FR——高差闭合差、高差允许闭合差。

R——高差允许闭合差系数。

等外水准:

12(按测站数)或40(按公里数);四等水准:

6(按测站数)或20(按公里数)。

I,H——第I段及第I个待求水准点的高程。

注:

(1)本程序是按10个未知点来设计的,若未知点数超过10个时,按“2倍点数”来改变源程序中的“Defm20”。

(2)当水准路线是闭合水准路线时,只需将H0,H1输入相同的值。

十三.FANGPINGAO(方平高)

1.用途:

该程序是“方格网法平整场地,填挖方量基本平衡时的设计高程”的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N:

X“INPUTANGLENUMBER”:

I=0:

C=0:

Lbl0↙

I=I+1:

{H}:

C=C+H:

I

Goto0ΔM“INPUTEDGENUMBER”:

J=0:

D=0:

Lbl1↙

J“I”=J+1:

{H}:

D=D+2H:

J

Goto1ΔP“INPUTCORNERNUMBER”:

K=0:

E=0:

Lbl2↙

K“I”=K+1:

{H}:

E=E+3H:

K

Goto2ΔQ“INPUTMIDDLENUMBER”:

L=0:

F=0:

Lbl3↙

L“I”=L+1:

{H}:

F=F+4H:

L

Goto3ΔG“H0”=(C+D+E+F)÷4÷N

3.程序说明:

N——方格的个数。

INPUTANGLENUMBER——输入角点的个数。

INPUTEDGENUMBER——输入边点的个数。

INPUTCORNERNUMBER——输入拐点的个数。

INPUTMIDDLENUMBER——输入中点的个数。

H——各点的实测高程。

H0——填挖方量基本平衡时的设计高程。

十四.FANGTUFANG(方土方)

1.用途:

该程序是“方格网法平整场地时,填、挖方量”的计算程序。

2.程序清单:

D:

E“H0”:

X“INPUTANGLENUMBER”:

G=0:

J=0:

A=0:

Lbl1↙

J=J+1:

{H}:

F“DH”=H-E◢F>0

G=G+F÷4:

A=A+F÷4ΔJ

Goto1ΔY“INPUTEDGENUMBER”:

L=0:

K=0:

B=0:

Lbl2:

K=K+1:

{H}:

M“DH”=H-E◢M>0

L=L+M÷2:

B=B+M÷2ΔK

Goto2ΔZ“INPUTCORNERNUMBER”:

P=0:

Q=0:

C=0:

Lbl3↙

Q=Q+1:

{H}:

T“DH”=H-E◢T>0

P=P+3T÷4:

C=C+3T÷4ΔQ

Goto3ΔW“INPUTMIDDLENUMBER”:

R=0:

S=0:

I=0:

Lbl4↙

S=S+1:

{H}:

U“DH”=H-E◢U>0

R=R+U:

I=I+UΔS

Goto4ΔN“VW”=(G+L+P+R)D2◢V“VT”=-(A+B+C+I)D2

3.程序说明:

D——方格的边长。

H0——平整场地时的设计高程。

INPUTANGLENUMBER——输入角点的个数。

INPUTEDGENUMBER——输入边点的个数。

INPUTCORNERNUMBER——输入拐点的个数。

INPUTMIDDLENUMBER——输入中点的个数。

H——各点的实测高程。

DH——填挖高度(各点的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正为挖,负为填。

VW,VT——挖方、填方。

十五.JIZHUOBIAO(极坐标放样程序)

1.用途:

该程序是用于根据测站点坐标(x1,y1)和后视点坐标(x2,y2),计算在测站点后视后视点,用极坐标法放样任一待定点(x,y)所需正拨的水平角及边长。

2.程序清单:

G“X1”:

B“Y1”:

C“X2”:

H“Y2”:

E=C-G:

F=H-B↙

Pol(E,F):

L=J:

Lbl1↙

{X,Y}:

M=X-G:

N=Y-B↙

Pol(M,N):

D=I◢

A=J-L:

A◢Goto1

3.程序说明:

X1,Y1——测站点的坐标。

X2,Y2——后视点的坐标。

X,Y——待放样点的坐标。

A——测站点后视后视点,旋转至待放样点所需正拨的水平角角值。

D——测站点至待放样点的水平距离。

由于编程时用到了极坐标函数POL(),故在程序运行中,放样第一个点时,会出现J=?

XXX(数字)及I=?

XXX(数字)这是函数POL计算出的两个量,不能改变,直接回车默认即可。

放样以后几个点时,不会出现此现象。

 

曲线任意里程中边桩坐标计算(CASIO fx-4500P计算器)程序

GLZB

J“FWJ”:

E“ZJ”:

U“ZX”:

R:

L“L1”:

S“L2”:

T“T1”:

P“T2”:

V“QXC”:

Z“ZH(ZY)”:

A“X0”B:

 “Y0”

Lbl A:

Q=A+Tcos(J-180)

O=B+Tsin(J-180)

{KD}

K≤Z=>Goto1:

≠>K≤Z+L/1000=>Goto2:

≠>K≤Z+(V-S)/1000=>Goto3:

≠>K≤Z+V/1000=>Goto4:

 ≠>K>Z+V/1000=>Goto5⊿

Lbl1

X=Q+(Z-K) 1000cos(J-180)+Dcos(J-90)

Y=O+(Z-K) 1000sin(J-180)+Dsin(J-90)

C=J

Goto0

Lbl2

F=(k-z) 1000

G=F-F∧5/(40×R2×L2)

H=F∧3/(6RL)

I=F2/(2RL)180/π

M=UDsin(-I)+G

N=UDcos(-I)+H

N=UN

Y=Mcos(J-90)+Nsin(J-90)+O

x=Ncos(J-90)-Msin(J-90)+Q

C=J-UI

Goto0

Lbl3

P=(K-Z-L/1000) ×1000×180/(Rπ)+L×206265/(2R)/3600

G=RsinP+L/2-L∧3/(240R 2)

H=R(1-cosP)+L 2/(24R)

I=P+0

M=UDsin(-I)+G

N =UDcos(-I)+H

N=UN

Y=Mcos(J-90)+Nsin(J-90)+O

x=Ncos(J-90)-Msin(J-90)+Q

C=J-UI

Goto0

Lbl4

Q=Q+TcosJ+Pcos(J-UE)

O=O+TsinJ+Psin(J-UE)

F=(Z+V/1000-K) ×1000

G=F-F∧5/(40R 2×S 2)

H=F∧3/(6RS)

I=F 2/(2RS) ×180/π

M=UDsin(-I)+G

N=UDcos(-I)+H

M=-M

N=UN

W=J-UE

Y=Mcos(W-90)+Nsin(W-90)+O

X=Ncos(W-90)-Msin(W-90)+Q

C=W-UI

Goto0

Lbl5

C=Q+TcosJ+Pcos(J-UE)

F=O+TsinJ+Psin(J-UE)

W=J-UE

X=C+(K-Z-V/1000) ×1000cosW+Dcos(W-90)

Y=F+(K-Z-V/1000) ×1000sinW+Dsin(W-90)

C=W

Lbl0

Fix3

X◢

Y◢

GotoA

说明及例子:

FWJ    方位角      352.427

ZJ      转角        38.038

ZX      转向        -1(左正右负)

R            半径                     50

L1           第一段缓和曲线长         20

L2           第二段缓和曲线长         20

T1           第一段切线长             27.336

T2           第二段切线长             27.336

QXC         曲线长                   53.195

ZH(ZY)      直圆(直缓)点里程桩号     0.075(以km为单位)

X0           交点x                   5195.96

Y0           交点y                   8720.063

K            待算里程                 0.15(以km为单位)

D            左右边桩距中桩距离       0(左正右负)

结果:

  

X=5238.317

Y=8744.978

(1) 以道路中线的前进方向(即里程增大的方向)区分左右;

         

(2) 当所求点位于中线时,D=0;当位于中线左侧时,D取正值;当位于中线中线右侧时,D取负值。

(3) 将程序输入计算器时请注意数字0和字母O的区别和符号×和字母X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