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901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

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

我就有了用旧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

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

  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

  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

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

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

学生中出现了两种

  答案:

有人说当然是铁重。

也有人认为一样重。

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

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

  “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

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

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

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BCD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

  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

  “因为

  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

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学生B说:

  “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

  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

  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

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

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

  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

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

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

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