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06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doc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对应用题教学提出一些方法与见解,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归类训练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教学。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其综合性、逻辑性、应用性之强,形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种“望题色变”的恐惧心理。

因此,导致考试中频频失分。

应用题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

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为此付出了劳动却收不到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好应用题呢?

现在我简谈几点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重视对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是多方位的。

总体上按简繁来分有两种,一种是简单应用题,一种是复合应用题。

而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组成部分,也是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基础。

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构成的,只是它们隐蔽了题中的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简单应用题。

因此,必须抓好简单应用题这个教学基础。

抓好简单应用题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从最简单的应用题入手。

简单应用题按实际数量关系情况来划分大体有11种,主要集合为“加、减、乘、除”四类。

加强对这四类基本应用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应用题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基本的解题思维形式,为复合应用题奠定基础。

2、补充条件或问题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懂得什么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来解答。

如:

“树上有30只黑鸟,,飞来的灰鸟有多少只?

”这

种训练模式形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加强对应用题条件和问题搭配的合理性。

3、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式的训练。

如:

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时,我选用了这样一道题:

“有一堆黄土,上午运走了2/5吨,下午比上午多运走了1/5吨,下午运走了多少吨?

”然后改述为:

“上午比下午少运了1/5吨。

”这样比多、比少就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应用题中名词、术语、概念的理解,提高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4、线段图的训练。

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它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好帮手。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确定计算方法。

在简单应用题中应加强这部分的训练,为今后学习用线段图分析复杂应用题打下基础。

5、自编应用题的训练。

可分为看图编题目、看式子编题、交换条件问题编题等。

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熟练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复合应用题的归类训练

小学复合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中增添条件或转变问题演变而来的,因此,应当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对复合应用题进行归类训练。

1、做好由简单应用题向复合应用题的过渡训练。

也就是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为了能使整个过渡的教学过程容易些,在教学一步计算应用题的适当机会,可以出现多一个问题的应用训练。

例如:

“百货商场原有电视机有270台,又运来150台,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卖出180台后,还剩多少台?

”这种连续两个问题的应用题,去掉一个问题就变成两步计算应用题。

这样可以为两步应用题做孕伏,使学生懂得两步计算应用题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从而为以后学习三步、四步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答训练。

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简单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训练,只是所设计的题目要有所加深,同时加强对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联合训练,促使学生灵活地选用解答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加强对典型复合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的典型应用题必须在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基础上进行,但典型应用题又是某些一般复合应用题的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典型应用题训练,又可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一般复合应用题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典型应用题主要有:

求平均数应用题、归一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分类和归纳每种典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解答方法。

三、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质。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1、“一题多变”训练法。

一题多变就是根据相同的条件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

如:

“树上有30只黑鸟,40只白鸟。

”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

(1)求和或求差,

(2)求倍数关系,(3)求比等。

这样不仅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2、“一题多解”训练法,一题多解是学生思维反映能力强弱的体现,也是打破学生思维惯性的方法。

如:

“农具厂原来制造1台农具用钢0.36吨,技术革新后,制造一台农具可节约用钢0.04吨,原来制造240台农具的钢材现在可多做多少台?

”大部分同学列式为240×0.36÷(0.36-0.04)-240,而一些思维灵活的学生则列式为:

240×0.04÷(0.36-0.04),对比两种方法第二种更灵活,简单,快捷,而学习应用题更需要这种能力。

所以,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肯定他们的独特解法,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灵活思考问题,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

3、“同题扩件”训练法,就是已知同一问题,扩散已知条件,例如: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8分米,是高的2倍,求它的面积。

”这样让学生知道一道题中,解决问题的直接条件不足时,应从已知条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间接条件,从而解答问题。

通过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更准确更快捷地分析应用题,大大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培养了他们思考、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于对应用题整体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讨论和实践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