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244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docx

传递窗验证方案报告

 

传递窗验证方案

 

方案起草人:

年月日

方案审核人:

年月日

方案批准人:

年月日

1.综述

2.验证的目的

3.职责与成员

3.1验证委员会职责

3.2质量保证部职责

3.3成员

3.4验证实施的时间进度

4.验证内容

4.1安装确认

4.1.1仪器基本信息

4.1.2设备档案

4.1.3安装条件确认

4.1.4安装确认

4.2运行确认

4.2.1互锁确认

4.2.3辐照强度测定

4.2.4紫外强度分布

4.3性能确认

4.4偏差处理

5.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再验证周期

6.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7.附件

 

1.综述:

传递窗是一种洁净室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使洁净室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传递窗内安装有紫外灯,物品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后进入洁净区。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波长190~350nm,其中以253.7nm的杀菌力最强,可使DNA链上相邻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抑制DNA的复制,导致突变或死亡。

紫外线的杀菌力与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

2.验证的目的:

通过验证确认层流洁净工作台是否能够达到设备性能指标,符合检验产品需求。

3.职责与成员

3.1验证委员会职责

3.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3.1.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1.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3.1.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3.1.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3.1.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质量保证部职责

3.2.1 负责验证用样品及其它消耗性备品的准备A@cd;。

9wv 

3.2.2负责备品、备件的保存。

I#~{d!

}e 

3.2.3负责设备仪器的操作。

UGhBxOVi 

3.2.4负责记录各种测试结果。

vI_O&;HZ 

3.2.5 负责拟订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C'IwExF 

3.2.6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0GwoV4wC. 

3.3成员

姓名

职责

负责确认方案、报告的起草,并参与确认,对确认结果进行复核。

负责确认中所需确认仪器设备的操作。

负责收集确认中的各种数据,并及时记录。

负责确认中所需确认仪器设备的操作。

责收集确认中的各种数据,并及时记录。

负责确认方案、确认报告的审核并组织实施

负责确认方案的批准实施、确认报告的批准

3.4验证实施的时间进度

安装确认

年月日至年月日

运行确认

年月日至年月日

性能确认

年月日至年月日

4.验证内容

4.1安装确认

4.1.1确认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原设计的条件。

确认项目

安装条件要求

工作环境确认

传递窗应安装在非洁净区(培养室)与洁净区(洁净走廊)之间。

非洁净区温度应为18℃~27℃;相对湿度应为40%~80%。

电源确认

设备的电源应正确连接,工作电源:

AC(220±22)V。

装置确认

紫外灯管应正常,无损坏,匹配,紧密连接。

传递窗侧门垫圈应配套、密合、完好。

传递窗内部与紫外灯管表面应清洁,表面无尘土。

传递窗内表面材质应为不锈钢,平整光洁耐磨。

备件

确认是否有相同型号规格的紫外灯管备用。

4.2运行确认:

4.2.1互锁确认:

两侧门设有互锁装置,确保两侧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4.2.2辐照强度测定:

开启紫外灯5min后,用中心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在灯管下方垂直中心操作面处测量其辐照度值(uW/cm2)。

普通型或低臭氧型直管紫外灯,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为:

功率10W,≥65uW/cm2;功率15W,≥145uW/cm2。

使用中的灯管其辐照度值:

功率10W,≥45uW/cm2;功率15W,≥100uW/cm2,低于此值者应予以更换。

4.2.3紫外强度分布:

开启紫外灯5min后,在传递窗底部测量中央及四角5个位置的紫外线强度(uW/cm2),确定紫外线强度最弱位置。

以紫外线强度最弱位置达到所需照射剂量的时间作为消毒合格时间。

(附件1)

①②

④⑤

 

4.3性能确认

确认紫外灯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效果。

性能确认在运行确认之后进行,若运行确认出现偏差,须在偏差解决之后进行。

4.3.1培养基的制备

4.3.1.1营养琼脂培养基

配方:

营养琼脂培养基粉31.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粉置适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7.1±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4.3.1.2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42.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15℃×20分钟。

4.3.1.3营养肉汤培养基

配方:

营养肉汤培养基2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营养肉汤培养基20克,加1000ml纯化水,加热溶解,加热至沸,冷却至常温,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4.3.1.4改良马丁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培养基粉28.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改良马丁培养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15℃×20分钟。

4.3.2菌悬液的制备

4.3.2.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4.3.2.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18~24小时。

4.3.3稀释液

1%蛋白胨—PBS溶液:

取磷酸二氢钾1.36g、磷酸氢二钠2.83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分装,置高压灭菌器121℃×30分钟灭菌。

4.3.4菌片的制备

4.3.4.1试验中使用的菌片是以菌液滴加于载体上制成(1.0cm×1.0cm的不锈钢片)。

所用载体染菌前应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方法如下:

①将载体放在含肥皂的水中煮沸30min;②纯化水洗净;③纯化水煮沸10min;④用纯化水漂洗至pH呈中性;⑤晾干备用。

4.3.4.2载体经灭菌后使用滴染法染菌。

将灭菌载体平放于灭菌平皿内,每个载体滴注10ul菌悬液,用10ul移液器接灭菌塑料吸头,滴染菌液,并用接种环涂匀整个载体表面。

滴染菌液后,染菌载体可置超净台上晾干后使用。

4.3.4.3每个菌片的染菌量即回收菌量应为1×105~5×106cfu/片。

4.3.5载体定量消毒试验

4.3.5.1取3种菌染菌载片各4个。

开启紫外灯5min后,将12个染菌载片平放于无菌平皿内,水平放于紫外线强度最弱的位置处照射,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15min、30min、45min、60min)各取出1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4个盛有10ml稀释液的试管中,用超声清洗器清洗20s,洗脱载片上的菌体。

4.3.5.2取洗脱液或其稀释液1ml,作平板倾注。

细菌放30~35℃培养48小时做活菌计数,真菌放23~28℃培养72小时做活菌计数。

(附件2)

4.3.5.3阳性对照,除不做照射处理外,操作同上。

4.3.6杀灭率计算

微生物杀灭率=(X0-Xt)/X0*100%

照射前微生物数量为X0,

照射后微生物数量为Xt.

4.3.7消毒合格时间

在照射强度最弱处,对细菌及其真菌的杀灭率应≥99.99%所需的时间即为消毒合格时间。

其它传递窗,确定最弱照射强度后,根据所需照射剂量确定消毒合格时间。

照射剂量(uW·s/cm2)=紫外线照射强度(uW/cm2)×时间(s)

4.4偏差处理

4.4.1运行确认在安装确认之后进行,若安装确认出现偏差,须在解决偏差之后进行。

若无任何偏差时,每6个月对该系统进行紫外灯强度确认。

5.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再验证周期

质保部负责传递窗的确认、运行情况,拟订再验证周期(附件5),报验证委员会审核。

6.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质保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报验证委员会。

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附件6),确认传递窗的再验证周期。

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包括:

6.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6.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

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6.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6.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

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

7.附件

 

附件1:

紫外强度分布

位置编号

紫外线强度

接受标准

结论

1

2

3

4

5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附件2:

载体定量消毒试验

菌液

名称

菌液

编号

照射时间

照射前数量

照射后数量

杀灭率

金黄色葡

萄球菌

1

15min

2

30min

3

45min

4

60min

大肠

杆菌

5

15min

6

30min

7

45min

8

60min

白色念珠菌

9

15min

10

30min

11

45min

12

60min

结论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传递窗验证报告

 

报告起草人:

年月日

报告审核人:

年月日

报告批准人:

年月日

1.概述

2.验证内容

2.1安装确认

2.1.1仪器基本信息

4.1.2设备档案

4.1.3安装条件确认

4.1.4安装确认

4.2运行确认

4.2.1互锁确认

4.2.3辐照强度测定

4.2.4紫外强度分布

4.3性能确认

3.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再验证周期

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1.综述:

本验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按已批准的方案实施验证。

旨在证实传递窗能够满足药品检验及GMP的要求。

2.验证内容

2.1安装确认

2.1.1确认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原设计的条件。

确认项目

安装条件要求

确认结果

工作环境确认

传递窗应安装在非洁净区(培养室)与洁净区(洁净走廊)之间。

非洁净区温度应为18℃~27℃;相对湿度应为40%~80%。

电源确认

设备的电源应正确连接,工作电源:

AC(220±22)V。

装置确认

紫外灯管应正常,无损坏,匹配,紧密连接。

传递窗侧门垫圈应配套、密合、完好。

传递窗内部与紫外灯管表面应清洁,表面无尘土。

传递窗内表面材质应为不锈钢,平整光洁耐磨。

备件

确认是否有相同型号规格的紫外灯管备用。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2.2运行确认:

2.2.1互锁确认:

两侧门设有互锁装置,确保两侧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确认结果: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2.2.2辐照强度测定:

开启紫外灯5min后,用中心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强度测定仪在灯管下方垂直中心操作面处测量其辐照度值(uW/cm2)。

普通型或低臭氧型直管紫外灯,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为:

功率10W,≥65uW/cm2;功率15W,≥145uW/cm2。

使用中的灯管其辐照度值:

功率10W,≥45uW/cm2;功率15W,≥100uW/cm2,低于此值者应予以更换。

确认结果: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2.2.3紫外强度分布:

开启紫外灯5min后,在传递窗底部测量中央及四角5个位置的紫外线强度(uW/cm2),确定紫外线强度最弱位置。

以紫外线强度最弱位置达到所需照射剂量的时间作为消毒合格时间。

①②

④⑤

 

紫外强度分布测试表

位置编号

紫外线强度

接受标准

结论

1

2

3

4

5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2.3性能确认

确认紫外灯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效果。

性能确认在运行确认之后进行,若运行确认出现偏差,须在偏差解决之后进行。

2.3.1培养基的制备

2.3.1.1营养琼脂培养基

配方:

营养琼脂培养基粉31.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营养琼脂培养基粉置适宜容器中,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7.1±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2.3.1.2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42.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15℃×20分钟。

2.3.1.3营养肉汤培养基

配方:

营养肉汤培养基2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营养肉汤培养基20克,加1000ml纯化水,加热溶解,加热至沸,冷却至常温,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21℃×15分钟。

2.3.1.4改良马丁培养基

配方:

改良马丁培养基粉28.0g纯化水1000ml

配制:

称取改良马丁培养基粉,按配方比例加入纯化水,水浴加热使溶解,调pH至6.4±0.2,分装于适宜容器,置高压灭菌器灭菌115℃×20分钟。

2.3.2菌悬液的制备

2.3.2.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2.3.2.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18~24小时。

2.3.3稀释液

1%蛋白胨—PBS溶液:

取磷酸二氢钾1.36g、磷酸氢二钠2.83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分装,置高压灭菌器121℃×30分钟灭菌。

2.3.4菌片的制备

2.3.4.1试验中使用的菌片是以菌液滴加于载体上制成(1.0cm×1.0cm的不锈钢片)。

所用载体染菌前应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方法如下:

①将载体放在含肥皂的水中煮沸30min;②纯化水洗净;③纯化水煮沸10min;④用纯化水漂洗至pH呈中性;⑤晾干备用。

2.3.4.2载体经灭菌后使用滴染法染菌。

将灭菌载体平放于灭菌平皿内,每个载体滴注10ul菌悬液,用10ul移液器接灭菌塑料吸头,滴染菌液,并用接种环涂匀整个载体表面。

滴染菌液后,染菌载体可置超净台上晾干后使用。

2.3.4.3每个菌片的染菌量即回收菌量应为1×105~5×106cfu/片。

2.3.5载体定量消毒试验

2.3.5.1取3种菌染菌载片各4个。

开启紫外灯5min后,将12个染菌载片平放于无菌平皿内,水平放于紫外线强度最弱的位置处照射,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15min、30min、45min、60min)各取出1个染菌玻片,分别投入4个盛有10ml稀释液的试管中,用超声清洗器清洗20s,洗脱载片上的菌体。

2.3.5.2取洗脱液或其稀释液1ml,作平板倾注。

细菌放30~35℃培养48小时做活菌计数,真菌放23~28℃培养72小时做活菌计数。

2.3.5.3阳性对照,除不做照射处理外,操作同上。

阳性对照结果:

菌液名称

菌液编号

染菌量

金黄色葡

萄球菌

1

2

3

4

大肠

杆菌

5

6

7

8

白色念珠菌

9

10

11

12

结论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4.3.6杀灭率计算

微生物杀灭率=(X0-Xt)/X0*100%

照射前微生物数量为X0,

照射后微生物数量为Xt.

2.3.7消毒合格时间

在照射强度最弱处,对细菌及其真菌的杀灭率应≥99.99%所需的时间即为消毒合格时间。

其它传递窗,确定最弱照射强度后,根据所需照射剂量确定消毒合格时间。

照射剂量(uW·s/cm2)=紫外线照射强度(uW/cm2)×时间(s)

载体定量消毒试验结果:

菌液

名称

菌液

编号

照射时间

照射前数量

照射后数量

杀灭率

金黄色葡

萄球菌

1

15min

2

30min

3

45min

4

60min

大肠

杆菌

5

15min

6

30min

7

45min

8

60min

白色念珠菌

9

15min

10

30min

11

45min

12

60min

结论

确认人:

日期:

年月日

复核人:

日期:

年月日

3.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再验证周期(附件1)

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通过验证证明,本仪器性能确认符合要求,本仪器能满足检验需要,仪器性能与设计要求吻合。

故认定本仪器验证合格

 

附件1:

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项目

周期

 

 

 

使用部门:

年月日

 

验证委员会: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