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512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docx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先秦文学

 

一、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二、《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具有“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特点。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这些诗歌主要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有一小部分是由先世流传下来,又经后世补记或编定的,但这些诗歌的雏形产生的年代则远在西周建国之前。

《风》诗与《颂》诗、《雅》诗有所不同,它数量多,来源广,产生于十五“国”,涵盖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域;它的作者包括了当时社会所有的阶级与阶层,而又以劳动人民为主体,深刻地反映了春秋中叶以前的社会生活。

三、先秦历史散文

春秋笔法:

是指春秋的行文风格,即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鲜明的的思想倾向性。

后人称微言大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或春秋笔法。

四、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的文学特色。

1)《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2)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2、《庄子》的文学特色

1)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 细腻逼真的描写。

4) 偕趣和讥刺横生。

如《秋水》

五、《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其文体特点为: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

第二章两汉文学

一、历史散文

1、《史记》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

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2、《汉书》

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编年体史书,

二、汉赋

四大家分别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司马相如有“赋圣”之称,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三、汉代乐府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成分相对增多,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

2.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3.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4、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文学

1、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导者

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他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代表作有《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辞赋:

《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二、正始文学

1、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阮籍

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三、西晋文学

1、陆机有“太康之英”之称。

2、左思

散文:

《三都赋》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

《咏史》八首揭露了门阀制度的腐朽

四、东晋文学

陶渊明是江西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流派。

其诗歌的艺术特征是:

1、平淡自然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2、语言质朴,明白易懂,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3、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五、南朝文学

1、谢灵运

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代表作:

《登池上楼》

2、鲍照,又称鲍参军

擅长乐府诗,开创了边塞诗的题材

3、江淹,晚年才思减退,人称“江郎才尽”。

代表作有《别赋》、《恨赋》

4、谢朓擅长山水诗,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

六、北朝文学

北朝三书:

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延之《颜氏家训》

七、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代表作有《西洲曲》。

2.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

“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3.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二)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木兰诗》。

八、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人小说: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九、魏晋南北朝文论

刘勰《文心雕龙》创作于齐代,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巨作。

第四章唐代文学

一、初唐文学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二、盛唐文学

1、田园诗派

1)孟浩然

与王维并称“王孟”

2)王维

王维有“诗佛”之称,代表作有《山居秋暝》,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第一、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二、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第三、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2、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

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

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

岑参,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之涣,代表作:

《凉州词》

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称,代表作:

《出塞》

3、李白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4、杜甫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的艺术风格是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三、中唐文学

1、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1)新乐府运动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意义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李绅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2)白居易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诗魔”之称,其诗歌可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

《赋得古草原送别》、《琵琶行》

2、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意义

3、韩孟诗派

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李贺等

韩愈、李贺诗歌的创新性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领袖,代表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

苦吟派代表人物,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代表作:

《游子吟》

李贺有诗鬼之称,代表作:

《雁门太守行》

4、中唐其他诗人

韦应物,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擅长山水诗,代表作:

《滁州西涧》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擅长怀古作品,代表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

柳宗元,擅长山水诗,代表作:

《江雪》、《渔翁》

四、晚唐文学

1、杜牧

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擅长咏史诗,代表作有《过华清宫绝句》、《泊秦淮》、《赤壁》、《山行》、《江南春》

杜牧借古讽今的艺术特色

2、李商隐

李商隐擅长爱情诗,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

代表作:

《登乐游原》、《无题》(昨夜星晨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点

五、唐传奇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其代表作有:

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

六、晚唐五代词

1、花间派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五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

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2、李煜

李煜在词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代表作:

《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

第五章两宋文学

一、北宋词

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

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写词的作家。

4、苏轼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突出贡献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南宋词

1、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

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

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

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

三、北宋诗

1、宋诗与唐诗的不同之处: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

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一,将情、理、事、景融合在一起,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

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

另外,苏轼诗也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

江西诗派创作主张及特色有:

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4、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四、宋代散文

1、唐宋八大家

明代茅坤提出了“唐宋八大家”之说

2、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第六章元代文学

一、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

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主要特点:

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二、关汉卿

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

1.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

剧中的窦娥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

2.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

“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

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三、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张生:

随是一介书生,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2.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3.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第七章明代文学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二、《水浒传》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作。

《水浒传》的地位和影响:

1.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2.进步文人及思想家、艺术家如李贽等往往以《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或者以梁山英雄的纯真朴实,来抨击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3.作品所创制的英雄传奇小说的体式,对后代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

4.《水浒传》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西游记》的几个主角如孙悟空、猪八戒等,都写得异常生动,惹人喜爱。

这些人物之所以刻画得很成功,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他们时,往往是将神性、人性、动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把他们当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行为的人性的特点,同时又有神的威力和动物的外貌等特点,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四、《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是明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书名是根据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等三位女性的名字命名的。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具体表现在:

1.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

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开始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

2.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

1)《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

它以西门庆这个暴发户家庭为中心,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一个丑恶的世界。

2)《金瓶梅》是以社会的丑作为作品的题材。

作者把对社会中的丑进行挖掘提炼并加以概括而上升为艺术的美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

3.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

《金瓶梅》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

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

如潘金莲既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等。

4.口语化的市井语言。

完全口语化采用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化。

五、拟话本小说

拟话本,明代一方面对宋元话本进行加工整理,另一方面又模拟话本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这种由文人模拟话本而创作的小说被称为“拟话本”,代表作有“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六、汤显祖《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

这部传奇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称。

《牡丹亭》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首曲子,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在第十出《惊梦》的一段唱词。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传唱的名曲。

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院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第八章清代文学

一、《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兼具志怪、传奇手法的特点。

此书是作者几乎花费毕生精力写成的,前后共达到40多年。

书中的故事来源有:

前代小说或笔记的改编、亲友所提供和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还有不少是作者的虚构。

二、《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刻画了四类知识分子:

第一类是热衷科举,为做官奋斗的人,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

吴敬梓在刻画这一类人时,主要表现的是他们如何通过科举来达到做官的过程。

他们是性格已完全被扭曲,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的一类。

第二类是做了官的知识分子,如王惠、汤知县等,他们只知一心往上爬,做官的信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第三类是表面上不愿参加科举,不愿做官的假名士,如娄三、娄四公子。

这些人最初也是热衷科举的名利之徒,只是在碰了壁后,转而清高起来了。

他们其实是一些庸才。

第四类是真正远离科举、功名的人,如王冕、杜少卿等。

在这些人的身上,寄寓着吴敬梓的人生理想,他们是《儒林外史》中的闪光人物。

三、《红楼梦》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红楼梦》。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

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

《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

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二)道德文化悲剧。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

三)人生悲剧。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四、清代戏曲

洪昇和孔尚任是清代剧坛的双子星座,合称为“南洪北孔”。

1、洪昇《长生殿》

《长生殿》所写的内容很广,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也很多,但能够紧紧围绕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这一主线展开情节,按与主线关系的紧密程度组织材料。

2、孔尚任《桃花扇》

孔尚任主要是想以《桃花扇》来总结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所以《桃花扇》一剧,不同于一般传奇,皆注意于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