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54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来源是()

A、劳动价值论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重商主义D、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商品

3、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生产力的发展规律B、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D、揭示经济规律

4、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

5、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D、活劳动与物化劳动

6、决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节约劳动时间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

7、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人们的相互关系B市场的相互关系C资源的有效配置D生产资料所有制

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劳动二重性理论B、剩余价值论

C、劳动价值论D、生产价格理论

9、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具有价值

C、具有价格标准D、是金银,天然成为价值尺度

10、任何商品都是有用的劳动产品,但是有用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在

A满足他人需要时才成为商品B用来交换时才成为商品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时才成为商品D成为他人的消费对象时才成为商品

11、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价值与价格的矛盾

1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产品供不应求B、货币发行过多,变成贮藏手段

C、纸币发行过多,纸币贬值D、金属货币价值下跌

13、价值规律的核心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B、等价交换

C、商品价格的波动D、供求平衡

14、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质的飞跃的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1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卡尔·马克思

16、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二.多项选择

1、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生产方式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E、生产管理

2、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是()

A、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它和人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D、绝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E、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有阶级背景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前提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差别在于()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B、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E、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6、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交换价值

C、商品的价值实体D、人们的体力和脑力耗费的产物

E、交换价值的基础

7、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依赖于()

B、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提高

C、价格波动D、资源的有效配置

E、供求关系的变化

8、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C、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D、充当储蓄手段

E、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9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

三.辨析题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生产关系本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

3、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四.简答题

1、简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4、简述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六、论述题

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试论述货币的本质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二)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

2、生产资料包括()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和原料

C、劳动资料和机器设备D、劳动资料和劳动力

3、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商品的质量的大小决定的B、商品中包含转移的劳动量的大小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D、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4、两种商品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A、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都是一定量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5、商品是()

A、有用的劳动产品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

C、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自给自足的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物

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

A、抽象劳动为尺度B、私人劳动为尺度

C、剩余劳动为尺度D、简单劳动为尺度

7、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A、执行价值职能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暂时不用现金购买

D、执行贮藏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领域

8、一种经济运行形式向另一种经济运行形式的过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国家政治体制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私人劳动转化成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0、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出现的两种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与产品经济B、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C、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D、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1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

劳动价值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剩余价值论

1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4、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而不能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5、投入某种物质进行商品生产,如果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二、多项选择

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不同表现在

A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B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C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范畴

D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E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而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在商品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

A、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相关

D、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E、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下列属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是

A劳动力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E生产管理

4.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A、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变化

B、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B、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C、不以价值为基础,随市场供求关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E、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价格30万元B、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C、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款10万元D、在装饰材料市场购料5万元

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6、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7、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是()

A、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社会分工的存在C、存在相当多的剩余产品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8、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物化劳动

D、活劳动E、自给自足的劳动

三、辨析题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意义。

四、简答题

1、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2、为什么说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试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货币必须购买到生产资料B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能够发生增殖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的矛盾。

A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价值形式与价值增殖C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

D不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C使用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过程

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C它们的物质形态不同D它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5、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表现为()。

A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

D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6、社会再生产按规模可分为()。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8、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取决于()。

A总资本的大小B生产规模的大小C可变资本的大小D不变资本的大小

9、单个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是()。

A资本积聚B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D资本垄断

1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的财富的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积累之间的矛盾

11、产业资本是指()。

A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B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业的资本

C商业部门和金融业的资本D交通运输和商业部门的资本

12、Ⅱ部类的Ⅱ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

A 生活资料  B 生产资料  C 剩余产品  D 国民收入

13、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中,通过Ⅱ部类内部交换得以实现的是()。

A Ⅱ(C+V)  B Ⅱ(C+△C) C Ⅱ(V+△V+M/X)

D Ⅱ(V+M)

14、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雇用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在量上等于()。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B不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E商品价值与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差额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劳动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B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C劳动者必须能适应生产的要求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必须是一无所有

E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3、汽车的价格比自行车高,其原因是

A汽车的价值比自行车大B汽车的功能比自行车强C生产汽车耗费的抽象劳动比自行车多D生产汽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自行车大E物以稀为贵,汽车比自行车少

4、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E资本的有机构成状况

5、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而言是()。

A物质资料的再生产B生产关系的再生产C简单再生产

D不断发展变化的再生产E扩大再生产

6、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属于()。

A劳动对象B固定资本C流动资本D不变资本E可变资本

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为()。

A每个生产过程预付可变资本量的增加B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实际发挥作用增大

C固定资本的投资效益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节省E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

8、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一般商品流通B资本流通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E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各集团之间的分配

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Ⅰ(C+V+M)=Ⅱ(C+△C)+Ⅰ(C+△C)BⅠ(V+M)=ⅡC     

C Ⅰ(C+V+M)=ⅠC+ⅡCDⅠ(V+△V+M/X)=Ⅱ(C+△C)

EⅡ(C+V+M)=Ⅰ(V+△V+M/X)+Ⅱ(V+△V+M/X)

10、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社会资本再生产中()。

A 生活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同步增长  B 生活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C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 增长最快的是生活资料生产

E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

11、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   )。

A 固定资本的价值上的损失  B 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发生的损耗

C 由于人为因素使机器损坏  D 由于科技进步引起原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E 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1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力属于()。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E生产资本

三、辨析题

1、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2、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4、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发生价值增殖。

四、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五、 论述题

1、试述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在形式上的矛盾性。

2、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所()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2、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生产价格        B成本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4、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成本价格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5、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流通货币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

6、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7、商业店员的劳动是()

A创造价值的劳动     B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

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   D无效劳动

8、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9、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

B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C对同一土地追加投资数量的不同  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优劣

11某纺织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目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克服无政府状态

B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为其攫取垄断利润服务

C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D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缓解社会矛盾

13、垄断利润是()

A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B借助于国家免税政策实现的

C依靠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实现的   D仰仗和大银行的结盟实现的

14、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

A、推动全球生产力的发展B、缩小贫国与富国之间的差距

C、资本在不同国家实行平均化D、把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推向世界

二、多项选择题

1、剩余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和价格的关系是()

A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B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C各部门和商品生产价格等于商品价值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

资本积聚能使社会资本增大,资本集中则不可以

资本集中能使社会资本增大,资本积聚则不可以

资本积聚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速度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受影响

资本积聚的速度慢,资本集中的速度快

资本集中的速度慢,资本积聚的速度快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减缓     E平均利润的下降

4、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工资   C商业利润

D借贷资本   E地租

5、垄断利润来自于()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D国家政府以再分配形式转移的一部分国民财富

E掠夺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6、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A一种资本商品       B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    C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D采取G----G’的运动形式     E能获得平均利润

7、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有()

A最差土地       B中等地和优等地  C距离市场最远的土地

D距离市场较近的土地 E新租种的土地

8、工业企业的资本从不同角度可以区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C固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E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9、加速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是()。

A联合B竞争C吞并D积累E信用

10、下列属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因素有()。

A应用新的科学技术B生产场所的扩大C增加劳动者的人数

D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E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11、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单位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

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1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有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超额剩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价值生产的前提

三、辨析题

1、垄断完全消除竞争。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根源是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四、简答题

1、垄断利润是从哪里来的?

2、为什么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更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五、论述题

1、试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以及它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2、试论述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