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911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doc

毕业论文

试论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目录

1、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1

2、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现状 4

2.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5

2.2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5

2.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6

2.4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6

3、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及丧失带来的危害 6

4、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滑坡的原因分析 7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措施 9

5.1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9

5.1.1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9

5.1.2完善会计人员职称和任职资格考试制度 10

5.1.3实施岗位轮换制度 10

5.2完善相应的会计法规 10

5.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 11

5.3.1加强在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11

5.3.2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2

5.3.3营造良好的社会周边环境 12

6、结论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

早在1989年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第1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

“学校会计教学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素质是什么?

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素质是指人和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就人的素质而言,是指人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

单就会计人员而言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的行为,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职业道德是就职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爱岗。

热爱自己的职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会计人员只有为自己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奋、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

敬业爱岗,要求会计人员应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过硬的基本功。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现本来不是由于业务技术深浅的问题,而是由于粗心大意和缺乏扎实工作作风造成一些失误。

会计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面较广,有的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经济倾向和不良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些问题处理起来十分复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意识,凡事要多问个为什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由于会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致使一些会计人员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算账、报账、报表等事务工作,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工作细致而繁琐,如果不耐劳尽责,缺乏职业责任感,就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甚至讨厌,就谈不上热爱会计工作,更谈不上精通会计业务,也就搞不好会计工作。

    

(2)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

会计人员不单自己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在自己自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

    (3)依法办事。

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

 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不但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记录上,还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上,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做,会计人员应该继续在这一点上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职业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

做好会计工作,无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以便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的重要机密,如对企业说来,关键技术、工艺规程、配方、控制手段和成本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明显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对被泄密的单位是非常不公正的。

所以,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向外界提供。

会计作为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强制性。

一般的职业道德侧重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信念的调整,而会计职业道德是旨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职业规范,所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许多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中作了明确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填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从事其他会计活动中,必须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法律制度,如果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就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隐蔽性。

会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公众利益,或者说是利润操纵的问题。

最常见的是一些公司为保持其企业形象,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的选择及运用上,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虚增收入或降低成本,达到粉饰报表的目的,或者为了逃避税负而降低利。

其行为往往利用法律法规中不够明确之处,因而这种不道德的问题更为隐蔽。

  三是持续性。

由于会计人员熟悉会计业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会计事项是否合法的界限是清楚的。

因此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需要始终严格把关,实行监督,同时有权拒绝办理或纠正违法会计事项。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而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是一贯的、长期的,即使长期从事会计工作的高级人员,如发现不按此原则去做,也要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得继续从事会计工作。

正是由于会计职业道德有以上的主要特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当前我国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2、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现状

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是直接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经济利益的活动,如果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自觉或不自觉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贪污腐化之风,使社会风气败坏。

(1)文化素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

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

(2)业务素质:

会计在整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过程有着计划、反映和控制的功能,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水分”较重。

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得披露的会计信息和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有的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职业技能低下,且对参加继续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学习进修的意识十分淡薄。

(3)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2.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

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

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2.2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

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2.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4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

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3、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及丧失带来的危害

在日常工作中,因会计人员出于小团体利益或者个人道德素质问题而导致的做假账或假数据,对社会和投资者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1)造成个人违法犯罪

企业出现贪污和虚假账目,跟少数会计人员受利益诱惑和个人道德素质不佳有直接关系。

一些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工作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据调查,挪用公款案占会计人员经济犯罪案件的80%以上,并且许多贪污案件都是由挪用公款引发的。

这种经济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也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2)损害投资人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是投资者重要的投资依据。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直接参与会计数据造假,做假帐,不但对所有需要这一信息的各方面人士产生一种误导,而且人们据此所做出的决策将产生错误,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3)滋生贪污腐败

一些单位为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设立“小金库”。

将收费和收入,没有按规定纳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是分散在各部门和下属单位自行掌握和开支,造成公款私存;有的没有账本或票据不全,支出无明确用途,使少数单位领导得以为所欲为,产生腐败行为。

从管理道德层来分析,这种现象显然产生于不道德的思想根源,不符合会计工作应有的道德准则,也败坏了党风政风。

4、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滑坡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

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单位利益。

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各方面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其次,是个人利益。

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管理的最高领导层,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加薪、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规,避免因违犯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按单位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加薪、升迁、奖励等利益;由此可见,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关系极为复杂,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进而产生了虚假会计信息,究其根源是利益机制的驱动和缺少一个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2)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

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通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

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

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

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

(3)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组织

会计人员的自律是以会计职业良心为核心,但在个体职业道德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需要职业团体以职业价值目标为统一,建立职业团体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从本质上看从来就不是会计人员个体的事情,而是职业整体的自律。

因此,要实现这种团体自律,建立健全相应的自律管理机构就是首要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它是实现会计人员自律的基本组织保障。

(4)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经济主体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督。

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

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措施

5.1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5.1.1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认识。

财政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宣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使广大会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入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继续教育应当适应需求,形式多样。

一是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如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实例演示、问题教学等;二是培训方式应多式多样,如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专题讲座以及远程教学,或实习等形式也可以尝试。

继续教育要讲求实效做好完善监督工作,保证质量。

一是健全继续教育考试制度,增强学习自觉性;二是注册年检,即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且通过考试才能通过本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三是强化继续教育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的落实。

以充分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会计继续教育任务。

5.1.2完善会计人员职称和任职资格考试制度

严格把好监考、阅卷这一关,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要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会计人员在通过某种级别的资格考试后,还要对实际工作水平和有关业绩进行考核,两者均合格才能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

如果考试合格,而考核不合格的,必须参加一定期限的岗前培训或见习,待合格后才能授予相应的职称;考评中对不能切实履行《会计法》职责的会计人员,应取消其专业技术资格;要实行每隔3—5年进行相同等级的专业测试的办法,督促那些已经获得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克服终身受益思想,不断进取,更新知识。

现在的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源于传统教育,没有考核到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首先,应提高对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条件限制。

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不论什么专业和学历及现任职业,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导致一些没有受过系统会计专业教育却全科通过的人员无法胜任实际业务。

笔者认为应该限定为受过会计高等教育专科以上才能报考。

其次,增加和调整考试的科目。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只有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五门考试,其科目与业务范围不一致,考试范围单一,不能全面考核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所以应该根据实务的变化增加和调整科目设置,如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三,应该借鉴国外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

使凡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确实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务操作的能力。

5.1.3实施岗位轮换制度

会计人员较长时间内从事某一具体的记账、算账业务,有其连续性和熟练性等优点,但这样做不利于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和掌握各种岗位的会计业务。

应定期对会计内部岗位分工进行轮换,使会计人员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促进相互交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5.2完善相应的会计法规

首先必须完善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这些法规颁布实施表明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如新的《会计法》有关法律责任中规定了对各种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各种违法行为达到何种程度才构成犯罪?

应依据那些条款给予何种处理?

这些问题尚无具体标准。

因此,作为立法部门和一些主管部门,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执行办法等配套法规,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同时,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

主管部门、各单位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制度,通过笔试、口试、案例分析等来促使其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实施中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违纪违法现象,查实后绝不手软,严加处罚。

作为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认真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首先要以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严格要求自己的职业行为,其次则要善于运用财经纪律和有关法规于工作中,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理好各种关系,敢于与违法乱纪的行为斗争,保护国家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

不提供虚假的、不真实、不合法或记录不准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合法、完整。

5.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

5.3.1加强在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勤奋进取、勤俭节约、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精神,恪尽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品德。

使学生意识到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把个人理想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

因此,有必要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训练,以全面提高其素质。

5.3.2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

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把这作为一项长期地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应举办职业道德培训班,从思想政治、会计法制、经济形势等入手,来普遍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考核具体办法,对不道德的会计人员,不允许其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考试,对于有严重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除应负相应的责任外,还应吊销已取得的资格证书,以后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好坏作为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考核内容。

5.3.3营造良好的社会周边环境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质的会计职业道德。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不是光*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得到的,而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

“出污泥而不染”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

6、结论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与他们在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相互撞击与交融。

计划经济下的道德标准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而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确立,一些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丧失了道德观念,出现道德危机。

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中主要信息的提供者,其道德水准也出现了滑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被一些会计师置于脑后,呈现给公众的财务报告是经过会计师妙手绘制的“美好画面”,重塑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已成为当务之急。

造成我国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根源是:

第一、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教育工作未跟上,各种不健康的思想乘虚而入,侵害腐蚀会计人员。

在企业领导层面,相当一部分企业高管漠视会计法规,漠视会计信息的严肃性,只把会计当成替自己调节会计信息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会计只要会“听话”,业务素质是次要的。

有以下一则笑闻:

某公司高薪公开招聘会计一名,考题只有一道“1+1等于几”,诸多应试者屡答不对,后有一人答日“老板说等于几就是几”,考官顿时喜笑颜开曰“恭喜您被录用了”。

试问,基于这样的用人环境影响,高素质且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能有用武之地?

负面的导向影响了会计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