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六类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158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AMP六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MP六类方案.docx

《AMP六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MP六类方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MP六类方案.docx

AMP六类方案

AMP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书

 

 

 

第一章: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综合布线标准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TIA/EIA568B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0/IEC11801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

95);1997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

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

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千兆位以太网应用的不断发展,2002年3月TIA /EIA568B标准发布,该标准包括三部分:

TIA/EIA568B.1标准为主文件,主要包括商业建筑物布线的安装和测试要求;TIA/EIA568B.2标准定义了100欧平衡双绞线连接器件标准,工作区跳线的长度从3米改为5米,配线间跳线的长度从6米改为不能超过5米,用永久链路测试模形取代基本链路测试模型,5类布线系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超5类是布线最低要求;TIA/EIA568B.3标准阐述了光纤连接器件标准,该部分在集中式光纤布线标准TSB-72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光纤标准,认可小型光纤连接器(SFF),认可高带宽的50/125微米多模光纤作为水平或垂直主干传输介质,标准为了满足主干是万兆的园区以太网的需求,将主配线间(MC)到二级配线间(IC)的最长距离配合万兆以太网的需要,从500米改为300米,二级配线间(IC)到楼层配线间的最长距离从1500米改为1700米。

2002年6月期待已久的6类标准终于颁布,并作为TIA/EIA568B的附录以TIA/EIA568B.2-1正式出版,继而ISO/IEC11801-2002版本也于2002年正式出台,与TIA/EIA568B基本保持一致。

本方案书设计依据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有:

1.ISO/IEC11801-2002《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2002》

2.EIA/TIA568B《商业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

3.EIA/TIA569《商业建筑物通信布线线槽和空间标准》

4.EIA/TIA-606《商业建筑物通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5.EIA/TIA-607《商业建筑物布线连接和接地标准》

6.TIA/EIATSB67《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

7.TIA/EIATSB95《100欧姆4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附加传输性能规范》

8.ANSI/TIA/EIA568-B.2-1《100欧姆6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能规范》

9.EIA/TIATSB-72标准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

10.EIA/TIATSB-75标准开放办公室布线系统标准

国内标准和规范有:

11.CECS72:

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12.CECS72:

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13.YD/T926.1-2001《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

14.YD/T926.2-2001《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15.YD/T926.3-2001《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

16.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7.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8.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1.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根据国际电子工业协会(EIA)和国际电信工业协会(TIA)2002年制定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B),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主干布线子系统(包括室内垂直主干和室外建筑物之间主干)、设备间子系统、电信间子系统、设备接入(EntranceFacility)和管理子系统七个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是连接信息插座和工作区内终端设备的线缆和其他硬件。

每个工作区根据用户要求,设置一个电话机接口和1至2个计算机终端接口。

工作区跳线应选用原厂成品软跳线。

Voice

Data

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Cabling)是指安装在工作区的电信插座与楼层电信间水平配线架的连接线缆及其组件,包括:

∙水平连接线缆

∙安装在工作区的信息插座

∙水平线缆两端的端接设备

∙楼层电信间中的水平跳接

∙水平部分可选的集合点配线箱及其安装组件

3.主干布线子系统(BackboneCabling)提供了电信间(TR)、设备间(ER)和建筑物接入设备(EF)之间的互连。

包括:

∙建筑物内竖井安装,连接各楼层电信间之间的主干线缆(IntrabuildingBackbone)及其相应连接组件。

∙连接建筑物设备间和室外电缆接入点(EF)的主干线缆及其相应连接组件。

∙在园区布线中各建筑物之间的主干连接线缆(InterbuildingBackbone)及其相应连接组件。

4.设备间(EquipmentRoom)通常来说就是一个大型的电信间,为整栋建筑物或园区建筑群提供连接服务。

设备间应该是园区主干布线结构中的主跨接(MC)或中间跨接(IC)所处的位置。

5.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Room)是指在建筑物中用于连接水平电缆和干线电缆或电信设备的地方,同时也是水平电缆跳接到干线电缆的地方。

每栋建筑中至少应该有一个电信间,而多层建筑中就应该每层都有一个电信间。

电信间应该尽量设置在楼层的中心,以保证水平电缆的长度不超过90米。

6.设备接入点(EntranceFacility)是建筑物中的通信布线与建筑物外的通信系统的连接。

比如电话公司将其电缆铺设进建筑物的地方或者是连接园区建筑物之间的室外主干线缆与建筑物的室内主干线缆进行转接的地方。

从防火安全上考虑,标准规定室外电缆进入室内的长度不能超过50英尺。

7.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部分,不包括任何硬件设备。

1.3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根据目前网络技术最新的发展和用户需求,我们采用星型拓扑分布式网络结构为本项目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分布式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在局域网园区或建筑物内线设立总配线间(即设备间),在建筑物的每层分别设立分配线间(即电信间)。

建筑物内部通过垂直主干连接各楼层的电信间;建筑物之间通过室外主干进行连接。

分布式网络结构

第二章:

布线工程概况及产品选型

2.1工程概况

该学校位于***,是由多个建筑物组成。

其数据、语音的传输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要求布线系统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及综合性,并应面向未来的发展及方便维护和管理,要求具有模块化、易扩展性,同时应满足数据系统对千兆以太网的技术性能要求,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2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

本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为:

布线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易管理和维护,集语音、数据、视频等于一体的综合布线系统。

满足以下主要要求:

1、标准化的网络系统。

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应符合有关国际和国家标准,并具有支持多品牌网络设备的能力。

2、系统冗余及可扩充性。

选择实施的配线方案应兼顾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预留足够的扩充能力。

3、网络互通,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相互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外部网络的连接。

4、高传输速率。

主干数据传输的带宽要达到千兆比特率。

水平布线采用AMP非屏蔽6类双绞线和光纤实现100兆/1000兆数据传输到桌面;语音采用AMP非屏蔽6类双绞线缆。

AMP非屏蔽六类双绞线应选用十字加强芯型。

5、整体网络的高品质。

选择的产品有类似的AMP6类布线系统项目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6、灵活性。

系统应满足灵活性的要求,网络结构既可适合计算机网络的要求,也适合电话系统的要求以及其它智能系统的要求,任何一个信息点均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尤其是在光纤到桌面应用,美观、简单、可靠的光纤产品。

7、实用性。

网络布线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图像传输。

8、模块化结构。

除了敷设在建筑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连接器和插接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9、易维护性。

尽量采用建筑智能化的标准部件,尤其考虑超前应用的产品,选择不同颜色的产品,易于管理。

10、美观性。

布线系统的外露部件与大楼内部装饰相协调。

该工程设计遵循本建筑的功能及使用特点,以适度的超前意识将本项目设计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系统集成度高、自动化水平高、安全可靠、管理简便、环境舒适、节能显著的智能型建筑,以充分体现二十一世纪国内建筑技术水平。

根据本项目的设计要求,该项目应选用国际知名品牌,其品牌应有类似6类系统布线经验,有光纤到桌面的完整系统,无相关的产品故障记录。

根据以上的要求我们建议采用AMP的开放式综合布线产品为该项目进行设计。

第三章:

AMP开放式综合布线产品特点

3.1AMP产品优势

AMPNETCONNECT开放式布线系统作为早在1993年就进入国内市场的知名布线品牌,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国内布线市场的前茅,2000财年在国内布线产品的年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亿8千多万,远高于其它国内外各品牌。

AMP产品主要优点为:

∙AMP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近十二年,是国外布线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先驱,在国内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市场占有率极高,产品质量放心。

∙由于AMP产品在国内外具有极高市场占有率,销量巨大,具有规模效应,所以AMP的市场价格是所有国外品牌中最具竞争性的。

∙AMP产品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代理和客户基础,累计培训了大批工程师,对AMP产品的推广更有优势。

∙鉴于国内庞大的客户基础,AMP从1999年开始对其布线产品采取统一报关,国内供货,目前国内AMP产品均出自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不久更在深圳设立货仓,从而使得AMP产品的交货速度是最及时快捷的,同时又保证了通畅的供货渠道和稳定的市场价格。

∙AMP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长春、西安、重庆等各地分别设有办事处,可以有效服务和监控国内市场。

∙AMP作为世界一流的接插件厂商,其生产的产品均为ISO及UL认证的优质产品,对于高性能的六类布线系统工程,我们将在测试合格后,为用户提供二十五年的产品性能保证。

∙相关信息及产品介绍可访问AMP公司网站:

3.2AMP(安普)公司简介

美国AMP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电气连接件制造及供应商,公司创建于1941年,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生产及销售部门,AMP公司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开发生产的先驱者之一,在通信器件及布线产品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整套综合布线系统提供各类光纤和双绞线产品和全面服务。

早在结构化布线系统还没有形成的七十年代,AMP为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化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其开发应用部门的许多工程师是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和TIA(美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成员,并参与著名的EIA/TIA-568标准的制定工作。

∙AMP布线产品均符合国际及国内布线标准,如ANSI/EIA/TIA568B、ISO/IEC11801及AS/NES等。

∙AMP在布线系统连接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方面一直享誉全球。

∙AMP在光纤连接件的开发,标准化以及连接工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拥有大量专利技术。

∙AMP有全球雇员约5万人,2001年的年销售额为95亿美元。

∙AMP每年将销售收入的9%用于产品及工艺的再开发。

∙AMP公司1999年4月与美国泰科国际有限公司(TYCOInternationalLtd.)合并,成立全球最大的无源器件供应商——泰科电子有限公司(TYCOElectronicsLtd.),合并后的公司获得更强有力的资金和市场运作保障。

∙泰科国际有限公司(NYSE:

TYC,LSE:

TYI;BSX:

TYC.)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国企业,泰科国际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电子元件制造商和服务商;海底通信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防火系统和电子安全服务的生产商、安装商和供应商;同时还是最大的流量控制阀门制造商。

泰科国际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有雇员24多万人,公司市值达1680亿美元,2001年营业额达到363亿美元,在2003年《财富》(《Fortune》)新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Global500)中排名第91名。

∙除了AMP之外,泰科尚有Agastat、Alcoswitch、Buchanan、CoEv、Critchley、Elcon、EloTouchSystem、HTS、M/A-COM、MadisonCable、OEG、Potter&Brumfield、Raychem、Schrack、Simel和TDIBatteries等世界著名品牌,为航天、汽车、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和电力行业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3.3AMP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AMP布线系统以其系统完善性和制造工艺的精确性而著称于世。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3.3.1系统的完善性

AMP开放式布线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的系统有AMP110结构化布线系统(屏蔽与非屏蔽),AMPACO开放式布线系统(屏蔽与非屏蔽),AMP光纤布线系统和AMP地毯下布线系统等。

3.3.2完善的产品线

AMP布线产品包括超5类非屏蔽/屏蔽双绞线综合布线系统、6类非屏蔽/屏蔽布线系统、MT-RJ光纤布线系统、XGFiber10G光纤、AMPTRAC智能布线系统、AMP标签打印软件等。

3.3.3制造工艺的精确性

AMP公司作为连接器行业的领导者,开发了大量连接器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同时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AMPNETCONNECT综合布线的系统,所以AMP开放式布线系统特别强调管理子系统及信息墙座接口的制造工艺,因为不管是计算机网络还是话音系统或楼宇自控系统,其物理故障90%以发生在布线系统的连接部位。

AMP布线系统所有连接接触部分都镀金或镀铂,非接触部分镀镍。

在结构设计时做到接触配合公差最小。

3.3.4管理组件的美观实用性

AMP的管理组件充分考虑到了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其水平跳线管理架全部采用带盖的方式,使得安装后的配线机柜更整齐美观。

AMP布线产品从1993年正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销量增长了300多倍,用户遍布全国各行各业,AMP产品价廉物美的特征深入人心。

3.4AMPNETCONNECT6类布线系统

前言

布线系统生产科技在最近四年里有了巨大的发展。

自从五类产品在1992年推出以来,制造商们在如何提高双绞线布线系统的性能方面越来越精通。

最初,它的简单结构是由TIA建立的。

在未建立之前,对这种结构有许多猜测,这种结构的性能如何等等,但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我们知道,构成一个系统需要许多部件。

缆线和连接硬件的设计和发展对于一个性能优良的系统是重要的。

当网络速度提高,人们对于AMP6类布线系统的性能提高十分关注,而网络管理员与建筑商们对他们的网络结构的先进性相当关心,一个增强型系统有仅要达到TIA/EIA568B规定的6类性能标准,而且还应在此标准上留有余地。

AMP六类布线系统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给您的网络提供最优良的性能。

性能准确的含义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厂家们都想使他们的系统比别人更快更远。

6类的组成系统性能一直遵守这个的客观标准。

网络设备制造商们正按照这个标准用于设计下一代设备,包括155Mbps和622MbpsATM、千兆以太网。

因此,现在的问题不在于6类布线系统是否支持这些应用,而在于你的6类布线系统是否能长期支持这些应用,回答是肯定的。

你需要的是一个性能优良的布线系统,性能要比五类要求的更好,还应永远支持超五类上的所有应用,六类布线系统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性能参数

决定部件和系统的性能可通过三个基本的衡量参数:

近端串扰,衰减和SRL。

这些参数应依照标准。

TSB提出了对于安装布线系统的类似的判断标准,它是一个有关测试设备的特殊机构。

另外,自从信号衰减与串扰被归结在一起后,衰减串扰比ACR被作为性能测试的指标。

对于使用多对线传输,又有一个新的参数需要考虑在内,即综合近端串扰PowerSumNEXT,它将对网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NEXT是对性能评估的最重要的标准。

一个调整的LAN在传送和接收数据时是同步的。

NEXT是当传送与接收同时进行的时候产生干扰的信号。

NEXT用单位db分贝来表示,它表示传送信号与串扰信号之间的比值。

NEXT有正数、负数两种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数值越大,串扰越小。

综合近端串扰PowerSumNEXT

在普通应用中,衡量NEXT的标准法是用一对线进行传送一对线用于接收的,对于10BASE-T和令牌环网甚至100BASE-T及155MbpsATM的发问是可以应付的。

但是,有时使用另外两对线接到另一工作站,可以加快LAN的速度,像622MbpsATM和1000BASE-T,它们不止用一对线来传送和接收,可能全部四对线都要用上。

在一根线缆中使用多对线进行传送会增加这根线缆的串扰。

现在的4对五类线缆没有将这种情况考虑在内。

综合的PowerNEXT参数是从多个传输端产生NEXT之和。

如果一个布线系统能满足五类在PowerNEXT下的NEXT的要求,那么就能处理从应用程序共享到高速LAN应用的任何问题。

在一个90米长的连接上,AMP六类的连接由ENHANCECAT.6线缆,110型连接硬件组成。

它将提供超过五类性能8.32db的系统性能余量,是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最差发问下的平均值。

而且六类布线系统的NEXT是五类标准的八分之一。

衰减

是指信号在一定长度的线缆中的传输损耗。

它与线缆的长度有关,随着长度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

衰减也是用DB作为单位,表示源传送端信号到接收端信号强度的比率。

由于AMPENHANCECAT.6线缆和AMP连接硬件的衰减程度的减少,与五类要求相比它提供了1.6db的剩余空间,这是在90米长连接下。

整个频率范围内最差线对的平均值。

衰减串扰比ACR

ACR是在同一频率下NEXT和衰减的差别,它不属于标准内,但它对于表示信号和串扰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实际上,ACR是系统信噪比SNR衡量的唯一标准,是决定网络正常运行的一个因素,ACR包括衰减和串扰,它还是系统性能的标志。

ACR有些什么要求呢?

建筑线缆的国际标准EIA/TIA568B规定在100MHZ下,ACR为4db。

对于连接的ACR要求是在100MHZ下为7.7db。

许多网络设备,如HUB,推荐不小于5db,最好10db。

另外,在信道上ACR越大,SNR越好,从而对于减小误码率也是很重要的。

SNR越低,误码率就越高,使网络由于错误而重复传输,大大降低了网络的性能。

六类的ACR比五类的ACR多出15.5db的性能余量,这个余量表示6类能够提供一个更高质量的通信信道。

结构回波损耗(SRL)

SRL是衡量线缆阻抗一致性的标准,阻抗的变化引起回波反射。

噪声的形成是由于一部分信号的能量被反射到传送端,SRL是测量能量的变化的标准,由于线缆结构变化而导致阻抗变化,使信号的能量发生变化。

EIA/TIA568B要求在100MHz下SRL为16db,而AMPENHANCECAT.6线缆达到的标准是在100MHz下的SRL为19db。

超出的3db说明其线缆结构方面比标准要求的高,因此反射的能量更少,意味着信号更完整和噪声更小。

链路和信道的特性

对于水平系统的测试方法在TSB67《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能现场测试标准》中已提出,并且所有的测试结果也在其中。

在这里值得提到的两种测试方法是:

双向测试和扫频测试。

双向测试

NEXT中的近端是指布线的端点。

它是重要的双向环节必须测试。

对于网卡,NEXT与工作区的输出插座有较大关系。

NEXT与配线架或打接式配线架有关。

布线系统的性能是由它的最差的那个端点决定的。

当打接式配线架上频率为100MHz,NEXT达到60db,而输出插座端仅为30db,这是无意义的。

当测试两端时,六类布线系统用最小值表示它们的差异。

扫频测试

在实验室里,NEXT和衰减用400个不同频率测试,频率范围从1MHz到100MHz,每个频率的性能要求都是符合TSB67中的要求的。

只报告在100MHZ下的测试结果,这里可能会产生误解:

1)、不同的应用与不同的频率有关。

2)、在100MHZ下的性能可能不是最差的情况。

为了对六类布线系统提供一个准确的分析,以下是在90米的链路中得到的测试结果。

它是在最差情况下得到的与五类要求之间所留余量的平均值。

说明最差情况下的特性能通过整个频率范围的测试,从而保证了对各种应用的支持。

AMP测试和报告关于连接的性能是用扫频的方法得出的,性能高于EIA/TIA568B或TSB95中的要求。

认证测试

各种部件,链路和信道的测试是通过网络分析依照EIA/TIA568B或TSB67标准来进行的。

网络分析仪提供了在772KHZ-250MHZ范围内的扫频测试值。

网络分析仪的测试结果是精确的。

它们提供的精确度达到了正负0.6db。

因为他们测试结果的精确程度高,因此保证了设备在系统中的特性。

对于手持式测试仪,TSB67中规定了两个标准级别,一级测试仪对NEXT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3.4db,对衰减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1.3db。

二级测试仪对NEXT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1.6db,对衰减测试的精确度为正负1.0db。

测试模型

TSB67中提供水平系统性能的两个判断标准。

链路和信道。

2002年发布的TIA/EIA568B规定永久链路模型取代基本链路模型,其测试模型如下所示。

永久链路测试模型

3.5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vs.1000Base-TX介绍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3ab任务小组于1997年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1000Base-T,该技术采用先进的5级脉冲调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编码方式,在4对双绞线上全双工传输,即每对线在发送信号的同时又接收信号,每对线上的传输速率是250Mbps。

1000Base-T采用多级编码方式,可以降低网络传输时对每对线的带宽要求,每对线所需带宽不到80MHZ;由于采用这种双工传输技术会产生信号回波,导致信噪比(SNR)过高,网络接收端无法获得正常的信号。

为了消除双工传输带来的回波影响,在网络设备上必须加多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门处理网络传输中产生的噪音,从而可以降低网络传输误码率。

DSP价格不菲,约占千兆以太网卡成本的50%,相当程度地限制了千兆以太网到桌面应用的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