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3178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答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

“子安得此金?

”对曰:

“所受俸禄也。

”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

“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

二十两。

②馆:

这里指家。

③《诗》:

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

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

 

三、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

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

古郡名。

③建和:

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

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

皇帝的命令。

⑦初:

一开始,刚刚。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急) B.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C.为魏郡太守(担任) D.即以其言应诏(应该)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2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四、

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②出征。

时遗已聚敛③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④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①铛:

锅。

②即日:

当天,当日。

③敛:

积攒。

④馁:

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

(4分)

(1)陈遗至孝  至:

      

(2)遗作郡主簿  作:

      

(3)后值孙恩掠郡值:

       (4)辄贮收焦饭  辄: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

                                     

五、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曰

⑶学而不厌⑷王生益愠

2.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者之大忌C.择善而从之D.是以谓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C.盖/学贵善思D.请铭之坐/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六、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

“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故曰:

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分)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2分)

七、

【甲】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

注:

①普:

赵普,北宋初年丞相。

②太祖:

指宋太祖赵匡胤。

③箧(qiè):

书柜、书箱。

④薨(hōng):

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段2处)。

(2分)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学而时习之   ②普少习吏事

B.①可以为师矣    ②及为相

C.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读之竟日

D.①可以为师矣    ②太祖常劝以读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乙文中写赵普万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3分)

 

 

2021-2022学年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

(一)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

‘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

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

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

竹编

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

精微,深奥。

⑤治:

研究。

⑥服:

服从。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

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3分)

 

 

(二)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③啮④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

“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⑥召子,曰:

“汝⑦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是移祸于人也!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

①陈谏议:

姓陈,谏议是官名。

②驭:

驾驭马匹。

③蹄:

名词活用动词,踢。

④啮:

咬。

⑤贾人:

商人。

⑥遽:

马上,赶快。

⑦汝:

你。

⑧直:

通“值”,价值。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非淡泊无以明志(1处)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1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

(3)不见是马(__________)(4)贾人安能蓄之(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戒仆养之终老。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结合选文分别写一写。

 

 

(三)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

(1)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言家事》诸葛亮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注:

澹(dàn)泊:

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

漫不经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悉仰于官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

(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1)

(2)

4、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3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中间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

【乙】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②而习之三年。

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③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④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中:

射中箭靶。

②退:

回去。

③守而勿失:

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守,掌握,遵守。

④为国与身:

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3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限一处)

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限两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3分)

①缀行甚远(         )    ②一狼洞其中(          )

③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甲】文在刻画狼时,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狼               的特点?

(3分)

5.下面对【乙】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五)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

“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屠自后断其股(《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分)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共9分)

【甲】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布打狗》

【注释】①素:

白色的。

 ②缁(zī):

黑色。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身亡所寄           

(2)废寝食者        

  (3)因往晓之           (4)衣素衣而出      

2、翻译句子。

(4分)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你觉得《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意在批评什么?

(4分)

 

 

 

答案

专题06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答案】1.答案:

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2答案:

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答案:

甲文:

做人要讲诚信;乙文:

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译文:

吴起守信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

"好,到时再回来吃饭。

"吴起说:

"(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

"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

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

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二、

1.①fǒu②shí(2分,各1分)

2.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

3.C(2分)

4.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例如:

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

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

若出现:

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

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

“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三、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应”是“回答”的意思。

2.(C)3.(D)

4.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白雪纷纷的样子)跟把盐撒到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初出来的样子。

陈遗至孝

陈遗极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四、1、(4分)至:

极,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