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435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沙河市至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省沙河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佳肴》)

③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

村中闻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2.给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昨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一场暴雨骤然(__________)降临,令人猝不及防。

(2)他那拙劣(__________)的演技很快就被人识破了。

(3)听说市里要来学校检查,我们把玻璃彻底地________(cāshì)了一遍。

(4)通过检验,有些物质可以抗空气或水的________(fǔshí)。

三、语言表达

3.结合语境和括号里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1)他是一个________(名声或称谓与实际一致、相符合)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2)你跟他说话时,他总是________(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东张西望。

(3)我们的校长________(态度和蔼,使人感到亲切,容易接近),对同学十分关心。

四、选择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语文,有着无穷的魔力,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C.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D.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五、名著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1)这段话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_(人名)的小说《_______》。

本书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6.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使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之一。

B.“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C.“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刻画卖炭翁的心理活动,写出劳动的艰辛。

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8.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八、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9.用“/”为甲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

(4)庄子曰:

“请循其本。

(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2.甲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1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未来的能源

①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

这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在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

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

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

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且已经为时不远了。

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②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

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稳定能源供给,世界各国已开始开发天然气,希望以此代替煤和石油。

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

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③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

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

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④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

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汽车集团为了在产品的核心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

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力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氢燃料电池是利用氢和氧(或空气)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在底特律举办的2002年国际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

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

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14.请你说说选文采用疑问句开头的好处。

15.结合第①段内容,说说人类从固体燃料时代进入液体燃料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第③段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17.“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中的“比较”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①明明瘦瘦的,12岁了,看上去顶多10岁模样,大大的眼睛里,总好像藏着些什么。

今天,他很怕到学校去,可是,学总是要上的。

他不敢多想昨天的事。

②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

爸爸长得很帅,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眼瞎的。

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

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

③爸爸能告诉年幼的孩子一个关于那个荒蛮年代留下的生死离恨的凄惨故事吗?

能告诉孩子一个七尺男子汉因为感情的折磨而永远失去了光明吗?

爸爸只是默然无语。

那双大眼睛里的水使明明感到害怕,他再也不敢问爸爸什么了。

④但是,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

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

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

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批评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说一句话。

⑤今天的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家”。

这个题目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

他埋头写了起来。

爸爸和妈妈原先在一个单位工作。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带他出去玩,妈妈常给他讲好听的故事。

后来有一次,厂里失火,爸爸妈妈奋不顾身去救火。

妈妈牺牲了,爸爸眼睛被火烧坏了,他再也听不到故事了……

⑥第二天,老师讲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

忽然,他听到老师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在读他的那篇作文。

同学们把头都朝向了他。

下了课,同学们都围着他,夸他的爸爸妈妈是英雄……此后好几天,明明都得到了大家不同往常的友爱。

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

⑦两周后的又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了,女教师踏进教室,明明正在哭。

大家七嘴八舌在问明明,他的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救过火?

有个孩子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明明骗了大家,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救过火。

女教师看到了这一幕。

⑧第二天,女教师开始了讲课。

下课前的一分钟,她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然后平静地说:

“我想告诉同学们,明明是个好学生,他没有说谎。

⑨一周后,一个傍晚,明明出现在办公室,他抖动着嘴唇,说了一句:

“老师,那篇作文是我编的……”

⑩女教师沉默了。

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

“孩子,你没有错。

”声音也是轻轻的。

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冰凉的手心里。

18.你认为第①段画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19.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揣摩第④段“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一句中“伤痕累累”和“又流了一滴血”的含义。

伤痕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流了一滴血:

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中的“明明”为什么要撒谎?

21.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

“孩子,你没有错儿”声音也是轻轻的。

22.文中的“女教师”和“明明”,你喜欢哪一个?

说说喜欢的理由。

十、作文

23.根据要求写作文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体裁自定。

②语句连贯,表达顺畅。

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①俄顷风定云墨色布衾多年冷似铁②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③设酒杀鸡做食咸来问讯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

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俄顷”“衾”“咸”“涯”“邻”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

(1)zhòurán

(2)zhuōliè(3)擦拭(4)腐蚀

【解析】

【详解】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骤”“拙”的拼音,“拭”“蚀”的书写。

骤然:

指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拙劣:

笨拙而低劣。

擦拭:

用布等擦抹物体,使干净。

腐蚀:

本为化学用词,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可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3.

(1)名副其实

(2)漫不经心(3)平易近人

【解析】

【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3个句子,把握句子的整个意思。

然后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写出词语即可。

注意“副”“漫”“近”的写法。

对于熟语或成语,平时要注意积累,并学会应用,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B

【解析】

【详解】

A.缺少主语,把“通过”或“让”去掉一个;

C.两面对一面,把“能不能”去掉。

或在“成功”前加“是否”;

D.搭配不当,把“只要”改为“只有”。

故选B。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2)主人公的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钢铁般的意志;温情的一面。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选段。

这段话出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保尔去烈士墓时的一段心理描写。

明确文中的主人公是保尔,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要求学生联系原著内容,写出保尔的精神品质即可。

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同时结合“保尔在遇到美好的爱情时,他坚定不移,努力守护,直到后来他发现冬妮娅的改变后,选择尊重她,果断放弃。

其实从这些种种表现中,都说明保尔在面对爱情是的果断和纯粹。

”也能得出保尔温情的一面。

6.

(1)这是一幅新华社发的题目为《投球》的漫画,漫画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捂着嘴的胖女人,顺手把一袋垃圾扔到垃圾桶的外面,右半部分一个愁眉苦脸的垃圾桶,垃圾桶的周围是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

(能基本解释清楚即可)

(2)讽刺了那些没有公德意识、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们。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简述构图要素,由右到左或由上到下都可,句子表述要条理,短短的句子中不能有病句,语言尽量简洁。

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叙述。

注意漫画的标题《投球》和“新华社发”。

(2)漫画都有一定的寓意。

很显然“捂着嘴的胖女人,顺手把一袋垃圾扔到垃圾桶的外面”是没有公德意识。

然后围绕讽刺没有“公德意识,环保意识”的现象阐述即可。

7.C

8.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分析】

7.C.“刻画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有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刻画卖炭翁的外貌,写出劳动的艰辛。

故选C。

8.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全诗主要写了一个卖炭翁辛苦劳动所得的千余斤炭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点睛】

参考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9.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

(1)大约

(2)凄清(3)完全,肯定(是这样)(4)追溯

11.

(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2)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12.观鱼时是愉悦的心情;游览到最后是抑郁忧伤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13.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解析】

9.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

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故可断句为: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可”,大约;“全”,完全,肯定;“循”,追溯。

11.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安”,怎么。

1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观鱼时的心情:

“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1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说明他的心境是很悠闲自得的。

他因此感到快乐,他看到鱼儿也是悠闲自得,所以他认为鱼儿也是快乐的。

当然庄子也有点诡辩的味道。

【点睛】

参考译文:

(一)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二)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

“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

‘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4.引出说明内容;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加深读者的印象。

15.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

16.(3)通过氢气和天然气的比较,突出了氢气的环保效果比天然气好。

17.“比较”一词起限制作用,限制了程度,准确地说明了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程度。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要求学生识记以疑问句式开头的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话题,构成悬念,使读者带着问题往下探究。

结合“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

”分析,引出说明内容“未来的能源”,引起思考,加深读者的印象。

15.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

结合“人类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

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

”概括得出: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

16.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③段。

结合二者比较得出的结论“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得出:

通过氢气和天然气的比较,突出了氢气的环保效果比天然气好。

17.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

不能删除。

然后分析句子含意:

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

从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分析回答。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比较”一词起限制作用,限制了程度,准确地说明了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程度。

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19.“伤痕累累”指:

明明没有妈妈,爸爸又是盲人,常被人瞧不起。

“又流了一滴血”指:

在语文课上一位同学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羞辱他爸爸是盲人。

20.因为他渴望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尊重、友爱。

(意思对即可)

21.两个“轻轻”表现女老师对明明的安慰、爱护及难过的心情。

22.示例:

喜欢女教师。

女教师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心灵更美丽,当她得知“明明”的心事后,制止班里的学生嘲笑“明明”。

在作文课上为“明明”树威信,为“明明”掩饰谎言,最后安慰关爱“明明”。

【解析】

18.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

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分析。

结合“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

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

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

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批评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说一句话。

”分析:

“他不敢多想昨天的事”的作用,在结构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引起下文对昨天课堂上的事的叙述,推动情节的发展。

19.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内容概括即可。

结合“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

爸爸长得很帅,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眼瞎的。

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

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

”概括得出:

“伤痕累累”指:

明明没有妈妈,爸爸又是盲人,常被人瞧不起。

结合“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

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

”概括得出:

“又流了一滴血”指:

在语文课上一位同学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羞辱他爸爸是盲人。

20.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你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结合“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哪里去了”分析:

明明想有一个完整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