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3293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docx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

梁家堡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规划

第一章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酉阳县钟多镇梁家堡村位于吕酉阳城区以南,距城区10公里处,全村总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0余亩,其中沟坝地110亩。

全村农业总人口1300余人,共320户,是我县的大型行政村之一。

2、气候特征

梁家堡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

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

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

夏季炎热多雨,但热雨不均,秋季温凉气爽,阴雨稍多。

冬季寒冷寡照,雪水稀少,地方性风盛行。

全年平均气温7.0℃,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一月均温-10℃左右,七月均温20℃左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120至130天,最大冻土深度91厘米。

梁家堡村村域内地势呈梯状,村民依山势建房而居,无地下资源,平均海拔1150~1149米左右,土质为黄土,土层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2%左右,较为适宜粮食种植。

播种的农作物主要是以玉米、小杂粮、谷子为主。

二、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其中种植、养殖业总收入万元,劳务收入为万元。

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主要是泥瓦工)、种植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

产业发展:

1、传统农业

梁家堡村拥有耕地730余亩,其中山坡地630亩、沟坝地110亩,主要的农作物为玉米和小杂粮,170余亩玉米,年产量在15.3万斤左右。

大部分村民以农为主,养殖业为辅,但都未形成规模,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2、经济林建设

经过三年的努力,建成惠及全村农民的核桃林生产基地,面积300亩;山杏、油松280亩,基本实现全村荒山荒坡全覆盖,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今后,徐家沟村将按照“基地规模化、投入多元化”的发展思路,继续抓好以核桃林为主的经济林覆盖工程,继续扩大栽植面积。

3、劳务输出

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徐家沟村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村富余劳动力,加速经济全面发展,每年劳务输出(泥瓦工)100余人,人均年增收800元。

4、轻工业

在村委的支持下,村民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建成了新型保温材料厂一个,有工人10余人,年收入达20余万。

洁宇塑料厂,有工人10人,年收入20余万;PVC管厂正在试产中。

但产业仍属刚刚起步阶段。

三、建设现状

2009年末全村总人口1300人,总户数320户,总劳力830人。

其中男劳力540人,女劳力290人,村民人均居住面积20㎡,大部分村民居住在上世纪70---80年代后期修筑的砖结构窑、房内。

水电基本配套,村民住宅样式一直沿用传统做法,外观简陋、样式呆板,新建砖混结构样式新颖的寥寥无几。

村内养殖者无专门的场地,人畜同院,排水仍采用自然流放,环境卫生较差。

社会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

梁家堡村现有一所标准化完全小学和幼儿园。

村内的学龄儿童均在本村就读,现有学生68名。

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医疗卫生设施:

梁家堡村现建有一所卫生所,占地90平方米。

文体设施:

村内无科技、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

其他服务设施:

在梁家堡村范围内有小型商店1个。

基础设施:

徐家沟村部分道路已经硬化,路网系统比较完善。

四、发展条件评价

(一)优势分析

梁家堡村的区位条件、村庄建设环境、发展机遇等优势分析如下:

1、区位优势

梁家堡村位于酉阳城区以南2公里处,紧靠国道319线,是大土河煤礁有限公司的必经之口。

2、交通优势

村内主干道已经形成,并铺设硬化完毕,交通比较便利。

3、土地优势

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500亩。

4、投资环境优势

梁家堡村距刘家湾村只1公里,自来水的引入比较容易,蔬菜科技园区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二)劣势分析

总体来看,梁家堡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主导产业不强:

多年来梁家堡村在主导产业的寻求和发展上有一定的突破,但由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强村富民的蔬菜产业一直没有得到的发展。

2、集体经济较为薄弱:

梁家堡村集体收入有限,无法保障村里的公共福利事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完善与建设。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村民日常休息、娱乐和进行文体活动的诸多公共设施如文化站、体育场、休闲空间等严重缺乏。

4、教育设施不完善:

村内现在虽然有小学,但教育设施较滞后,亟需改善。

5、村容村貌不美观:

梁家堡村部分村民居住在上世纪70---80年代后期修筑的砖混结构房内。

水电基本配套,村民住宅样式一直沿用传统做法,外观简陋、样式呆板,新建砖混结构样式新颖的寥寥无几。

村内7户养殖者,猪700多头,鸡1000余只,无专门的场地,人畜同院,排水采用自然流放,环境卫生较差。

村庄绿化较差,缺少停车、游憩、广场等公共设施、空间,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面貌。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6、《重庆市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7、《重庆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8、《重庆市酉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9、钟多镇社会发展规划

10、梁家堡村数字化地形图及相关基础资料。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村民俗文明化为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把梁家堡村建成富裕、繁华、文明新农村。

1、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规划要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真正落实党中央的亲民、为民、富民政策。

3、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是本次规划的宗旨。

4、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1、规划范围

根据村庄近期建设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划定梁家堡村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公顷。

2、规划期限5年(2011年----2015年)。

四、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一)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调整产业必须调整梁家堡村产业结构,改变以农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以种植、养殖和第三产业并举的生产格局;投资50万元,扩展经济林种植面积300亩;投资200万元,将110亩沟坝地建成50个蔬菜大棚;投资85万元,兴建一个大中型养殖基地,使现有的养殖业形成规模化,改变过去分散、粗放的养殖模式。

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农民致富,力争在2---3年内扭转村集体经济负收入的局面;到“十一五”中期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0000元。

到“十二五”末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0000元,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1、不断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投资50元,改造标准化小学一所,使我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在校生巩固率达100%。

深入推进农村现代化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2、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救助体系,加快村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3、不断增加对梁家堡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十二五”期间投资60万元,新建占地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4、建立和完善梁家堡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保制度,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三)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村内主干道、干道、支路、巷路全部硬化。

2、村内主干道,干道全部规划路灯照明设施,安装路灯80盏。

3、新修一条长1000米,宽5米的环村道路。

4、修筑一条长2000米的排洪渠。

5、村民住宅区自来水全部进户,污水排放改造成暗渠或管道排放。

6、修建2500平方米的娱乐建身场。

7、修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占地500平方米。

8、村内规划部分以外全部绿化。

9、村民住宅户户通电话,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全面覆盖整个村庄,“十二五”末期20%的村民家中引入宽带。

10、铺开村民的集中供热工程、供气工程

(四)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环境,强调全村建设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房分布、道路统一、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和谐、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环境。

第三章村域总体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 

一、村域发展总体布局

1、各类用地布局

规划将村域范围内的现有道路进行修整,使梁家堡村内道路交通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将村域范围内不适宜居住山地,规划将其进行山体绿化,树种以油松、山杏为主。

并在山部相对平整的地方种植经济林,以核桃林为主,间作小杂粮。

2、逐步改造村中其它村民住宅。

3、空间管制规划

依据梁家堡村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发展计划等情况,对其进行生态特性调查评价,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确定村域梁家堡村远期向地势平坦、适宜建设的区域发展。

并将村域划分为四大区域,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方式及强度等的控制和管理:

⑴积极发展的区域(比如:

村庄沿村内主干路的区域、村委会等公共中心周边区域)

⑵引导发展的区域(比如:

村庄门户空间、已废弃的居住用地)

⑶限制发展的区域(比如:

电力高压线走廊等工程管线保护区域、村庄建设用地向外扩展50米的范围)

⑷禁止发展的区域(比如:

林地、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易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按照要求禁止发展的区域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其中水源地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严格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何建设活动。

二、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通过对现状社会经济的分析,可以看出徐家沟村的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但同时村域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

⑴村庄经济基础薄弱,村办企业的发展需要外来力量的推动。

⑵徐家沟村的耕地,随着经济林的发展和绿化面积的扩大,土地越来越少,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来说,用地的紧张也制约着村庄经济发展的速度。

结合上述对徐家沟村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依托离石城区总体规划,以及本村村民和村委会的发展设想,规划徐家沟村未来的产业发展应立足于村域土地格局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资源条件进行布置,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第二产业。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形成区域的综合竞争优势,规划使徐家沟村发展为:

以蔬菜养殖业、经济林并重,二三产业迎头赶上”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产业发展布局

规划徐家沟村未来的产业发展应立足于村域土地格局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进行布置:

1、发展优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

依据徐家沟村自然条件,发展干果经济林产业是全村群众稳定增收的首要选择,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徐家沟村现有的300亩核桃,荒山荒坡绿化山杏、油松共280亩,栽植优种核桃既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可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

计划再用三年时间进行栽植核桃200亩,到2010年进入全面挂果期时,争取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2、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

大棚蔬菜生产,目前和今后都将是徐家沟村的产业支柱之一,计划利用110亩沟坝地建成50个蔬菜大棚,力争在3---5年内形成规模种植。

3、投资85万元建成一个在中型养殖基地。

4、加大劳务输出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村富余劳动力,加速经济全面发展。

四、产业发展措施

在徐家沟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要把握其现实机遇,更要理性地对待其发展背后的隐忧、危机和潜在的代价。

对其经济发展方向的定位,也应通过对其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等进行区域的比较分析,明确和把握其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特色、位置和发展空间,从而加快村域经济发展。

具体发展措施为:

以现有经济林为基础,以生态型经济林业的发展推广为契机,建立循环经济结构,完善相关产业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本村的服务水平和经济发展环境。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村庄总体布局结构

一、村庄建设现状

(一)现状建设特征

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年久失修。

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

垃圾虽有固定的倾倒点,但是垃圾倾倒点的布置是自发形成,缺乏规划;此外垃圾没有统一的处理设施,对村庄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村庄绿化较差。

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混乱建设,不能形成体系。

(二)现状建设问题分析

1、各类用地布局混乱。

2、缺乏公共绿地。

3、建筑质量差,且建设面貌混乱,无统一面貌和特色。

4、基础设施落后,承载力弱。

5、公共服务设施未成体系,服务能力低下。

二、总体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和道路分割,规划采用“两纵、五横、”的布局结构:

“五横”:

指以徐家沟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和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以人的生活、生理行为规律及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为依据,将徐家沟村规划成五条横向整齐的巷道,通过合理布局和提高环境质量,满足村民生活对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的需求,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两纵”:

指规划东西走向沿主要道路的村庄发展纵;与结合200亩的广场绿地,沿北山地势走向规划的一条新的道路纵。

(二)居住用地规划

徐家沟村村庄整体布局相对整齐,规划中依据建筑质量评价进行保留整治。

根据村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原依山修建随地形变化的窑洞逐步改造,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形成特色。

建设成田园式的、朴实的农家环境。

(三)园林绿地规划

本着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为目的,考虑到徐家沟村的特点,确定了以一个中心,分散连带的绿地系统。

(四)道路设施规划

根据国标规范及徐家沟村实际需要在路口设置指路标志,路段上根据区域功能和服务水平需求设置相应的指示、警告等交通设施,最大限度的满足交通出行需求。

教育设施:

本次规划配套完善教育设施,以完善本村的教育设计,提高本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卫生设施:

完善卫生所,以满足村民就近就医。

完善落实医疗合作制度。

文体设施:

规划结合中心广场新建文化活动中心一处,为村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

第五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与竖向规划

(一)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网络结构

根据梁家堡村现状和规划道路网体系,确定梁家堡规划道路网为二纵五横形骨架构成。

2)内部道路分级(包括机耕道、步行道等)主要划分为:

1、所有新建改建区域内主干路路面宽度为12m,干路路面为10m,巷路路面宽为3.5米。

2、环村路长1000米,宽5米。

2、村庄内主干路和干路间距不大于150米,全部安装路灯照明设施。

(二)停车场地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外经济的发展,停车场位置的布置主要在中心广场处。

道路与场地竖向规划

1.现状条件

徐家沟村大部分现状道路已经硬化,但是道路红线宽度不够。

2.竖向规划

由于村内为新建住宅和村庄原有住宅的拆迁改造,村庄出入道路已形成,因此以现状已建成道路为依据,按照顺应地形、减少土方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给水排水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设施现状

徐家沟村现状给水水源为本村自然泉水,远不能满足全村人畜饮水。

2、给水管网规划

结合现状规划道路网,给水管网沿规划干道敷设,目前,自来水已经接到刘家湾村,计划投资120万,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初期为支状布置,中远期完善成环状;管径为DN50-150。

(二)污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徐家沟村现状没有排水管道,污水等均沿现状道路边自然形成沟渠排放。

2、污水规划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开展和科学技术下乡的不断深入,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规划投资95万元,修筑2000米的排污渠。

(三)雨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徐家沟村现状没有雨水排除管道,雨水沿现状道路就自然地形,以地面漫流形式排向村外田地及沟渠。

2、雨水排放体制及暴雨强度公式

1)雨水排放采用分流制。

2)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吕梁市暴雨强度公式,即:

2684(1+0.85lgT)

q=(升/秒·公顷)

(t+13)0.947

其中T为重现期,采用1年。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采用

Q=ψ·q·F(升/秒)

径流系数ψ采用0.6

3.雨水管网规划

由于地形及用地原因,雨水排除系统类同污水排除系统。

雨水管干管管径为D600,支管管径为D300。

三、电力电信规划

(一)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徐家沟村现状用电是由莲花街道办变电站接入的10KV电力线引接,村内有10KV变压器1个。

2、电力规划

规划利用现状10KV变电站。

低压电力线沿规划道路敷设。

(二)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徐家沟村现状电信服务由莲花街道办邮电所提供。

有线电视网络和宽带网覆盖,村民采用小型卫星地面接收器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2、电信规划

(1)规划:

信号由电信提供,目前住宅及公建对通信的需求,住宅按一户1.5对线,公建按100m2考虑,共需320对线。

(2)线路及其敷设:

由规划区内的干道上引入,沿规划道路敷设通信电缆。

四、环卫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徐家沟村有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但生活垃圾自发堆倒。

村内以老式住宅为主,居民厕所均建于自家宅院内,不利于卫生防疫。

村内没有公厕。

2、环卫规划

规划设置垃圾收集点2处,垃圾转运站一处。

垃圾统一分类后经转运站运至村东的山沟进行集中处理。

大力普及冲水厕所,修建集中式化粪池。

分别与村委会和卫生所及居民区相结合布置。

禽畜饲养远离居住区,选址于规划区外并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五、防洪规划

徐家沟村地势较低,村庄位于山洪的下游,是山洪灾害的影响区。

规划要加强其周围的防洪能力,在山上种植可以保持水土的防护林,并在村庄周边设置截洪渠以降洪水的侵害。

第六章社会事业设施规划

一、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徐家沟村的村容村貌较差,村内绿化程度较低。

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分布杂乱。

村内主要道路已经硬化,但是红线宽度不够。

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村内道路除主要道路已硬化外,宅前路均为土路;村庄雨水、生活用水的排放为自然排放,村民仍使用旱厕,且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农业生产节水灌溉系统尚未形成,水利用率不高。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目前村内没有独立的敬老院、文化体育设施,尚未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二、社会事业发展与设施布局规划

逐步完善徐家沟村社会基础设施的配套,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增村民集中活动场所,体育锻炼场所,医疗卫生场所等一系列公共福利设施。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提高人们物质和文化水平为目标,扩大就业,消除贫困,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建立现代科教体系:

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引进高中级技术人员,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相关产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完善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设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初中普及率达100%;综合参保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0%;人均公共绿地超过20平方米。

1、教育设施规划

徐家沟村目前只有一所小学,没有单独的幼儿园。

村内的学龄儿童就读于本村小学,入学率为100%。

本次规划新建小学一所,并且配套完善的教育设施,以完善本村的教育设计,提高本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2、医疗设施规划

规划一处卫生所,以满足村民就近就医。

落实完善医疗合作制度。

切实解决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3、文化设施规划

规划结合中心广场新建文化活动中心一处,为村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

4、便民设施规划、

徐家沟村现有一处小卖部,规模和经营种类达不到村民的生活要求。

另外,邮政便民服务点还未设置。

规划沿村内主要道路,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建设新的商业服务设施,布置邮政便民服务点,以形成集聚效应,扩大服务范围,方便村民就近购物和邮递信件。

第七章民主政治建设规划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梁家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设施

修缮村委办公楼,重点完善村委各机构的办公场所,扩建村级组织的活动场所,在村委会门口设置村务公开专栏。

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

为了推动农村民主政治进程,真正实现村民参与管理村务的权利,规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在村务公开内容上求深化,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

⑵在村民民主决策制度建设上求深化,进一步推进“一事一议”。

⑶在各项机制建设上求深化,进一步增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活力。

在村委会门口设置村务公开专栏公布村内各事务,切实保证村民对村中大小事务的知情权。

第八章近期治理规划

一、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整修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围墙、院门、危破房屋、清理沿街粪肥堆、垃圾堆、柴草堆,整顿散放散养家畜家禽。

从环境整治的类型来说,主要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卫生环境、居住环境。

规划确定的具体整治内容主要包括:

首先,对每家住户的厨房、厕所、牲口圈等进行改造。

厨房改造,考虑用水泥加固和瓷砖贴面,既美观又干净;厕所改造当中,考虑也以卫生为主,尽量改旱厕为水厕,方便冲洗,避免气味扩散;牲口圈的改造拟用水泥砌筑,同时,作好排水措施,改善卫生状况,减少疫情的发生;

其次,房前屋后绿化、道路等改造计划。

对于房前屋后整治主要是减少裸露地表,增加绿化,同时兼顾美观;道路改造应从长远考虑,红线宽度适当加大,在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

最后,以村庄整治为核心,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沿村庄主干道农房的整治,改建一批康居示范户

二、建筑环境更新规划

1、建筑立面改造

建议村委出面通过招投标形式统一购买涂料,改造建筑立面式样和色彩,对外墙采用面砖贴面的建筑进行立面清洗,对外墙采用粉刷的建筑进行立面白墙勾灰线式样粉刷改造,由村委班子成员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2、房屋拆除与拆旧建新

规划对道路有影响的农户主房、闲房、围墙等进行拆除,对于涉及道路改造需要拆迁房屋,建议由农户自行异地新建,并对拆迁房屋价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与村民协商进行补偿,对影响环境的旧房和乱搭乱建的附房进行整治和拆除,又村委组织当地施工人员统一拆除,并给予适当补偿。

3、庭院整治

庭院整治主要包括改建和新建,对现状封闭式的围墙进行改造。

积极鼓励村民利用花坛、绿带等来分隔空间,条件允许的现有封闭式围墙应改建为通透式,新建的建筑能不建围墙的尽量不建围墙。

而公共建筑的围墙则宜采用通透式的处理方式,同时统一形式。

另外,对部分现有封闭式围墙可统一色彩和形式进行改造,色彩宜采用白、青等传统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