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563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docx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通信技术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我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在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设计院山东分院、山东省邮电工程公司等企业调研,在对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职业素质要求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和专业实际,总结和探索课程改革新的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

本方案遵循“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两平台两模块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

通信技术

专业代码:

590301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

全日制三年,专科(高职)。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通信系统工程建设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等专业知识,具备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心理与身体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4)具有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5)具有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6)具有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工程施工知识。

2.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常用通信专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

(3)具有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具有通信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能力;

(5)具有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能力;

(6)具有独立制定生产作业工作计划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阅读、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

(3)具有利用规范标准、文献资料、信息网络等手段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

(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

(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基础英语运用能力;

(5)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公民素质,富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美德;

(3)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崇尚科学、求真务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追求技术进步;

(6)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胜任企业生产需要。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通信行业,从事通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维护等工作。

初次就业岗位为:

通信工程勘察人员、通信工程施工员、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员等。

可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为:

通信工程督导员、区域经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网络优化人员等。

四、毕业条件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施“三证书”制度。

学生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完成对口的顶岗实习,获得工作经历证书;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维修电工、通信设备调试工、绘图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修满规定的161学分,获得毕业证书。

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结合通信行业背景与专业特色,强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铁道供电与电气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浪潮集团、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及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电子制造和通信类企业不同岗位人才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技能由低到高的顺序,以能力为本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实施“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一、二学期,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

在校内完成数学、政治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和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等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安排学生到邮电工程公司、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等紧密合作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实习一周,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第三、四学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

在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电子技术项目教室、通信技术实训室等专项实训室,设计教学项目,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完成电子产品装配、通信设备调试、通信工程设计等学习性工作任务,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电子产品调试装配、通信设备操作,通信工程勘察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

第五学期,岗位技能培养阶段。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校中厂”、“厂中校”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完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学,围绕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程案例为载体,以通信设备硬件安装、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开通调测与维护、光传输设备开局维护等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调试、通信设备维护等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通。

第六学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

根据学生就业趋向,有针对性地到山东省邮电工程公司、山东联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电子产品制造岗位、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关键岗位生产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企共同协作完成工程项目实施与考核评价,实现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获取工作经历证书和通信设备调试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二)“两个平台+两个模块”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将基于工作岗位的任务、项目贯穿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培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核心模块课程和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组成。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军事理论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包括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电子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重点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核心模块课程围绕通信技术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开设通信系统工程实施、移动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数据网络组建与设备维护、光传输设备开局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专业核心职业能力。

个性化培养模块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技能鉴定、专业认知与实践、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个性化培养模块等内容,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1.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

通过专家座谈、集体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通信工程勘察设计、通信工程施工、通信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通信网络优化等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分析、序化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构建表如表1所示。

表1专业主干课程构建表

核心

岗位

工作任务

能力、知识、素质

 

 

典型工作任务

主干

课程

通信工程设计

通信工程督导

通信工程监理

 

通信工程施工

通信设备维护

(1)进行通信工程勘察;

(2)根据勘察报告,进行通信工程设计;

(3)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通信工程施工;

(4)进行通信设备安装调试;

(5)进行通信设备维护;

(6)进行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能力

(1)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绘图等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常用通信专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

(3)具有通信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

(4)具有通信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工程概预算文件编制能力;

(5)具有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知识

(1)具有本专业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3)具有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

(4)具有单片机、智能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具有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工程施工知识。

素质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修养和良好的公民素质;

(2)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勇于克服困难;

(3)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能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

(5)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通信工程勘察

通信工程设计

通信工程内外线施工*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

通信设备调试维护

通信工程督导

通信工程监理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电子工程制图

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

通信系统工程实施

移动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

数据网络组建与维护

宽带接入与融合通信技术

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

光传输设备开局与维护

注:

核心职业能力以*标示。

科学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养护等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内容,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按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

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整周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实践教学过程。

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图2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示意图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围绕创新精神培养,在专业教育及必修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元素,由“个体—全体”,开展特长生导师培养、社团活动、技能竞赛、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践等个性化培养,鼓励创新发明、创新设计及创新成果转化,将创新教育贯穿高职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大力促进学生创业实践,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科学素养、创业发展类通识课程进行创业引导;加强“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课程,以专业教育为载体,融入创新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鼓励跨专业选修,提高创业潜力;开放实验、实训环境,为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和载体,鼓励创业实践,激发学生创业活动的热情。

图3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示意图

3.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设计

以中华美德教育活动为引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载体的作用,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素质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开展党团教育、社会实践,举行志愿者活动、主题活动、班会等活动,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培养;通过开设自然科学类通识类选修课、组织科技讲座、开展跨专业选修等形式,提高科学素养培养;通过开设人文艺术类通识课,开展各类型社团活动,增强人文艺术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组织拓展训练等活动,增强身心素质培养;通过职业素养课程、专业课程、校内外生产实践锻炼,企业文化熏陶,增强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示意图见图4。

图4通信技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六、教学组织

为保证“四段进阶、项目导向、素养全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课程教学设计项目化,各教学项目相对独立,遵循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课程教学的组织安排不再以传统的自然学期为参照,而是根据实际的课程教学需要和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灵活安排;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灵活穿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以通信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调试维护等各个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手脑并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将通信设备调试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教学,根据行业需求和生产实际,更新教学内容,融入企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达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满足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表2学期周数分配表(单位:

周)

环节

学期

理实一体化教学

入学及毕业教育

整周实践教学

考试

学期

总周数

军训

技能

训练

顶岗实习

13

(1)

2

2

2

19

13

5

2

20

16

2

2

20

14

4

2

20

15

3

2

20

1

18

19

合计

71

1

2

16

18

10

118

注:

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期间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表3教学计划一览表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实践学时

一体化教学

学期/周数/周学时

17

18

18

18

18

18

0101100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2

4

2

2

01011003

形势与政策

1

60

8

每学期集中排课4х2周,其余课时安排讲座、报告、社会实践

010110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56

6

2

2

01021020

高等数学A

5

78

6*

01041001/2

大学英语

6

104

4*

4*

01051001/2

体育

2

52

44

2

2

99031022

军事训练

2

56

56

2周

99031024

军事理论

2

36

01061001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52

26

4

01021101

国学经典

2

(30)

01031002

阅读与写作

2

32

4х前3周

2х后10周

01021102

人际交流与沟通

2

26

10

2

01021103

拓展训练

1

28

28

1周

99031040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1

28

28

1周

99031021

就业创业指导

2

38

8

2х13周

03011033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5

78

20

6*

03012004

电工实作训练

1

28

24

1周

03051047

电子组装技术

3

52

20

4*

03051015

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一)

5

78

32

6*

03052020

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1

28

24

1周

03061009

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

3

52

20

4*

03041029

电子工程制图

3

84

40

3周

03051016

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二)

4

64

32

4*

03052020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1

28

24

1周

03041030

微控制器应用

4

64

30

4*

1

28

24

1周

03051035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4

64

12

4

03052008

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

4

64

20

4*

03051038

通信系统工程实施★

4

56

24

4*

1

28

24

1周

03051026

移动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

5

84

30

6*

1

28

28

1周

03051022

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

4

56

20

4*

1

28

26

1周

03051039

数据网络组建与设备维护★

4

56

24

4*

1

28

26

1周

03051052

宽带接入与融合通信技术

4

60

20

4

1

28

50

1周

03051027

光传输设备开局与维护★

4

60

28

4*

1

28

26

1周

03051048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6

90

20

6*

1

28

20

1周

99031008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18

504

504

18周

个性化培养模块

限选课

专业选修课程

8

120

30

2

2

4

任选课

通识选修课程

10

150

4

4

2

 

技能鉴定

1

(30)

(30)

3-6学期灵活安排

99031036

专业认知与实践

1

(16)

(12)

99031037

技能竞赛

1

(30)

(30)

99031038

社团活动

2

(60)

(60)

1-5学期灵活安排

99031039

创新创业实践

2

(60)

(60)

1-6学期灵活安排

99031004/

05/09/10

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4

(112)

(112)

合计

2842

1440

28

26

24

24

20

0

理论课时占比/实践课时占比

0.49/0.51

注:

1.带★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2.带*课程为考试课;

3.第二课堂学时加括号,不计入总学时;

4.“√”表示开课学期,具体上课时间和方式不固定。

七、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支知识、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高职教育特色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形成校企专兼职教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学生专业教育的良好局面,本专业有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2人,专任教师全部具备双师素质;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兼职教师5人,专兼教师比例1:

1。

(二)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通信技术专业现有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微控制器应用实训室、通信技术实训室以及通信工程技能训练室等12个实验实训室,主要设备有400余台套,能够满足完成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技能鉴定、项目开发等多种综合功能。

表4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室功能

适用课程

设备名称及数量

规模

1

电工实验室

主要用于全院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进行电路分析、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主要设备:

天煌电工技术试验台20套

40人

2

电工实训室

主要用于全院机电类、电气类、电子类专业,进行电工技能实训,培养电工基本技能,能进行高级维修电工、特种作业电工上岗证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

主要设备:

电工实训台40台

80人

3

自动检测实训室

电子信息和自动化类专业,进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检测技术专项技能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主要设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台20台,每台配有传感器12种。

40人

4

电子技术实验室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电子技术实验和项目教学,培养基本技能

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主要设备:

数字毫伏表、多路数字存储直流稳压电源、任意波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万用表各40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装置40套

40人

5

电子技术实训室

主要用于电子类专业,进行电子产品焊接、装配、调试技术实训,培养基本技能

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主要设备:

50工位皮带流水线,配数字毫伏表、多路直流稳压电源、任意波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设备和电子焊接、装配工具

50人

6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项目教学实训室

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

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

主要设备:

100台位,示波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多路电源、焊接工具等各100套

100人

7

高频电子、现代通信原理实验室

高频电子与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验和实训

现代通信原理与系统

主要设备:

高频电子实验设备25套、现代通信原理实验设备25套,双踪示波器25套

500人

8

虚拟仿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