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73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库

一、单选题

1、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总有这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这体现了()

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主观的、具体的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

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体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的()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倡导和弘扬集体主义

B.倡导和弘扬国际主义

C.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邓小平曾经指出:

“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

”这说明,在当代中国()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爱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5、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上

B.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C.对所有中国人的热爱上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上

6、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

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

“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

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对钱老的这段话的深刻内涵的科学领悟是()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7.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8.“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

“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

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9.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10、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的核心在于()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

11、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通过下列哪一选项体现出来的:

()

A.社会主义道德              B.法律

C.社会舆论           D.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选择和确立人生目的时,应当做到()

A.以利己为主又兼利别人B.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私利为转移

C.满足于个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实现D.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并在此前提下谋取个人正当利益

13、在抗击非典的英勇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广大科技人员披荆斩棘、奋力功关。

从他们的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是由他们所体现的()

A.与人为善的精神B.“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D.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4、某学生到风景区旅游,在离开时在一柱石上写道:

某某某到此一游。

以示纪念,此生行为是()

A.可理解的B.有失文明与风度的

C.有违公德的D.有纪念价值的

15、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家庭道德B.职业道德C.社会公德.D.生活道德。

16、“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这句话里包涵有()的辩证关系

A.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17、道德是通过()得到维系的

A.法制观念B.强制措施C.内心信念D.纪律

18、下列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核心的涵义之一的是()

A.集体主义B.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为社会提供贡献并合理获取报酬

C.追求真理D.艰苦奋斗

19、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行为特征称为()

A.道德观B.道德行为C.道德理想D.道德品质

20、个人主义是指()

A.将关注个人发展置于首位B.自我实现第一位

C.自私自利,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D.满足个人要生存要发展的需要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原则。

A.人道主义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D.社会主义

2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

为人民服务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层次要求。

下列选项中,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要求的是(   )

A.既不关心社会和他人利益,也不想过多地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

B.“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C.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D.“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3、人们对光荣与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指()

A.道德观  B.世界观       C.荣辱观  D. 人生观

24、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E.奉献社会

25、我国关于结婚的正确理解是()

A.一定是两异性的结合,不承认同性的婚姻。

B.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C.重婚的是无效婚姻,不具备法律效力。

D.晚婚的年龄是女性23周岁以上,而男性是25周岁以上

26、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性有()

A.鲜明的职业性B.明确的规范性

C.调节的有限性D.调控的纪律性

27、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干一行,爱一行B.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C.精益求精,尽职尽责D.以辛勤劳动为荣

28、《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业务有()

A完成劳动任务B提高职业技能

C参与民主管理D遵守劳动纪律

2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3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

A、奉献社会B、服务群众C、爱岗敬业D、诚实守信

31、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32、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这是职业道德中()

A、爱岗敬业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

C、服务群众的要求D、诚实守信的要求

33、爱情能够持久长存的重要保障是()

A、性爱B、理想C、责任D、志趣

34、下列选项中,违背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A.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

B.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C.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一方强迫或诱骗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35、下列不属于爱情的基本要素的是()

A性爱B情感C理想D责任

36、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认识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是()

A法官法B人民警察法C劳动法D公务员法

37、下列社会关系不能构成家庭的是()

A婚姻关系B血缘关系C收养关系D亲戚关系

38、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A父子关系B兄弟关系C夫妻关系D婆媳关系

39、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40、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    )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之间的价值关系。

A、自我与他人 B、索取与享受

C、劳动与创造 D、贡献与索取

41、人生目的是指人(    )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 D、为什么努力

42、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B、心理矛盾C、心理倾向 D、实际行动

43、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44、信念是()。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

45、社会理想是指()。

A.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

B.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

C.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

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

4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7、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理想就是现实

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48、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D.系统了解

4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50、“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

其中,理想是()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5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5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会自发地成为理想

C.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D.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二者没有统一性

53、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

54、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55、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

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

56、从本质上说,法律所体现的是()。

A、社会普遍的意志B、统治阶级执政集团的意志

C、国家立法机关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57、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是()。

A、氏族B、家族C、家庭D、国家

5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原则

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律的指导思想

59、下列行为中,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

A、故意杀人B、倒卖车票,数额巨大的

C、对最亲密的朋友撒谎D、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人

60、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 

C.最高统治者D.国家

61、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 

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

6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B.建立法治政府

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

63、()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

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

6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65、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

6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

67、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方法一共有()

A、5种B、7种C、8种D、9种

6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9、刑法是国家的()

A、根本大法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重要法规

70、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放火D、拐卖妇女、儿童

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是()年宪法修正案确定的。

A、1988B、1993C、1999D、1982

7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B、社会主义C、党的领导D、公有制

73、公民、法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行政行为D、立法行为

7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

A、犯罪结果B、犯罪主体C、犯罪客体

D、犯罪客观方面E、犯罪主观方面

7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A、党的执行机关B、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D、立法机关

76、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自由有()。

A、言论、出版B集会、结社C、游行、示威D、宗教信仰、罢工

77、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党委同意B、检察院批准或决定

C、人民法院决定D、公安机关决定

78、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行使。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79、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

A最低层次B一般层次C基础层次D最高层次

80、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是指()。

A公共规则B社会公德C公共秩序D公序良俗

81、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是指法的()。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

8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自()开始施行。

A2000年1月1日B2006年1月1日C2005年8月28日D2006年3月1日

8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自()开始实施。

A2003年10月28日B2004年5月1日C2006年7月1日D2006年10月1日

84.违反《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

85、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这一规定体现了()。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B和平进行原则C权利义务一致原则D宪法权利至上原则

8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B明礼诚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C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敬业奉献、遵纪守法

D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88、()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A安定有序B民主法治C公平正义D人与自然和谐

89、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

A道德与纪律B道德与法律C道德与习俗D礼仪与戒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爱国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B.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C.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D.爱国主义是五千年来形成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主要表现为()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中华民族素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下列能够反映和体现这一优良道德传统的是()

A.“尽人事,以听天命”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D.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E.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责任

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此外,其内涵还包括()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7、人生观主要包括(    )。

A、人生价值B、人生的生活水平C、人生态度

D、人生的文化素质E、人生目的

8、人生目的的作用有(    )。

A、动力作用B、激励作用C、导向作用

D、规范作用E、强制作用

9、人生目的中较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几种类型有(    )

A、为个人求权力、求享乐的人生目的

B、权力至上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D、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人生目的

E、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10、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C、诚信原则

D、宽容原则E、互助原则

11、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    )。

A、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D、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E、坚持物质利益至上的原则。

12、在我国,社会理想是指()。

A、道德理想B、职业理想C、生活理想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E、共产主义理想

13、信念的作用是()。

A.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B.认识事物的基点

C.判断事物的标准D.在感情上的亲和性

E.强大的精神力量

14、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B、在任何条件下,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

D、现实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否定

E、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15、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C、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D、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崇高的理想E、没有信念,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

16、以下关于信仰,正确的表述有()

A、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的区别,关键在于它是真理还是谬误

B、理性信仰是科学信仰C、信仰是信念的一部分

D、信仰具有稳定性、支撑性、系统性等特征

E、信念就是信仰

17、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指()

A、国家安全B、经济安全

C、国防安全D、政治安全

18、法的基本特征有()。

A、法的国家意志性B、法的国家强制性

C、法的规范性D、.法的普遍性

19、法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为法律调整

D、从习惯法调整发展为成文法调整

20、法产生的原因是()。

A、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B、国家的产生

21、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行为规范的群体性

22、于社会公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B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在自我身心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为乐观向上、心理健康

23.关于法的强制作用,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B法律强制的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

C法律的强制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

D法律对于义务者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对于权利者来说则是一种强制保障

24、《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

A警告B劳动教养C罚款D刑事拘留

25、《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道路通行规则。

其中,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规定正确的有()

A驾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B非机动车应在规定地点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C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D行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