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595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docx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指南

概述

本设计指南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ZGGC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该指南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

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本设计指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线束的总体布置;二、前舱线束的布置;三、动力总成线束的布置;四、仪表线束的布置;五、室内线束布置;六,四门线束布置;七、其他线束布置;八、线束固定方式的选择;九、线束布置问题及其解决;十、其他。

本设计指南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

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第一章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

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在整车中,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

动力总成(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蓄电池、冷却风扇、发电机、灯具、压缩机、启动机、ABS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

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

HV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

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

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

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

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

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

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

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划分形式。

力求达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布局美观、固定保护良好。

同时,在线束中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减少回路。

此外、在线束的设计中,局部的线束需要采用转接线等形式,需要具体车型而定。

目前基本的线束名称如下:

序号线束名称线束名英文对照零件号

1前舱线束总成W/HA-FRONT□○○—3724010

2前保险杠线束总成W/HA-FRONTBUMPPER□○○—3724020

3仪表板线束总成W/HA-I/P□○○—3724030

4电瓶负极线束总成W/HA-BATTERYGROUND□○○—3724040

5室内地板线束总成W/HA-FLOOR□○○—3724050

6自动变速箱线束总成W/HA-TCU□○○—3724060

7左前门线束总成W/HA-FRONTDOOR,DRV□○○—3724070

8右前门线束总成W/HA-FRONTDOOR,PAS□○○—3724080

9后门线束总成W/HA-REARDOOR□○○—3724090

10电瓶正极线束总成W/HA-BATTERYPOSITIVE□○○—3724110

11行李箱线束总成W/HA-TRUNK□○○—3724120

12尾灯线束总成W/HA-REARLAMP□○○—3724130

13油泵线束总成W/HA-FUELPUMP□○○—3724140

14点烟器线束总成W/HA-CIGARLIGHTER□○○—3724150

15后背门线束总成W/HA–TAILDOOR□○○—3724160

16冷却风扇线束总成W/HA–COOLINGFAN□○○—3724170

17发动机电喷线束总成W/HA–ENGINEMANEGEMENT□○○—3724180

18ABS线束总成W/HA-ABS□○○—3724190

19电瓶线束总成(用于只有一

条电瓶线)

W/HA-BATTERY□○○—3724210

20前档水槽线束总成□○○—3724220

21左地板线束总成W/HA-FLOOR,LH□○○—3724250

22右地板线束总成W/HA-FLOOR,RH□○○—3724260

23后地板线束总成W/HA-FLOOR,REAR□○○—3724270

24左前舱线束总成W/HA-FRONT,LH□○○—3724280

25右前舱线束总成W/HA-FRONT,RH□○○—3724290

26安全气囊线束总成WIRINGHARNESSA-AIRBAG□○○—3724310

27后保险杠线束总成W/HARNESSA-REARBUMPPER□○○—3724320

28胎压检测线束总成W/HA-TPMS□○○—3724350

29顶蓬线束总成W/HA-ROOF□○○—3724370

30搭铁线束总成W/HA-GROUND□○○—3724390

31前左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W/HA-FFRONTWHEELSENSOR,LH□○○—3724420

32前右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W/HA-FFRONTWHEELSENSOR,RH□○○—3724430

33后左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W/HA-REARWHEELSENSOR,LH□○○—3724450

34后右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W/HA-REARWHEELSENSOR,RH□○○—3724460

35左后门线束总成W/HA-REARDOOR,LH□○○—3724510

36右后门线束总成W/HA-REARDOOR,RH□○○—3724520

37除霜正极线束总成W/HA-DEFROSTPOSITIVE□○○—3724530

38除霜负极线束总成W/HA-DEFROSTGROUND□○○—3724540

39前左制动蹄片线束总成W/HA-FRONTEBV,LH□○○—3724620

40前右制动蹄片线束总成W/HA-FRONTEBV,RH□○○—3724630

41后左制动蹄片线束总成W/HA-REAREBV,LH□○○—3724650

42后右制动蹄片线束总成W/HA-REAREBV,RH□○○—3724660

43空调线束总成W/HA-AC□○○—3724710

44天线线束总成W/HA-ANTENNA□○○—3724810

45后背门转接线束总成□○○—3724830

46衣帽架线束总成□○○—3724720

 

四、线束的几种基本走向

在线束的布置中,通常有H,L,E,R型等多种布置形式。

在ZGGC的车型中,部分线束的布置图如下:

S11

在s11中,线束共分为:

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室内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电瓶负极线束总成、后除霜正极线束总成、后除霜负极线束总成。

 

S12

M11

M11整车线束分为:

前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室内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动力总成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

五、线束总体布置应考虑的问题和需要输入输出的文件

线束的总体布置应在整车的P2阶段介入,需要的输入文件有:

整车电器件的配置表、电器件的二维布置图、整车的外形图,及整车的布置结构,如动力总成的布置(横置、纵置,前置、后置等),左舵还是右舵等基本情况。

了解整车电器件的功能属性,特殊要求(包括和其他件间的位置要求,和电器电子特性要求)。

及整车的装配工艺。

并根据以上的基本数据得出整车的高温区域,震动区域,及强电磁干扰区域

(如点火线圈、雨刮电机等),并将这些初步的结论运用到线束的总体布置中。

在对以上所有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后,进行线束的总体布置。

要求线束结

构简单、拆装方便。

把主要的电器电子元件初步连接起来,并确定大概的线束划分方法。

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至少需要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来进行分析评审。

在方案形成以后,和总布置及车身部门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车身能否做出线束需要的结构或形式来满足线束的要求。

然后,再确定两种及以上的方案在进行分析评审,并确定主要方案和备选方案。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线束的走向,过孔,固定,及温度震动等,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在设计初期考虑周全,避免以后出现颠覆性错误。

此阶段十分重要,需要和各相关部门及工程师充分讨论,明确输入输出信息。

把以后所有可能的出现的重大问题解决完毕。

第二章前舱线束布置

一、概述

前舱线束的布置在整车线束的布置中占用重要的地位,他反映整车线束的布置水平。

前舱线束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要考虑防水、隔热、震动等等因素。

需要对线束做好充分的保护。

以下具体说明线束布置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前舱基本的电器件

前舱主要的电器件有动力总成及其附件部分(也有发动机后置的车型,目前ZGGC发动机均为前置),ABS系统,灯具,雨刮洗涤系统,电源系统,中央电器盒(也可以置于室内)及其他一些电器件三、前舱线束的基本走向。

A11前舱线束布置,前舱线束从左侧进入前舱,然后沿左纵梁及防火墙分布,如红线所示。

在A11中配置的480发动机前排气,线束沿防火墙和两侧布置,离排气管较远。

同时,线束基本采用普通扎带固定。

A21前舱布置,在A21中,线束从右侧进入前舱,同样沿防火墙布置。

但是在A21中,发动机为后排气,防火墙区域的温度较高,所以部分线束采用了特殊的保护措施。

线束的固定也都采用扎带和P型卡固定。

GOLF5前舱线束布置,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该车的前舱线束沿左侧纵梁布置,并设计线束槽布置定位,同时取消部分前舱线束的波纹管。

其前舱布置整洁,线束保护良好,但成本相对较高。

前舱线束的主干部分两侧的纵梁及防火墙布置。

在布置的过程中,应保证线束固定可靠,远离热源,同时尽量使线束不外露,保持美观。

四、前舱线束应注意的问题

在前舱线束的布置中,由于前舱环境较为恶劣,零部件众多,空间相对狭小,所有在布置前舱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前舱线束的走向、保护、固定。

应注意的问题有:

前舱热场的分布,过板金的保护,线束的固定定位,线束和运动机构的干涉,接插件的固定等。

 

第三章动力总成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动力总成线束包括发动机线束和变速箱线束,动力总成上传感器和执行器众多,在布置动力总成线束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并利用动力总成上的固定点或者利用其上的固定点设计支架来固定线束。

二、动力总成的基本电器件

动力总成的电器件主要是其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包括曲轴位置传感器、相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电子节气门、怠速控制阀、碳罐电磁阀、点火线圈、喷油嘴、EGR、CBR、涡流控制阀、高压油泵、压力温度传感器、增压压力传感器、位置开关、倒车开关等,在自动变速箱上,通_____常会将多个传感器集成成一个对外的接口。

三、动力总成线束的基本走向。

在设计动力总成线束的时候,应先考虑动力总成的形状和电器件的分布情况,然后考虑ECU\TCU或PCU的布置位置,通常控制单元布置在仪表台的下方或者前舱内。

以下是几种车型的发动机线束布置。

A11的ECU布置在前舱的刮水槽内,发动机线束出刮水槽后沿防火墙布置,然后过渡到发动机上,然后利用发动机本体上的固定点对线束进行固定。

在A21中,控制模块置于仪表台副驾驶侧,发动机线束经右侧进前舱,沿右侧纵梁布置,经发电机支架到动力总成,在油轨处设计一支架固定线束,再到相关电器件。

以上两图为GOLF5的发动机线束布置,在GOLF5中发动机控制单元布置在刮水槽中部,发动机线束从防火墙的中部过渡到发动机本体上,在发动机的左侧用了多个管夹固定线束走向,同时分别设计了线束卡槽固定点火线圈线束和喷嘴线束。

整个发动机线束布置美观,固定可靠。

动力总成线束的布置需要充分分析动力的外形尺寸和电器件的分布位置,应充分借用现有的安装固定条件,设计固定支架,固定卡等安装固定线束,保持线束走向合理美观。

 

四、动力总成线束应注意的问题

动力总成上传感器执行器众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线束布置固定的难度较大。

在布置发动机线束时,应考虑并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发动机排气管温度很高,可以到达700度甚至更高的温度,所以在布置线束时要充分考虑温度分布,避免线束过于靠近排气管;如不能避开,则应增加隔热罩以保护线束(至少要保证在125mm以上,隔热罩可以降低100度左右),同时,要注意舱内空气的流动,保证能充分的把热量带走,此外,在有EGR和增压的系统,其废气再循环的管路及相关的阀也属于高温部件,在布置线束时同样需要避开。

其次,动力总成上有许多属于运动件,如换档机构,在布置线束时也应充分考虑。

再次,整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发动机在不停的震动,因此,必须要保证线束固定的可靠,同时在和其他部分相联接的线束必须留有足够的裕度,保证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损坏线束。

最后,发动机形状复杂,相关零件众多,在布置线束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其他零部件,如水管、真空管、悬置等。

 

第四章仪表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仪表台集中全车大部分的操作开关和显示装置,聚集了多个控制单元,同时,线束对接的部分也往往设计在仪表台的两侧,所以,仪表台线束是整车最为复杂的线束之一。

在线束设计应给与充分的重视和考虑。

二、仪表台的基本电器件

在仪表台中,主要有以下的电器件:

HV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

三、仪表线束的基本走向。

仪表线束通常是沿着仪表台横梁进行布置,其主干固定在仪表台横梁之上,各分支利用仪表台及其支架固定,以下是几种车型的仪表台线束布置固定:

B11仪表线束沿仪表台横梁布置,其对接件分布在左右两侧,其余分支固定于仪表台及其相关之架上。

帕杰罗的仪表线束布置,沿仪表台横梁布置,各分支点固定在仪表台横梁及相关的支架上。

四、仪表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仪表线束大都沿仪表台横梁布置,也可和室内线束合为一体,但是在仪表台线束的布置中应考虑的问题如下:

首先,仪表线束插件众多,是整车线束中插件最为集中的部分,所以在布置线束的时候要做好各插件的区分,避免相同插件的使用;如有则用布置或者颜色区分开来;其次,线束的装配,在仪表线束的装配中,采用不同装配方式,就应采用不同的线束设计布置方法,如对接件,打铁的位置,线束分支的固定等;再次,很多的开关都是在仪表装好以后再将开关装上,这样在线束设计的时候,必须把这些线束留长,裕度放大。

最后,仪表台下对接件多,需要充分考虑其固定,必要时应设计线束槽和线束支架。

第五章室内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室内线束是全车最长最大的线束,它贯穿整个车身,是在整车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布置的线束。

他所牵涉到车身问题最多,所需要考虑的过孔问题也最多,在设计布置室内线束的时候,要对车身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整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车身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以利于线束的布置。

二、室内的基本电器件

室内部分的电器件相对较少,如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位置也相对分散。

三、室内线束的基本走向。

上图为A11室内线束布置,在A11中,室内沿两侧纵梁布置,两侧的线束在经座椅横梁成为一体。

油泵线束从后座椅下通过。

线束采用扎带固定,部分使用海面胶条固定。

上图为B11室内线束布置,B11线束同样沿着两侧纵梁布置,线束花缠,降低了线束的硬度,线束多采用扎带固定。

上图为GOLF5的室内线束布置图,从中可以看出,室内线束同样沿两侧纵梁布置,但是在两侧的纵梁上,车身设计有一结构使线束能够从下方顺利地通过,并且有利于线束的保护,在室内线束中多处采用已有的结构设计支架或者线槽固定线束或者插件。

四、室内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线束和车身的关系最为密切,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身的问题也最多。

在设计室内线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车身过孔,室内线束会经过多个过孔,所以在设计的初期就应考虑这些过孔的位置及结构形状,同时也要考虑该位置和其他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其次,室内线束路径和固定问题,在室内线束中,应重点关注

A柱、门槛压板、座椅横梁、B柱、C柱、后座椅下部等区域;再次,室内线束大多采用布胶带、或者PVC胶带缠绕,但是在局部的区域,如果过板金,则需要考虑保护;还有需要考虑和其他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后座椅和下部通过线束的空隙是否足够;

第六章门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门线束相对较小,考虑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但是门上的运动机构及板金较多,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二、门上的基本电器件

门上主要电器件为,玻璃升降开关及电机,电动后视镜,喇叭,门锁,闭锁器,门槛灯,侧转向灯,儿童安全开关等

三、门线束的基本走向。

上图为S11左千门线束的布置,门线束经室内入车门后固定于门内板上,在过板金处加海面胶条保护。

同时给安装在门护板上线束留足够的裕度,保证其安装。

M11室内线束布置,线束进门后,固定于门内板上,所有门上的卡子,均为长圆孔,保证其线束的走向,红色部分线束向下弯曲,目的是为了让进入门里的水,从最低处流走而不至于流向插件。

四、门线束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门本身是个运动机构,所我们需要考虑门橡胶件和接口的设计,保证不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干涉和摩擦;同时,由于橡胶件是暴露在外边的,会有雨水等落在橡胶件上,所以要考虑橡胶件的密封和孔的相对位置,在设计中,尽量使门的过孔低于车身的过孔;再次,门线束需要多次过板金,需要充分考虑如何保护线束;还有,装配,不同的车型,门的装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装配的问题;最后,门上的运动机构较多,如门玻璃的升降,要避免在升降的过程和线束产生干涉。

第七章其他线束的布置

一、概述

除以上的线束以外,其他的线束较小,如电瓶正负极线束,后除霜正负极线束,顶棚线束,后盖线束等,连接的电器件也较少,但是在线束布置的时候也需要加以考虑,避免出现布置上的问题。

二、其他的电器件

这些较小的线束通常有下列的电器件:

蓄电池,后除霜,牌照灯,顶灯,天窗,行李箱开关等。

三、布置以上线束应注意得问题。

这些线束连接的电器件较少。

电瓶正负极线束连接的蓄电池、启动机、发电机和地,其上通过的电流最大,可以超过几百安培。

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固定良好,避免和其他件产生干涉或摩擦,以至于破坏线束。

同时该线跨越车身和发动机,发动机和车身之间有相对运动,所以如何避免震动所造成的影响也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后除霜正负极线束,它主要是给后除霜提供电源和接地,后除霜通常会刷在玻璃当中,线束本身很小,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让这根线束能从玻璃的外面看见,需要把这根线束隐藏起来。

顶棚线束,其主要连接的电器件为顶灯,天窗,化装镜灯等一些电器件,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过A柱护板,及车顶如何固定,通常可以借助于A柱上护板的卡子来固定A柱部分的线束,同时在顶棚横梁上打孔固定上部的线束;如果有帘式气囊,在需要充分分析空间。

后盖线束主要连接是牌照灯,后门闭锁器等一些电器件,所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是,后盖是运动,所以如后从车身过渡到后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借鉴

B11,GLOF,VOLVE等一些车型的具体布置方案。

第八章线束固定方式的选择

一、固定方式的种类

线束的固定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卡子,扎带,线槽,支架等多种方式,而且这些卡子扎带数量种类众多,并且可以满足不同的安装固定要求,列举部分如下

可以利用孔,板金的边,螺栓等定位这些紧固件,具体的结构和形式见线束布置资料库。

二、选择紧固件的要求

紧固件的种类众多,但是,在选择紧固件的时候应该力求种类简单,固定方式简单,在特殊的、没有其他的方案的情况下,再采用其他的紧固件。

这样给线束的设计带来方便,可以降低成本。

第九章线束布置问题及其解决

在过去的线束布置中,出现过很多的问题,以下列举部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车型问题描述出现问题的原因具体的解决措施

S11

ABS信号灯指示常亮

ABS轮束传感器线束固定不良,导致线束磨破,信号短路,ABS工作不正常

要求ABS线束插件自身能带线束卡,保证轮束传感器线束固定牢靠,和车身没有相对运动。

S11

ABS线束布置不牢,装配时间长由于在线束设计时,将ABS线束单独于其它线束做成了单独的ABS线束,在固定时要和室内线束固定在一起,不方便也不可靠在系统优化时,将ABS线束分别做到前舱线束和室内线束中,这样装配方便,固定也可靠各车型前舱线束布置混乱。

由于各车型在作前舱总布置时均忽略了线束的布置和走向、固定以及保护等,到装车时会发现前舱线束、发动机线束以及电源正负极线布置凌乱。

根据车型前舱的实际情况,对线束的布置进行专项整改和优化各车型

部分车辆出现线束,局部烧蚀现象由于部分车辆在售后加装了一些其它配置,但在加装过程中,没有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和保护,导致车辆运动过程中,线束与车身发生相对移动,线束被磨损,发生短路现象在系统设计时,就考虑到出租接口、防盗器接口等常加装设备的电器接口,保证售后加装时不损坏线束,同时发通知给售后部门,要求他们严格按我们要求进行线束布置和固定各车型线束走向难看,布置不牢在新车型开发时或总布置发生更改时,由于线束设计和布置没有被及时考虑到,导致其它系统布置都已经完成了,才设计和布置线束提出线束布置的同步开发过程,要求总布置在做布置时能提前考虑到线束布置和走向的重要性各车型线束在发动机本体上缺少固定,线束凌乱在线束布置时,没有考虑在发动机本体上采取一些固定点采用线束卡、固定扎带等将线束固定在发动机本题上

A11插件烧蚀由于插件对插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容易进水将竖直的插件改在水平方向S11ABS线束磨损ABS线束固定不良,与皮带轮干涉在线束上增加固定扎带,将其固定S11ABS故障灯长亮后轮ABS线束与车轮干涉,磨损在线束插件上增加卡扣,将线束固定在车身上

S11保险丝突然间易爆

保险丝的线路磨损短路,电流突然增大,导致保险丝爆,查找线路找出磨损处包扎好A11电子里程传感器插件端子出现腐蚀、烧蚀现象

线束上的插件没有防水功能,加上由于电子里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制动液下方,在加制动液或售后维修时,存在制动液滴漏在里程传感器上,长时间的雨水、制动液的侵蚀造成了插件的腐蚀、短路,最后烧蚀;线束上和里程传感器对接的插件加上特制的橡胶护套,对插件进行防水、防潮。

(注意:

现在要求前舱的所有电器插件对具备防水功能)

各车型前舱线束布置混乱

由于各车型在作前舱总布置时均忽略了线束的布置和走向、固定以及保护等,到装车时会发现前舱线束、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