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8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

盐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全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之一。

自2004年通过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以来,乡村旅游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农村劳动动力、促进城乡和谐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家,还有特色各异的农庄、农户型休闲观光点等。

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经营业态丰富、投资形式多元、市场亮点鲜明、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

我省乡村旅游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现代新农村之旅:

以新农村建设为引领,倾心打造寓教于游的经典产品,重点展现农村富裕景象。

形成了以盐东镇东南村等为代表新农村建设典型系列的特色产品。

二是高新科技农业之旅:

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倾心打造展示农业科技进步的专项产品。

形成了以东台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大丰丰收大地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系列。

三是乡村生态环境之旅:

崇尚环保绿色理念,倾心打造适应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体验产品。

形成了以江苏桃花源生态农庄等为代表的生态绿色旅游产品系列。

四是古村落风情之旅:

传承文化经典,倾心打造展现深厚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旅游产品。

形成了以东台安丰镇等为代表的村落旅游产品。

五是农俗节庆活动: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倾心打造展现农俗风情的节庆旅游产品。

形成了阜宁桃花节、响水荷花节等为代表的乡村节庆旅游产品。

六是乡村休闲农园:

借助城市近郊优势,倾心打造展现乡村度假休闲的旅游产品。

形成了以盐城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亭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康健旅游产品。

除此之外,各地还积极整合开发了多种多样农业主题公园、水产养殖、农(渔)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欢迎。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依托,坚持“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手段,实现乡村旅游向集中、集约、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培育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系列,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指导体系,初步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通过3—5年努力,全市力争创建全国特色旅游县1—2个,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创建省等级乡村旅游区10—20个,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类型的乡村旅游专业户100个,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线路10条以上,建设较大规模的乡村休闲、度假、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10个以上。

 

(三)发展思路

今后,要把乡村旅游当作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上的创意产业,乡村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富民产业,城乡居民友善交往的和谐产业来打造,以此全力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科学规划求发展。

近几年全国乡村旅游自发成长的速度都很快,农民的勤劳加上市场的机遇造就了许多乡村旅游点的出现。

但令人担忧的是,缺乏科学规划、产品品质低已逐步成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乡村旅游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着科学保护、合理开发与有续利用的原则,坚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新农村建设、区域环境、经济状况、客源市场状况以及旅游业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等综合因素,按照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确定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潜力,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当地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

二是开拓创新促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促进乡村旅游迈向新目标的动力。

1、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规划制定、环境优化、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投资、市场开发、产品营销、经营服务等方面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2、要正确处理好提升产业素质和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

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素质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数量扩张的同时要注重品质和效益的提升。

要着力推动我省乡村旅游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由单一依靠投入拉动向依靠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内涵提升转变。

3、要促进乡村旅游形式和产业功能的多元化,在满足游客需求、延长逗留时间和提高人均消费上做足文章。

推进乡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关键点应放在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上。

4、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等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点”的现状。

5、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

6、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规律性的研究,针对旅行商和旅游者的不同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乡村旅游的宣传营销形式、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样的而非单一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系统的而非零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做好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民间传播渠道,加大和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力求宣传效应最大化。

三是齐心协力抓发展。

在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乡村旅游不单单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要把工作方式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与繁荣上,不孤立地就旅游讲旅游,而是始终把乡村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有效整合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效应。

充分发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带动作用,树立乡村旅游的良好形象。

         三、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重点 

        1、加快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原则,把乡村旅游业纳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把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并将乡村旅游建设与城镇及村级规划建设统筹考虑,指导和引导农民、开发业主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档次和水平,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完善相应设施设备,全方位、综合性地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规模化经营管理。

一要解决交通、通信、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公共设施问题。

二要推进旅游路网和乡村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规范完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游客接待、信息咨询、标识系统、停车场、汽车营地、风貌整治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要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积极扶持有关单位和县(市、区)开办地方土特产旅游购物中心,形成系列化规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积极扶持有关单位和县、区开办地方土特产旅游购物中心。

三是要统一规划和建设。

通过大旅游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平衡淡旺季,共享市场,形成循环顺畅、功能增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乡村旅游系统。

同时,可以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的健康发展。

 

        3、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需要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一要科学有序推进。

有条件的县(市、区)在整合旅游要素的基础上,针对地理形态、地形走向,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科学确定乡村旅游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策划设计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景观和品牌节庆活动。

并将乡村旅游建设与城镇及村级规划建设统筹考虑,指导和引导农民、开发业主发展乡村旅游。

二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

三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

四要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和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当地的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五要重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氛围。

如让游客一起制作工艺品、绿色食品,一起参与节庆活动;也可根据经济农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识性和乐趣性的农家旅游活动项目,如举行水果采摘节等。

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游客体验返朴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游客从中收获一定的知识,满足游客寓教于乐的需求。

        4、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介。

        乡村旅游要产生效益,关键是要通过营销来扩大市场,聚集人气。

一要创新宣传营销方式。

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在宣传营销中的协调作用,大力举办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有效整合促销活动,针对活动主题,实行统一包装,整体宣传营销。

二要加强宣传营销的针对性。

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推出不同的乡村旅游线路,重点进行宣传促销;四要拓宽宣传营销渠道。

要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宣传促销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着力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要着眼于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

一要做好乡村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启动学习和培训工程。

针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分级、分批、分类实施乡村旅游就业培训。

开展以推动农村的产业重构、农民就地转化、旅游经营、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乡村旅游从业培训,为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充分就业做出积极的产业贡献。

二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四、主要保障措施 

        1、招引项目,加大投入。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到多种产业政策的衔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农”等一系列政策,涉及到农村道路建设、村镇规模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才培养和扶贫脱贫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同时也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实施整体包装,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拓宽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本投入渠道,引进先进的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

还要实施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投入模式,集聚吸纳,加大投入,提高投资效率,改善乡村旅游硬件设施,鼓励农户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积极争取上级有关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列入全市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乡村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等,实施政府贴息或以奖代补。

        2、制订标准,规范管理。

 

        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切实加强乡村旅游区(点)的管理,制定和健全乡村旅游专项接待和服务质量标准,落实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制度。

引导乡村旅游区(点)做到“方便、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百名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旅游型镇村干部,乡村旅游景点经营、从业人员,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旅游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招聘、选调一批业务强、钻劲足、能吃苦的专业人才充实乡村旅游发展队伍。

组织相关旅游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

 

        3、加强领导,部门联动。

 

        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有关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有条件的成立乡村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协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引导有基础、有特色的镇、村设立“旅游办公室”,直接参与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形成我市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合力。

 

        4、明确责任,强化考核。

        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

要切实加强对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要引导建立新型乡村旅游管理经济组织,对乡村旅游实行统一经营,分类管理,发挥乡村旅游的行业自律经营管理作用。

建议市委、市政府把乡村旅游工作纳入每年的全市现代农业现场会的观摩点,并作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林业产业的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大对督查考核力度。

 

盐城市观光休闲农业情况汇报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一、发展现状

全市已初步形成里下河、204国道沿线和沿海滩涂三大观光农业带,建设了27个观光农业景点。

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类型和特点:

1.水乡自然风光型。

以盐都大纵湖、建湖九龙口、阜宁马家荡、亭湖大洋湾等湖荡风景区为典型代表,将休闲观光与荷藕、慈姑种植和螃蟹等水产养殖相结合,水乡自然风光特色明显。

2.观光与采购结合型。

以盐都区华都森林公园等为代表,栽植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

春季可以踏青赏花,夏秋季节既能旅游观光,又能亲自体验农事活动,采摘购买果品,集休闲与购物消费于一体。

3.农业科技教育型。

以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代表,集中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示范基地,发挥了园区的示范教育功能。

4.生态环保型。

以大丰糜鹿自然保护区、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代表,观光沿海原始滩涂湿地,欣赏几百种珍稀动植物,将农业观光休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综合开发型。

以大丰斗龙庄园、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和射阳洋马十里菊香园为代表,以“三资”开发为主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观光、休闲和娱乐购物为一体,实施综合开发,放大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业效益。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

我市发展观光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全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观光农业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把观光农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总体目标是,以204国道沿线及沿海农业风光带为主线,以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为重点,以景点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湿地生态旅游,在全市建成“一园”(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三湖”(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五景”(射阳苏东自然农园、东台西溪风景区、东台永丰森林农业生态园、华都森林公园、黄河古道暨红色精典生态文化景区)、“十带”(沿海、盐高速、沿铁路、沿省道建设10条现代农业观光带)、“百园”(百个以上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的农业观光旅游新格局,尽快把我市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生态旅游首选城市。

(三)关键措施

1.发挥优势,把观光农业作为我市旅游的特色品牌来培植。

我市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和广阔的湿地生态资源是我市的两大特色,是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也是我市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为打造旅游精品奠定了基础。

射阳县洋马镇大面积种植药材已有40多年历史,常年种植药材7万多亩,60种近300个,年产量近3万吨以上,其中菊花和丹参的规模、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全国最大的白菊花基地。

该镇充分挖掘和放大药材生产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观赏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观光农业基地。

2.明确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

组建观光农业管理机构,负责全市观光农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

各县(市、区)要在全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做好本县(市、区)的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并切实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

3.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观光农业项目因要兴建一些旅游接待设施,可能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搞好观光农业项目的环境治理、保护和美化,把观光农业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4.鼓励投资,加快观光农业的启动步伐。

观光农业项目按照市场经济形式和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

鼓励社会各种投资者,包括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观光农业项目,政府在各项政策上都一视同仁,给予扶持。

十二五期间,在稳妥推进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项目的同时,重点实施五个观光农业项目。

(1)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

重点建设休闲度假、水生蔬菜观光园、垂钓、娱乐、餐饮等设施。

(2)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

续建农业生态、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

(3)华都森林公园。

规划建设农林果园生态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等项目。

(4)射阳洋马十里菊香景点。

新建农业生态、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

(5)亭湖区张庄观光农业园。

新建农业观光、湿地生态、度假、休闲项目。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

    1.乡村花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

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土”及“雾上桃源”之美名。

清境小瑞士花园的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成为人门避暑的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

而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

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贩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另一种休闲享受。

 

   2.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度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

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

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

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了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营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

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

 

    3.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

台湾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

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

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

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

 

   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

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

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

在台湾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

 

    5.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

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

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

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于1991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农民各类蔬菜、花卉的种苗培育为主,近年来致力于推广地方的产业观光,开始积极转型。

在场区规划设置多项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押花生活馆、DIY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桥、各类植物生态标本区等。

这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的观光景点。

在这里规划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利用园区内原有的多种蜜源植物来培育各种蝴蝶,利用香菇废弃物等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认识昆虫生态的地方,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园区。

 

    6.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

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成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

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

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

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

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

7.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

我们考察的初鹿牧场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场区占地约54公顷,为全省坡地集中牧场之最。

休闲牧场内宽广辽阔,乳牛及乳制品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

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很是可观。

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度假的好去处。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 

 

    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

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