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42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docx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

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

2)游憩功能。

提供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享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

3)社会功能。

增进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

提供机会让城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5)环保功能。

为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6)医疗功能。

乡村旅游有利解除情绪紧张,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舒畅健身作用。

7)文化功能。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并可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日渐兴起,2006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2007年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掀起了我市乡村旅游的高潮,乡村旅游在我市旅游业发展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向,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

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

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

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在我国,当代乡村旅游的成长,大体上可划分为四种模式  

1、客源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

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的城市居民旅游(严格地说来,实际是对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的相邻关系的双依托)。

其资源优势主要是自然环境,其产品要素是兼有观光的休闲,以“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产品为代表。

  2、目的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

借助于与该乡村自己的或者相邻的原有名胜地的引力优势所开发的多样客源的城乡居民旅游(严格地说来,或者是“搭便车”形成的差异性产品组合,实际上也是双依托)。

其资源优势是自然环境兼原有名胜,其产品要素是兼有休闲的观光。

北京郊区的一些“民俗村”,实际上就是这种模式的。

这里,又有两种情况:

①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②依托著名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景观。

  3、非典型模式:

即,虽然地理位置在乡村,但是产品组合中却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与乡村关系并不明显的产品组成(其中最突出的,是设在乡村的都市娱乐型的度假村)。

其资源优势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现代创新,其产品要素主要是休闲。

早年最具代表意义的位于珠海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实际上就是这类模式的,即使从它现在仍然使用的促销口号“住水边、玩水面、吃海鲜”,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4、复合模式:

即上面多种模式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组成。

  综观以上4种成长模式,不难了解,其实正是居民的(尤其是城市居民的)需求促进了乡村旅游的成长。

如果从当前的现状来考察,可以明显地发现,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各种模式中,目前发展最为普遍的、也发展最快的一种模式,便是上面所列的客源地依托模式。

其产品构成比较简单,雷同化也比较严重,但是却比较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因为面向的多是就近城市市场,所以摆脱了远距离的竞争);虽然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但是,其发展模式却无可指责。

对应旅游者的需求与选择,乡村旅游又表现为下列的7种类型(以类型的关联度排列)——

  1.休息娱乐型:

以休息娱乐为主,其中以一般性“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

  2.收获品尝型:

以特色餐饮美食,或采摘垂钓等为主,以“采摘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为代表;

  3.运动养生型:

以山野及水体运动、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以“乡村运动俱乐部”、某些“温泉别墅”等为代表;

  4.观光审美型:

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其中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临近名胜观光等;

  5.认识学习型:

以学校或家长等安排的有目的的旅游与考察、写生、实习等为主,以学生远足、夏令营等为代表;

  6.复合型:

不过分偏重以上的某一类型,而是某几种类型兼而有之;

  7.其他非典型型。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层次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

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

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

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

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

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

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

(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

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

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

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

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

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

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的农村,乡村旅游作为支持“三农”建设,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拓宽农业致富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之举。

  1.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累资金

  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销售给游客后获得的收入,村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劳务所得的收益,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经营及从业者的收入都会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

目前,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旅游。

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

今年10月2日至3日在我县漠沙镇大沐浴举行的首届中国?

新平花腰傣文化(服饰)艺术节上,农民积极参与,通过提供住宿、餐饮等,仅两天就直接获利400多万元,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乡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

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人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并且大量吸纳了附近村寨和外地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就业离土不离乡。

  3.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由种粮为主转向种养殖业全面发展。

由于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以及花卉有了销路,农民瞄准市场,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出现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

  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

一般是当地有什么,游客买什么,村民就生产加工什么土特产品和工艺品,促使加工业成为村镇及县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现代农业。

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促使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出现田园风光与山水风光浑然一体的景象。

  4.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会逐渐发生变化,乡村会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

  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没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新农村的新气象。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增强乡村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实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益,使乡村能够有一定的资金投向环境保护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