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4170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2.(2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寂寥”的意思是“寂静、空旷”,这一词语把秋天那种“叶落枝枯”“天高气肃”的萧索意境概括了出来,这种萧索意境正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逢秋悲”的原因。

B.第二句诗中“春朝”的意思是“春天的早晨”,因为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候。

C.别人看到的是寂寥之秋,而诗人却捕捉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景致。

这个“排”字用得好,它将白鹤的飞翔写得充满力量之感,从而给落寞、萧索的秋天带来一种生气。

D.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3.(2分)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2分)下列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句清新流畅而深沉,虽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但坦率有余,人情淡薄。

C.《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写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D.《未选择的路》一诗,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二、语言表达(共2题;共3分)

5.(2分)读《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诗中有两个两个相关的地名是________和________。

6.(1分)(2016八上·房山期中)     古人对数字的表达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华”指女子16岁。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当时名臣纪晓岚对了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位老人的年龄。

根据文化常识和数学知识,这位老人的年龄应是________岁。

三、默写(共1题;共7分)

7.(7分)(2017八下·临淄期中)默写句子

(1)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

(3)

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

(4)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5)

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

(6)

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8题;共50分)

8.(2分)(2017九上·乌鲁木齐月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诗人离京难返的愁绪,二是表现自己既已脱离官场,就不会再为朝廷效力,流露出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B.诗的前两句中,诗人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宽广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衬托“离愁”。

C.诗的后两句,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诗人以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D.这首诗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前两句抒情,后两句议论,形象生动地表达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情感。

9.(10分)(2017九上·扬州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乙】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两首诗歌中都有“可怜”一词,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请具体阐述。

(2)甲乙两首诗表面上看,一首写景,一首叙事,然而作者浓浓的情感却不容忽视,你能说说它们各自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技巧吗?

10.(4分)阅读下面古诗词。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北京),途经金陵(南京)。

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

②离宫:

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③元:

同"原"。

(1)

下列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空怀复国壮志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2)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

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11.(7分)(2019八上·融安期中)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________图;第二幅是________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15分)(2011·德州)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5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①貂锦:

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这里指战士。

②无定河:

在陕西北部。

《陇西行》和《破阵子》中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2分)(2014·上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

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2)

“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________。

15.(5分)(2019九上·长兴月考)古诗阅读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船夜援琴》

(唐)自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元事。

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问无古今。

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16.(15分)(2017八下·江都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引自“新浪网”)

(1)

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

(2)

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

学校向来访的外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

《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六、作文小练笔(共1题;共5分)

17.(5分)下面是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梗永团圆?

注:

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

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语言表达(共2题;共3分)

5-1、

6-1、

三、默写(共1题;共7分)

7-1、

7-2、

7-3、

7-4、

7-5、

7-6、

四、诗歌鉴赏(共8题;共50分)

8-1、

9-1、

9-2、

10-1、

10-2、

11-1、

11-2、

12-1、

12-2、

12-3、

13-1、

14-1、

14-2、

15-1、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16-1、

16-2、

16-3、

六、作文小练笔(共1题;共5分)

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