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4344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docx

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通用版

2014高考语文应试与临场发挥口诀

做题总原则:

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完成。

考前5分钟:

A.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

“欲速则不达”;B.尽可能在试卷上用铅笔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C.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D.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E.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3分)(以下七类题可选考几部分)

1.字音: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

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使用结构分析法:

字形结构和词语结构分析法。

看词语不宜太长久,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选词填空:

实词——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

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

虚词——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采用排除法,要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醒自己。

4.熟语: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醒自己。

5.病句:

只考这几类病句: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句式杂糅的句子,可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

(可参阅小的《新华字典》的附录部分)

7.语意连贯题:

语句形式方面,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语言音节上,和谐及押韵。

语句内容方面,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做题思路是:

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5-7题)

常见错误设置有:

1)故意混淆2)以偏概全3)无中生有4)张冠李戴5)偷换概念6)颠倒因果7)强加因果8)胡乱瓜分。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1.概念词语理解题:

先关注下定义中的宾语,再关注定语是否是概念的本质特征。

2.信息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8-10题)(以下四类题会选三种考)

高考选文标准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从以往的选文看,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建议做题的顺序为:

先浏览第10题——再逐段读原文——遇到打点字和划线句,则当即解决,并在选项或翻译草稿中标注出。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带入法

2.文言虚词题: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信息筛选题:

看清题目要求,排除部分选项,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4.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总之:

胆大,心细,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猜!

大胆猜!

客观题做完了,把答案填入机读卡。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

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

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10分)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1)实词:

组词法

2)专用名词:

照抄

3)该补充的打括号补出,倒装句必须调整顺序

4)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通假或活用

12.诗歌鉴赏题(8分)

1.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2.怎样答对题:

一首诗通常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白描——渲染/烘托;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3)抒情: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

a.触景生情

b.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议论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互文、化用、

叠词、用典、双关、对比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1)动静(远近、高低)结合、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

2)衬托(反衬)、对比

3)象征、含蓄、讽刺(借古讽今)

4)想象、联想

5)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

语言特点有: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意象有:

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若时间太紧,而诗歌鉴赏题太难,可先做后面的题,等作文完成后再做)

13.名句名篇题(5分):

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正楷字,切勿卖弄。

选自己最有把握的某一题做!

五.现代文阅读(22分)(14-17题)

A.读文章时,应边读边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性的词句和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

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B.答题时,根据提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

C.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14.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

A.词:

a.用“解释+带入”法;

b.关注答案与原词词性、强调点、倾向性的一致。

B.句:

a.先弄清是修辞句、难句、潜台词句、主旨句中的哪一种(有时可能是两种都有),然后有针对的回答;

b.任何一种句的回答(特别是修辞句)应把重心移到表达了什么内容上。

“什么内容”应尽量多方面、多角度;

c.答完题后应带入原文读一遍,检查。

15.材料的筛选和作用

A.筛选(概括作答):

a.求同:

答案中的“敷衍”部分应尽量用文中的原词

b.存异:

答案中的核心词(哪几个方面)应用自己的语言

c.答题模式应为:

1)……方面:

文中“.…..”“.…..”

2)……方面:

文中“.…..”“.…..”

3)……方面:

文中“.…..”“.…..”

B.作用:

a.关注内容上、主旨上、结构上、其他上(如音韵美,引人入胜,引人深思,增加文采美……)b.文中所有材料(也包括词句等)最终都是为主旨服务!

16.主旨思路题:

A.主旨:

a.注意表述格式:

本文通过叙述(……事)(描写……景),表(……)情,达(……)意

b.关键部分应尽量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做答。

表……情,达……意,应尽量有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实到升华的层次

c.注意少部分同学爱人为拔高,架空分析主旨。

B.思路:

a.注意表述格式:

本文先……再……再……最后……

b.全文段落少,可将每段中心句或抄录或归纳即可,若段落多,则需要先分段,再归纳段意

c.答案关键词尽量求同(选用原文已有关键词)。

17.手法题:

A.术语可参考诗歌鉴赏的手法知识

B.注意不能只出现术语,不联系原文分析

C.注意答案中“表达了……内容”中的内容应落实回答,不可马虎从事。

总之:

1.文学作品阅读应从原文中找答案或答案依据,必须在原文中有勾画圈点;

2.应先读懂文章的观点(若是哲理散文)或感情(若是抒情散文),所有题的回答应统领在此之下;

3.作答时,尽量用标记(如①②③或A.B.C.或分号)体现层次;

4.尽量从不同方面(如实与虚,内容与结构,段内与全文主旨等)使答案有不同的内容。

5.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语言运用(15分)

语言实际运用包括四大类题:

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简明、连贯、得体4)变形题(如图表、对联、公益广告、应用文……),现主要列举三类:

1.仿句:

审题要仔细:

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

形式要限制:

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

上下要协调:

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2.语段压缩题:

1)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

2)注意是否要求用单句(下定义也最好用单句)表达。

3.语句扩展题:

情景式扩展:

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

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名词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谓语动词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

七.作文(60分):

1.审题要仔细:

分清是命题(全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能改题目;半命题应补充完(副标题式不能漏写副标题);材料作文应点材料并将材料主旨与所写作文主旨保持高度一致;话题作文则可有更多自由。

2.构思要耐心:

展开联想:

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由正面写到反面,由自己写到别人,由古代写到现代,由中国写到外国,由动物写到植物,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由学习写到生活,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由文学写到艺术,由体育写到军事,由凡人写到伟人……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3.内容要充实:

材料运用应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也可部分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

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影响、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

若是抒情散文,细节要生动:

一定要有细节描写。

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4.谋篇要出彩:

开头要引入,结尾要有力。

5.文体要固定:

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

不写科幻小说、童话、寓言,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6.题目要出新:

名言为题,比喻为题,设问句为题,数字为题等。

题目中应“显”话题。

7.语言要优美: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严禁文白夹杂,忌俗语、方言、网络语言、英语。

8.留心低级错:

题目不要忘记写(2分),字数要达到(50字1分),字迹要工整(1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标点要规范,修改时尽量使用修改符号。

总之,考前一两天可浏览作文集,焕发写作的活跃状态。

最后:

相信努力过定有收获!

高考语文口诀

做题总原则:

考前5分钟:

A.B.C.

D.E.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3分)(以下七类题可选考一部分)

1.字音:

2.字形:

3.选词填空:

4.熟语:

5.病句:

6.标点符号:

7.语意连贯题:

二.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5-7题)

常见病句错误有:

1.概念词语理解题:

2.信息筛选题:

3.推断想象题: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8-10题)(以下四类题会选三种考)

高考选文标准是:

建议做题的顺序为:

1、文言实词题:

2.文言虚词题:

3.信息筛选题:

4.内容归纳题:

总之:

客观题做完了,把答案填入机读卡。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

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

不断提醒自己。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10分)

一定要

具体说来,应注意:

12.诗歌鉴赏题(8分)

1)怎样读懂一首诗:

2)怎样答对题: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风格:

语言特点:

意象:

思想感情有:

作用有:

13.默写(5分)

五.现代文阅读(22分)(14-17题)

A.读文章时,

B.答题时,

14.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

15.材料的筛选和作用:

16.主旨思路题:

17.手法题:

总之:

六.语言运用(15分)

主要题型有:

部分题型解题技巧:

1、仿句:

2.语段压缩题:

3.语句扩展题:

七.作文:

1.审题要仔细:

2.构思要耐心:

3.内容要充实:

4.谋篇要出彩:

5.文体要固定:

6.题目要出新:

7.语言要优美:

8.留心低级错:

总之,考前一两天可

最后,我送自己一句话:

高考语文口诀

做题总原则:

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完成。

考前5分钟:

A.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

“欲速则不达”;B.尽可能在试卷上用铅笔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C.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D.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E.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3分)(以下七类题可选考几部分)

1.字音: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

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使用结构分析法:

字形结构和词语结构分析法。

看词语不宜太长久,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选词填空:

实词——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

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

虚词——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采用排除法,要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醒自己。

4.熟语: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醒自己。

5.病句:

只考这几类病句: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句式杂糅的句子,可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

(可参阅小的《新华字典》的附录部分)

7.语意连贯题:

语句形式方面,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语言音节上,和谐及押韵。

语句内容方面,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做题思路是:

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5-7题)

常见错误设置有:

1)故意混淆2)以偏概全3)无中生有4)张冠李戴5)偷换概念6)颠倒因果7)强加因果8)胡乱瓜分。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1.概念词语理解题:

先关注下定义中的宾语,再关注定语是否是概念的本质特征。

2.信息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8-10题)(以下四类题会选三种考)

高考选文标准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从以往的选文看,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建议做题的顺序为:

先浏览第10题——再逐段读原文——遇到打点字和划线句,则当即解决,并在选项或翻译草稿中标注出。

1.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带入法

2.文言虚词题: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信息筛选题:

看清题目要求,排除部分选项,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4.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总之:

胆大,心细,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猜!

大胆猜!

客观题做完了,把答案填入机读卡。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

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

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10分)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1)实词:

组词法

2)专用名词:

照抄

3)该补充的打括号补出,倒装句必须调整顺序

4)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通假或活用

12.诗歌鉴赏题(8分)

1.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2.怎样答对题:

一首诗通常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白描——渲染/烘托;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3)抒情: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

a.触景生情

b.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议论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互文、化用、

叠词、用典、双关、对比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1)动静(远近、高低)结合、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

2)衬托(反衬)、对比

3)象征、含蓄、讽刺(借古讽今)

4)想象、联想

5)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

语言特点有: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意象有:

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若时间太紧,而诗歌鉴赏题太难,可先做后面的题,等作文完成后再做)

13.名句名篇题(5分):

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正楷字,切勿卖弄。

选自己最有把握的某一题做!

五.现代文阅读(22分)(14-17题)

A.读文章时,应边读边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性的词句和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

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B.答题时,根据提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

C.答完后一定要检查,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14.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

A.词:

a.用“解释+带入”法;

b.关注答案与原词词性、强调点、倾向性的一致。

B.句:

a.先弄清是修辞句、难句、潜台词句、主旨句中的哪一种(有时可能是两种都有),然后有针对的回答;

b.任何一种句的回答(特别是修辞句)应把重心移到表达了什么内容上。

“什么内容”应尽量多方面、多角度;

c.答完题后应带入原文读一遍,检查。

15.材料的筛选和作用

A.筛选(概括作答):

a.求同:

答案中的“敷衍”部分应尽量用文中的原词

b.存异:

答案中的核心词(哪几个方面)应用自己的语言

c.答题模式应为:

1)……方面:

文中“.…..”“.…..”

2)……方面:

文中“.…..”“.…..”

3)……方面:

文中“.…..”“.…..”

B.作用:

a.关注内容上、主旨上、结构上、其他上(如音韵美,引人入胜,引人深思,增加文采美……)b.文中所有材料(也包括词句等)最终都是为主旨服务!

16.主旨思路题:

A.主旨:

a.注意表述格式:

本文通过叙述(……事)(描写……景),表(……)情,达(……)意

b.关键部分应尽量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做答。

表……情,达……意,应尽量有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实到升华的层次

c.注意少部分同学爱人为拔高,架空分析主旨。

B.思路:

a.注意表述格式:

本文先……再……再……最后……

b.全文段落少,可将每段中心句或抄录或归纳即可,若段落多,则需要先分段,再归纳段意

c.答案关键词尽量求同(选用原文已有关键词)。

17.手法题:

A.术语可参考诗歌鉴赏的手法知识

B.注意不能只出现术语,不联系原文分析

C.注意答案中“表达了……内容”中的内容应落实回答,不可马虎从事。

总之:

1.文学作品阅读应从原文中找答案或答案依据,必须在原文中有勾画圈点;

2.应先读懂文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