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4507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9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一、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会唱歌的树叶

   阿姐带着我,走进了大山的怀抱。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chuǎng)山的客人。

阿姐乐了,她顺手摘片树叶,放在嘴边,和小鸟对起话来——

   “滴沥!

滴沥……”那是向黄莺(yīng)问好。

   “布谷!

布谷……”那是和杜鹃交谈。

   “如意!

如意……”那是对画眉的祝福。

   对完话,阿姐又吹起好听的树叶歌:

“呜咿(yī)——咿哟……”

   一时,树叶不摇了,小鸟不叫了,野兔不跑了。

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听着悠(yōu)扬的歌声向远山飞去,又从很远的地方飘回来。

   我问阿姐:

“树叶怎么也会唱歌呀?

   阿姐说:

“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

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图画:

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大大小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例:

跳来跳去 ________来________去   ________来________去   ________来________去    

(2)树叶为什么会唱歌?

(3)阿姐都对小鸟说了哪些话?

(4)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瓦尔登湖(节选)

梭罗

   瓦尔登湖以深度和清亮闻名。

这是一个明亮的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圆周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六十一英亩半;它是树林中央岁月很久的老湖,四周的山峰从水上升起,到四十至八十英尺的高度,但在东南面高到一百英尺,而东边更高到一百五十英尺,距离湖岸,不过四分之一英里。

山上全都是森林。

所有水波,至少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站在远处望见的;另一种,更接近本来的颜色,是站在近处看见的。

第一种颜色靠的是光,根据天色变化而变化。

在夏季的好天气里,从稍远的地方望去,特别是在水波动起来的时候,它呈现天蓝色;但从很远的地方望去,却是一片深蓝。

在风暴天气下,有时它呈现出深石板色。

我们这里的水系中,当白雪覆盖这一片地方时,水和冰几乎都是草绿色的。

(有删改)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英亩

距离

呈现

(2)从选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一组近义词。

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围绕“________”来展开,这句话就是文章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

(4)瓦尔登湖的水波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颜色也不同。

在夏季的好天气里,从稍远处看是________色,从很远处看是________色。

在风暴天气下,有时呈现________色,当白雪覆盖时是________色。

(5)选文在介绍瓦尔登湖时,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文中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的四肢________,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________、________。

它浑身长满了________。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出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你喜欢哪种小动物?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点。

4.课内阅读。

   “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

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

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

砰!

”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

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1)仿写词语。

百发百中(ABAC式)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写了小狗的两次心理活动,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3)选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

A. 小狗学会了杜鹃叫。

B. 小狗差点被猎人打死。

C. 小狗学会了杜鹃叫,差点被猎人当作杜鹃打死。

5.课外阅读。

木匠的房子

   一个穷木匠造了一间木房子。

木房子很小很小,摆了一张小木床和一张矮木桌,只能住下他自己。

   一天下大雨,一位老人敲门请求避雨。

木匠看看小小的房子,有些为难。

他想,能住下一个人就能待两个人。

木匠把老人请进屋里,老人就坐在地板上。

   没过一会儿,一位可怜的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敲门请求避雨。

木匠说:

“进来吧!

待得下两个人就能待六个人。

   雨越下越大,陆续有路人敲门请求避雨。

最后,那很小很小的屋子里居然待了十一个人。

他们坐地板,坐床,站着,一起说说笑笑。

   木匠笑着说:

“只能住一个人的房子竟然待了这么多人,难道是房子变宽了?

”大家笑着说:

“不是房子变宽了,是心宽了。

一个善良人的心宽得能容下全世界的人!

(1)小小的房子一共待了多少个人?

(2)短文中的穷木匠是个怎样的人?

(   )

A. 心灵手巧                                  

B. 心地善良                                  

C. 法力超常

(3)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4)你想对穷木匠说些什么?

6.课外阅读。

柔软的鸭绒被

   刺猬和小鸭子是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可开心啦!

   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又到了,刺猬又要冬眠了。

他刚把门关上,就听见有人敲门。

   他把门打开一看,原来是小鸭子。

小鸭子笑着说:

“刺猬大哥,为了治好你的关节炎,我把平时蜕下来的鸭绒织在一起,给你缝了一条柔软的鸭绒被。

这样,你整个冬天都能睡得很踏实了。

   刺猬感激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________    坚硬——________

(2)把小鸭子说的话写下来。

(3)文章写了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故事。

(4)刺猬听了小鸭子的话,他会怎么说?

请你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7.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

”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

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8.课外阅读。

小鸟和大树

   有一棵大树,每日沐浴着阳光,与鸟儿一起欢度美好时光。

   离大树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过河而被水冲走。

大树沉思了一下,对人们说:

“你们把我砍下来,做成一座桥吧。

”于是,大树成了河面上的一座桥。

人们过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鸟儿问桥:

“以前你做大树时的生活多么美好,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桥微笑着说:

“做了桥,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

   鸟儿说:

“可是为了帮助别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吗?

   桥说    不    帮助了别人    其实我也得到了快乐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________    心惊胆战——________

(2)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大树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  )

A. 大树想尝尝做桥的滋味。

                      

B. 大树想让人们能够安全过河。

(4)在帮助别人的问题上,小鸟和大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小鸟认为:

________

大树认为:

________

(5)你觉得大树说的话有道理吗?

为什么?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   )

A. 200亿                                 

B. 300百万                                 

C. 300亿                                 

D. 300

(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B. 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

C.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D. 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4)你对垃圾分类怎么看?

又会怎么做?

10.课内阅读。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1)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

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括号里。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________      ②在每一朵小花________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________      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_______

(2)文中写了______种声音,分别是__________发出的。

(   )

A. 4;大树、蟋蟀、大雁、秋风               B. 3;叶子、小花、汗水               C. 2;大树、蟋蟀

(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 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逗人喜爱的黄燕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

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

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

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

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B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

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

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

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

A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________    内疚--________    灵巧--________    希望--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A是(  )句。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3)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B,从中“我”明白了(  )

A. 黄燕特别的乖巧和讨人喜爱。

B. 黄燕都知道爱整洁,我们更应该注意卫生清洁。

C. 黄燕很爱整洁,所以特别惹人喜爱。

(4)小作者在写对黄燕的喜爱过程中,从______到注意它,______它;通过观察,觉得小黄燕______,它美妙动听的叫声,使小作者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______。

(  )

A. 经常看它、观察、很可爱、我们要多观察和了解黄燕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明白许多的道理。

B. 懒得管它、观察、很可爱、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就会得到更多知识和明白许多道理。

C. 懒得管它、观察、很可爱、我们要多观察和了解动物。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莹莹……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

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美不胜收:

________。

②天际:

________。

(2)本文是按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其中,第2至5自然段又是按________转移,即由花园到田间,到果园,到山坡的顺序叙述的。

(3)给下面的句子选择修辞手法。

(填序号)

①比喻   ②夸张   ③拟人

Ⅰ稻谷笑弯了腰。

________

Ⅱ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

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竞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zì)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庭绝对会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卑微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只有体积,没有精神。

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

卑微:

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

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找出来。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

(3)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请找出来。

①第一个是设问句,第_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的回答。

②第二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应为________

③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________

(4)你最喜欢哪句话,请抄下来。

(5)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运用已有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14.读一读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

“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

“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

   “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咔吱咔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说:

“这块料子还够做……”

(1)约瑟遇到的难题是________。

(2)你觉得爷爷说的料子还够做什么呢?

(3)约瑟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爷爷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发挥想象,和大家交流一下。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霜的工作

叶圣陶

   ①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

“你们注意啦,今晚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

北风吹了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

特地关照你们一声,免得你们到时候来埋怨(mán yuàn)我。

   ②霜这样喊过之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

农人把牛牵进屋里,给一切牲畜(shēng chù)加铺一点干草。

母亲把厚被盖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暖和 温和)地睡觉。

种花人说“这些花草不要被霜弄坏了。

”就把花盆移过。

霜的工具都在一只小箱子里,是些什么东西呢?

一只颜色盒子,(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的画笔,还有剪刀和铁锤。

   ③霜背起小箱子,动手工作了。

它把草叶和有些树叶涂成黄色,把有些树叶涂成嫩红色,更把有些树叶涂成老红色。

它拿起一支大画笔,蘸(zhàn)着银白色来画田地,田地上就像落过小雪一般。

它拿起一支小画笔,也蘸着银白色来画人家的窗玻璃,窗玻璃上就有了非常美丽的花纹。

   ④它又用了剪刀剪开各种种子的壳(ké),嘴里唱着: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

”最后它到粟(lì)子树上,说:

“栗子也熟了,

   我要敲开那些硬壳,让孩子和松鼠有栗子吃。

”它用了铁锤把一个个硬壳都敲开。

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

(1)选择第②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暖和 温和)________地睡觉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________的画笔

(2)请将下列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和对应的意思进行连线。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这句话中“毛茸茸的屋子”指的是“栗子壳”。

②文章中的霜,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给别人带来麻烦。

(4)你喜欢文章中的霜吗?

说说为什么。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怕”的哲学

南怀瑾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

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

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召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

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______(果然、竟然)还不懂,可见你笨。

现在我告诉你,你是太子,出去绝对不会坐次要的位置;而你的声望已经这样高了,此去也不会再增加多少。

   如果带上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并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认识就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很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

第二,这糟老头子的肚子里究竟有多大的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更敬畏了。

如果使各国对你产生了这两种认识,你就成功了。

   这位太子照他说的做,______(果然、竟然)成功了。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读懂人生。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也是一种哲学。

一个有思想哲学信仰的人,               ;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