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58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docx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报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1

2

3

4

5

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量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过程,验证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精确测量了普朗克常量,通过对实验得出的数据仔细分析比较,探讨了误差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和思索,提出了一些改进实验仪器和条件的设想。

【关键字】

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光电流;普朗克常量

【引言】

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后,物理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刻人们感觉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剩下只是一些补充。

直到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出现了四大危机:

光电效应、固体比热、黑体辐射、原子光谱,其实验现象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难以解释,尤其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与理论大相径庭。

光电效应最初是赫兹在1886年12月进行电磁波实验研究中偶然发现的,虽然是偶然发现,但他立即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几个月中他暂时放下了手头的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虽然赫兹没能给出光电效应以合理的解释,但赫兹的论文发表后,光电效应成了19世纪末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

勒纳是赫兹的学生和助手,很早就对光电效应产生了兴趣。

1920年他发表论文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勒纳得出,发射的电子数正比于入射光所带的能量,电子的速度和动能与发射的电子数目完全无关,而只与波长有关,波长减少动能增加,每种金属对应一特定频率,当入射光小于这一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虽然勒纳对光电效应的规律认识很清楚,但其解释却是错误的。

1905年,爱伊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的启发下,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接着,密立根对光电效应进行了10年左右的研究,与1916年发表论文正是了爱因斯坦的正确性,并精确测出了普朗克常量。

从而为量子物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爱因斯坦和密立根都因为光电效应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h。

【仪器用具】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一套,包括:

工作台、磁性底座、光电管、光源、滤色片或单色仪、微电流放大器等。

【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

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

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

=6.626。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

12mv2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速度,

大初动能。

(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

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U0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

(1)式,即有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

?

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

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

0?

W

h,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

因而?

0也不同。

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

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U0是入射光频率?

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率?

?

?

0时,截止电压U0?

0,没有光电子逸出。

图中的直线的斜率

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U0?

?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其中

量。

是电子的电k?

he是一

U0-v直线

2、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

下图是利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

频率为、强度为

的光线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即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

如在阴极K和阳极A之间加正向电压UAK,它使K、A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从光电管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加速作用,随着电压UAK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将逐渐增多。

当正向电压

增加

到Um时,光电流达到最大,不再增加,此时即称为饱和状态,对应的光电流即称为饱和光电流。

光电效应原理图

由于光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当两极间电位差为零时,仍有光电流I存在,若在两极间施加一反向电压,光电流随之减少;当反向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光电流为零。

爱因斯坦方程是在同种金属做阴极和阳极,且阳极很小的理想状态下导出的。

实际上做阴极的金属逸出功比作阳极的金属逸出功小,所以实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存在,可利用此,测出截止电压(补偿法)。

(2)阳极电流。

制作光电管阴极时,阳极上也会被溅射有阴极材料,所以光入射到阳极上或由阴极反射到阳极上,阳极上也有光电子发射,就形成阳极电流。

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I~U曲线较理论曲线下移,如下图所示。

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步骤】

1、调整仪器

(1)连接仪器;接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充分预热(不少于20分钟)。

(2)在测量电路连接完毕后,没有给测量信号时,旋转“调零”旋钮调零。

每换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3)取下暗盒光窗口遮光罩,换上365.0nm滤光片,取下汞灯出光窗口的遮光罩,装好遮光筒,调节好暗盒与汞灯距离。

2、测定光电管的暗电流

适当选取电压和电流的的量程,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测出不同电压下的相应暗电流值。

3、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取下暗盒盖,让光电管对准单色仪出射狭缝,按螺旋测微头显示的波长(?

102nm)在可见光范围内选择一种波长输出,根据微安表指示,找到峰值,并设置适当的倍率按键。

(2)选取适当的电压和电流的的量程,从-1.50V起测出不同电压下的光电流,相继选择波长为365nm,385nm,400,500nm,600nm,650nm的单色光重复测量。

(3)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别作出两种光阑下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U~I。

【实验记录与处理】

365nm

光电效应法测普朗克常量

PB05007204李东永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和测定光电管的光电特性曲线。

1.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右图所示。

其中S为真空光电管,K为阴极,A为阳极。

2.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和值IH,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

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当U=UA-UK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

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Ua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频率之间的关系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v?

1

mv2?

A可见:

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2

率ν呈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4.光电效应有光电阈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的频率v?

v0时,不论用多强的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v0?

ν0称为红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的一种方法:

h?

A,h

e(Ui?

Uj)vi?

vj

光电管、单色仪(或滤波片)、水银灯、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计等,接线电路如右图所示。

1.

在365nm、405nm、436nm、546nm、577nm五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

2.

作v?

Ua的关系曲线,用一元线形回归法计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逸出功及h值,并与公认值比较。

3.

在波长为577nm的单色光,电压为20V的情况下,分别在透光率为25%、50%、75%时的电流,进而研究饱和光电流与照射光强度的关系

1.波长为365nm:

2.波长为405nm:

3.波长为436nm:

4.波长为546nm:

5.波长为577nm:

6.波长为577nm,电压为20V:

U-I1.波长为1.425

16

14

12

10

8

I/uA

6

4

2

-2

2.波长为3.波长为

8

6

I/uA

4

2

4.波长为-0.886

5.波长为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