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58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docx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专家共识

第一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

一、年龄<60岁,无前驱血液病史患者的治疗

(一)诱导治疗阶段

1.方案:

建议采用标准诱导缓解方案,①含Ara-

C、蒽环类药物和蒽醌类药物的方案(即DA3+7方案);②HA(HHT)③以HA+蒽环类药物,如HAD(DNR)、HAA(阿克拉霉素)等

(1)标准剂量:

Ara-C100-200mg/㎡·d×7d+蒽环类或蒽醌类3d,或+HHT7(或3)d,可能需要2个疗程

(2)含xx剂量Ara-C:

中:

1.0-2.0g/㎡每12h1次×6次,+蒽环类和(或)蒽醌类或HHT。

DNR40-45mg/㎡·d×3d,HHT2.0-2.5mg/㎡·d×7d(或4mg/㎡·d×3d,米托蒽醌6-10mg/㎡·d×3d

2.诱导治疗过程中方案调整:

(1)标准剂量治疗后:

①化疗后第7天查骨髓象:

如果残留白血病细胞明显(≥10%),可考虑双诱导治疗:

a.标准剂量Ara-C+蒽环类;b.中剂量Ara-C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如FLAG方案:

氟达拉滨+Ara-C+G-CSF);c.小剂量(如CAG:

G-CSF+Ara-C+阿克拉霉素);d.也可不治疗,单纯观察(尤其在骨髓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且无增生低下可选标准剂量:

Ara-C+蒽环类等继续化疗(可与第一个疗程不同);还可联合蒽醌类或HHT、吖啶类、鬼臼类

残留白血病细胞<10%且骨髓增生低下可不再化疗,等随象恢复,此时可给予G-CSF,建议用量:

5ug/kg/d(或300ug/d)

②骨髓恢复期:

21天复查骨髓象和血常规:

a.CR,进入缓解后治疗;b.幼稚细胞比例下降不足60%,按诱导失败对待;c.未CR,但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超过60%可重复原方案1疗程;d.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骨髓象和血常规恢复;≥10%考虑下一步治疗(参考双诱导或按诱导治疗失败对待)

(2)中、大剂量Ara-C方案诱导后治疗:

①骨髓抑制期:

化疗后第7天查骨髓象:

a.残留白血病细胞明显(≥10%)按诱导失败对待;b.残留白血病细胞<10%且无增生低下,可用小剂量Ara-C预激治疗或等待恢复;c.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等待恢复

②恢复期:

21天复查骨髓象和血常规:

a.CR,进入缓解后治疗;b.骨髓象和血常规指标恢复,但未达部分缓解标准,按诱导失败处理;c.骨髓恢复,达PR,可换用标准剂量方案(也可重复原方案1疗程)

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骨髓象和血常规恢复;≥10%考虑下一步治疗(按治疗失败对待)

(二)AML完全缓解后治疗(按遗传学预后分组治疗)

1.预后良好:

①多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单药治疗:

a.大剂量3g/㎡每12h1次×6-8次,3-4疗程,其后可再给予适当的标准剂量巩固化疗;b.中剂量1.0-2.0g/㎡每12h1次×6-8次,以次为基础与蒽环类或蒽醌类、氟达拉滨或鬼臼类及吖啶类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可行标准剂量化疗,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②1-2个疗程中含中、大剂量Ara-C巩固,继而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③标准剂量化疗:

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2.预后中等:

①1-2个疗程大或中剂量Ara-C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也可采用标准剂量化疗方案巩固,继而行配型相合供者ASCT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②多疗程的大或xx剂量Ara-C:

a.大剂量3-4疗程,单药应用,其后可再给予适当的标准剂量巩固化疗;b.中剂量Ara-C与蒽环类或蒽醌类、氟达拉滨或鬼臼类及吖啶类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可行标准剂量化疗,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③标准剂量化疗:

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3.预后不良:

可行alloHSCT。

寻供者期间可行至少1个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或标准剂量化疗,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单位可行新药试验

4.没有条件进行染色体及分子遗传学检查、无法进行危险度分组者:

①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

3-4疗程,单药,其后可予适当标准剂量巩固;或中剂量:

与蒽环类或蒽醌类、氟达拉滨或鬼臼类及吖啶类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可行标准剂量化疗,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②配型相合同胞供体alloHSCT

③标准剂量化疗:

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三)诱导治疗失败患者治疗

1.标准剂量Ara-C诱导组:

①大剂量Ara-C再诱导或中剂量Ara-C为基础联合方案(如FLAG方案或联合蒽环、蒽醌类)

②二线药物再诱导

③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单位可行新药试验

④配型相合alloHSCT(二线方案达到完全缓解后再移植或直接移植)

⑤无条件行临床试验、等待供者的患者可行中、大剂量Ara-C治疗

⑥支持治疗

2.xx、大剂量诱导组:

①二线药物再诱导

②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单位可行新药试验

③配型相合alloHSCT(二线方案达到完全缓解后再移植或直接移植)

④支持治疗

二、年龄<60岁,有前驱血液病史或属治疗相关性AML患者的治疗

(一)诱导治疗

1.与无前驱血液病xx患者的诱导治疗相似

2.新药临床:

有条件单位可行临床试验,可与标准剂量或小剂量化疗联合

3.有造血干细胞供者来源的患者可行alloHSCT

(二)完全缓解后治疗

1.适当巩固治疗后行alloHSCT

2.无造血干细胞供者来源的患者行其他一些巩固治疗:

②新药临床试验

③采用3-4个疗程大剂量Ara-C或中剂量Ara-C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与蒽环类或蒽醌类、氟达拉滨或鬼臼类及吖啶类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可行标准剂量巩固治疗,缓解后总化疗周期≥6

三、年龄≥60的诱导治疗

(一)年龄≥60-75岁患者治疗

1.临床一般情况较好者(PS≤2):

应尽量获得细胞遗传学资料。

④标准剂量Ara-C加蒽环(IDA或DNR等)或米托蒽醌,可能需2个疗程

⑤HA(HHT)

⑥小剂量化疗,如小剂量Ara-C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CAG、CHG、CMG等(A:

阿克拉霉素H:

高xx酯碱M:

米托蒽醌C:

Ara-C)

⑦新药临床

⑧支持治疗

2.临床一般情况较差者(PS>2):

可采用小剂量化疗(如CAG、CHG、CMG等或口服羟基脲控制白细胞计数),或支持治疗。

G-CSF建议用量为5ug/kg/d(或300ug./d)。

(二)年龄≥75岁或有严重非血液学合并症患者治疗

1.新药临床试验

2.剂量化疗,如小剂量Ara-C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CAG、CHG)或口服羟基脲控制白细胞数。

白细胞计数高者,小剂量化疗的同时不加G-CSF

3.支持治疗

四、标准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后骨髓情况检测(年龄≥60岁)及对策

1.骨髓抑制期(化疗后第7天复查骨髓):

如仍存在明显的残留白血病细胞(≥10%),按诱导失败对待:

①进入临床试验(包括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alloHSCT);

②最好的支持治疗

残留白血病细胞<10%,但无增生低下时可采用:

①标准剂量Ara-C加蒽环类(IDA或DNA)、蒽醌类、高三尖杉酯碱、鬼臼类及吖啶类(AMSA)等药物

②有造血干细胞供者来源,属于临床试验组患者性减低预处理剂量的alloHSCT

③等待恢复

残留白血病细胞<10%,但增生低下时不予处理,等待骨髓恢复

2.骨髓恢复期(化疗后第21天复查骨髓和血常规):

如果CR,进入缓解后治疗

幼稚细胞比例下降不足60%,按诱导失败对待

未达CR,但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超过60%,可给予原方案治疗1疗程

患者骨髓细胞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等待骨髓恢复

患者骨髓细胞增生低下,残留白血病细胞≥10%时,可考虑下一步治疗:

①标准剂量Ara-C加蒽环类、蒽醌类、高三尖杉酯碱、鬼臼类及吖啶类(AMSA)等药物(可与第一阶段不同)

②小剂量化疗(如CAG方案等)

③观察,等待骨髓恢复

五、完全缓解后(年龄≥60岁)患者的治疗选择

标准剂量Ara-C为基础的方案巩固强化:

Ara-C75-100mg/㎡/d×5-7d,可与蒽环或蒽醌类(I

DA、DNR或米托蒽醌等)、吖啶类、鬼臼类、高三尖杉酯碱等联合,周期性进行,缓解后总化疗周期2-4

小剂量Ara-C化疗:

一般状况良好,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70ml/min)、染色体核型正常或预后较好的核型异常患者可接受Ara-C1.0-2.0g/㎡/d×4-6d,1-2个疗程,后改为标准剂量方案治疗,缓解后总化疗周期2-4个疗程

新药临床试验

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alloHSCT

六、诱导治疗失败患者(年龄≥60岁)的治疗

可行新药临床研究,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alloHSCT或支持治疗

七、AM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一)、诊断时有症状、脑脊液检查阳性患者的处理

无局部神经损伤患者的处理:

鞘注化疗药物,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

局部神经损伤和(或)放射线检查发现引起神经病变的绿色瘤患者的处理:

主张采用放射治疗,若采用鞘注化疗,则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

(二)、第一次完全缓解后脑脊液检查阳性但无症状者

应给予化疗药物鞘注,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正常,若患者接受大剂量Ara-C治疗(可配合化疗药物、鞘注),应定期查脑脊液,直至恢复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

(三)、第一次完全缓解后脑脊液检查阴性

WBC≥100×109/L或AML-M4和M5患者,每个疗程鞘注化疗药物1-2次,共4-6次(采用大剂量Ara-C治疗者可以减少腰椎穿刺次数)。

其余患者不再强调腰椎穿刺、鞘注化疗药物的次数

第二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

一、初诊患者需进行检查和评估的指标

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年龄;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MDS、MPD等);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放疗、化疗);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有无髓外浸润(主要指CNSL)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c-kit、FLT3-IT

D、NPMI基因突变检测;细胞免疫分型

诱导化疗疗效评估:

诱导1个疗程后骨髓原始细胞数;达到完全缓解时间;脑脊液检测

二、根据上述各参数进行AML预后分组和危险度分级

AML不良预后因素:

年龄≥60岁;此前有MDS、MPD病史;治疗相关性或继发性AML;高白细胞(≥100×109/L);合并CNSL;伴有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或分子生物学标志;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

三、主要根据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指标进行危险度分级

年龄≥60岁者:

t(15;17)属良好核型;累及≥3种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核型预后不良;染色体异常<3种、无论是否具有

5、7、3q的异常,和正常核型一样,均属中等预后。

年龄<60岁者:

分级见表1

表1年龄<60岁的AML患者预后分级指标

预后等级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异常

预后好inv

(16)、t(8;21)、t(16;16)正常核型伴有孤立的NPMI突变

预后中等正常核型、孤立的+

8、孤立的t(9;11)、其他异常t(8;21)或inv

(16)伴有C-KIT突变

预后差复杂核型(≥3种)-

5、-

7、5q-、7q-、11q23异常,正常核型伴有单独的FLT3-ITD除外t(9;11)、inv

(3)、t(3;3)、t(6;9)、t(9;22)

摘自:

中华血液学杂志09,30

(6)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