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大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7210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病理大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大题.docx

《病理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大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理大题.docx

病理大题

第一章

1.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

营养不良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

2.化生的类型:

上皮组织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3.可逆性损伤包括:

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

4.坏死的基本病变:

核固定,核碎裂,核溶解。

5.坏死的类型: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6.坏死的结局:

溶解吸收,分离派出,机化与包裹。

第二章

1.按再生能力分类人体细胞:

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官腔的被覆细胞),稳定细胞(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及细胞及心肌细胞)。

2.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答:

作用:

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体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结局:

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时间再长,胶原纤维量更多,而且发生玻璃样变性,细胞和毛细血管成分更少。

并且逐渐转化为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

3.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的利弊?

答:

利:

①它能把损伤的创口和其他缺损长期的填补并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

②由于瘢痕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虽然没有正常皮肤的抗拉力强,但比肉芽组织的抗拉力要强的多,因而这种添补即连接,是相当牢固的,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弊:

①瘢痕收缩。

特别是发生与关节组织和重要器官的瘢痕,常常引起关节挛缩或活动受限。

②瘢痕性黏连。

特别是在器官之间或器官与体腔壁之间发生的纤维性黏连,常常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功能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瘢痕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的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4.创伤愈合分类: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痂下愈合。

第三章

1.充血和淤血都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2.血栓形成的条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3.血栓类型:

白色血栓,透明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4.血栓的结局?

答:

①软化、溶解、吸收②机化、再通③钙化

5.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随血流方向运行。

6.血栓栓塞的类型:

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

7.梗死类型:

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8.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

严重瘀血、组织疏松、双重血供。

第四章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炎症的全身反应:

发热、慢波睡眠增加、厌食、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以及末梢血白细胞数目的改变。

4.急性炎症的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的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5.急性炎症的类型:

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6.急性炎症的结局:

痊愈,迁徙为慢性炎症,蔓延扩散

7.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答:

①细动脉短暂收缩②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③血流速度减慢。

8、炎性水肿意义?

答:

①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②为局部侵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产物③渗出物中所含有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④渗出物种的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致病源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后期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⑤渗出物种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部属淋巴结有利于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9.蜂窝织炎和脓肿的区别?

答:

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可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

脓肿为限局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肿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0.血行蔓延引起的症状: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11一般慢性炎症的特点?

答:

①炎症灶内侵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反映了机体对损伤的持续反应②主要有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③常出现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以代替和修复损伤组织。

11.肉芽肿分为:

异物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

第五章

1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2.恶性肿瘤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答: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4.癌与肉瘤的鉴别?

答:

①癌是上皮组织,发病率较高,约有肉瘤的9倍。

多见于40岁以后的成人。

肉眼观,质较硬,色灰白,镜下观,多形成卵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显微组织常有增生。

网状纤维见于卵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管道转移。

②肉瘤是间叶组织,发病率较低,有些类型主要发生在年轻人或儿童,有些类型主要见于中老年。

肉眼观,质软,色灰白,鱼肉状。

镜下观,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肉瘤细胞多有网状纤维。

多经血道转移。

5.纤维肉瘤不多见,呈浸润性生长,镜下的形态是异型的梭形细胞呈“鲱鱼骨”样排列。

6.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表现?

答:

①通常比相应的正常细胞大②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一致,可以出现瘤巨细胞③细胞核体积增大,胞核和胞质比例增高。

④核多型性⑤核仁明显,体积大,数目也可增多⑥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⑦细胞浆的改变

第六章

1.动脉粥样硬化(AS)病因?

答:

①高血脂症②高血压③吸烟④致继发性高血脂症的疾病⑤遗传因素⑥年龄,性别,肥胖。

2.LDL、VLDL是判断AS和CHD(冠心病)的最佳指标。

HDL具有很强的抗AS和CHD发病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答:

①脂纹:

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光镜下,病灶处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②纤维板块:

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的斑块,颜色从浅黄或灰黄变成瓷白色;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

③粥样斑块:

肉眼观,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斑块的官腔面为白色质硬组织;光镜下,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边缘出现肉芽组织。

④继发性改变:

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4.动脉粥样硬化症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为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5.斑块性病变多发于血管的心壁侧,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状,偏心位、使官腔成不同度狭窄

6.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7.心绞痛根据引起的原因和疼痛程度,国际上习惯分为:

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8.心肌梗死类型: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

9.心肌梗死合并症:

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10.冠状动脉性猝死实心圆形猝死中最常见的一种

11.良性高血压的病变期的特点?

答:

①机能紊乱期:

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器质性改变。

②动脉病变期:

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

③内脏病变期:

a.高血压心脏病:

左心室代偿肥大,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心腔不扩张—向心性肥大。

b.肾脏病变: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c.脑:

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

d.视网膜的病变:

中央动脉硬化。

12.急进行高血压又称为恶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血压显著升高

13.风湿病三个基本变化:

表现为非典型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三期: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或肉芽肿器、瘢痕期或愈合期。

14.二尖瓣狭窄:

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引起,风湿过程是瓣膜产生免疫性变厚和粘连131

第七章

1.肺炎包括:

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支原体肺炎。

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答:

①充血水肿期:

肺叶肿胀,充血,呈暗红色;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②红色肝样变期:

肺叶肿大,质地变实,切面灰红;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③灰色肝样变期:

肺叶肿胀,灰白色,质实如肝;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④溶解消散期:

肺组织置地变软,病灶消失,渐进黄色;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溶解酶溶解纤维素、病原体。

3.大叶性肺炎并发症:

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黏连、肺脓肿和脓胸、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4.病毒性肺炎常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引起该类肺炎的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其次有呼吸道和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胞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

5.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

6.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变及临床病例联系?

答:

病理变化:

①呼吸道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受损②黏膜下腺体增生肥大和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性化生③血管壁充血水肿④管壁平滑肌断裂、萎缩。

临床病例联系:

①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泡沫状,在急性发作期,科咳嗽剧烈②出现黏液脓性或脓性痰。

7.肺硅沉着症(硅肺)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答:

病理变化:

①硅结节:

硅结节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砂砾感。

相邻的硅结节可以融合形成大的结节状病灶,其中央常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和液化,形成硅肺性空洞。

②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不等的弥漫性纤维化病灶,镜下为致密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胸膜广泛增厚。

并发症:

肺结核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和阻塞性肺气肿。

8.肺心病发病机制:

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

第八章

1.胃炎是胃黏膜的炎性病变,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类:

A、B两型。

A型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B型多见于胃窦部。

3.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答:

病理变化:

多位于胃小弯,胃窦部。

一般直径小于2.5㎝;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一般穿越粘膜下层,周五胃黏膜皱襞呈放射状;溃疡底由内向外有四层组成:

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瘢痕组织。

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4.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答: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细胞变性常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细胞水肿和嗜酸性变;肝细胞坏死一般有两种类型,为嗜酸性坏死和溶解性坏死;②炎细胞浸润: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散在性或灶状浸润与肝小叶内或汇管区③肝细胞再生,坏死的肝细胞有周围的肝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分裂再生而修复④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胆小管增生

5。

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例联系?

答:

病理变化:

早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

表面和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

肝被摸增厚。

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显微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的肝细胞团。

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

联系:

①门脉高压症,主要表现为慢性淤血性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胃肠淤血、水肿。

②肝功能障碍,主要症状为蛋白质合成障碍,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肝性脑病。

6.假小叶特点:

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中央静脉缺血,偏位或两个以上;肝细胞排列不规则,再生的肝细胞大,核大深染,并有双核,假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淤胆、细小胆管增生及假胆管形成

7.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表?

良性胃溃疡:

外形:

原型或椭圆形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深度:

较深边缘:

整齐,不隆起底部:

较平坦周围粘膜: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恶性溃疡外形:

不整齐,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

>2㎝深度:

较浅边缘:

不整齐,隆起底部: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粘膜: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8.原发生肝癌的病理变化?

答:

早期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的原发性肝癌。

形态特点:

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晚期肝癌:

肝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显著增加,大体形态分为三型:

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散型

镜下有三种组织类型:

肝细胞癌,发于肝细胞,分化程度差异较大。

胆管细胞癌:

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呈腺状排列,可分泌黏液。

混合细胞性肝癌:

癌组织中含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

第十一章

1.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

尿量、尿性状的改变(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

2.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急进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慢性肾炎综合症。

3.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答:

①增生:

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②变质:

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③渗出:

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纤维素渗出④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

玻璃样变:

光镜下HE染色示肾小球内均质的嗜酸物质堆积;硬化:

肾小球内细胞减少,毛细血管壁塌陷,管腔闭塞,胶原纤维增多,肾小球囊壁层和脏层融合

5.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组织学特征: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又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6.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

病理变化:

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电镜:

①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②肾小管萎缩或消失③间质纤维化使肾小球相互靠拢④病变轻的肾单位出现代偿性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腔内可出现各种管型⑤间质小动脉硬化临床病例联系:

部分病人有其他类型肾炎的病史,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可有食欲差,贫血,呕吐乏力和疲惫等症状。

有的病人则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亦有表现为水肿者。

晚期病人主要症状为慢性肾炎综合症,表现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7.肾盂肾炎的感染细菌可通过两条途径累及肾脏:

血源性(下行性)感染,上行性感染。

8.急性肾盂肾炎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肾盂积脓,肾周脓肿。

9.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答:

肉眼观:

一侧或双侧肾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的瘢痕;组织学改变为慢性非特异性炎,部分区域肾小管萎缩,另一些区域扩张,扩张的肾小管可出现均质红染的胶质管型,肾球囊周围可发生纤维样化,后期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急性发作时,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小脓肿形成

10.肾细胞癌好发部位:

肾小管上皮细胞。

第十二章

1.子宫颈原位癌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但病变局限于上皮层面,未突破基膜。

2.葡萄胎的病理变化?

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

肉眼观:

病变局限于腔内,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形似葡萄;镜下:

①绒毛因间质高度疏松水中黏液变性而增大②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③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病理联系:

①子宫体积明显增大,超出正常月份妊娠子宫体积听不到胎心,无胎动②血和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增高,③葡萄胎彻底清宫后,绝大多数能痊愈269

3.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

第十三章

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

答:

①增生期:

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表面光滑。

光镜下,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底柱状,伴小滤泡和小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质充血。

②胶质贮积期:

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切面呈淡褐或棕褐色。

光镜下,小滤泡或假乳头形成,腔内大量胶质贮积。

③结节期:

形成结节,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样增生,胶质贮积。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

答:

肉眼观: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血管充血,质较软,棕红色,质如肌肉。

光镜下:

①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

②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的吸收空泡③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3.甲状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

第十四章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引起细菌、病理变化、临床病例联系?

答:

细菌:

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

病理变化:

①上呼吸道感染期②败血症期③脑膜炎症期:

肉眼观,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于脑沟脑回,脓性渗出物沿血管分布。

镜下:

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渗出。

临床病例联系:

①脑膜刺激症状:

表现为颈项强直和屈髋伸膝症阳性,在婴幼儿,形成角弓反张。

②颅内压升高症状:

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小儿前卤饱满等症状和体征。

2.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

库蚊、伊蚊和按蚊

3.流行性脑病的病理变化?

答:

①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③软化灶形成。

第十五章

1.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

①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性炎,病变早期局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②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样细胞郎罕斯巨细胞,典型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染色质甚少,甚至可成空泡状。

核排列在胞质周围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的一端。

③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干酪样坏死。

2.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答:

326①转向愈合:

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

②转向恶化:

侵润进展;溶解播散。

3.原发性肺结核病表现:

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

4.继发性肺结核病类型:

局灶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又称结核瘤,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独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5.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比较?

答:

①原发性肺结核病是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发病人群为儿童,没有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或过敏性,为原发综合症,起始病灶为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经淋巴道或血道播散,病程短,大多自愈。

②继发性肺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再次感染,发病人群为成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或过敏,病理特征为病样多变,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起始病灶为肺尖部,经支气管播散,病程长,需治疗。

6.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答:

①急性全身栗粒性结核病②慢性全身栗粒性结核病③急性肺栗粒性结核病。

7.肺外结核病特点?

答:

①溃疡型:

干酪样坏死,肠壁淋巴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溃疡愈合后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

②增生型:

以肠壁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为其病变特征,临床上表现为慢性不完全低位肠梗阻。

右下腹可触及肿块,故需与肠癌相鉴别。

8.伤寒病理变化?

答:

①肠道病变:

分四时期,为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②皮肤出现淡红色小丘疹;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胆囊无明显病变。

9.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答:

病理变化:

早期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

病变进一步发展黏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

假膜一般呈灰白色、如出血明显则呈暗红色,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

临床表现:

①阵发性腹痛、腹泻②里急后重③黏液脓血便。

10.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

第十六章

1.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人体引起,该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亦可经血流运行到内脏出。

2.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