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7360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望海潮教案必修4

11 望海潮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词中词人流露出的浓浓的感情。

3.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

 

1.字音辨识

(1)堤沙(  )  

(2)天堑(  )  (3)珠玑(  )

(4)罗绮(  )  (5)叠(  )

答案 

(1)dī 

(2)qiàn (3)jī (4)qǐ (5)yǎn

2.词语解释

(1)天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羌管弄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菱歌泛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吟赏烟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然壕沟。

词中指钱塘江。

(2)重叠的山峰。

(3)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

(4)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

(5)一边吟诗一边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

3.词类活用

异日图将好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名词用作动词,画图

4.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①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②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③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课外名句——柳永名句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黄金榜上》

③故人何在?

烟水茫茫。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黄金榜上》

一、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后世也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也被称作“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影响深远。

著有《乐章集》,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二、背景展示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三、文学常识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始于隋唐,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婉约派

婉约派是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四、文化常识

1.三吴都会

三吴:

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一般意义上的三吴是指吴兴、吴郡和会稽。

词中泛指江、浙一带。

2.有三秋桂子

三秋:

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3.千骑拥高牙

高牙:

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词中是恭维孙何的话。

4.归去凤池夸

凤池:

即凤凰池的简称,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后凡中书省中机要的位置,均称“凤凰池”,此处代指朝廷。

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贺其升迁。

文白对译

望海潮

 

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下面是本词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

请用三个两字词语概括出词人在上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填写在图中横线处。

答案 惊叹、赞美、艳羡

1.上片中,词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是按照什么样的角度来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人运用了动静结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比喻(“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夸张(“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使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2)词人先从地理位置(“东南”)的角度来写杭州的“形胜”,然后从历史传统(“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的角度来写杭州的富庶繁华。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好。

因为“霜雪”比喻浪花,正好与“怒涛”相对,“怒涛卷霜雪”能够表现出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

而用“推”字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字形象、逼真。

3.如何理解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词是用来表现杭州水色山光之美的。

桂子,即桂花。

桂花与荷花本非一时花木,但词人为了写景、铺叙的需要,便打破了时序的界限,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的不同时,一想到杭州风景便是“隘上的三秋桂子,水面的十里荷花”。

使人如见如嗅,色香一片,陶醉在美的花丛中,难怪金主亮闻歌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4.下片是通过什么内容来表现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杭州的生活环境美好。

有美丽的西湖,有重叠秀丽的群山,夏季有成片的荷花,秋季有飘香的桂花。

(2)普通百姓生活得自然安乐。

吹笛人“弄晴”,恬然自安;钓鱼的老者,悠然自得;采菱女“菱歌泛夜”,宁静安康。

(3)权贵潇洒。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说,柳永的词“韵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观海潮》就当之无愧。

说说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承平气象”?

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2)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工于铺叙,安排巧妙

词人以铺叙的笔法,描摹钱塘湖山优美、树木苍郁、人烟阜盛、市井富庶、歌舞升平、官民同乐,足称“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宋代词论家李之仪盛赞其“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同当日”。

技巧点拨

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迁移运用

假如你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请你用铺叙手法写一段文字,再现足球场看台上的那种热烈、火爆的场面,写出球迷们的那种疯狂劲儿。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球入网的那一刹那,“噢……”的一声,整个看台都沸腾了。

输球的一方大骂守门员的呆笨。

有的人脸涨得通红,歇斯底里地叫喊着,脖子上绽出了青筋;有的人握紧拳头,用脚使劲地跺地,仿佛想把那股子情意和不满踩进地底去……赢球的一方高兴得手舞足蹈。

有的人脚下仿佛装着一根弹簧,不停地往上跳;有的人仰天大笑,笑得全身发颤,笑得脸上肌肉收缩在一起,隆起老高;有的人使劲舞动着大彩旗,“呼隆”一下盖过你的头顶,又“呼隆”一下掠过你的耳际。

整个人群就像热分子运动,让人想起集体出巢的蜜蜂,想起锅里翻滚的稀粥。

每个人都扯着喉咙朝赛场喊,亢奋的、愤怒的,尖嗓门的、哑嗓门的,平日能言善辩的、沉默寡言的,此刻都提高了16度,整个和在一起,轰轰地响。

那响声被支离成千百万的分子,充斥在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山呼海啸,铺天盖地,震耳欲聋。

每个人的血液都在激烈地奔涌着,每根神经都在高速传递着亢奋的元素,每个细胞都憋足了劲在扩张,每个人只管将心中的狂喜、怨气、兴奋、惋惜一股脑儿倾出来……

一、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因为柳永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

“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将他削落进士之榜。

柳永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

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

运用示例 生命有意义才会精彩,精彩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柳永的一生融入了“浅斟低唱”,把词的精华留给了后人,他的生命是精彩的;贝多芬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用生命之曲唤醒人类,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马克思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的生命也是精彩的;焦裕禄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他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巴金说过: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小草,把它的绿色献给了春天,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干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红日,把它的温暖传递到严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

生命亦是如此!

二、课外素材

叶嘉莹:

诗书藏于心,不惧岁月衰

2016年,叶嘉莹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她被公认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在近期的《朗读者》舞台上,93岁的她气质卓越,被董卿亲切地称为“先生”。

其实她的一生尽是坎坷曲折。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从小便开始读书作词,性情敏感脆弱但不失韧性。

父亲于战乱失踪。

不久,母亲因病逝世,这一年叶嘉莹才17岁,她悲痛欲绝。

成婚后不久,由于时局动荡,她和丈夫逃到了台湾,颠沛流离。

在大女儿刚出世4个月时,丈夫突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抓捕,留下她们母女二人漂泊无依。

她52岁时,大女儿和女婿在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双双而亡。

然而,她将生活的苦难都寄托于对诗词的热爱中,她把自己悲惨的经历,全部化为一首首美丽的诗词。

古人的诗作和经历给她些许安慰,让她有力量和这个世界对抗。

在绝境中,她选择用诗词和教书来过活。

1966年,她有机会去国外教书。

后来,她为了让中国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放弃了国外大学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国,连续担任多个大学的教学工作,争取利用一切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文化。

“我只希望在传承的长流中,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叶落归根,叶嘉莹求的不是安定,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每次她的课堂学生总是爆满。

有人说,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

她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虽然身体每况愈下,但仍加大了在祖国各地讲座讲学的频率。

她说,她要做的,是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

1996年,她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拿出10万美金的退休金,设立“叶氏驮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选材感言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然而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人生就不会失去希望。

叶嘉莹一生命运多舛,磨难重重,她却用自己的坚韧与坚强,将生活的不幸化为对诗词的热爱,终于在热爱的诗词事业上绽放出生命的光华。

读柳永

梁 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比如这首已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

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

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

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读后启悟 《读柳永》中阐述了一个逆境成才的道理,但在阐述中却饱含着对逆境中成才之人的同情与歌颂。

梁衡先生的散文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他不堆砌华丽而言之无物的辞藻,他的散文已经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追求境界。

“意匠惨淡经营中”,他的这篇文章达到了文质兼备并洋溢着哲理美的境界。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钱塘自古繁华

C.参差十万人家

D.云树绕堤沙

答案 D

解析 云树:

古义,茂密如云的林木;今义,云和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

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

把杭州美景画出来。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

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

美丽的自然风景。

答案 C

解析 C项三秋:

秋季。

3.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B.“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C.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D.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赞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答案 B

解析 B项没有批判小市民的穷奢极侈。

4.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语意给以恰当排序。

①这里镶嵌着当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柳永词《望海潮》。

②在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大王峰下,坐落着新筹建的柳永纪念馆。

③一走进柳永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5米、宽2米的大型大理石碑刻。

④在柳永纪念馆展示厅里,还存放着几百件柳永的词作品影印件和复制品。

⑤这首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与毛泽东那气势磅礴、奔放苍劲的行草融为一体,可谓是锦上增辉。

⑥纪念馆门前的绿色草坪上,塑立着一座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大型铜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⑥③①⑤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很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交代春游的地点寺北亭西和水云远景,勾勒出了早春轮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2)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下列对《望海潮》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自古以来就很繁华。

这三句是概说杭州的形势和历史。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写出街巷河桥景色的美丽和住宅的雅致。

这三句描绘了杭州的旖旎风光和繁荣景象。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有深秋里山间飘着清香的桂花和仲夏季节广阔湖面上的美丽荷花。

此二句概括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白天,处处羌管悠扬;月夜,采莲人泛舟歌唱。

白发老人垂钓悠然,采莲姑娘嬉戏欢笑,真是时时一片欢歌笑语。

答案 D

解析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中的“弄晴”与“泛夜”属互文见义,意思为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女子的歌声。

D项的解说过于拘泥,忽略了这两句使用的“互文”修辞手法。

7.《望海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美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烟柳画桥”写出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都市户口的繁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写出商品琳琅满目,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的繁华。

下片从西湖的山峰、桂花、荷花等景写出杭州的美丽。

三、课外阅读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了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阑之久与怀想之深。

B.“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里点明了“春愁”的具体内容,也说明了“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生”字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C.“草色烟光”句展示了主人公望断天涯时的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阑、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D.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感染力更强了。

答案 B

解析 B项没有点明“春愁”的具体内容。

9.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表现词人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写词人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

结尾“衣带渐宽”二句陡然一转,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表现了词人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