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036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docx

分析化学复习总结题

练习题四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跃迁产生的?

C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D.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2、在下列几种常用的原子发射光谱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稳定性能最好的是哪一种?

D

A.直流电弧;B.电火花;

C.交流电弧;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3、用光栅摄谱仪摄谱时,所得的光谱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其波长的间隔分布是:

A

A.均匀等距离分布;B.长波较密,短波较疏;

C.短波较密,长波较疏;D.中间较密,两边较疏。

4、某摄谱仪刚能分辨310.0305nm及309.9970nm的两条Fe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下列的哪一组谱线?

A

A.Cr301.82和Ce301.88nm;

B.Mn325.40和Fe325.395nm;

C.Ni337.56和Fe337.57nm;

D.Si251.60和Zn251.58nm。

5、分析下列试样时应选用何种激发光源?

⑴矿石的定性、半定量分析;

⑵合金中铜的定量分析(~x%);

⑶钢中锰的定量分析(0.0x~0.x%);

⑷头发中各元素的定量分析;

⑸水质调查中Cr、Mn、Cu、Fe、Zn、Pb的定量分析。

1、直流电弧2、高压火化3、交流电弧4、交流电弧5、ICP

6、在AES分析中,谱线自吸(自蚀)的原因是:

C

A.激发源的温度不够高;

B.基体效应严重;

C.激发源弧焰中心的温度比边缘高;

D.试样中存在较大量的干扰组分。

7、分析硅青铜中的铅,以基体铜为内标元素,分析线对为Pb287.33nm/Cu276.88nm。

测定铅含量为0.020%的标准样品时,得到强度比为0.256;测定含铅量为0.040%的标准样品时,得到强度比为0.846;测定未知试样时,强度比为0.638。

求得试样中的Pb%为:

D

A.0.064%;B.0.054%;C.0.044%;D.0.034%

8、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中Fe的的含量。

取分析线对为Fe302.60nm/Si302.00nm,测得以下数据:

B

Fe的加入量(%)00.0010.0020.003

R0.230.420.510.63

求试样中Fe%为:

A.0.001%;B.0.002%;C.0.003%;D.0.004%

9、有一块光栅的宽度为5.00mm,每mm的刻痕数为720条,那么该光栅第一级光谱分辨率是多少?

对波数为1000cm-1的红外线,光栅能分辨的最靠近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差为多少?

3600;2.8nm

10、原子发射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可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练习题五

1、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原子化过程可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除残四个阶段。

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谱线干扰、背景干扰。

3、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1%的钠盐溶液的作用是B

A.提高火焰温度B.消电离剂

C.释放剂D.基体改进剂

4、在原子吸收中,使用氘灯是为了消除哪种干扰?

C

A.化学干扰B.物理干扰C.背景干扰D.电离干扰

5、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荧光)的产生机理?

B

A.能量与气态原子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B.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

C.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内层电子跃迁;

D.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跃迁。

6、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以谱线峰值吸收测量替代积分吸收测量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A

A.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小得多;

B.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和半峰宽均为一样;

C.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较大;

D.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只要中心频率一样,半峰宽大小都没影响。

7、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下列因素中,哪种变宽是主要的?

其变宽宽度是多少?

B

A.热变宽和压力变宽,宽度可达10-5数量级;

B.热变宽和压力变宽,宽度可达10-3数量级;

C.自然变宽和自吸变宽,宽度可达10-5数量级;

D.自然变宽和自吸变宽,宽度可达10-3数量级

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哪种?

其主要操作参数是什么?

D

A.氙弧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B.氙弧灯,灯电流;

C.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D.空心阴极灯,灯电流。

9、在AAS分析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什么?

C

A.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原子;

B.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离子;

C.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原子;

D.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离子。

10、在火焰AAS分析中,富燃火焰的性质是什么?

它适用于何种元素的测定?

A

A.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B.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C.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

D.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11、相对于火焰原子化器来说,石墨炉原子化器:

A

A.灵敏度高,但重现性差;B.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

C.灵敏度低,且重现性差;D.灵敏度低,而重现性好。

12、Cu原子吸收线波长为252.67nm,吸收光辐射到达第一激发态,已知gi/g0=3。

计算温度为20K和3200K时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数之比。

(17.1%,5.47×10-8)

13、平行称取两份0.500g金矿试样,经适当方法溶解后,向其中一份试样加入1.00mL浓度为5.00μg/mL的金标准溶液,然后向各份试样加入5.00mL氢溴酸溶液及5.00mL甲基异丁酮。

由于金与溴离子形成配合物而被萃取到有机相中。

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得有机相的吸光度为0.375及0.225。

求得试样中金的含量(μg/g)

(15.0μg/g)

14、用AAS测锑,用铅作内标。

取5.00mL未知锑溶液,加入2.00mL4.13μg·mL-1的铅溶液并稀释至10.0mL,测得ASb/Apb=0.808。

另取相同浓度的锑和铅溶液,ASb/Apb=1.31,计算未知液中锑的质量浓度。

(0.5095ug/mL)

练习题六

1、下列各组化合物或不同条件中,预测哪一种荧光产率高?

为什么?

(1)

二氮杂菲

偶氮苯二氮杂菲

(2)pH=3及pH=10时的苯胺pH=10

(3)

不含氯原子

2、若一种化合物能发射荧光和磷光,则该化合物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磷光发射光谱最大波长的顺序如何?

为什么?

3、下列哪种去激发过程是分子荧光发射过程?

B

A.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B.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C.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D.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

4、荧光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磷光计与荧光计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B

A.光路设计不同;光路设计不同;

B.光路设计不同;磷光计比荧光计多装有液氮的杜瓦瓶及斩波器;

C.检测器不同;磷光计比荧光计多装有液氮的杜瓦瓶及斩波器;

D.检测器不同;光路设计不同。

5、在分子荧光测量中,要使荧光强度正比于荧光物质的浓度,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D

A.用高灵敏的检测器;B.在最大的量子产率下测量;

C.在最大的摩尔吸光系数下测量;D.在稀溶液中测量。

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B

A.化学发光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致发光物质所发射的光;

B.化学发光是吸收化学反应的化学能使分子激发所发射的光;

C.化学发光是吸收光能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发光物质所发射的光;

D.化学发光是吸收外界能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发光物质所发射

练习题七

1、通常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有、、和。

其中的跃迁所需能量最大,故其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出现在小于nm范围内。

(n→π*、π→π*、n→σ*和σ→σ*;σ→σ*;200)

2、波长为0.0100nm的电磁辐射的能量是多少eV?

D

(已知1eV=1.602×10-19)

A、0.124;B、12.4eV;C、124eV;D、1.24×105eV

3、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B

A、一氯甲烷B、苯乙酮C、1,3-丁二烯D、甲醇

4、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

D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5、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种是属于可见光区?

B

A、2.0×105cm-1B、2.0×104cm-1

C、980cm-1D、50.0cm-1

6、

分子能发生n-σ*跃迁,

为227nm(ε为900)。

试问:

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样变化?

为什么?

n-σ*跃迁产生的吸收峰消失。

7、某化合物的

为305nm,而

为307nm。

试问:

引起该吸收的是n-π*还是π-π*跃迁?

为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8、以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微量镍,若配合物NiDx2的浓度为1.70×10-5mol·L-1,用2.0cm吸收池在470nm波长下测得透射比为30.0%。

计算配合物在该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

(ε=1.54×104L·mol-1·cm-1)

9、何谓生色团、助色团?

练习题八

1、一般将多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和振动,前者可分为和振动,后者又可分为、、、振动。

2、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变化的称为。

相反则称为。

3、以下四种物质中,不吸收红外光的是哪一种?

D

A、SO2B、CO2C、CH4D、Cl2

4、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A

A、3,2,4;B、2,3,4;

C、3,4,2;D、4,2,3。

5、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透光材料的是D

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

6、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能级的跃迁?

B

A、分子中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中转动、平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

7、C=C和C≡C的键力常数分别是C-C的1.9倍和3.6倍,若C-C伸缩振动的吸收波长为8300nm,试求C=C、C≡C的吸收波数。

8、关于红外光谱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光谱法只用于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B、红外光谱法中,水是很好的溶剂;

C、光电倍增管可用作红外光谱检测器;

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普通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要高。

9、试述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

(2)只有能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10、试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前者具有哪些优越性?

用迈克尔逊干涉计取代了单色器。

(1)光学部件简单,只有一个动镜在实验中运动,不易磨损。

(2)测量波长范围宽,其波长范围可达到45000~6cm-1

(3)精度高,光通量大,所有频率同时测量,检测灵敏度高。

(4)扫描速度快,可作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并可与GC、LC联用。

(5)杂散光不影响检测。

(6)对温度湿度要求不高。

11、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光源(Nernst灯和硅碳棒),吸收池(KBr盐窗),单色器(光栅),检测器和记录仪。

12、什么是Raman散射、Stokes线和反Stokes线?

什么是Raman位移?

一束单色光通过透明介质时,在透过光和反射光以外出现的光称为散射光。

当散射粒子为分子大小时,发生瑞利散射,其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

还有一系列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称为Raman散射,其强度弱于瑞利散射,对称地分布在瑞利线两侧。

Stokes线:

散射光频率小于入射光频率ν0。

反Stokes线:

散射光频率大于入射光频率ν0

Raman位移:

Stokes线或反Stokes线与入射光的频率差。

光分析总复习

1、

用线将相邻方框内相互关联的概念连接起来

空心阴极灯

W灯

Nernst灯

氘灯

直流电弧

氙弧灯

火花

ICP

硅碳棒

2、Zn原子在火焰温度下激发跃迁到亚稳态,再吸收334.5nm的光进一步激发,激发态原子辐射出334.5nm的光,此种原子荧光称为(C)。

A、直跃线荧光B、阶跃线荧光

C、共振荧光D、敏化荧光

3、由于重原子效应,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效率最低的是(A)。

A、碘苯B、溴苯C、氯苯D、苯

4、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种属于红外光区?

(A)

A、980cm-1B、4.0×104cm-1

C、5.0cm-1D、0.1cm-1

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是迈克逊干涉计。

6、原子发射线的自吸收是由何种原因产生的(D)

A.光散射B.电磁场

C.原子间碰撞D.同种元素基态原子的吸收

7、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消除电离干扰可采用的方法(B)

A.加入锶盐B.加入0.1%钾盐

C.加入EDTAD.采用标准加入法

8、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于下述哪种原因产生的?

(B)

A.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B.原子的热运动

C.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D.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9、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低干扰、高精度、低检测限和大线性范围的光源是(D)。

A.直流电弧B.低压交流电弧

C.高压火花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0、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B)。

A.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B.试样在和处吸收之差

C.试样在和处吸收之和

D.试样在的吸收和参比在的吸收之差

1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铯时,加入1%钾盐溶液,其作用是(C)。

A.减小背景B.释放剂

C.消电离剂D.提高火焰温度

12、下列化合物中,吸收光波长最短的是(B),吸收能量最小的是(D)

A、CH2==CHCH==CHCH3

B、CH2(CH2)3CH3

C、(CH3)2C==CHCH2CH==C(CH3)2

D、CH2==CHCH==CHCH==CHCH3

13、某物质在295nm处产生吸收带,应选择以(B)为光源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A、空心阴极灯B、氘灯C、钨丝灯D、能斯特灯

14、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σ键外,还含有π键,它们可产生(A)两种跃迁。

A、σ→σ*和π→π*;B、σ→σ*和n→σ*;

C、π→π*和n→π*;D、n→σ*和π→π*。

15、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C)。

A、RCOR’;B、RCOCl;

C、RCOF;D、RCOBr。

16、某共轭二烯烃在正己烷中的λmax为219nm,若改在乙醇中测定,吸收峰将(A)。

A、红移B、蓝移C、峰高降低D、峰高变高

1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可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的8种元素是As,Sb,Bi,Ge,Sn,Pb,Se,Te;为消除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原子化器的发射干扰,可采用电源同步调制系统。

18、在测定分子荧光强度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进行测量,这是由于避免激发光进入检测器干扰荧光信号测量。

19、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矿石粉末试样进行定性分析时,一般选用哪种光源为好?

(B)

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

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

20、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C)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稀土元素

C、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D、过渡金属

21、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做出重大贡献,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科学家是(B)

A、W.H.Wollarten(五郎斯顿)B、A.Walsh(沃尔什)

C、D.G.Kirchhoff(克希荷夫)D、R.Bunren(本土)

22、自旋量子数为3/2的核有几种空间取向?

取向数2I+1=4,所以3/2,1/2,-1/2,-3/2四种空间取向

23、H2O在100MHz核磁共振谱仪上1HNMR化学位移为4.80,请问用500MHz仪器时化学位移是多少?

不变,4.80

24、电磁波频率不变,要使共振发生,氟和氢核哪一个需要更大的外磁场,为什么?

19F磁矩<1H磁矩,

则当电磁波频率不变,要使共振发生,氟核比氢核需要更大的外磁场。

25、除同位素离子峰外,分子离子峰位于质谱图的最右端或质量最大一端,它是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的,故其质荷比值是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6、下列各类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最强的是(A)

A、芳香环B、醚

C、羰基化合物D、胺

 

练习题12

1、电位分析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能斯特方程是电位分析法的基础。

2、已知图示

的电池是一个自发电池,则图中右边的电极为B

A、正极,阳极;B、正极,阴极

C、负极,阴极D、负极,阳极

3、确定电化学电池阴阳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

B、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阳极;

C、电极电位高的电极是阳极,电极电位低的电极是阴极;

D、电极电位低的电极是阴极,电极电位高的电极是阳极;

4、电极发生极化时,其电极电位比起其平衡的电位来说,移动的方向是A

A、阳极向正方向移动,阴极向负方向移动;

B、阳极向负方向移动,阴极向正方向移动;

C、阴、阳极均向正方向移动;

D、阴、阳极均向负方向移动

5、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D

A、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6、离子选择性电极常用的内参比电极为B

A、一般金属基电极B、银-氯化银电极

C、铂丝电极D、甘汞电极

7、在直接电位法分析中,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D

A、与其对数成正比;B、与其成正比;

C、与其对数成反比;D、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8、以氟化镧单晶作敏感膜的氟离子选择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B

A、氟离子在膜表面的氧化层传递电子;

B、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C、氟离子穿越膜而使膜内外溶液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D、氟离子在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9、产生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

A、玻璃膜内外表面的结构与特性差异;

B、玻璃膜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

C、玻璃膜内外参比电极不同;

D、玻璃膜内外溶液中H+活度不同;

10、单点定位法测定溶液pH值时,用标准pH缓冲溶液校正pH玻璃电极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C

B、为了校正液接电位;

C、为了校正电极的不对称电位;

D、为了校正温度的影响。

11、当pH玻璃电极测量超出其使用的pH范围的溶液时,测量值将发生"酸差"和"碱差"。

"酸差"和"碱差"使得测量的pH值将是:

C

A、偏高和偏高B、偏低和偏低

C、偏高和偏低;D、偏低和偏高

12、在含有NH3的Ag+溶液中,用银离子选择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得的离子活度为:

C

A、Ag+的总浓度;B、游离Ag(NH3)+的活度;

C、游离Ag+的活度;D、游离Ag(NH3)2+的活度。

13、玻璃膜Na+选择电极对H+的电位选择系数C

,当该电极用于测定1.0×10-5mol·L-1的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1%,则应控制溶液的pH:

A、大于7B、大于8C、大于9D、大于10

14、K+选择电极对Mg2+的选择系数

当用该电极测定浓度为1.0×10-5mol·L-1K+和1.0×10-2mol·L-1Mg2+的溶液时,由于Mg2+引起的K+测定误差为:

A、1.8×10-4%B、134%C、1.8%D、3.6%

15、电池:

测得电动势为0.367V。

用一未知溶液代替上述的已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425V。

若电极的响应斜率为0.058/zV。

则未知溶液的pMg值为:

B

A、5.50B、5.00C、4.50D、4.00

16、电池组成为

移取未知Cl-试液25.00ml,加入TISAB25.00mL,测得电动势为316.2mV。

向上述测量溶液中加入2.00mL1.0×10-3mol·L-1Cl-的标准溶液,得到电动势为374.7mV,若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5mV/pCl-,则未知试液中Cl-的浓度应为多少?

(8.51×10-6mol·L-1)

练习题13

1、在恒电流电解分析中,随着电解的深入进行,阴极电位不断变 负  ,阳极电位不断变 正,要保持电流为恒定值,必须 不断提高 外加电压。

 

2、在电解分析中,析出电位越 正 的物质,越 容易 在阴极上析出;析出电位越 负 的物质,越 容易  在阳极上析出。

3、库仑分析法包括恒电位库仑分析 和 库仑滴定 ;他们成功的先决条件是  电流效率为100% 。

  

4、电解分析法包括 控制电流电解  和  控制电位电解 ;在恒电位电解分析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式是 

    。

5、库仑滴定仪的电解系统的作用是 提供一定的恒电流,产生滴定剂并记录电解时间  。

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系统的作用是       。

6、用电解法进行混合离子的分离时,电极上离子被电解析出的次序为A

A.阴极电解时,电极电位高的离子先析出,阳极电解时,电极电位低的离子先析出;

B.阴极电解时,电极电位低的离子先析出,阳极电解时,电极电位高的离子先析出;

C.不管阴极电解或者阳极电解,电极电位低的离子先析出;

D.不管阴极电解或者阳极电解,电极电位高的离子先析出

7、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为了保持工作电极电位恒定,必须D

A.保持电解电流恒定;B.保持外加电压不变;

C.保持辅助电极的电位不变;D.不断改变外加电压

8、库仑分析法的理论依据和先决条件是:

C

A.能斯特方程式和准确控制电极电位;

B.法拉第定律和准确控制电极电位;

C.法拉第定律和对待测物质的100%电流效率

D.能斯特方程式和对待测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