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4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docx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课题:

可编程控制器(PLC)电梯控制系统

 

目录

第一章电梯简介

  1.1电梯的基本分类

  1.2电梯的型号

  1.3电梯的主要参数及规格尺寸

  1.4电梯控制技术

  1.5常用交流调速电梯的特点

  1.6电梯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2.1PLC的起源与发展

  2.2PLC控制系统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2.2.1PLC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2.2.2PLC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比较

  2.3PLC控制系统的组成

2.3.1硬件的组成

  2.3.2软件的组成

  2.4PLC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PLC控制电梯的设计

  3.1电梯运行的理想曲线

  3.2电梯控制系统特性

  3.3I/O点数及其分配

  3.4电梯内部PLC编程

  3.5电梯到达楼层后的停止

  3.6电梯的开,关门程序

  3.7电梯外部操作与显示PLC程序

结束语

可编程控制器(PLC)电梯控制系统

摘要

关键词:

电梯,PLC,变频器,

 

第一章序言

1.1电梯

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应采用随机逻辑控制方式控制。

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两种控制方式:

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的信号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

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国内厂家大多采用答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用PLC控制有许多优点:

1,可靠性高,由于采取了一系类的PLC高可靠性的措施,PL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一般可达3~5万小时。

而且PLC的环境适应性也很强,它能在工业环境下可靠地工作;

2,编程简单,PLC最常用的编程语言是梯形图语言。

这种编程语言形象直观,容易掌握,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知识,便于广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掌握。

当工作流程需要改变时,可以现场改变程序,使用方便、灵活;

3,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

PLC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

一般PLC都具有自诊断、故障报警、故障种类显示等功能。

1.2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是微机技术与继电器常规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顺序控制器和微机控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作数字控制的专用计算机,自1969年针对工业自动控制的特点和需要而开发的第一台PLC问世以来,迄今30多年,它的发展虽然包含了前期控制技术的继承和演变,但又不同于顺序控制器和通用的微机控制装置,它不仅充分利用微处理器的优点来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实时控制要求,同时也照顾到现场电气维护人员的技能和习惯,摈弃了微机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表达方式,独具风格地形成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形象编程语言和模块化的软件结构,使用户程序的编制清晰直观、方便易学、调试和查错都很容易。

用户买到所需要的PLC后,只需按说明书或提示,做少量的安装接线和用户程序的编制工作,就可以灵活而方便地将PLC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用户程序的编制、修改和调试都不需要具有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

这样就破除了“电脑”的神秘感,推动了计算术的普遍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是最值得重视的先进控制技术。

PLC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PLC、CAD/CAM、ROBOT)之一,以其可靠性、逻辑功能强、体积小、可在线修改控制程序、具有远程通信联网功能、易与计算机接口、能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具备高速记数与位控等高性能模块等优异性能,日益取代有大量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记数继电器等组成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在机械、化工、石油、冶金、轻工、电子、纺织、食品、交通等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1.3电梯与可编程控制器

总之,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在计算机诞生前的几十年里,继电器控制系统为电梯控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其控制性能与自身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与适应电梯控制的要求和发展,与PLC相比较,存在质的差别。

电梯使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的时代,很难设计出质量优良的电梯控制系统,而现在,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PLC是专门为工业过程控制而设计的控制设备,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被机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

因此它已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电梯发展分类规格参数及组成

2.1概述

2.1.1电梯产品的录属关系和在人民物质生活中的作用

在我国,电梯、手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属于起重运输设备。

电梯是在垂直方向上运行的运输设备,手扶梯是在斜面上运行的运输设备。

但是电梯和手扶梯都是把人或货物从一个水平面提升到另一个水平面的起重运输设备。

随着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业得以迅速发展,大批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十几层至几十层的宾馆、饭店、办公楼、住宅楼鳞次栉比。

完全可以预想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产品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将会和汽车一样,成为重要的运输设备之一。

2.1.2电梯产品发展简史

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公元前2800年在古代埃及,为了建筑当时的金字塔,曾使用过由人力驱动的升降机械。

公元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1858年美国研制出以蒸汽机为动力,并通过带传动和蜗轮减速装置驱动的电梯。

1878年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发明了水压梯。

并随着水压梯的发展,淘汰了蒸汽梯。

后来又采用液压泵和控制阀以及直接拄塞式和侧拄塞式结构的液压梯,这种液压梯至今仍为人们所采用。

但是电梯得以兴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电力作为动力来源。

我国电梯的使用历史悠久。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告活经济的政策深入贯彻执行,随着技术引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国内建立一批合资和独资电缆生产厂,使我国的电梯工业又取得巨大的发展,我国又新颁布一批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的电梯制造标准,随着采用新标准生产的电梯批量推向市场,技术性能和质量明显提高的电梯又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和电梯业的发展,电梯工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2.1.3电梯的运行工作情况

电梯在做垂直运行的过程中,有起点站也有终点站。

对于三层以上建筑物内的电梯,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还设有停靠站。

起点站设在一楼,终点站设在最高楼,设在一楼的起点站常作为基站。

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的停靠站称为中间站。

各站的厅外设有召唤箱,箱上设置有供乘用人员召唤电梯用的召唤按钮或触钮。

一般电梯在两端站的召唤箱上各设置一只按钮或触钮,中间层站的召唤箱上各设置两只按钮或触钮。

对于无司机控制的电梯。

在各层站的召唤箱上均设置一只按钮或触钮。

而电梯的轿厢内都设置有(杂物电梯除外)操纵箱,操纵箱上设置有手柄开关或与层站对应的按钮或触钮,供司机或乘用人员控制电梯上下运行。

召唤箱上的按钮或触钮称为指令或触钮,操纵箱上的按钮或触钮称为内指令按钮或触钮。

外指令按钮或触钮发出的电信号称为外指令信号。

内指令按钮或触钮发出的电信号称为内指令信号。

80年代中期后,触钮已被微动按钮所取代。

作为电梯基站的厅外召唤箱,除设置一只召唤按钮或触钮外,还设置一只钥匙开关,以便下班关闭电梯时,司机或管理人员把电梯开到基站后,可以通过专用钥匙扭动钥匙开关,把电梯的厅轿门关闭妥当后,自动切断电梯控制电源或动力源。

电梯的运行工作情况和汽车有共同之处,但是汽车的起动、加速、停靠等全靠司机控制操作,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汽车司机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而电梯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一般电梯的司机或乘用人员只需要通过操纵箱上按钮或触钮向电气控制系统下达一个指令,电梯就能自动关门、定向、起动、加速,在预定的层站平层停靠开门。

对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电梯,司机或乘用人员一次还可以下达一个一上的指令信号,电梯便能够依次起动和停靠,依次完成任务。

尽管电梯和汽车在运行工作过程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乘客电梯的运行工作情况类似公共汽车,在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往返运行,在运行方向前方的停靠站上有顺向的指令信号时,电梯到站能自动平层停靠开门接客。

而载货电梯的运行工作情况下则类似卡车,执行任务为一次性的,司机或乘用人员控制电梯上下运行时一般一次只能下达一个指令任务,当一个指令任务完成后才达另一个任务。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层站出发到另一层站时,假若中间层站出现指令信号,一般都不能自动停靠,所以载货电梯的自动化程度比乘客电梯低。

2.1电梯的基本分类

电梯的定义为:

用电力拖动的轿厢运行于铅垂的或倾斜不大于15°的两列刚性导轨之间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

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及客流量(或物流量)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梯。

目前电梯的基本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2.1.1按用途分类

乘客电梯,为运送乘客设计的电梯,要求有完善的安全设施以及一定的轿内装饰。

载货电梯,主要为运送货物而设计,通常有人伴随的电梯。

医用电梯,为运送病床、担架、医用车而设计的电梯,轿厢具有长而窄的特点。

杂物电梯,供图书馆、办公楼、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设计的电梯。

观光电梯,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用的电梯。

车辆电梯,用作装运车辆的电梯。

船舶电梯,船舶上使用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建筑施工与维修用的电梯。

其它类型的电梯,除上述常用电梯外,还有些特殊用途的电梯,如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员用电梯等。

2.1.2按驱动方式分类

交流电梯,用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

根据拖动方式又可分为交流单速、交流双速、交流调压调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等。

直流电梯,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

这类电梯的额定速度一般在2.00m/s以上。

液压电梯,一般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齿轮齿条电梯,将导轨加工成齿条,轿厢装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螺杆式电梯,将直顶式电梯的柱塞加工成矩形螺纹,再将带有推力轴承的大螺母安装于油缸顶,然后通过电机经减速机(或皮带)带动螺母旋转,从而使螺杆顶升轿厢上升或下降的电梯。

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其动力源是直线电机。

电梯问世初期,曾用蒸汽机、内燃机作为动力直接驱动电梯,现已基本绝迹。

2.1.3按速度分类

电梯无严格的速度分类,我国习惯上按下述方法分类。

低速梯,常指低于1.00m/s速度的电梯。

中速梯,常指速度在1.00~2.00m/s的电梯。

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2.00m/s的电梯。

超高速,速度超过5.00m/s的电梯。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速度越来越高,区别高、中、低速电梯的速度限值也在相应地提高。

2.1.4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

有司机电梯,电梯的运行方式由专职司机操纵来完成。

无司机电梯,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按下操纵盘上所需要去的层楼按钮,电梯自动运行到达目的层楼,这类电梯一般具有集选功能。

有/无司机电梯,这类电梯可变换控制电路,平时由乘客操纵,如遇客流量大或必要时改由司机操纵。

2.1.5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手柄开关操纵,电梯司机在轿厢内控制操纵盘手柄开关,实现电梯的起动、上升、下降、平层、停止的运行状态。

按钮控制电梯:

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控制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常见有轿外按钮控制、轿内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信号控制电梯,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有司机电梯。

除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功能外,尚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集选控制电梯,是一种在信号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控制的电梯,与信号控制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实现无司机操纵。

并联控制电梯,2~3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辑控制,共用层站外召唤按钮,电梯本身都具有集选功能。

群控电梯,是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台集中并列的电梯。

群控有梯群的程序控制、梯群智能控制等形式。

2.1.6其它分类方式

按机房位置分类,则有机房在井道顶部的(上机房)电梯、机房在井道底部旁侧的(下机房)电梯,以及有机房在井道内部的(无机房)电梯。

按轿厢尺寸分类,则经常使用“小型”、“超大型”等抽象词汇表示。

此外,还有双层轿厢电梯等。

2.1.7特殊电梯

斜行电梯,轿厢在倾斜的井道中沿着倾斜的导轨运行,是集观光和运输于一体的输送设备。

特别是由于土地紧张而将住宅移至山区后,斜行电梯发展迅速。

立体停车场用电梯,根据不同的停车场可选配不同类型的电梯。

建筑施工电梯,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包括销齿传动与链传动,或采用钢丝绳提升),使吊笼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的机械,用以输送人员或物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与维修。

它还可以作为仓库、码头、船坞、高塔、高烟囱的长期使用的垂直运输机械。

2.2电梯的型号

随着改革开放,众多国外电梯制造厂家产品涌入国内及兴办合资、独资电梯制造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电梯型号表示方法,合资厂也沿用引进国命名型号的规定使用,无法一一列举。

总体分以下几类:

①以电梯生产厂家公司及生产产品序号如:

TOEC—90,前面的字母是厂家英文字头,为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90代表其产品类型号。

②以英文字头代表电梯的种类,以产品类型序号区分,如:

三菱电梯GPS—Ⅱ,前面字母为英文字头代表产品种类,Ⅱ代表产品类型号。

③以英文字头代表产品种类,配以数字表征电梯参数,如:

“广日”牌电梯,YP—15—CO90,YP表示交流调速电梯,额定乘员15人,中分门,额定速度90m/min。

以及其它表示方法等等。

因此,必须根据其产品说明书了解其参数。

 

上海三菱电梯公司型号:

载客电梯GPM-III、GPS-III、NexWay、NexWay-S、HOPE-II、LEHY(菱云)、GPS-CR、ELENESSA

载货电梯HOPE-IIG、HYF

观光梯HOPE-S1、HOPE-S2、GPS-III-KX2S、GPS-III-CX7S、GPS-III-HY05S、ELE-NZ10S、ELE-NZ30S、ELE-NZ31S、ELE-HY05S

自动扶梯J系列、A系列、HEP系列

自动人行道C系列

医用电梯GPS-BIII、HOPE-IIB

液压电梯HIVF、HYF

汽车电梯CIC-V

杂物电梯SD-BS

2.3电梯的主要参数及规格尺寸

2.3.1电梯的主要参数

1)额定载重量(kg):

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

2)轿厢尺寸(mm):

宽×深×高。

3)轿厢形式:

有单或双面开门及其它特殊要求等,以及对轿顶、轿底、轿壁的处理,颜色的选择,对电风扇、电话的要求等。

4)轿门形式:

有栅栏门、封闭式中分门、封闭式双拆门、封闭式双拆中分门等。

5)开门宽度(mm):

轿厢门和厅门完全开启的净宽度。

6)开门方向:

人在厅外面对厅门,门向左方向的为左开门,门向右方向开启的为右开门,两扇门分别向左右两边开启者为中开门,也称为中分门。

7)曳引方式:

常用的有半绕1:

1吊索法,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钢丝的运行速度。

半绕2:

1吊索法,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钢丝运行速度的一半。

全绕1:

1吊索法,轿厢的运行速度等于钢丝的运行速度。

8)额定速度(m/s):

制造和设计所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

9)电气控制系统:

包括控制方式、拖动系统的形式等。

如交流电机拖动或直流电机拖动,轿内按钮控制或集选控制等。

10)停层站数(站):

凡在建筑物内各层楼用于出入轿厢的地点均称为站。

11)提升高度(mm):

由底层端站楼面至层顶端站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2)顶层高度(mm):

由顶层端站楼面至机房楼板或隔音层楼板下最突出构件之的垂直距离。

电梯的运行速度越快,顶层高度一般越高。

13)底坑深度(mm):

由层底端站楼面至井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电梯的运行速度越快,底坑一般越深。

14)井道深度(mm):

由井道底面至机房楼房或隔音层楼房板下最突出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15)井道尺寸(mm):

宽×深。

2.3.2我国有关标准对电梯主要参数和规格尺寸的规定

为了加强对电梯产品的管理,提高电梯产品的使用效果,国家曾于1974年颁布了JBI435-74、JBI816-74、JB/Z110-74等一批电梯产品的部标准。

电梯的主要参数是电梯制造厂和设计和制造电梯的依据。

用户选用电梯时,必须根据电梯的安装使用地点、载运对象等,按标准的规定,正确选择电梯的类别和有关参数与尺寸,并根据这些参数与规格尺寸,设计和建造安装电梯的建筑物。

否则会影响电梯的使用效果。

 

2.4电梯的组成部件

电梯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产品,一般由机房、轿厢、厅门及井道和井底设备等4个基本部分组成。

 

1.机房

机房位于电梯井道的最上方或最下方,用于装设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选层器、地震检测仪、配线板、总电源开关及通风设备等。

当机房设在井道底部时,称为下置式曳引方式。

由于此种方式结构较复杂,钢丝绳弯折的次数较多,缩短了钢丝绳的使用期限,增加了井道承重,且保养困难,所以一般不采用,只有机房不可能设在井道顶部时才采用。

相反,机房上置式曳引方式因设备简单,钢丝绳弯折次数少,成本低,维护简单等特点,最为普遍采用。

如果机房即不可能设在井道底部,也不了能设在顶部时,可考虑选用液压式电梯,即机房侧置式。

机房结构必须坚固,防震和隔音,有足够的面积,、高度、承重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而且室内经常保持有适度的照明亮度,保持干燥清洁等。

通常有如下的规定:

1)面积一般至少为井道侧面积的2倍以上,对交流电梯,一般为2~2.5倍;对直流电梯,一般为3~3.5倍。

2)高度指机房地面至顶板的垂直距离。

对客梯、病房梯,一般为2.2~2.8m以上;对货梯,一般为2.2~2.4m以上。

3)承重能力。

机房的地板要求能承重6kPa(杂物梯为4kPa)的均部载荷。

在曳引机安装的上方,应设吊钩用于维修。

钩的承重能力如下:

对额定载重量500~3000kg的电梯,应大于2000kg;对额定载重量5000kg的电梯,应大于3000kg。

4)对于机房的设置有以下3种方式:

机房下置式、机房上置式和机房侧置式。

(1)曳引机曳引机是电梯升降的动力源,由曳引电动机、电磁制动器、减速器、曳引轮和盘车手轮等组成,通过业余绳与曳引绳轮的摩擦产生的牵引力来实现轿厢和平衡对重升降驱动装置。

按曳引电动机与曳引轮之间有无减速箱,又可以分为有齿轮曳引机和无齿轮曳引机。

有齿轮曳引机采用涡轮蜗杆减速传动。

a)曳引电动机:

根据梯形的不同,可分别采用笼型单速电动机、笼型双速电动机、笼型三速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

b)电磁制动器:

采用闭式双制动瓦块直流电磁制动器,电动机旋转时松闸,停止时制动,以保持轿厢位置不变。

c)曳引轮:

具有V形、半圆形或带缺口的绳槽轮,靠摩擦力曳引起动。

d)盘车手轮:

装在曳引电动机的后端轴上,供盘手时使用。

(2)控制柜该装置能发出指令,检测各机器的动作情况,并具有控制功能,从而使电梯能安全、稳妥、快速到达目的层。

该装置由主电路接触器、管理继电器、控制继电器、时限继电器、半导体器等组装而成。

因是精密设备,所以要防尘,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维持规定电温度。

(3)限速器限速其为电梯限速保护装置,是重要的安全设备。

当电梯超过额定速度或失控时(为额定速度的115%),限速器能发出电信号,自动切断控制电路。

如果轿厢仍然继续高速下行,此时限速器则以机械方式操纵安全钳动作,将轿厢夹持在导轨上,阻止起继续下降,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电梯上的限速器大多属于离心式限速器,由轮盘、开关、缆绳和夹钳装置构成,以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反映电梯的运行速度,常见的有甩块式和甩球式两种。

轴承、销部的磨损是误动作的主要原因,会降低安全装置的机能,故要经常检查。

2.轿厢与对重

(1)轿厢轿厢是是用来安全运送乘客及物品到目的层的箱体装置,它的运行轨迹是在曳引钢丝绳的牵引下沿导轨上下运行。

(2)对重对重又称平衡重,起到平衡轿厢的作用(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和变化的)。

对重与轿厢通过曳引绳的连接,利用曳引绳与曳引轮槽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轿厢的上升和下降。

3.厅门(层门)

厅门是为确保在候梯厅的乘客安全而设置的开闭装置,只有在轿厢停层和平层时才被打开。

4.井道与井底设备

(1)曳引钢丝绳连接轿厢与对重,驱动轿厢上下运行。

(2)导轨使轿厢和平衡对重在井道内垂直升降的导向装置。

(3)限速钢丝绳、张紧装置用以防止限速钢丝绳的松弛或摇动,把轿厢速度正确地传送到限速器的辅助装置。

(4)补偿链由于轿厢升降,轿厢侧与对重侧的曳引钢丝绳重量比随之变化。

为了修正这个变化,减轻电动机的负载,将轿厢与对重用补偿链连接起来,一般用于提升高度超过30m的电梯。

(5)终端保护装置终端保护装置由终端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缓冲装置两部分组成,终端电气保护装置由换速开关、限速开关和极限开关组成。

机械缓冲装置是指位于底坑的各种缓冲器,它们是电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措施,设置在井道底坑中且正对轿厢和对重,起作用是防止轿厢和对重冲顶撞底。

常用的缓冲器有弹簧缓冲器和油压缓冲器两种。

第三章可编程控制器

3.1可编程控制器的起源与发展

3.2PLC的体系结构

PLC实质上是一种被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和微机是基本一致的。

如下图所示:

PLC硬件的基本结构

3.3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主要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器组成。

(如下图所示)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相似,甚至与之无异。

可编程序控制器主要由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RAM和EPROM)、输入/输出模块(简称I/O模块)、编程器和电源五大部分组成。

(1)CPU模块

CPU模块又叫中央处理单元或控制器,它主要由微机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

CPU的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大脑和心脏。

它采用扫描方式工作,每一次扫描要完成以下工作:

1)输入处理:

将现场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和数据分别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

2)程序执行:

逐条读入和解释用户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控制有关的电路,完成数据的存取、传送和处理工作,并根据运算结果更新各有关寄存器的内容。

3)输出处理:

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送给输出模块,去控制外部负载。

(2)I/O模块

I/O模块是系统的眼、耳、手、脚,是联系外部现场和CPU模块的桥梁。

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

输入信号有两类:

一类是从按钮、选择开关、数字开关、限位开关、接收开关、关电开关、压力继电器等来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电位器、热电偶、测速发电机、各种变送器提供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输入信号。

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接触器、电磁阀、电磁铁、调节阀、调速装置等执行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另一类外部负载是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

CPU模块的工作电压一般是5V,而可编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