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502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周小洪《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

执笔者:

周小洪

审核人:

张建国

编写日期:

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及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教育部制定的所有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揭示价格机制的作用机理、资源配置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现实经济生活的本质,它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的基础。

本大纲是在原国家教委编写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结合最新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改编而成。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理论及其思维方式,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学会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常见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加深对市场经济的理解;

(三)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特别是静态的均衡分析方法;

(四)能独立阅读相关的经济学著作;

(五)了解微观经济学的问题和不足;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引论

本部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认识西方经济学。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由来

三、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问题

四、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五、对西方经济学应持的态度

六、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1)科学方法:

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2)假设的作用;

(3)经济模型A.循环流向图;B.生产可能性边界;C.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作为决策者的经济学家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为什么经济学家意见分歧

八、经济图形

1、一种变量的图形;2、两个变量的图形;3、坐标系;

4、坐标系中的曲线;5、斜率与弹性;6、原因和结果;

重点:

(l)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的含义。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难点:

经济模型、经济图形、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及有关基本概念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3、微观经济学鸟瞰

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3、需求定理

三、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3、供给定理

四、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4、供求定理

讨论题:

市场经济的实质

五、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的含义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六、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3、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1)弧弹性的计算;

(2)弧弹性的分类;

4、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1)点弹性的计算;

(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1)需求价格富有弹性的商品分析;

(2)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的商品分析;

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7、弹性概念的扩大

(1)供给的价格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3)需求的收入弹性

8、弹性与税收

(1)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2)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3)弹性与税收归宿

*9、蛛网模型

案例研究:

①博物馆门票的定价;

②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

重点: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供求定理。

(7)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8)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

(9)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含义。

(10)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11)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12)弹性与税收归属。

难点:

(1)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联系与区别;

(2)弹性的计算;(3)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4)弹性与税收归属

第三章效用论

一、效用论概述

1、效用的概念

2、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概述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3)消费者均衡

(4)需求曲线的推导

(5)消费者剩余

二、无差异曲线

1、关于偏好的假定:

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1)完全替代品的形状

(2)完全互补品的形状

三、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2、预算线的几种变动情况

四、消费者的均衡

1、消费者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及证明

五、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收入变化:

收入——消费曲线

4、恩格尔曲线

六、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低档物品(InferiorGoods)的替代和收入效应

4、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七、从单个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八、不确定性和风险

1、不确定性含义

2、不确定性和彩票

3、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4、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5、风险与保险

重点:

效用的含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的均衡;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难点: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边际替代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生产论

一、厂商

1、厂商的组织形式

2、企业的本质

3、厂商的目标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含义

2、两种类型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短期和长期的区别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6、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四、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2、等产量线

3、边际技术替代率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五、等成本线

六、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2、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七、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八、扩展线

九、规模报酬及其三种变化

重点:

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函数类型;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概念及其关系;等产量线;等成本线;最优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报酬。

难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五章成本论

一、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3、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2、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

三、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成本分类;

2、各短期成本曲线及其关系;

3、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由总成本曲线推导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5、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及其关系;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及其关系;

五、长期成本曲线

1、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2、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3、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重点:

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短期成本分类及其关系;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难点:

机会成本和隐性成本;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及其关系;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3、生产者剩余;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2、厂商进入或推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重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难点: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垄断

1、垄断市场的条件;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6、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

7、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1)自然垄断的含义;

(2)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方法;

二、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垄断竞争与理想产量;

6、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7、非价格竞争;

三、寡头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古诺模型;

3、斯威齐模型;

4、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四、博弈论初步

(1)基本概念;

(2)囚犯困境;

(3)重复博弈;

五、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重点:

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歧视;自然垄断;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寡头市场的特征;囚犯困境;

难点: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一、分配论概述

二、引致需求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四、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五、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六、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七、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八、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重点:

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及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及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难点: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及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概述

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2、生产要素供给原则

3、无差异曲线分析

4、要素供给问题

二、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1、劳动和闲暇

2、劳动供给曲线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三、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1、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2、土地的供给曲线

3、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4、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四、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1、资本和利息

2、资本的供给

3、资本市场的均衡

五、欧拉定理

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重点:

生产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利息的决定;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难点:

工资率的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欧拉定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2、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和实现过程

二、经济效率

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2、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标准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五、交换和生产相结合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六、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社会福利函数

1、效用可能性曲线

2、社会福利函数

3、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八、效率与公平

重点: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标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函数

难点: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垄断

1、垄断和低效率

2、寻租理论

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4、反托拉斯法

二、外部效应

1、外部效应及其分类

2、外部效应和资源配置失当

3、有关外部效应的政策

4、科斯定理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3、市场失灵

4、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

5、公共选择理论

四、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信息的不完全性

2、信息不完全和商品市场

3、信息不完全和保险市场

4、信息不完全和劳动市场

5、信息调控

重点:

垄断;寻租理论;外部效应及其分类;科斯定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市场失灵;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难点:

寻租理论;科斯定理;市场失灵;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一)教学方式

1、课堂讲解、讲授为主。

2、案例与实例分析,特别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展开课堂讨论。

3、提供相关论文和材料,布置阅读与自由阅读。

4、课堂讲授尽可能使用双语教学。

5、要求学生分组撰写论文。

(二)考核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能否灵活应用,对经济学图形分析方法的掌握。

形式可多种多样,力求做到科学化、标准化和克服死记硬背。

最后给分,参照下列三个方面;

1、期末课程考试;

2、期中测验和撰写的论文;

3、作业(包括课堂笔记、讨论)

最后成绩一般是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含期中测验、作业等成绩)占30%,本课程成绩及格者获3个学分。

(三)对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教材内容及课外参考书,并按要求完成;

2、按时完成指定的作业、论文习作并独立做好;

3、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4、按照学校规定参加考试;

5、不无故缺课。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题量

章节

主要内容

实验

课外

1

引论

2

2

10

2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及有关基本概念

3

3

15

3

效用论

2

2

15

4

生产论

3

3

15

5

成本论

4

4

15

6

完全竞争市场

4

4

15

7

不完全竞争市场

4

4

15

8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2

2

15

9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2

2

15

10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2

2

15

11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

4

15

合计

32

32

160

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初级经济学内容为框架,辅以一定的中级经济学的知识。

课程安排上,宜安排在各专业课开课之前讲授完毕。

因经济学对高等数学有关微积分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故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对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二)教学参考书

[1]经济学原理(美),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经济学(第17版)(美),保罗.萨缪尔森,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