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808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docx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

“党建工作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

申报单位:

计算机学院党委(盖章)

项目名称

红旗飘飘长征路

类别

□制度

机制

方式□方法□其他

创新

工作

情况

概述

计算机学院党委以党建90周年为契机,组织实施了“建立一个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开展二项红色足迹追寻的主题活动,开辟三条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的“红旗飘飘长征路”党建创新活动。

一、结对共建,建立一个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

在校内,与离退休老干部第七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在院内,开展师生支部、研本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研究生对本科生的标杆楷模作用;在校外,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将先进的校园文化带向社会,把先进的社会文化引入校园。

二、红旗飘飘长征路,开展二项红色足迹追寻的主题教育活动

1、中国革命党史足迹追寻。

通过红色报告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座谈会,做到历史文化与时代文化相交融。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足迹追寻。

来到结对共建单位与社区老党员们举行了学走、试拼长征行军线路图,追寻红军长征历史事件足迹。

三、红旗飘飘长征路,开辟三条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

1、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以文艺、体育、学术、科研和竞赛活动充实和丰富学生组织内涵,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和科技含量。

2、将红色文化融入服务育人的全过程

组织红色电影播放、红色之旅走访、红色歌谣传唱等系列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寝室挂牌”、“社区先锋服务中心”等活动;设立“大学生公寓社区党支部”建设,创新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3、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共建和谐社会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左键携右键,大手牵小手”活动,策划“党员先进性承诺网上签名”,组织“传承红色文化实践团”等社会实践。

为“外来娃”们开展“绿色上网行,欢乐度暑假”,为校老同志修理电脑。

通过网络视频等高科技手段,在主题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上大胆探索创新,积极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旗飘飘长征路”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努力提升主题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参与度。

创新

工作

成效

1、“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旗飘飘长征路”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努力提升主题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参与度。

2、“红旗飘飘长征路”系列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抓手、落到了实处,并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建立一个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开展二项红色足迹追寻的主题活动,开辟三条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的党建创新活动,通过结合专业特色、高科技手段运用,活动载体与形式的创新,将历史红色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赋予时代精神,有力地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了“以党建带团建带少先队”的传帮带作用。

4、学院多次荣获“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办公室2011年被评为“江苏大学青年文明号”和“江苏省教科系统工人先锋号”。

5、《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德育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此都作了专题报道。

审批

意见

红旗飘飘长征路

——计算机学院党委“党建创新工作奖”申报材料

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写就了一部壮丽辉煌的党史,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极好教材。

计算机学院党委以党建90周年为契机,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组织实施了“建立一个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开展二项红色足迹追寻的主题活动,开辟三条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的党建创新活动。

为了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党委积极组织开展校内校外、师生支部、研本支部的“结对共建”,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了做到既坚持思想引领、弘扬主旋律,又服务学生需求、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党委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通过网络视频等高科技手段,在主题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上大胆探索创新,积极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旗飘飘长征路”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努力提升主题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参与度。

《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德育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此都作了专题报道。

“红旗飘飘长征路”系列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了抓手、落到了实处,并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结对共建——建立一个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计算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党员示范岗活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的“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校内,与离退休老干部第七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在院内,开展师生支部、研本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研究生对本科生的标杆楷模作用;在校外,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将先进的校园文化带向社会,把先进的社会文化引入校园。

各种形式的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可以在校内校外开展形式更为多样、内涵更加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扩大党建带团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全面提升当

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结对共建”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了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红旗飘飘长征路——开展二项红色足迹追寻的主题教育活动

计算机学院党委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

今年是党建90周年,学院党委经讨论调研,确定了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主线、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以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旗飘飘长征路”为载体的党建创新工作思路。

1、中国革命党史足迹追寻

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大学生的最佳题材和有效载体。

今年6月,学院党委聘请结对共建单位,离退休老干部第七支部书记陈序东教授在计算机大楼208报告厅举行了红旗飘飘长征路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革命党史追寻”的红色报告会。

通过讲座,广大师生党员、积极分子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历程,从中感悟到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真谛。

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想信念。

《江帆网》对此作了报道。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足迹追寻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悲壮的史诗。

从瑞金到会宁、从会宁到延安,8万多红军经过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幸存者只剩下3万余人,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铺就了漫漫长征路。

红军长征留下的每一处遗迹都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见证,都是长征精神的最好载体。

6月上旬,学院党委带领师生党员40余人,来到结对共建单位市和平路街道金山社区,在支部共建的基础上,党建带团建,签订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

仪式后同学们将事前准备好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行军线路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指示牌和拼图,与社区老党员们举行了学走、试拼长征行军线路图,追寻红军长征历史事件足迹的“最佳党日活动”。

活动不仅加深了老党员与青年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更让大家感受和领悟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长征精神都是鼓舞和激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特别是当代青年向着美好未来胜利进军的一面旗帜。

《中国新闻图片网》、《江帆网》对此作了报道。

走出去,请进来。

6月中旬,学院党委邀请结对共建单位镇江市和平路街道京山社区党支部一行30多名党员来学校,举行了别具一格、别开生面、意义深远的追寻红军长征足迹的“最佳党日活动”。

同学们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网络视频,用电脑技术模拟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行军线路图和长征征程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活动中社区老党员、年轻的学生党员,两人一组一台电脑;视频中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行军线路栩栩如生、形象直观,充分展示了当年工

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视频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配有震撼人心的乐曲和催人奋进的重大事件讲述。

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展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技术时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学以致用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图片网》、《人民网》、《镇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红旗飘飘长征路——开辟三条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

追寻红色足迹,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文化的前提是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价值功能的接受。

90年的建党史和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特有优势,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学院党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红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引导,积极开辟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用科学发展观这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热点、焦点事件,增强他们团结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品格,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

学院党委立足新的发展形势,以文化建设为目标,打造文化育人品牌,营造积极健康、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红色文化的内化教育功能与大学生自我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成人。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月活动,实施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为核心,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建设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文化素养。

我们与离退休老干部第七支部举行了红旗飘飘长征路——传承红色文化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座谈会;开展了装机大赛、网页设计等“大学生IT科技文化节”;成立了“五颗松”等5个创业创新工作室和“CSDN俱乐部”等等。

以文艺、体育、学术、科研和竞赛活动充实和丰富学生组织内涵,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和科技含量。

三年来,学院有74人次学生荣获国家级的奖项和荣誉,1人荣获第5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CSDN俱乐部”荣获全国先进社团,创业创新工作室“举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进驻无锡市科技软件园。

艺术体操队荣获校第一名。

2、将红色文化融入服务育人的全过程

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的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红色文化倡导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学院党委坚持以教工支部带学生支部,以研究生支部带本科生支部,以党建带团建。

寓教于乐,积极组织并实施红色电影播放、红色之旅走访、红色歌谣传唱等系列红色文化传播活动,与“结对共建”单位离退休老干部第七支部开展红色文化精髓的大讨论、大辩论等等,从活动中感悟和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功能,让红色文化刻骨铭心、深入心灵。

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干部寝室挂牌”、“社区先锋服务中心”、“社区爱心工作站”、“朋辈阳光咨询屋”,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和离退休老同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流动文明寝室”、“社区先进党员工作者”评比,营造了人人赶先进、室室争文明的浓郁氛围;年级宿舍设党支部、每个楼层有党小组的“大学生公寓社区党支部”建设,创新了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区,找到了抓手,落到了实处。

将红色文化融入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明显,学院团委荣获团省委2010——2012年度“五四红旗创建单位”;“以研带本,本研结合,共同成长”的研究生支部共建模式,荣获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工作奖”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将红色文化融入社区,共建和谐社会

红色文化,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柱。

为此,学院党委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左键携右键,大手牵小手”活动,鼓励大学生们将学到的、体会到的红色文化精髓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将先进的校园文化传播至社会。

党委设立“阳光朋辈屋”,组织策划“党员先进性承诺网上签名”,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实践团”、“绿色上网,健康成长实践服务队”、“网络拥抱夕阳,共建和谐社会”等暑期社会实践。

组织师生党团员来到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指导30多名“外来娃”们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开展“绿色上网行,欢乐度暑假”活动;来到金山街道鱼巷社区青少年科普坊,“科普坊里学科普”,指导小朋友制作神舟八号、天工一号模型,培养他们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和志向;来到校离退休处(部),向为江苏大学辛勤工作、奉献一生的老干部、老同志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和预防清除电脑病毒;与镇江市文明办公室携手举办的“党员义工在行动”等等。

《新华日报》、《德育报》、《教师报》、《中国新闻图片网》、《镇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都作了专题报道,为共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红色文化的精髓,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团队精神,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红旗飘飘长征路——“建设一个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开展二项红色足迹追寻的主题活动,开辟三条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入渠道”的党建创新活动,通过结合专业特色、高科技手段运用,活动载体与形式的创新,将历史红色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赋予时代精神,有力地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了“以党建带团建带少先队”的传帮带作用。

学院多次荣获“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办公室2011年被评为“江苏大学青年文明号”和“江苏省教科系统工人先锋号”。

2011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