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892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docx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练习题近代西方人文精神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

一、选择题

1.彼得·盖伊认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B.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

C.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2.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到:

“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  )

A.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B.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4.下图为《布鲁特斯胸像》。

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

该作品(  )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5.闵采尔(1489-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宗教观:

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

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其(  )

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

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

6.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

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7.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善功称义”,认为只是信,才使人称义、使人得救。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权威,他轻视信仰外在的形式化表现,注重内心的信仰虔诚,使得信仰从外在形式变成了内在的精神自由。

这里的“他”(  )

A.掀起智者运动B.推动文艺复兴

C.发起宗教改革D.领导启蒙运动

8.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

这表明(  )

A.抨击教会引起共鸣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德国民族意识觉醒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9.马丁·路德认为:

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

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10.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了宗教内战。

1555年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在德意志取得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

A.宣扬“因信称义”,教徒众多B.符合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要求

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

11.传统观点认为马丁路德是市民阶层的宗教改革家,而人文主义者看马丁路德与教廷的对决,始而喜,继而敬,终而崇拜;后来又有研究者认为马丁路德是封建诸侯顺服的仆人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帮凶。

据此可知,关于马丁路德人物形象的认识(  )

A.因史料不足难以准确判断B.评价人物着重看其历史功绩

C.后期研究成果更合乎历史D.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形象更趋饱满

12.陈独秀说:

“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

”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D.“主权在民”

1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

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

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

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罗素写道:

“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

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

”以下对“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解读正确的有(  )

①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②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③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④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④D.②③④

15.“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启示

C.融合了自然与社会法则D.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6.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

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的人更是多达60多万人。

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③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④他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

A.②B.①②

C.②④D.③④

17.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18.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

这体现了卢梭的观点是(  )

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代议制民主

C.公意高于个人意志D.立法权应当属于政府

19.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

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A.迫求个人独立自由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20.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

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

A.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B.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

C.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D.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

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22.人类文化的世俗化与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

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义上是如此。

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

15世纪初叶,仍为共和制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呈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

……这个时期,在意大利兴起的绘画、雕刻和建筑的新形式中,可以看出对人间事物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些艺术也反映出一种日甚一日的世俗观念和新的空间观念,直到20世纪早期,它还是欧洲人的思想基础。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哲人们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的社会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地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

虽然它并没有摧毁教会制度,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思想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用一套以理性建构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不仅如此,启蒙运动促使政治和文化领袖理性地分析社会,并积极地投身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很多方面,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世俗观念”的基本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世俗观念与传统基督教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2)与世俗化相伴随的是近代化。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欧洲的世俗化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选C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说明艺术家采用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选C。

2.解析:

选C 材料强调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地区的不同,这也反映出两者的一些差异。

材料中说文艺复兴是“富庶世界……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仅仅局限于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说明宗教改革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所以C项正确。

A项错在“都”字上,材料只提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能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两者的斗争对象的问题;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3.解析:

选C根据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知当时的艺术作品仍然采用的是宗教题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可知当时文人“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项正确。

强调理性和抨击封建专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典型特征,不是文艺复兴,排除AD。

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的价值,而宗教改革的特点才是彻底否定教皇权威,排除B。

4.解析:

选B 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但《布鲁特斯胸像》是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A项错误;《布鲁特斯胸像》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表情、神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因而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17~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故D项错误。

5.解析:

选C 由材料“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可知,闵采尔强调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闵采尔的宗教改革主张虽与路德教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宗教观是在同下层民众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所主张的“没有阶级差别”也符合下层民众的呼声,不会遭到下层民众的强烈反对,故B项错误;“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的主张过于激进,不符合16世纪基督教统治之下的欧洲的时代特征,这说明闵采尔宗教改革的主张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故C项正确;闵采尔否定了《圣经》的唯一权威性,不符合“因信称义”的要求,故D项错误。

6.解析:

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对大学学术自由的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的“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信息主要强调大学的世俗化,不是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故D项错误。

故选C。

7.解析:

选C材料体现的是宗教信仰方式的改变,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故C项正确;A项与宗教信仰变化无关;B项与宗教改革无关;D项主要是批判封建政治,憧憬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8.解析:

选A依据材料中“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威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支持,说明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故答案为A项。

B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西欧识字率在增长、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德国民族意识觉醒,排除。

9.解析:

选B 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B项正确。

马丁·路德是主张将宗教秩序置于世俗秩序的管理之下,不是要使二者分离,A项错误;“可见的教会”“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体现了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的意图,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C项错误;“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表明人们仍然要信仰上帝,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不属于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D项错误。

10.解析:

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各国需求,各国封建统治者予以支持,与教廷展开军事斗争,故D项正确;“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但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资产阶级的要求,并且路德教是和封建王权合作,故B项排除;罗马教廷在西方各方面实力强大,故C项不符合史实。

11.解析:

选D从传统观点、人文主义者到后来研究者对待马丁路德的评价,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对马丁路德的研究渐趋全面、形象更趋饱满,答案为D;不同的研究者对马丁路德进行研究说明史料充足,A错误;评价人物应该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只看重历史功绩,表明评价具有片面性,B错误;C说法依据不足,排除。

12.解析:

选C材料问的是“宗教之解放”。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与上帝直接对话”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故选C。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是启蒙思想,都不能体现“宗教之解放”不选ABD。

13.解析:

选D获利、勤奋劳动、节俭等均有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即这些新教思想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因行称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4.解析:

选A根据所学可知“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它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初步建立,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同时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生。

①③说法正确,A项符合题意;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是相对论和量子理论,1916年建立的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②④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15.解析:

选B由材料中“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受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积极探索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思想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说明自然与社会法则并存,不能体现触合自然与社会法则,C错误;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启蒙思想家,故D错误。

16.解析:

选A发展洛克分权学说的是孟德斯鸠,所以①错误。

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的是卢梭,所以③错误。

对理性作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的是康德,所以④错误。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被后人誉为启蒙运动之父,有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界,所以答案选择A项。

17.解析:

选C此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内容的掌握情况。

材料中孟德斯鸠介绍了三种政体,即共和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君主专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由议会、国王和法院分别掌握,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因此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选C。

18.解析:

选A 据材料可知,卢梭反对每个人由自己来提出新的法律,主张需要政府成员来决定和推行,说明卢梭认为自由和人权并不是无限制的,至少在法律创设这件事上反对由个人意志来表达,因此反对的是直接民主,故A项正确。

19.解析:

选D 材料中强调的是启蒙运动的整体特征,根据材料中“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得出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独立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家管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所以并不仅仅是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和“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说明启蒙运动的特征是注重将核心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制度化实现,故D项正确。

20.解析:

选C 根据材料“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可知,启蒙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刺激了法国革命的狂热,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可概括为知识即美德;根据材料“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可概括为教育造就治国人才;根据材料“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可概括为人要认识自己。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可从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等方面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方面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可概括为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根据材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可概括为三权分立。

第二小问,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反封建斗争、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等方面思考作答。

(4)根据材料一可知涉及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材料二涉及的是宗教改革,材料三四涉及的是启蒙运动,综上可知,可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方面概括共同影响。

答案:

(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

体现了人文精神

(2)意见:

信仰即可得救;影响:

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3)思想:

材料三: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材料四:

三权分立。

作用:

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22.解析:

(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由“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可以分析出珍惜现世生活;由“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义上是如此。

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可以分析出鼓励正当发财致富;由“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可以分析出尊重人类活动;由“15世纪初叶,仍为共和制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呈现出一种新的市民意识,即社会责任感”可以分析出新的市民意识觉醒(社会责任感增强)。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人文主义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问,本题为开放型论述题目。

首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观点,即世俗化与近代化相互促进的关系;然后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即世俗化对近代化的推动和近代化对世俗化的推动;最后论述时要联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

(1)基本内容:

珍惜现世生活;鼓励正当发财致富;尊重人类活动(关注人间事物);新的市民意识觉醒(社会责任感增强)。

根本原因:

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要求肯定人性(人的价值与尊严)。

(2)示例:

观点:

欧洲文化的世俗化与社会的近代化相互促进。

论证:

世俗化推动近代化:

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尊重人类活动的世俗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冲击了教会神权的束缚,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产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蒙运动以理性建构的世俗价值观冲击了基督教价值观,对欧洲的社会进步产生持久影响。

近代化也推动世俗化: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欧洲人思想观念和艺术的世俗化;以理性主义为旗帜的启蒙运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文化,使欧洲人的价值观更加世俗化。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