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8929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docx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汇总(按专题分类)

专题目录

一、物质与元素

化学方程式听写

(一)

二、空气

三、非金属单质碳C

四、水和溶液

化学方程式听写

(二)

五、金属

化学方程式听写(三)

六、酸、碱、盐

七、化学与生活

八、化学实验

常错化学方程式听写(四)

九、相关计算

 

一、物质与元素

(一)1.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质量,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葡萄压榨葡萄汁,黄豆磨豆浆等。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葡萄酿造葡萄酒。

2.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主要包括:

分子:

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可在分。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生成新的分子。

离子:

得电子生成阴离子,失电子生成阳离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①。

3.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小但是占据了大部分质量,并带有正电荷。

原子核可以分解为质子和中子。

如下图②。

4.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分别是N元素,O元素;

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

O,Si,Al,Fe,Ca;

人体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

O,C,H,N。

元素符号,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意义:

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一个原子。

元素周期表:

掌握背熟前20号元素(名称,符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性原子)=原子序数

5.

⑴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宏观表现一种物质,表明该物质有哪几种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表明构成该物质一个分子的原子数。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因而具有不同化学价。

在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据此推断不同元素以什么样的原子个数比组合形成物质,也可以推断某未知元素的化学价是多少。

⑵常见元素化合价:

正一价:

氢,钠,钾,银,铵根离子;正二价:

镁,钙,钡,铜,锌,亚铁;正三价:

铁,铝。

负一价:

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负二价:

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负三价:

磷酸根离子。

注意:

标出元素化合价时,写在元素正上方,如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是正一价,应写+1,写在Na正上方,如下图③,而当写一个正一价镁离子时,应写2+,写在Mg右上角,如下图④。

⑶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100%

6.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

1)书写遵循客观事实。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均相等。

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3)若生成物产生气体,沉淀而反应物没有则应分别加上↑、↓符号。

7.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⑴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下图①

⑵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下图②

⑶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Ka,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如下图③

⑷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过程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如下图④

注意: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如三氧化二铁加一氧化碳还原。

化学方程式听写

(一)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磷在氧气中点燃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4.纯碱与稀盐酸反应

5.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的反应

6.锌粒与稀盐酸制氢气

7.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8.氢氧化铝中和稀盐酸

9.铁与氯化铜的置换反应

10.一氧化碳的点燃

出错率较高的是第1.3.4.5.8.10.

答案如下,注意红色字部分。

二、空气

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78%为氮气N2,不容于水,性质不活泼,常用做保护气体。

21%为氧气O2,性质活泼。

氧气占空气的1/5。

0.94%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0.03%二氧化碳等等。

2.

空气为混合物,相对分子量约等于29,

混合物:

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

如,纯净的空气,碘酒,白醋,自来水等。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

蒸馏水,液态氧气等。

混合物、纯净物知识结构:

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不能写成化学式,如碘酒,空气等。

纯净物

化合物如CO,Fe2O3等

单质如H2,Cu等

空气污染指数项目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PM2.5,PM10,臭氧等

造成酸雨的气体: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

氧气O2

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室制取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化学性质活泼,具氧化性,常用做氧化剂,助燃性。

考点方程式及现象:

注意:

区别烟和雾: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氧化反应:

有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般都是氧化反应,包括缓慢氧化(铁生锈)和剧烈氧化(燃烧)。

制取氧气:

工业:

分离液态空气,根据液态气体沸点不同。

实验室:

双氧水法,高锰酸钾法,氯酸钾法,

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性质:

一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

二不变,催化剂本身质量及化学性质不变。

三、非金属单质碳C

1.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应用于切割玻璃。

石墨:

黑色,较软,可以导电,用作笔芯材料。

C60:

每一个碳60分子都是有60个碳原子组成。

形似足球。

活性炭:

吸附性,吸附是物理变化。

木炭:

吸附性,可燃性。

2.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碳在氧气点燃),还原性(碳粉还原氧化铜)。

3.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对比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有毒,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无毒,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排水法收集,不用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如CO点燃,CO+CuO

不具可燃性,有弱的氧化性。

如C+CO2高温生成CO

不与水反应

与水生成碳酸CO2+H2O=H2CO3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光合作用,化肥,化工原料,

CO2的固体叫干冰。

4.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检验:

燃着的木条熄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

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熄灭。

干燥:

通入浓硫酸干燥。

不用碱石灰或者固体氢氧化钠。

四、水和溶液

1.净水的操作

沉降:

大颗粒。

过滤:

不溶性颗粒。

吸附:

不溶性和部分可溶性杂质。

蒸馏:

不溶性杂质

2.过滤的操作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嘴部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滤纸三层一端;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壁。

3.软水硬水的概念

硬水:

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水区分:

用试管各取硬水和软水等量,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泡沫丰富的为软水,不能产生泡沫的为硬水。

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常用方式:

蒸馏,煮沸。

4.水的组成

水的化学式H2O

氢气燃烧可以生成水,H2+O2=H2O

现象:

安静燃烧,放热,淡蓝色火焰,产生白雾,照在火焰上端的玻璃杯产生小液滴。

使用前需验纯。

水的电解,2H2O=2H2+O2(等号上需写通电)

记忆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解释:

正级产生氧气,负级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生成比例是2:

1

5.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面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

像水一样起溶解作用的称为溶剂。

溶质:

像氯化钠这样的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浊液:

混合形成浑浊不均一的混合物。

浊液可以分为乳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不溶物为液体,久置分层。

悬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不溶物为固体,久置生成沉淀。

乳化现象:

洗洁精洗衣粉等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混合物的现象。

6.

溶解时的热现象:

吸热:

NH4Cl等含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放热:

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

无明显:

氯化钠

7.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够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若仍能溶解则称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减少溶质形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形成饱和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饱和与否无必然联系。

8.常见计算

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需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100%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解度求出的结果是XXg,溶质质量分数求出来结果是百分数。

例题:

如知道某温度下,40g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为Ag,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求溶解度即是求该温度下,100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设溶解度为x

40/100=A/x,x=100A/40,x=2.5Ag

8.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反应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绘制于同坐标轴的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9.溶液配置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化学方程式听写

(二)

1.碳在氧气中的点燃

2.双氧水制氧气

3.铝在氧气中点燃

4.生石灰生成熟石灰/氧化钙加水的反应

5.高温煅烧石灰石置二氧化碳

6.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7.碳酸钠(纯碱)与氢氧化钙

8.一氧化碳除铁锈

9.氧化铜和稀盐酸的反应

10.铁在氧气中点燃的反应

五、金属

1.金属具有光泽,延展性,导电性。

常温下唯一为液态的金属是水银,也叫汞。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Au,导电性最好的是银Ag,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铝Al。

2.合金

某重金属加热融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后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即是合金。

根据含碳量的高低可以分为生铁和熟铁。

生铁含碳量高,熟铁含碳量低。

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韧性,塑性越差,含碳量越低韧性,塑性好。

钢是指含碳量在0.1~1.7%之间。

3.金属矿物及冶炼

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工业炼铁:

Fe2O3+CO高温2Fe+3CO

工业炼铝:

2Al2O3通电4Al+3O2

4.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O2反应,如铝在氧气中点燃的反应。

反映现象,白光,大量的热,白色固体。

方程式下图①

2)金属与酸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铁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下图②

3)金属与盐反应,金属与可溶性盐置换反应,活泼的置换出不活泼的,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下图③铁与硫酸铜,铜与硝酸银置换,下图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5.合金所含杂质计算

混合金属中某金属的纯度=纯净物/混合物总质量(含杂质)×100%

6.金属的保护

活泼金属可以与空气中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被腐蚀。

1)涂保护层,如油漆,主要是隔绝水、空气。

2)镀不易腐蚀金属。

3)改变组成结构(合金)。

7.金属铁的相关反应关系图

化学方程式听写(三)

1.氧化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2.硝酸银与稀盐酸

3.氧化钙与水

4.铁和稀硫酸

5.氢氧化铜与稀盐酸

6.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7.氢氧化钠与稀硫酸

8.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1.高温煅烧石灰石

12.双氧水制氧气

13.铝氧气中点燃

六、酸、碱、盐

1.常见的酸

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浓盐酸,无色无味,黏稠油状液体,无挥发性,有吸水性,强腐蚀性。

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将浓硫酸往水里加。

用途生产化肥农药。

2.化学性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如酸与氧化铁,氧化镁反应,与某些金属反应,如酸与镁铁锌反应,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空气中易潮解。

氢氧化钙,微溶,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下降(现阶段唯一学到)

4.化学性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5.酸碱指示剂

PH﹥7碱性,PH﹤7酸性,PH=7中性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中性条件下紫色。

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中性条件下无色。

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沾在未湿润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PH。

熟悉常见液体物质的PH。

6.盐的化学性质

盐+金属=新金属+新盐,

如铁加硫酸铜的反应,盐必须是可溶或微溶;金属单质除了钠,钾,钙;金属单质活泼性比盐中金属强。

盐+酸=新盐+新酸,

除氯化银,硫酸铜之外的盐,生成物至少为沉淀,气体,水中一种。

盐+碱=新盐+新碱,

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或微溶,生成物至少为沉淀,气体,水中一种。

盐+盐=新盐+新盐,

如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反应物都必须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沉淀。

7.常见气体

氨气NH3,二氧化碳CO2

常见的白色沉淀:

硫酸钡,碳酸钙,氯化银,氢氧化镁,碳酸钡。

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铁。

8.几种离子鉴别鉴别

铵根离子NH4+,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微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氯离子Cl-,引入银离子,如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遇酸不溶解。

硫酸根离子SO4-,引入钡离子,如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遇酸不溶解。

9.海洋中的盐类资源

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

海水经过蒸发结晶得到粗盐,重结晶得到精盐。

从粗盐中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

海水中制碱,如下图

七、化学与生活

1.化学与能源

化石燃料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高效,清洁,用之不竭。

化学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从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组成条件,两个电极浸在电解液中,两个电极活泼程度不同。

2.化学与材料

金属材料,铁,铜。

非金属材料,玻璃,二氧化硅

有机合成材料,利用化学方法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橡胶

复合材料,2种或2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复合在一起的新材料。

新材料克服单一危害,应用范围扩大。

如玻璃钢。

3.化学与环境

1)化肥,N肥,P肥,K肥,

铵态氮肥,不与碱同用,铵态氮肥遇碱放出刺激性的气体氨气。

2)农药

合理使用,减少对自然的危害。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

4.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有机物:

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有机物。

如葡萄糖。

无机物:

除了有机物就是无机物。

包括CO,CO2,H2CO3

注释: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虽含有碳元素,但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类似所以认为的规定为无机物。

食物中的有机物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⑴糖类又叫作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淀粉经酶和水的作用水解为葡萄糖,经人体消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并产生能量。

⑵油脂在小肠中分解为脂肪酸+甘油分子

⑶蛋白质+酶+水=氨基酸,在体内重新组合形成血肉毛发。

⑷维生素,调节人体功能

维生素A保护视力,夜盲症,

维生素D补钙,佝偻病,

维生素C抗化学酸,坏血病。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常量元素:

O、C、H、N、Ca等。

微量元素:

锌,铁,碘,硒。

防止重金属中毒,不吃变质食物,拒绝烟草(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远离毒品。

八、化学实验

1.实验操作

往试管里加入粉末状试剂用药匙或纸槽,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伸入水平的试管底部,后后将试管直立。

向试管内加入块状试剂用镊子,操作同加粉末。

向试管内液体试剂,用倾倒法或者胶头滴管。

2.物质加热注意事项

1)向试管中加入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持在离管口处约1/3处。

加热前应充分预热,加热时,试管应倾斜,不对他人或自己,并不时移动防止局部暴沸。

2)试管中加热固体应使试管略下倾斜,防止水汽倒流回底部引起炸裂。

3)酒精等内部酒精应装1/4~2/3,盖灭两次,不能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不能向里添加酒精,也不能用一盏引燃另一盏。

3.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使用顺序:

调零调平称量归零

注意:

使用前调平衡,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称量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易腐蚀药品如氢氧化钠应当在玻璃皿或烧杯里。

液体放在烧杯里。

砝码由大到小放置,当最小的砝码大于差量时,拨动游码调平衡。

物体重量等于砝码+游码

4.量筒的使用注意

度数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使液面稳定。

取液体时,应在液体离目标0.5~1ml改用胶头滴管补齐。

度数时做到三线合一,即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处切线。

误差分析

俯视

仰视

读数

偏高

偏低

取液

偏少

偏多

注意:

①量筒不用做反应容器,不加热或溶解物质,只量取液体。

②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一次性取液,缩小误差。

5.过滤

过滤操作注意: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

三靠:

烧杯嘴靠玻璃棒,玻璃棒靠滤纸,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

6.常见实验器材的作用及实验操作注意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搅拌,转移液体。

烧杯:

配置溶液或较大量溶液的反应容器。

锥形瓶:

较大量溶液的反映容器,气体发生装置。

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

储存装置,收集瓶不用做反映容器。

连接前注意检验是否漏气,实验后注意废液回收,用后洗涤实验器材,检验是否洗干净。

标准:

水在仪器表面,即不聚成液滴,也不成股流下。

7.气体制取

氧气O2

制取方法

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加热高锰酸钾,高氯酸钾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净化除水:

通入浓硫酸

检验,验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检验也可用使加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

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药品装入试管)

定(装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加热)

收(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

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熄(盖灭酒精灯)

氢气H2

锌粒与稀盐酸

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检验:

点燃淡蓝色火焰

使用前验纯

二氧化碳CO2

石灰石与稀盐酸,工业高温煅烧石灰石,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熄灭。

干燥:

通入浓硫酸

常错化学方程式听写(四)

1.碳在氧气中点燃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4.高锰酸钾制氧气

5.磷在氧气中点燃

6.碳酸钠与稀盐酸

7.铁与稀硫酸

8.氧化铁与一氧化碳

9.氯化钡与硫酸钠

10.氯化铜与氢氧化钠

1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铵态氮肥相关)

九、相关计算

最常见的两类,原理相同。

(一)某一种混合物样品,让你计算其中杂质所占百分含量,或者计算纯物质所占百分含量。

1.计算方法:

杂质%=杂质质量/混合物总质量×100%或者杂质%=1-(纯样品质量/混合物总质量×100%)

杂质质量或者纯样品质量获得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确定,将混合物样品加入某种试剂A,试剂A可以与杂质反应或者可以与样品反应,产生气体或者沉淀,通过收集气体、滤过沉淀,经作差法或者方程式比例关系转化,得到杂质或者纯样品的质量。

再进行下一步计算。

2.注意单位统一。

3.背好化学方程式。

(很重要!

4.例题:

纯碱样品6.2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气体2.2g。

测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CO2↑+H2O

这时候发现生成的气体只有CO2是2.2g。

参与反应的为Na2CO3。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得纯碱纯样品质量。

设纯碱纯样品质量为Xg。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244

Xg2.2g

102/44=X/2.2

X=5.1g

则参与反应的碳酸钠为5.1g,即样品中纯品碳酸钠为5.1g。

碳酸钠质量分数=5.1/6.2×100%=82.3

(同理,若求杂质质量分数,方法一样。

写出方程式,找到关键数据,列出比例式,得到结果,下一步处理。

(二)

(一)继续延伸,测反应后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反应生成物即为溶质;

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1)溶质质量计算

这时候要判断溶质来源,确定质量。

①仅由反应生成,

如上例题中加入一定质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映,最后溶质为NaCL,均由反应生成,有反应比例关系,设生成氯化钠Yg。

Na2CO3+2HCL=2NaCL+CO2↑+H2O

2×58.544

Yg2.2g

117/44=Y/2.2

Y=5.85g生成氯化钠5.85g。

②溶质两部分组成,反应生成的和原固体混合物中包含的杂质。

反应生成的由①法计算得,原混合物中杂质包含可通过混合物百分含量计算获得。

如上例题中若补充条件,杂质均为NaCL,则杂质的质量为6.2-5.1=1.1g。

由此可以确定最后溶解溶质NaCL的质量mNaCL=5.85+1.1=6.95g

一定分析清楚确定溶质是由一部分组成还是两部分组成!

2)溶液质量计算

溶液质量分好几部分,最好的计算方法是作差法。

所有参与反应物质的质量(所有加入反应容器的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气体/沉淀的质量

如上例题中补充条件,加入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

溶液质量用所有加入的总质量减去生成气体排出的质量,即6.2+100-2.2=104g。

若是生成沉淀同理。

最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套入公式即可。

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为溶质

因为在反应容器中的溶液是混合物,若加入的反应物(像例题中的盐酸)有剩余,也可以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这种比较少见,一般不考,此处忽略。

(三)总结

计算题处理要点:

1.背好化学方程式,公式。

2.常见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背熟,虽然试卷中会给出,但是你背熟了之后,会更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如CaCO3=100,NaCL=58.3,CO2=44,HCL=36.5,O2=32,SO4-=96,CO3-=60,Ca=40,CL=35.5,Fe=56,Cu=64,Mg=24等等。

3.明确参与反应物质,分析来源,确定质量。

4.判断生成的沉淀,气体是排除在体系之外,还是包含在体系之内。

5.准确计算,不要算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