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9857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docx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从考古资料看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StudyontheEconomicDevelopmentofLiaoHai

DistrictinHanDynastyBasedon

ArchaeologicalData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密级:

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史

单位年级:

政治与历史学院2010级

完成日期:

2013年4月

研究生学院

从考古资料看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文摘要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属于新开发的边疆地区,文献记载很少,研究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文献资料远远不够。

近些年来,关于辽海地区的考古遗存发掘与发现很多,这些考古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概况。

铁农具的改进、铁犁和牛耕的推广、耧播技术等方面都体现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水平;手工业在冶铁、制铜、制陶方面也发展显著。

农业、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和上升的态势为以城镇为中心的商业活动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而商业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了辽海地区农业、手工业、畜牧、渔猎经济的兴盛,各经济部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效的政治措施、良好的交通以及先进的技术都推动了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发展阶段而言,其封建经济大体与中原相当。

这一地区处于农耕、游牧、渔猎文化交汇处,是一个农耕、游牧、渔猎多种经济形态交错、并存发展的独特区域。

较之于战国、秦时落后、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两汉时辽海经济形式逐渐向比较先进、多元和综合的经济形式过渡、发展。

辽海地区周边的燕山南部地区是典型的农耕经济;内蒙古东部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辅以农耕;吉林地区以渔猎、畜牧经济为主,兼有农耕。

与这些周边区域比较,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其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

考古资料;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

STUDYONTHEECONOMICDEVELOPMENTOFLIAOHAIDISTRICTINHANDYNASTYBASEDONARCHAEOLOGICALDATA

ABSTRACT

IntheHanDynasty,Liaohaiareabelongstothenewdevelopmentoftheborderareas,fewresearchliterature,Liaohaiareaeconomicdevelopmentrelyingonliteratureisfarfromenough.Inrecentyears,Liaohairegionofarchaeologicalexcavationandfoundthatmanyofthesearchaeologicaldata,partlyreflectstheareaagriculture,handicraftindustryandcommercialdevelopment.Improvementofironfarmtools,ironplowandcattlefarmingpromotion,sowwithadrilltechnologyandotheraspectsarereflectedthedevelopmentlevelofagriculture;industryisalsosignificantdevelopmentiniron,copper,ceramics.Providesconditionsforagriculture,handicraftindustrydevelopmentscaleandtherisingtrendinthetowninthecenterofcommercialactivities,andcommercialdevelopmentandurbanprosperityandfurtherpromotetheprosperityofagriculture,handicraftindustry,animalhusbandry,fishingandhuntingeconomyLiaohaiarea,allsectorsoftheeconomyandpromoteeachother,commondevelopment.Advantageousgeography,effectivepoliticalmeasures,goodtrafficandadvancedtechnologytopromoteLiaohairegion'seconomic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stage,thefeudaleconomyingeneralandtheCentralPlainsquite.Thisareaisfarming,fishingandhunting,nomadicculturalinterchange,isauniqueregionalfarming,fishingandhunting,nomadicvariouseconomicformscoexiststaggered,development.IntheWarringStates,Qinbackward,singleproductionmodeofoperation,theHanDynastyLiaohaieconomicformgraduallytomoreadvanced,diverseandcomprehensiveeconomictransition,development.LiaohairegioninsouthernregionofYanshanisatypicalagriculturaleconomy;ineasternInnerMongolia,thenomadiceconomyandfarming;Jilinregiontohuntingandfishing,animalhusbandryeconomy,withfarming.Comparedwiththoseofthesurroundingarea,canshowtheLiaohairegion'seconomicdevelopmenthasitsdistinctivelocalandethnicfeatures.

KEYWORDS:

Archaeologicaldata;Handynasty;LiaoHaidistrict;Theeconomicdevelopment

目录

绪论1

(一)辽海地区界定1

(二)研究综述2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3

1.研究思路3

2.研究方法4

一、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5

(一)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农业发展5

1.铁农具的进一步发展5

2.铁犁和牛耕的推广7

3.耧播技术的发明8

4.谷物的种植和加工储存8

5.积肥施肥技术9

(二)两汉时期辽海地区手工业发展9

1.冶铁业的发展10

2.制铜业的发展11

3.制陶业的发展12

(三)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商业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13

1.商业的发展13

2.城镇的繁荣16

二、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原因23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23

(二)有效的政治措施24

(三)良好的交通条件26

(四)先进的技术条件27

三、辽海地区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比较29

(一)与燕山南部地区比较29

(二)与内蒙古东部地区比较31

(三)与吉林地区比较33

参考文献37

CONTENS

Introduction1

LiaohaiAreaDefinition1

ResearchReview2

TheResearchIdeasAndMethods3

ResearchIdea.3

ResearchMethods4

1.TheGeneralSitu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OfLiaohaiAreaInHanDynasty5

1.1AgriculturalDevelopmentLiaohaiAreaInHanDynasty5

1.1.1TheFurtherDevelopmentOfTheIronFarmTools5

1.1.2PloughAndCattleFarmingPromotion7

1.1.3SowWithADrillTechnologyInvention8

1.1.4CultivationAndProcessingOfStoredGrain8

1.1.5ManureFertilizationTechnology9

1.2TheDevelopmentOfHandicraftIndustryLiaoHaiAreaDuringHanDynasty9

1.2.1DevelopmentOfIronIndustry10

1.2.2DevelopmentOfCopperIndustry11

1.2.3TheDevelopmentOfCeramics12

1.3LiaoHaiAreaBusinessDevelopmentAndProsperityOfTheTownOfHanDynasty13

1.3.1CommercialDevelopment13

1.3.2TheTown'sProsperity16

2.CausesOfEconomicDevelopmentLiaoHaiAreaInHanDynasty23

2.1NaturalGeographicalEnvironmentalFactors23

2.2EffectivePoliticalMeasures24

2.3GoodTrafficConditions26

2.4AdvancedTechnicalConditions27

3.AComparisonOfEconomicDevelopmentLiaoHaiAreaAndTheSurroundingAreas29

3.1ComparedWithTheSouthernRegionOfYanShan29

3.2ComparedWithTheEasternRegionOfInnerMongolia31

3.3ComparedWithTheJiLinRegion33

Reference37

绪论

(一)辽海地区界定

据考证最早使用“辽海”之称的文献是《晋阳秋》。

《三国志》卷42《蜀志·谯周传》裴注引《晋阳秋》云: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上表推荐谯周的孙子谯秀,有“管宁之默辽海”之句。

自西晋陈寿所修《三国志》之后,历代所修正史皆有“辽海”的记载。

按照文献记载,以条目中“辽海”一词所涉及历史事件的类型可大致划分如下:

(1)在辽海地区发生战争,如《晋书》卷113载:

太和五年,“郭庆穷追余烬,慕容评奔于高句丽,庆追至辽海,句丽缚评送之。

(2)叙述辽海地区人物的事迹,如《北史》卷21《董谧传》载:

“谧父京,与同郡崔康时、广阳霍原等,俱以硕学,播名辽海。

(3)与辽海相关连的政权辖境或疆界,如《辽史》卷34载:

“辽国左都辽海,右邑涿鹿,兵力莫强焉。

(4)用于行政区划名称,如《明史》卷90辽东都司下属“定辽左卫、定辽右卫……辽海卫、三万卫”。

(5)涉及辽海与高句丽等政权关系,如《魏书》卷100《高句丽传》载:

“世祖时……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6)用于书籍名称,在《明史》卷97《艺文志二》有倪谦“《辽海编》四卷”;同书卷99《艺文志四》有硃善“《辽海集》五卷”。

从上述文献资料可知,“辽海”是魏晋以降普遍使用的地域名称,今辽宁地区至晚在东晋时就已被称作“辽海”,甚至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也就是说“辽海”之称至少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

两汉时期,沿袭了自战国、秦以来的建置,在东北的南部地区广泛地设置郡县。

其中与今辽海地区有关的是辽东郡、辽西郡、玄菟郡和辽东属国,另外右北平郡所辖的部分县治也设在今辽宁境内。

当然,两汉400年间在辽海地区的建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郡所管辖的范围、行政归属及郡县治所前后曾发生过变动。

关于西汉的辽东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

”所记18县有襄平、新昌、无虑、望平、辽阳、居就等,其所辖地区大体范围是:

北起今辽宁铁岭市以南,南到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西止今辽西的医巫闾山,东到今朝鲜境内的清川江,其中18县的治所有17县都在今辽宁地区。

西汉的辽西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下辖14县,其中有且虑、新安平、柳城、宾徒、徒河等9县分布在今辽宁境内,其余均在今河北境内。

西汉右北平郡下辖16县,置于今辽宁境内的有石城、薋、字、白狼、广成等5县,郡治设在平刚。

西汉的玄菟郡是汉武帝灭卫氏朝鲜所设置的四郡之一,初设时其郡治并不在今辽宁境内。

《汉书·地理志》记载玄菟郡下辖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3县,都在今辽宁省境内。

与西汉相比,东汉时期的辽海地区行政建置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的辽东郡仅辖11县,首县襄平仍为郡治所在地,原西汉时的东部都尉和中部都尉建置已经撤销。

东汉的辽西郡,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只辖5县,其统辖范围比西汉时明显缩小,一个较大的变化是郡治改在阳乐县,它是仅在今辽宁境内的一个县。

关于东汉的玄菟郡,《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其下统高句丽、西盖马、上殷台、高显、侯城、辽阳6县,其中后3县原属辽东郡。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的辽东属国是安帝时为了安置迁入辽西塞内的乌桓人所设立的行政机构,下统昌辽、宾徒、徒河、无虑、险渎、房县6县,其中前3县原属西汉辽西郡,后3县原属西汉辽东郡。

“辽海”这一称谓古已有之,而辽海古称的地域含义如何呢?

上述《晋书》所记“郭庆事”中,高句丽辖今辽宁东部及吉林东部至朝鲜西北部地区,说明这里的“辽海”东界直达黄海。

上文第(3)条记载的史料“涿鹿”在今河北省,辽时为南京道涿州地,可知当时辽海这一区域西面边境至今河北省域。

明朝时朝廷修筑了山海关,与长城相连,成为东北地区与中原内地一道明确的分界线,这也就成了辽海的西界。

综合以上,采陈涴的观点:

“辽海之名是山海关外,辽河流域及渤海、黄海间的广大空间之泛称,涵盖整个今辽宁省域,但并不仅仅局限于今辽宁省域。

”从现今行政区域看,本文所谓辽海地区主要包括今辽宁省行政区划的14个地级市,其中也包括与辽宁朝阳接壤的赤峰宁城及承德地区。

(二)研究综述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作为当时沟通中原内地与东北边陲以及朝鲜半岛的枢纽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研究其当时的经济发展对于了解当时东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各民族的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故此这一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备受学界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东北地区的通史、秦汉史著作中对辽海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有所论述。

近代史学家金毓黻《东北通史》关于秦汉史的部分更多着眼于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对辽海地区的经略,关于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概况论述不多。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东北史》第一卷,由于较多的使用了考古资料,关于秦汉经济史部分便充实了许多。

90年代王绵厚的《秦汉东北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量运用考古资料,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古城址、陆路水陆交通等都作了详细的考证与论述,较为全面地还原了当时东北的经济发展面貌。

2003年李志亭著作的《东北通史》和2006年佟冬主编的《中国东北史》更详细探索了两汉时期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

2009年朱诚如主编的《辽宁通史》,仅仅将辽宁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秦汉时期辽宁地方发展加以介绍。

上述这些论著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利用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族融合进行介绍,其中也多有对辽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论述。

包括张博泉与魏存成主编的《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李殿福著《东北考古研究》、孙进己编著《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秦汉至三国)等,这些著作里涉及了大量辽海地区的考古资料,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参考资料。

这些论著中取得一定成果的是关于东北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研究,包括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冶铁和制铜业等方面,研究成果较全面、系统。

另外商业方面,货币的出土和各民族贸易交流也有所涉猎。

但上述这些研究成果都是着眼在两汉时期东北地区这一广阔区域内的,仅仅就辽海或者辽宁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还不是很系统、全面。

关于辽海地区经济史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多,如阎忠的《从考古资料看战国时期燕国经济的发展》,李殿福的《从东北地区出土的战国两汉铁器看汉代东北农业的发展》,朱红斌硕士论文《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等诸多论文都从不同层面研究了辽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但涉及辽海地区经济发展及发展原因的研究仅从某些方面、某些角度的考察,并未具体深入、系统地展开,而且从考古资料的角度探索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原因,且与周边区域经济水平对比,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论文在充分运用考古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从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入手,通过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等各方面资料来概述这一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当时的辽海地区农耕经济、游牧经济和渔猎经济并存交错,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形态。

其次,从自然地理环境、采取的政治措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先进的技术条件等因素分析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辽海地区处于农耕、游牧、渔猎文化交汇处,当时政府推行设郡置官、盐铁官营、屯戌拓边等一系列有效的政策,而且辽海地区交通发达便捷,再加上先进的耕作、储藏加工、冶炼铸造等技术,这些因素推动着辽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最后,将辽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周边的燕山南部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比较,通过分析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形态不同来进一步说明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2.研究方法

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两汉时期,辽海属于新开发的边疆地区,人们关注不够,文献记载很少。

研究“辽海”经济仅靠文献资料远远不够,因此要充分利用考古资料。

近些年来,关于“辽海”地区的考古发掘与发现很多,充分利用考古资料来说明当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概况,并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相互引证,更具有学术价值。

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

将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燕山南部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做比较,可以看出辽海地区是一个农耕、游牧、渔猎多种经济形态发展的独特区域,从而进一步论述辽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地方自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国富民强,一派繁荣的景象。

本文根据考古资料从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两汉时期辽海地区农业发展

辽海地区农业的起源当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以前的辽河流域阜新查海和沈阳新乐遗址中,已经发现有耕作沟渠和谷物遗存。

辽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当兴起于青铜时代。

在1987年清理发掘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大嘴子青铜时代遗址中,已经明确发现了粳稻和高粱遗物。

这就将辽海地区高粱栽培的历史提前了一千年,说明了农业谷物种植栽培的悠久历史。

两汉时期,辽海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各个经济部门中,农业的发展最为迅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最为显著,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铁农具的进一步发展

汉代铁农具的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铁农具的发现数量大、种类齐全;二是铁农具的改进。

前者表明铁农具的普遍推广,后者表明铁农具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创新。

首先,从已经发现的两汉铁制农具看,数量较大、种类齐全,使用比较普遍,这点从发现的两汉铁农具遍及辽海各地区可以体现出来,现简单列举如下:

遗址或墓葬名称

发掘时间

出土器物

文献

海城大屯汉代遗址

1953年

有镰、鹤咀形锄各1件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1期文物报导

鞍山市孙城子汉代古城址

1956年

有铁铧、铁、刀和五铢钱等遗物

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史迹资料》,内部资料1962年编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

1955年

出土农业生产工具有164件,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铁铧3件、26件、铲4件、锸4件、三齿耙1件,除草用的锄26件,收割用的镰和掐刀34件。

李文信: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朝阳市南袁台子西汉柳城县旧址

1979年

有、锛、锸、凿等。

朱贵等:

《在朝阳发现汉代柳城县治遗址》,《辽宁日报》1979年5月21日第1版

辽阳唐户屯石棺墓

1954年

有一字形锸、环首刀、铁镞

沈欣:

《辽阳唐户屯一带的汉墓》,《考古通讯》1955年第4期

辽宁凌源安杖子古城址

1979年

发现各种铁制工具,如锄、锛、锯、斧和先进兵器戟、剑、镞以及甲片等。

李恭笃、高美璇:

《辽宁凌源安杖子古城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6年第2期

辽宁锦西邰集屯三座古城址

1993年

铁制生产工具有、铲、臿、锄、凿、锥等。

最多,形体略小,范棱不显。

朱永刚、王立新:

《辽宁锦西邰集屯三座古城址考古纪略及相关问题》,《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辽宁省抚顺市莲花堡遗址

1957年

出土大批铁器,出土铁农具80余件,仅就有60件,另有锄2件,镐1件,镰2件,掐刀(收获用)3件。

王增新:

《辽宁省抚顺市莲花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6期

奈曼沙巴营子古城遗址

1973——1974年

其是西汉辽西郡文成县旧址,出土铁器达825件,在这些大量铁器中有、锛、锄、铲、镰等。

李殿福、段一平:

《奈曼沙巴营子战国古城发掘报告》,见孙进己编《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表1—1:

辽海地区发现的铁农具

从上述列举的遗址来看,辽海出土的两汉铁制农具多集中在辽西、辽东地区,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海城县、台安县、辽阳市、朝阳市、抚顺市等地。

这与历史上燕、秦、汉三代在辽海地区行政设施所管辖的地域是相符的。

这些铁制农业生产工具,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很齐全,在辽海地区的使用分布也更广泛、密集,很好地说明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情况。

其次,汉代的铁农具与战国相比较,已有明显地改进。

我们以表格中奈曼沙巴营子古城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为例加以阐述。

遗址出土的铁最多,有燕、秦至西汉前期文化层中出土的铁,一般形体较大,长9至16厘米,面宽7厘米,厚2至3.8厘米。

西汉后期遗址中出土的铁,形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