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99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

一、字意

(1)通假字

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

2.为天下唱。

(唱通倡)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

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二、词语归类

(1)实词总结

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

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

”(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

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

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

1、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

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

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3、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4、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5、陈胜为起义军制定的策略口号是: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6、提出这一口号目的是为了: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7、为什么陈胜认为提出这一口号就可以“宜多应者”?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②“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8、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

鱼腹中书篝火狐鸣

9、这样的舆论准备是为了什么目的?

“威众”

10、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

“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隆中对》

一、字词

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古今异义词

  遂用猖蹶古意:

失败今意:

嚣张

  凡古意:

总共今意:

平凡

  孤古意:

古代王侯的自称。

这里是刘备自称。

今意:

孤单

  遂用猖獗用古意:

因此今意:

使用

  将军宜枉驾顾之顾古意,拜访。

今意,照顾、看。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古意,大概。

今意,危险、输。

(百战不殆)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古意,一天天。

今意,太阳或日子

  抑亦人谋也抑古意,而且。

今意,压抑,或者

  句式:

  ⑴判断句: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此用武之国。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⑵省略句:

君与俱来。

  ⑶倒装句: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义著于四海。

  ⑷递进复句: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⑸被动句:

贤能为之用。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箪食壶浆:

箪,用竹器盛,

  壶,用水壶盛。

  信义著于四海:

信,讲信用。

  ②名词作状语:

  西和诸戎:

西,向西。

  南扶夷越:

南,向南。

  外结好孙权:

外,向外。

  内修政理:

内,向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③名词作形容词:

  思贤如渴:

贤,有才能的。

  一词多义:

  ①信:

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伸张

  ②因:

因屏人曰——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

  ③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竟然

  ④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

诚如是——如果

  ⑤已:

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已历三世——已经经历了三代。

  ⑥谓:

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说

  ⑦然:

谓为信然——这样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贤能为之用——利用此用武之国——运用

  ⑨为:

好为《梁父吟》——唱,谓为信然——是,以弱为强者——成为,变成,贤能为之用——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⑩以:

以弱为强者——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

二、翻译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三、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

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

摆了哪些事实?

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

结论是什么?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

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

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7、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

为什么

《唐雎不辱使命》

一、字词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寡人谕矣(谕通“喻,知晓,明白)

3.仓鹰击于殿赏(仓通”苍“,苍鹰,猛禽)

4.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

一词多义:

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2个)出使

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用,拿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君为长者------把

于:

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引出动作的地点

词类活用:

以大易小------大,小都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大的地方和小的地方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果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

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古今异义: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古:

交换,今:

容易,但现在也有这个交换的意思,不常用,一般在成语里保留了这个意思。

虽然------古:

即使这样,是两个词;今:

表示让步的关联词。

这个肯定是古今不同。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古:

于是;今:

因为、原因、根据、因袭。

其实因在古代意思很丰富,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词多义。

但现在确实没有于是这个意义了。

非若是也------是,古:

这样;今,表判断的动词。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尝,古:

曾经;今:

尝试。

二、翻译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三、问题

4.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5.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

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6.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

他有什么反应?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

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

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9.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10.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曹刿论战》

一、字词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古义:

参与今义:

中间,空隙)

  2.小大之<狱>(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

虚报夸大今义:

增加)

  4。

必以<信>(古义:

言语真实今义:

诚信)

  5.<牺牲>玉帛(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今义:

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轻视)

  7.<可以>一战(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能,行)

  8.<再>而衰(古义:

第二次今义:

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

  9..必以<情>(古义:

实情今义:

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古义:

类 今义:

同一家族的人)

【一词多义】

1故:

公问其故:

原因故逐之:

所以

  2从:

民弗从:

服从,顺从战则请从:

跟随

  3其:

其乡人曰:

他的,指曹刿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军

  4何以战:

凭借 必以信:

按照

5曹刿请见:

请求 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

二、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三、问题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

5.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7.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8.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9.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出师表》

一、字词

通假字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古今异义

  出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否┃恶,坏,批评┃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猥┃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众多

  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振奋┃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偏袒和私心┃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平民┃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谨慎┃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眼泪┃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效┃实现┃效果

  不宜异同┃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1不同;不一致。

2引申为反对。

3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速度快

  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

  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整数后面的零头)

一词多义

为:

 俱为一体(是)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以: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

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

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

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终善者。

 奸: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

终善:

形容词做名词,终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

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

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

形容词做动词,评价人物好坏。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这

  译文: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倒装句

  3、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壮语,壮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陈述句:

于诸侯不求闻达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陈述句: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5、受任于败军之际

  “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

  陈述句:

于败军之际受任

  6、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

  陈述句:

于危难之间奉命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

  译文: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臣”。

译文:

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二、翻译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性行淑均。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问题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最关键的是哪一条?

这些建议表达了他怎样的政治愿望?

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这篇表文仅仅是提出一些建议吗?

还写了哪些内容?

从内容上看,你认为课文分为几部分?

3.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5.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

(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6.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

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7.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8.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A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     。

    B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      ,      。

10.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11.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

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12.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1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15.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公输》

一词多义

  ①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是。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

以牒为械当作。

  ②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入见。

  ③类:

不可谓知类动词,事理, 为与此同类名词,种类,

  ④子:

子墨子闻之子(第一个)夫子,子(第二个)尊称。

 愿借子杀之子,您

  ⑤说: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说,陈述,解说

  ⑥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⑦之: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种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⑧起:

起于鲁出发、动身 子墨子起,再拜起身

  ⑨以:

将以攻宋凭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 以牒为械用

  ⑩于:

于胡不见我于王向  今有人于此在  起于齐从

  ⑾争:

争有所余:

动词,争夺 知而不争:

动词,争论

  ⑿已:

然胡不已乎停止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⒀方:

荆之地方五千里:

、方圆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边,一面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

“拒”“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已持守圉之器"圉"通“御”;抵挡

  争而不得“争”通“诤”;劝阻 

古今异义

  再古义:

两次今义:

又一次

  所以古义:

用来....的方法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地方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领土,土壤

  虽然古义:

虽然如此今义:

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

词类活用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之”。

“使动用法”,是“使之满”的意思。

文言中,很多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除“使动用法”之外,还有“意动用法”,例: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用为动词,是“以……为苦”,即是“认为……苦”的意思。

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

将以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

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省略主语

  例句:

于是见公输盘省略主语楚王(墨子)

  译文: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例句:

“宋何罪之有?

”,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

宋有何罪

译文:

宋国有什么罪呢?

二、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2、请献千金

3、吾义固不杀人

4、子墨子起,再拜

5、宋何罪之有

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7、义不杀少而杀众

8、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9、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10、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11、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1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1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5、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6、吾请无攻宋矣。

三、问题

1、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

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答: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墨子的前往劝阻,体现了墨子什么思想?

答:

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

3、公输盘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装点自己又掩饰不住傲慢,心理发虚又仗势欺人,阴险。

4、墨子说“请献十金”的用意是什么?

答:

激怒公输盘,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话。

5、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答: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结论:

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6、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目的什么?

 墨子巧设了三个生动的比喻,其目的是什么?

答:

“今有人于此…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7、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答:

通过对比和类比。

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8、文中墨子劝阻楚王放弃攻宋这一情节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类比的方法。

⒃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

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

 答: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

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9、“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⒇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答: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10、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

为什么?

答:

是的。

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

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

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

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