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171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 考点达标训练 41 生命科学实验.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基础复习考点达标训练41生命科学实验

考点达标训练41 生命科学实验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2015·浙江丽水)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的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若要使细胞的像在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

A.左下方 B.右上方

C.正上方 D.正下方

2.(2015·浙江台州)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3.(2014·浙江宁波)用显微镜观察人体血涂片的永久装片时,在视野内能清晰地看到有许多红细胞,却没有比红细胞更大的白细胞。

若要继续寻找白细胞,最合理的操作是(  )

A.换用大光圈 B.移动装片

C.换用高倍物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第4题)

4.(2014·浙江金华)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所示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________(填编号)。

(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制作临时装片和绘制生物图

5.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6.(2015·黑龙江)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问题:

(1)在擦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_。

(2)观察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________。

(3)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________移动。

(4)如果目镜是“10×”,物镜是“10×”,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7.(2014·浙江金华)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8.(2015·浙江金华)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

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8题))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9.如图所示是小梅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操作过程:

(第9题))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

②用铝箔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

③4h后,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

④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当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片。

⑤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⑥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24h的目的:

将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_____运走耗尽。

(2)此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10.(2014·浙江金华)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10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科学的是(  )

培养皿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温度/℃

23

23

23

5

发芽数/粒

89

0

90

0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11.(2015·辽宁营口)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下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

编号

玉米种子

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

(其他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1

2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25℃

2

2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5℃

3

2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25℃

4

20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25℃

(1)以上四组培养皿中种子能萌发的是________号,则其萌发所需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的____________。

(2)1号培养皿和3号培养皿的对照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种子而不放1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结论为: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1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第12题))

A.①变蓝,②变蓝 B.①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13.某同学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min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min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min

变蓝

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探究激素的调节作用

14.某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如表是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

组别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作任何处理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停止发育

正常发育成青蛙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甲组后来又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蝌蚪又能继续发育。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

B.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能影响蝌蚪的发育

D.乙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15.(2015·浙江丽水)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他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组别

小白鼠

状况

数量/只

起始血糖浓

度/(mmol/L)

4周后血糖浓

度/(mmol/L)

健康

10

3.85

3.94

患糖尿病

10

19.46

19.00

患糖尿病

10

18.62

10.12

请回答:

(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  )

A.用仙人掌来研究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B.用燕麦胚芽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C.用菜豆种子来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17.下列是小朋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分析回答:

(第17题))

①用洁净的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④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液滴,用镊子展平;⑤染色;⑥盖上盖玻片。

(1)请改正操作步骤中的两处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获得较大光圈,必须调节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在规范操作下,小朋同学看到的图像应该是图乙中的________。

18.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18题))

(1)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____________。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________叶。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9.小明学习了“消化和吸收”后,对“唾液和淀粉经吞咽后进入胃中,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感到困惑。

通过老师的帮助,他查阅书籍获得以下资料:

pH是指溶液的酸碱度,蒸馏水的pH为7(中性),唾液的pH为6.6~7.1(近中性),胃液的pH为0.9~1.5(酸性)。

同时配出pH为1的盐酸溶液(酸性)。

据此,小明作出“pH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加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不加

加pH不同的溶液

2mL

蒸馏水

2mL

盐酸

2mL盐酸+

1mL蒸馏水

加等量的淀粉糊

2mL

2mL

2mL

水浴

37℃,10min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观察实验现象

A

B

C

请分析回答:

(1)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试管________是对照组。

(3)实验结果A为______________(填“变蓝色”或“不变蓝色”)。

(4)试管丙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结果C为变蓝色,B为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20.(2014·浙江衢州)为探究“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某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不同温度条件对三种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发芽箱内温度条件

平均发芽率/%

紫薇3号

紫薇4号

大绿盖

第1组

恒温30℃

11

14

5

第2组

恒温20℃

8

12

7

第3组

在20℃~30℃之间变化

80

87

85

实验二:

三种茄子幼苗在晴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第20题))

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温度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3)由实验二推知:

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____________。

21.(2015·浙江宁波)2015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

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

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

(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第21题))

  组别

 现象 

日期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至

恰好破坏图乙

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

与第二组等大

5月13日

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

5月17日

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

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

5月21日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2mm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__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种子的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这是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

破损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

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22.(2014·浙江宁波)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的新陈代谢是否有促进作用,装置可以满足实验所需的条件。

实验步骤如下:

(第22题))

①将数只生理状况相同、健康的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放入两个装置中饲养。

②甲组喂食普通饲料,乙组喂食等量的添加甲状腺激素的同种饲料,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两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

(1)两个实验装置中红色液柱都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有乙组小白鼠的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较大,由此得出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序

错因分析

等级评定

考点达标训练41 生命科学实验

1.B2.C3.B4.

(1)⑤ 

(2)C5.A6.

(1)生理盐水 

(2)物镜 (3)左下方 (4)1007.D8.C9.

(1)有机物(或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淀粉是它的一种产物10.B[通过甲、丙对照,发现有无光照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通过甲、乙对照,证明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甲、丁对照,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故A、C错误,B正确。

乙、丙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水分和光照,不能形成对照,故D错误。

]11.

(1)1 胚乳 

(2)水 (3)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12.B13.D14.A15.

(1)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在四周内不能降到正常水平16.A[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蒸腾作用不明显。

]17.

(1)把生理盐水改成清水 先盖上盖玻片后染色 

(2)③ (3)A[

(1)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而不是生理盐水;先盖上盖玻片后染色,所以⑤⑥的顺序颠倒。

(2)显微镜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物镜转换器,③是遮光器,④是反光镜。

光圈在遮光器上,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获得较大光圈,必须调节图甲中的③。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近似长方形,所以在规范操作下,小朋同学看到的图像应该是图乙中的A。

]18.

(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二氧化碳 (3)叶绿素 甲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5)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须先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2)在实验甲、乙两装置中,甲装置内是清水,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乙两装置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而脱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甲。

(4)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比较甲与乙,甲遇碘变蓝,乙遇碘不变蓝,可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甲与丙,变量是光,比较甲与丙,甲遇碘变蓝,丙遇碘不变蓝,可得出结论: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5)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时间,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19.

(1)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2)甲 (3)不变蓝色 (4)盐酸的作用 (5)变蓝色[

(1)由实验方案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在胃酸的影响下,唾液还能继续对淀粉的消化发挥作用吗?

(2)、(3)甲和乙的变量是pH,所以甲是对照组,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影响,甲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唾液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变蓝。

(4)试管丙加盐酸溶液,37℃水浴,10min后,滴加碘液,C中现象为变蓝色,此组实验排除盐酸的作用。

(5)B、C都变蓝色说明pH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20.

(1)在20℃~30℃之间变化 

(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3)变小[

(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在20℃~30℃之间变化。

(2)由实验二中茄子幼苗生长曲线图可知,在11~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3)光合作用需要水,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变小。

]21.

(1)胚轴 

(2)剩余的子叶仍能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 水分[

(1)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第二组种子胚轴被破坏,无法正常发育。

(2)子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种皮破损,还能有利于吸水。

]22.

(1)左 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使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2)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

(1)一段时间后,两个实验装置中红色液柱都向左移动,这是因为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使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造成液柱左移。

(2)生物的新陈代谢快,呼吸作用就强;装有乙组小白鼠的装置中红色液柱的移动距离较大,说明乙组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强,新陈代谢快,由此得出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小白鼠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