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3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家为了支持远洋渔业的发展,1985年起,给予远洋渔业许多优惠政策包括自捕鱼免税配额进口。

持有自鱼配额入关的海关只监管,不作海关进口统计,视作非贸易进口,上海二个远洋渔业公司每年自捕鱼进口4万吨左右。

  实施自捕鱼配额进口制度使我国远洋捕鱼船队在国外生产水产品的过程中,进口适稍供应国内市场的冷冻水产品,为解决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做出一定的贡献。

自捕鱼进口一部分直销上海,另外一部分扩散到内地。

  通过冷库调查进口冷冻水产品,主要品种为带鱼、黄鱼、北极虾、黄姑、白姑、鱿鱼、鳓鱼、鲳鱼、海鳗、什鱼等,例如进口海鳗是上海春节期间畅销鳗鲞的主要原料,因此这些品种对满足上海居民菜篮子起了一定作用。

  3、从外地进口转入上海的鲜活水产品品种数量分析

  目前上海水产品通过多种进口渠道,进入上海各级水产品批发市场、超市或集贸市场。

特别上海鲜活水产品市场有许多进口高档鲜活水产品,多数是从外地进口转入上海。

其中高档水产品主要供应上海餐饮业,有一部分价格适宜的鲜活进口水产品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经对鲜活市场调查以及向部分水产经营者采访调查,估计1997—1999年期间全市鲜活水产品主要进口品种和每年平均上市数量如下:

  ⑴、龙虾:

产自澳大利亚,每年大约390吨,其中有50%上海地销,其余转销南京、杭州、成都、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

  ⑵、黄帝蟹:

上海年销约20吨,产自澳大利亚。

  ⑶、宾朗蟹:

上海年销约5吨,7—8月主销。

  ⑷、象鼻蚌:

年销约250吨(每天进30箱),四季常销,产自加拿大、美国。

  ⑸、珍宝蟹:

年销约50吨,产自加拿大,四季常销。

  ⑹、老虎蟹:

年销约3—5吨,产自泰国,主销7—8月。

  ⑺、草虾:

年销量较大,每天约有7吨,年销2500吨。

50%来自泰国。

  ⑻、其它龙虾:

新西兰龙虾(牛虾)、古巴小龙虾(100—150克/只),年销约10吨。

  ⑼、甲鱼:

泰国每天进4吨,中国台湾2吨,年销约2000吨。

  ⑽、三文鱼:

年进口约300吨(冰鲜),来自加拿大100吨、挪威200吨。

  ⑾、石斑鱼:

土斑鱼、老虎斑、老鼠斑、东星斑、西星斑、青石斑鱼等,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年进口约10吨。

  每年约5500吨进口高档鲜活水产品从外地进口转入上海市场。

  

(二)上海水产品出口分析

  从宏观上说,水产品出口的增加,开拓了国际市场使上海的渔业企业发送经营环境,提高经营和赢利水平,达到创汇,为上海渔业经济可持续发慌提供战略保证。

  上海渔业生产中,有的水产品是适销国际市场的,出口带动的经济效益,为进口必要的渔业物资和技术创造了条件。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等原因,目前上海出口的物质基础减弱,但是凭借上海远洋渔业和水产加工等方面的优势,水产品出口还具有一定的规模。

  1、海关出口统计分析

  根据上海海关统计,1996—1999年,上海年水产品出口数量基本在2--2.6万吨之间,出口金额在5000万美元左右。

上海市水产品出口分类主要是鲜活冷冻水产品出口:

上海年平均有2--2.5万吨出口量,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这些鲜活冷冻水产品大部分不是上海本地生产的。

  2、上海水产龙头企业的外贸出口成绩显著

  上海有一些水产品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将水产品的产供销、贸工渔有效连接,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在水产品出口方面成绩显著。

  上海水产总公司是上海一家大型水产品外贸龙头企业。

总公司有下属子公司10余家,经营广泛,并在海外有合资、合作企业和海外办事处10多家。

如上海远洋渔业公司拥有6艘捕捞加工船,能将捕捞水产品直接在船上加工成鱼片、鱼籽、鱼糜、鱼段、鱼粉等制品然后由运输船运回国内和直销国际市场。

1998—1999年出口各类水产加工制品约1万吨,取得了较好的利润和外汇收入:

又如,上海好好食品厂有2份水产品质量证书,美国的HACCP和欧盟食品许可证。

1999年和2000年均出口2000多吨加工水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德国等,在水产品加工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3、除了海水产品外,部分养殖水产品有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

  上海历史上水产出口优势在于海水产品,但是,目前部分养殖产品也有一定的创汇能力。

  

(1)上海观赏鱼出口,值得引起重视

  上海观赏鱼有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1996—1998年,上海年出口金额为121万美元、96万美元、79万美元,分别占上海水产出口金额(不包括水产加工品、鱼粉)的2.1%、20%、1.75%。

年出口观赏鱼300万尾主要销往美国,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从品种上分析,以金鱼为主,目前也有数量不多的锦鲤和热带鱼等出口。

上海出口经营者个体者为多,其他经济类型的比较少。

  

(2)上海活鳗鱼出口

  1996—1998年,上海年出口金额各为281万美元、344万美元,204万美元,年出口数量分别为224吨、322吨、208吨,主要销往日本。

以1998年为例,出口到日本(占95%)、韩国(4.8%)。

  (3)上海大闸蟹出口

  大闸蟹(中华绒螯蟹、河蟹),1996—1998年,上海年出口金额各为236万美元、211万美元、171万美元,年出口数量分别为60.4吨、63.3吨、56.2吨。

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我国香港,还有我国澳门、台湾、美国、韩国等。

以1997年为例,出口到日本占46%、新加坡占8.3%、我国香港40%。

每年8—11月大闸蟹出口订单较多,规格要求大、品质好,基本都是空运出口。

  上述养殖产品中,观赏鱼产自上海的比较多,其它出口水产品大部分不是上海本地生产的,上海主要做出口代理。

但是,上述几个养殖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让我们知道了上海“创汇渔业”的方向可以给上海渔业结构调整带来思考。

  4、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现状综述

  进口方面:

上海和外地通过上海海关进口,以及外地进口和自捕鱼进口等多种进口方式,使进入上海市场的食用进口水产品总量达到7—8万吨(不包括鱼粉),其中约1万吨进口鲜活水产品、5—6万吨进口冷冻水产品,还有一部分进口冷冻小包装和罐装水产品。

这些进口水产品大部分是上海市场透销品种,弥补了上海市场水产品的数量和品种的不足,大约是上海全年水产品消费总量的15%。

食用水产品的进口极大地丰富了上海水产品的市场供应,一些高档进口水产品透用餐饮业的需要,另外一些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日常消费的必需品。

进口的鱼粉属非食用水产品,目前上海每年进口3万吨左右,满足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各色养殖业发展的需要。

  出口方面:

上海通过多渠道方式,年出口总量在2万吨左右,其中上海远洋渔业每年约有1万吨加工品出口到日本、欧美等地区由于上海水产品生产数量与品种可供出口的不多,本地水产品出口的数量会不断减少。

从上海的特点来观察,直接把上海生产的水产品出口,不是上海出口的强项,主要是以代理出口为主。

观赏鱼、鳗鱼、大闸蟹等产品也有一定的创汇能力,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上海水产加工品的出口是非常有潜力的,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加以开发。

  上海具有口岸优势,使水产品进出口呈多渠道的复杂局面,还要作深入的探究。

  二、上海水产品进出口面临的问题

  上海在发展水产品外贸的同时,面临许多问题。

上海经营水产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没有一个部门能完事地、确切地把握水产品外贸的动向,影响了上海水产主管部门对水产品进出口的宏观调近代和引导。

  

(一)上海水产品出口问题

  1、上海水产品出口下降

  1996-1999年,上海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7.8%和36.8%,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说明上海水产品出口竞争能力下降;

出口金额下降的幅度远大于出口数量的跌幅,说明出口效益不佳特别是上海加工水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50.7%和72.5%。

  2、上海出口占上海海关比重下降,外贸代理缺乏活力

  对比上海海关的水产品出口数据,可以知道,1996—1999年,上海水产品出口数量所占比重从35%下降到23%,金额所占比重从34%下降到18%。

在上海海关水产品出口量值不断上升的同时,上海水产品出口所占海关比重却下降,说明上海水产品外贸优势有所减弱,外贸代理缺乏活力。

  3、部分冷冻水产品出口价格下滑,出口形势严峻

  对上海海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1996—1998年部分冷冻水产品出口价在下滑。

例如,冷冻鱼、墨鱼、鱿鱼、章鱼出口价格分别下降5.7%、9.7%、13.3%、15.5%。

  上海冷冻水产品出口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上海本地生产可供出口的水产品比较少。

上海本地区生产的水产品数量少,市场供不应求,必然影响上海水产品出口的发展。

以1999年为便,上海27.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有1.8万吨,占总产量的12%。

大宗品种仍以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

由于近海资源衰退,优质水产品减少,导致可供出口的水产品数量减少。

二是上海水产品加工数量减少,档次不高。

上海水产加工技术具有一定的水平,主要是用以加工的原料短缺,目前加工出口的主要是来料加工从而使上海水产加工出口数量低下。

产品大都以初级加工品或基本以原料进入国际市场而且由于质量和包装等问题,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力。

三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当今世界争夺市场份额的加剧,使镀锡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上海水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压力。

区域经济集团和绿色贸易壁垒是西方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措施。

例如,1998年英国就借口病疫的问题,停止进口来自我国的观赏鱼达一年多时间。

四是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打击的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水产贸易的重要伙伴。

亚洲国家严重的经济衰退,市场萎缩,使进口水产品的需求减弱。

泰国、马来西亚、匪律宾等国严重的货币贬值,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整体国家水产价格有下降的趋势迫使我国水产出口企业以降价来促进出口,导致我国水产出口企业效益滑坡。

五是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恶性竞争。

在出口同一水产品时,各个久久经营企业常常竟相杀价,低价出口,损害了整个水产行业利益同时有损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上海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伙伴相对集中,外贸风险较大

  上海水产品进出口涉及国家和地区40个左右,但是,上海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以1998年为例,

(1)活鲜冷冻水产品外贸数量和金额中:

出口日本占51.3%、55.3%;

韩国占22.7%、17.9%;

美国占8.0%、4.9%;

我国台湾占5.4%、5.0%。

进口印度占30.8%、13.5%;

韩国占10.0%、4.3%;

日本占4.0%、8.5%;

美国占3.7%、4.6%;

新加坡占8.0%、1.8%;

俄罗斯占1.7%、3.75%。

(2)水产品加工外贸数量和金额中:

出口日本占49.1%、74.2%;

美国占23.9%、19.9%;

韩国占12.0%、1.6%。

进口日本占45.5%、30.1%。

(3)鱼粉外贸数量和金额中:

出口近几年没有进口秘鲁占76.8%、74.3%;

智利占13.5%、14.6%;

俄罗斯占6.3%、7.1%;

韩国占5.3%、0.6%。

因此,上海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贸易伙伴相对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印度、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进出口规模要占上海海关的95%以上。

向欧洲出口比重不大,品种少,如何开发欧洲出口市场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会给上海水产进出口贸易带来较大的风险。

例如,烤鳗是我国九十年代始至今形成的出口拳头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在日本,东南亚危机使日本经济发慌减慢,消费低落,去年日本国内烤鳗库存积压严重,使我国对日本烤鳗出口大减,有关企业效益大幅滑坡。

鱼粉进口集中在秘鲁、智利,两国鱼粉价格波动,将严重影响我国鱼粉的需求。

  (三)上海水产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上海每年大约进口1万吨鲜活水产品、5万吨冷冻水产品、1万吨冷冻小包装和罐装水产品进入各类市场进口水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目前上海有水产品批发20批发余家,以出租摊位收费为主,在税收、卫生、治安等方面很不规范,存在许多不协调现象,如经营场院混乱、信息不畅、欺行霸市盛行等;

从经营交易现状分析,交易方式原始、市场设备简陋、信息落后,无法与先进国家交易市场接轨,基本处于原始的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的对手交易;

市场管理立法滞后,现有的法规执法力度薄弱;

目前市场兴建与布局缺少规划等。

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上海水产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经管理水平很不相称,称这些弊端将阻碍水产品市场经营效益的提高,不利于发挥市场的价格功能、信息功能、服务功能,阻碍水产品流通渠道作用的发挥,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建立国际、国内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不利于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适应国际、国内水产品大流通的要求,有损于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加入WTO以后,使上海渔业承受的压力更加重。

  三、建议与对策

  1998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沿海发达地区要求壅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取到2010年在上海郊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渔业作为上海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

为此,上海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出口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一)正确定位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的发展方向

  上海的土地、劳动力的成本很高,这是水产生产发展的一个不利条件而上海的优势在于交通、市场、信息、资金、管理水平和科学与技术。

开展有效的水产品外贸,将有利于发挥上海的优势。

加快与世界渔业经济的融合,走水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上海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必将带动上海水产市场、加工和远洋渔业的发展,将使上海渔业跟上城市总体发展步伐。

同时,贴近上海发展都市型水产业的需要,为上海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战略保证。

一是要重视水产品进口的发展,充分满足上海市场需求,弥补上海水产品生产量和品种的不足。

二是要吸引国内外水产品的初级原料,重点开展代理出口的精深加工出口。

三是要以水产品外贸为导向,大力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开展出口创汇和进口替代。

四是要规范市场和完善法规,使上海水产品市场成为全国以至世界一流水产品交易市场。

五是要建立上海水产加工园区,攻克淡水鱼加工难关,把产量高而市场相对过剩的常规水产品的劣势变成加工出口优势。

  1、必须重视进口水产品对上海市场的作用

  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由于水产品生产受自然、地理、土地、劳动力等因素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不可能;

继续提高产量有难度。

注意到1997年香港水产品的消费总量达32.2万吨,人均消费水产品49.53公斤,香港水产品68%都来自于进口成。

上海水产品人均消费水平约30公斤,低于香港的消费水平。

但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入世后国外水产品的大量自由进入,进口水产品的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对比香港,将来上海的水产品市场,除了国内流通继续提供大量水产品外,有些品种在一定程度还将信赖进口。

  2、重点开展代理出口和来料加工出口

  根据上海的经济特点,直接把上海生产的水产品出口,将不是上海出口的强项,上海本地生产的水产品将主要用于上海市场的供应。

  因此,上海应该重点开展水产品代理出口和来料加工出口。

一方面以代理外地水产品的出口,服务于全国水产业;

另一方面主动吸引来自国内、国外的原料鱼,通过精细加工、超值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水产品的加工档次和产品质量,将具有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出口打入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

上海要打破渔业经济只注重生产、不注重贸易,特别是只注重内贸不注重外贸的局面。

上海企业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和信贷优势,发展贸易,搞活市场可以从事国与国之间的转口贸易。

例如,买断甲国的一种水产品,等待时机,直接转卖发运到乙国,成为名符其实的水产品国际贸易。

  3、以外贸为导向,大力调整渔业结构,开展出口创汇和进口替代

  渔业的出口创汇和进口替代,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上海水产品外贸的现状分析告诉我们,有些水产品有一定的出口创汇能力,是上海“创汇渔业”的基石因此,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力扶持水产加工的发展,使其有足够的加工生产能力,继续有各种海水产品加工供应市场和出口,特别要重视开发淡水鱼的加工利用要扶持发展可供出口的特色养殖业。

发展观赏鱼等部分适合上海生产的特种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的创汇能力。

  4、以法治理水产市场建设世界一流的水产批发交易市场

  我们借鉴日本等国规范水产品市场的经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机制和有效的行业管理体制。

为了适应上海水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特点,政府水产主管部门在宏观引导渔业生产的同时,重点抓市场的发展规划,合理市场布局;

制定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地方性法规;

建立起水产品市场检测体系、信息体系;

依法整顿和协调已有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确保水产品市场规范而健康地发展。

在此基础上,筹划建立一流的上海水产品交易市场,让市场真正成为直接开展水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媒介。

充分发挥大市场大流通的功能,用有效的市场机制来调节水产品生产,推进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上海水产品进出口发展对策

  1、上海必须组建发展上海综合性水产网

  水产品国际贸易在步入市场经济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生产、市场、进出口、消费、海关、工商及有关各方面没有形成水产行业网络体系,制约了上海水产品进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上海有关政府部门应重视建设综合性的水产网络,其中包含上海水产品久久主页,开发和建立水产品进出口信息体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作用向水产品外贸提供服务,及时发布国内外水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

各个相关单位和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和管理机构,通过网络的信息传递研究和掌握国际水产品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业方向,开拓国际市场供需见面、产销见面,便利开展水产品贸易。

通过电子商务,促进网络销售对水产业发展的增效作用通过网络沟通,加强管理和监督,促使上海水产品外贸健康而快速发展。

  2、大力扶持水产龙头企业的外贸工作

  支持发展一批有规模、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水产品龙头企业,在其从事外贸工作时,政府要有华侨政策,如税收、外贸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有利于其在进出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上海水产品龙头企业在水产品外贸方面应把握以下要点:

  

(1)上海龙头企业应利用上海口岸优势,进行外贸代理,争取外贸份额。

全国许多省、市经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表明连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上海口岸功能作用比较明显。

利用上海口岸优势,上海水产品龙头企业应加强各方的联络实行外贸代理,争取更多的水产品外贸份额,同时开展转关进出口贸易,通过铁路、海运、空运联运水产品进出口,以提高水产品外贸的经济效益。

  

(2)上海应重点开发淡水鱼的加工出口,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由于世界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各国都非常重视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国际市场上对水产加工品的需求正在上升。

如日本进口水产品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已打破了以往主要以鲜、冷冻水产品为进口对象的格局,逐渐增加了方便水产调制加工品的进口。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淡水产品占总产量的60%。

上海水产龙头企业不仅要率先在鱿鱼等远洋水产品加工方面有新的创新,而且重点要在淡水鱼加工方面要率先突破,利用四大家鱼的产量优势变成加工产品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优势,开发淡水产品深加工出口商品。

使淡水产品在加工品种、规格、质量、品味、包装等方面向国际水准靠拢,缩短与世界各国的差距。

如鱼糜制品、调味产品、烘烤产品、保健产品、休闲产品、美容产品、传统糟醉腌干产品等,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建立特种水产养殖出口基地。

充分发挥崇明、奉贤特种水产养殖的优势,组织有特色的中华绒螯蟹、鳗鱼、虾等特种水产品的出口,重振过去对虾“三A牌、申牌”的出口雄风。

  3、上海必须抓紧开发观赏鱼的出口贸易

  目前,世界观赏鱼贸易总金额每年高达3亿美元左右,世界观赏鱼市场之大值得我们重视。

同时注意到,北京加大观赏鱼基地的投入力度,建设现代设施扩大养殖面积,提高了观赏鱼出口创汇的整体功能。

1999年仅上半年观赏鱼出口3404.5万尾出口额360万美元,是上海观赏鱼出口创汇的3—4倍。

因此,观赏鱼产业及其出口贸易,必须引起重视。

  金鱼等观赏鱼是上海传统出口商品,现在上海直达欧洲和美国的航线、航班增多,更加便利上海观赏鱼的外贸出口。

然而目前上海观赏鱼出口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观赏鱼品种比较普通,精品不多,以金鱼为主,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

二是国际观赏鱼竞争激烈,日本出口档次较高的观赏鱼,而泰国、越南也在搞观赏鱼。

三是观赏鱼国内行业恶性竞争,互相倾轧。

在出口中竟相削价,肥水流进外商口袋,严重影响观赏鱼出口的积极性。

四是国外观赏鱼营销渠道不畅,一般都通过外商组织出口,利润的大头被外商赚去。

同时,观赏鱼国内消费疲软,实行大面积观赏鱼养殖是有风险的,对观赏鱼产业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盲目发展。

上海必须克服困难努力赶上去,把握国际观赏鱼发展潮流实行科研、生产、外贸联手,争取更多的出口份额。

  观赏鱼发展势头及其前景让我们意识到水产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上海应加大观赏鱼苗种的研究,充分利用科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