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337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docx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

初三化学中考研究

吴玲玲

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5.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特有的性质: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6.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7.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

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8.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

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

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中考题:

2010年: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

此题的做法是直接记住氧气具有助燃性,并注意区别可燃性和助燃性。

2.利用图2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

制取二氧化碳

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3所示(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

(2)E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

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此题的突破口是“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初中阶段只有H2O2和H2O,E是常见的建筑材料,是CaCO3,D是常见的碱,能反应生成CaCO3,所以是Ca(OH)2,F是CO2,G是CaO,H是盐酸,B是O2。

2009年中考题

4.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008年中考题

5.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自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6.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2007年中考题

7.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15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       。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

(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如何改进?

(可另增仪器)

              。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

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

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010年中考题:

1.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测定某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11 g,加入到盛

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

为56.6 g。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2009年中考题

2.将50gC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得到115g溶液。

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

(2)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

(3)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2008年中考题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祥云”火炬,内装燃料是液态丙烷。

常温下,丙烷气体通过的方法变为液态,灌装在火炬内。

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3H8+xO2

yCO2+zH2O,则x值为。

已知丙烷的热值为5.04×107J·kg一1,

完全燃烧0.05kg丙烷,放出的热量是J。

4.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

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0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07年中考题

5.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洁厕灵”是家庭除垢的好帮手,其成分中含有盐酸。

小明想测定

“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取“洁厕灵”样品20g,在实

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假设其他

物质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请计算“洁厕灵”中盐酸溶质的

质量分数。

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g

0

8

样品的pH

1

7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

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

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

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

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

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

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

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

2%~4.3%含碳量

0.03%~2%铜锌

合金铜锡

合金铅锡

合金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

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

钛和钛合金: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

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

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

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010年中考题:

1.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

(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

用pH试纸测定溶

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小明的实验

现象是。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2009年中考题

2.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

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锰>铁>铜;

猜想二:

铁>铜>锰;

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

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

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

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

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

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

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

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

请说明理由。

2008年中考题:

3.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

的四个实验。

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4.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北京奥运会用到多种材料。

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填序号)。

①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②使用纯羊毛和聚酯纤维制作“福娃,,

③使用新型钢材建造“鸟巢”④使用聚氟乙烯制造“水立方”外层膜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答出两条即可)。

2007年中考题

5.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知识点

一、常见的盐    定义:

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食盐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

(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小苏打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

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

(化学变化)

3、2Na H 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

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

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 + 酸 → 新盐 + 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注:

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常见沉淀:

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

生成气体:

H+与CO32- ;   NH4+与OH- 生成水:

H+与OH-

③反应实质:

离子结合成H2O:

H+与OH-

↑:

H+与CO32-;NH4+与OH-

↓:

Ag+与Cl-;CO32-      Ba2+ 与CO32-;SO42-

       Ca2+与CO32-  ……            

    Mg2+与OH-……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

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

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

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

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特殊离子鉴别:

H+     1、指示剂;2、活泼金属;3、金属氧化物;4、碱;5、某些盐:

CO32-盐

OH-    1、指示剂;2、非活泼金属;3、碱;4、某些盐:

Fe3+、Cu2+盐

Cl-       用Ag 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AgCl沉淀

SO42-  用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 BaSO4沉淀;或用HCl和BaCl2

CO32-    用HCl能产生使Ca (OH)2变浑浊的气体

Fe3+       用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      用OH-能生成蓝色沉淀

NH4+    用OH-能生成NH4OH,不稳定,分解出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Mg2+     用OH-  能生成白色沉淀

Ca2+      用CO32-  能生成白色沉淀

六、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

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

叶黄a、常用氮肥:

含N量使用注意事项

NH4HCO3     17.7%易分解,施用时深埋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      35%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NH4)2SO4    21.2%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        26.2%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O(NH2)2     46.7%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

NH3. H2O加水稀释后施用不稳定,易放出NH3↑

NaNO3

b、NH4+的检验

试剂:

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H2O

c、生物固氮: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    作用:

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