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141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x

河北省承德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承德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

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

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

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1.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B.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14分)

距离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

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

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

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

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

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

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

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

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

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

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

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

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

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

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

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

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打来电话了。

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

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

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

到了一家宾馆。

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

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

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亲家,都来了。

很亲热的声音。

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

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

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

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

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

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

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

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

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

哄孩子睡着不容易。

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

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

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

张婶流着泪点点头。

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

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5.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的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分别低于2015年的54.76期(份)和4.91期(份)。

(摘编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201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等联合其他部委共同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把全民阅读推向持续性和制度化;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起全民阅读倡议书,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于2016年12月27日印发,这是我国制定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

同时,《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也于2017年3月31日公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将有力地推动《公共图书馆法》尽早出台。

(摘编自杜春芳《我国全民阅读的策略研究》)

材料三:

中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

但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

根据文化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有7.89亿册(件),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

但相较于奇缺的图书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的人却更少。

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

而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

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摘编自《中国人阅读现状:

有书也不看》,2014年2月7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全民阅读只有落实到每个家庭,才是真正的全民阅读。

”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王余光对于推进全民阅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近几年,我到过不少基层单位,也看到了当前取得的很多成绩,但如果没有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人身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就只是一句空话。

王余光向大家推荐了苏州图书馆的做法:

“苏州图书馆在2011年启动‘悦读宝贝计划’,该计划免费为0—3岁婴幼儿发放‘阅读大礼包’,礼包里包括婴幼儿读物、《亲子阅读》指导书、‘阅读测量尺’等,为家长提供阅读指导服务,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在阅读中受益。

(摘编自《全民阅读:

深入人心如火如荼》,2017年1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中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研究发现,纸质图书仍受到一半多读者的青睐。

B.根据材料一可知,手机阅读率增长迅速,远远超过国民综合阅读增长率。

在当今社会,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常态。

C.最受手机阅读接触者欢迎的电子书类型中,“文学经典”仅次于“都市言情”。

可见,提倡手机阅读是推进全民阅读的最有效途径。

D.数据显示,2016年的综合阅读率为79.9%。

这意味着有20.1%的人拒绝任何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图书、期刊、报纸、手机、网络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国国民对图书的阅读已逐渐形成习惯,与我国政府对全民阅读的持续关注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有很最重要的关系。

B.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全民阅读的现状,其余的三则材料则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了如何推进全民阅读的策略。

C.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只有4.65本;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降低纸质图书的售价,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书,以此推进全民阅读。

D.相较于美英日等国,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十分匮乏,图书馆藏书的流通率也很低,这些都说明中国人读书现状堪忧。

E.只要抓住每个家庭中的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能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9.怎样才能有效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

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

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

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

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

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

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

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

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

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上曰:

“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

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

”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

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尝谓:

“变法不如守法。

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

”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

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

子孚青,进士,官编修。

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

古代九畿之一。

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

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B.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C.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D.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

亦称庶常。

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三法司:

中国旧制三个司法机关的合称,在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C.服阙:

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

期间一律不得为官,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D.庐墓:

庐墓的意思是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

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B.李天馥为官清明。

他性情严厉,不徇私情,拒绝一切馈赠贿赂,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

C.李天馥非常爱惜人才,也善于发现人才。

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

D.李天馥爱护百姓。

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倦夜①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

【注】①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②徂(cú):

过去;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竹凉侵卧内”暗示诗人宅旁有竹林,“绿竹助秋声”,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生凉,引出后文的秋景。

B.“野月满庭隅”描绘出一副郊野茫茫、秋空明净的村居月夜图,也使人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和遥远。

C.“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是写月亮西沉,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芒,竹林旁栖宿的鸟儿已然睡醒,互相呼唤着准备起飞,来迎接新的一天。

D.“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两句含蓄的暗示了诗人失眠的原因,传达了忧愤的心情。

E.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由远及近,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正是“情中之景”。

15.本诗题目是“倦夜”,诗歌正文却无一字提到“倦”,诗人是怎样体现“倦”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①吾所以为此者,。

②《诗》三百篇,。

③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错误经常发生。

②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十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情况。

⑤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官方交往的决定。

⑥孝心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凊的本质,出自孝心。

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母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A.②③⑥B.①④⑤C.①②⑥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奠定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B.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了奶奶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

C.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D.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烦请你把我的这篇大作斧正一下。

B.明日是我的18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

“叨光!

叨光!

D.我起身与舅舅告别,舅舅送我到大门口说:

“实在对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主要负责传递兴奋的信息。

多巴胺的释放会让我们感到快乐,__①__。

研究表明,人们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__②___,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持续走高。

如果玩网络游戏成瘾,__③___,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法官从那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定会专心办案,效率也就会提高。

办案效率提高了,审案也必定会更加公正。

审判更加公正了,人民群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对法院工作的认可度相应提高。

因此,司法改革要成功,我们只能从解放法官入手。

①法官从那些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一定就会专心办案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

④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⑤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钱钟书)

⑥打铁还需自身硬。

(重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D【A表达出民族存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样一种担当精神;B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C表达的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D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

2.B【A应是“中国人的”,“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C因果倒置;D表述绝对化】

3.D【A偷换概念“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B表述范围不当,“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C是“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

4、(3分)A(B“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C“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D“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

5、(5分)①疼爱儿子。

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

②勤劳。

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③节俭。

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④讲礼数。

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