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265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docx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理

一、概论

信息系统学科基本术语:

信息、系统、管理的概念

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

1.数据:

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例如文字、数字、图形、曲线等。

2.信息:

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信息是数据的解释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的一些数据,是进行决策的一些依据。

例如报表、图纸等信息。

3.信息的生命周期

信息思念生命周期由提出要求、获得信息、提供服务、退出使用四个阶段组成。

处理信息的方法:

1寻找

2收集

3加工

4分析

5传输

6存储

信息的产生过程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狭义的理解:

信息就是一种消息、资料或数据

信息广义的理解: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以“第四态”存在的

信息的类型及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有各种属性。

对信息的分类直接影响信息管理的开发。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1事实性:

是指信息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实导致决策失误。

2等级性:

由于管理级别的不同,所需信息也分为不同级别

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

对于不同级别的信息,其途径决定其精确性,相关性,要求程度不同。

高层战略级多来源于外部,非正式信息多,估计性大,相关信息多

 

中层战术策略级多来源于内部,正式信息多,精确性大

 

基层业务活动执行级

管理决策层次图

3可压缩性:

是对信息进行综合和概括,而不是改变信息的本质,根据需求选择必需的信息,省略不必要的信息。

4共享性:

指信息的非零和性。

5扩散性:

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若没有很好的保密手段,就不能保护用户使用系统的积极性,造成系统的失败。

6增殖性:

由于某种目的的信息,随时间的推移价值耗尽,但对另一目的可能又显示新的用途。

7不完整性:

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不可能全部得到,往往也没有必要收集全部信息,只能根据需要收集应该书,不能不分主次。

8滞后性:

数据到信息再到决策,最后得到结果,它们在时间上关系如下:

△t1△t2△t3

t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

本篇主要内容:

管理、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方法、战略规划与项目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等。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文档和图表工具。

第一章概论

本篇主要内容:

有关管理、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基础知识

本节主要介绍有关管理、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管理的定义及基本职能;

数据与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生命周期和基本属性;

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系统工程的定义、方法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management)

●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就是指导下属人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之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最好的完成交给他们的工作任务

●管理就是要别人替你把工作做好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更一般的概念:

管理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活动作用于管理对象,更好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使之适应外部环境,以实现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2、管理的职能

◆有人认为管理的职能就是计划、控制

◆有人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

◆有人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

◆管理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法约尔认为: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还有人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教育与鼓励

◎计划是对未来目标的思考与规划。

计划包括资料搜集、资料分析、进行预测、提出备选方案、进行决策等步骤。

按照计划涉及的时间可将计划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组织是指合理地使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协调各工作环节,以保证计划的实现。

◎指挥是只为了完成组织计划和目标,组织应有统一的领导。

应善于用人,人尽其才,安排好各级领导以保证实现组织的目标。

◎控制是指按照组织系统活动的实际进行情况与原定计划要求不断地进行检查和比较,发现问题即使进行纠正,以保证组织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协调是指在计划执行中发生问题时,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沟通,达成共识,进行调节,以保证组织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协调分为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

纵向协调是指上下级之间的协调。

横向协议是指同级个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二、信息

信息、材料、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三大资源。

1、数据与信息

数据:

记录下来而且可以鉴别的符号

信息:

是对数据的解释

■信息论的创始人之一的维纳(N.Wiener)对"信息"的定义是: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

有人认为: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它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还有人认为: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加工的结果,对接收有用”。

在我国,直到1979年出版的《词海》中尚未收录“信息”一词,1982年的增补本才将该词收入书中,其解释是“音讯;消息”。

目前,人们认为“信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地解释,信息就是一种消息、资料或数据。

广义地解释,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便属性,是物质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

2、信息的生命周期和基本属性

信息的生命周期由提出问题、获得信息、提供服务、退出使用四个阶段组成。

人们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希望得到有关的信息;人们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收集、加工分析、传输、存储满足要求的信息;用所得到的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为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服务;经过使用或一段时间后,该信息退出此次使用周期。

但这一信息可能成为下次或其他人的工作需要的信息,进入下一个信息周期。

信息具有事实性、等级性、可压缩性、共享性、转换性等特点。

事实性是指信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

避免因信息不实,导致决策失误。

等级性是指由于管理级别的不同,所需信息也分为不同的级别。

对于不同级别的信息,其来源途径、精确性、相关性等方面的程度都有所不同。

可压缩性是指对信息的非零和性。

物质交换是零和性的。

转换性是经过积累、加工可以增值,信息可以与物质和能源进行相互转换。

三、系统

1.系统的基本概念

对于系统(System),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

“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的结合的一个整体。

也有人认为:

“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Elements)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

一般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系统的分类:

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

物理系统

生物系统

人类社会及宇宙

2按系统的抽象程度

概念系统

逻辑系统

物理系统

3按系统与外界的关系

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4按系统功能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教育系统

军事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等等

5其它分类等等

系统的特点

①层次性:

是指系统本身既从属于包含它的一个更大的系统,同时又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

②集合性:

是指系统由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

一个元素不能构成系统。

③相关性:

是指系统各元素和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

④目的性:

是指每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

⑤适应性:

是指系统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

⑥整体性:

是指系统元素于部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局部从全局,追求系统最优。

四、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SystemEngineering)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采用系统思想方法,借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方法,研究系统的组织建立和管理,使局部与整体、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以实现系统目标综合最优。

公式表达:

系统工程=传统工程+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应用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本节主要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信息系统(MIS)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它具有预测、控制和决策功能,将电子数据处理与经济管理模式的仿真、优化结合起来,主要是向各级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及MIS的发展史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单机数据处理阶段(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3.网络处理阶段(70年代初期至今)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按照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可分为业务信息系统(Operation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OIS)或事务处理信息系统(TransactionProcessingSystem,简称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

⑵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处理事物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

⑶按照行政级别划分。

四、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业务部门的要求和配合

3、一定的管理水平

4、一支系统开发和系统维修队伍

5、一定的资金保证

五、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六、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决策支持系统(DSS)

2.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4.专家系统(ES)

5.Internet、电子商务与网络化MIS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方法和项目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式主要有:

独立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开发方式。

一、独立开发

独立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修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

如大学研究所等单位。

优点:

开发费用少,实现开发后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要,且满意度较高,最为方便的是系统维修工作。

缺点:

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且由于开发人员是临时从所属各单位抽调出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这些人员在原部门还有其他工作,所以,精力有限,容易造成系统开发时间长,系统整体优化较弱,开发人员调动后,系统维修工作没有保证的情况。

二、委托开发

委托开发方式适用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

优点:

省时、省事,开发的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

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此种开发方式需要使用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论证工作,开发过程种需要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协调和检查。

三、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

双方共享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性质的开发工作。

优点:

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

双方在合作种沟通易出现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

四、购买现成软件

目前,软件的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批专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批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优点:

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

通用软件的专用性较差,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根据用户的要求做软件改善和接口工作等二次开发工作。

(此处有《MIS开发方式的比较》表)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很多,但可以归纳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这两种方法。

一、生命周期法(LifeCycleMethod)

⑴定义

又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StructureSystemAnalysis,简称SSA)和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SystemDesign,简称SSD)组合而成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⑵简介

生命周期法是60年代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且比较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等阶段。

应用系统过程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任务要求,使用一定的图表工具,完成规定的文档,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结构化的思想是把系统功能视为一个大的模块,根据系统分析设计的要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模块分解或组合工作。

⑶特点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如下:

①建立用户第一的观点。

②严格划分工作阶段。

③工作文件标准化、规范化。

④使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模块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原型法(PrototypingMethod)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要,利用系统快速生成工具,建立一个系统模块,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将模块不断完善,最终实现用户的需求的快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利用原型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

系统功能分析(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生成、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等阶段。

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生成设计阶段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描述,在获取一组基本需求定义后,利用系统自动生成应用系统,快速地建立起一个目标应用系统的最初版本(原型演示版本),并把它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修改补充(或扩充)意见,再进行新版本的开发。

反复这个过程,不断地对应用需求进行细化和扩充,直到用户满意为止,经过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最后得到用户需求的应用系统。

三、综合法

综合法是将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二者结合使用,采用生命周期法的设计思想,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的时候采用原型法做出原始模型,与用户反复交流,达成共识后,继续按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详细设计及系统实施与转换、系统维修与评价等阶段的工作。

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1.项目的定义

项目是一种组织单位,其中包括在固定预算以及固定时间内,为了达到某一明确的最终目的而组合再一起的一组资源。

每个项目只能进行一次,它有具体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最后交付的结果。

2.项目的特征

作为一个项目要有以下特征:

项目及任务要有明确具体的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具有严格定义的最终目标。

每项任务只执行一次,计划包括成本、资源和时间,可产生具体的结果。

3.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任务、资源和成本进行计划、控制以及管理的过程。

项目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一定预算内达到即定的最终明确目标,同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

4.项目管理的不同方式

项目管理在管理"系统"的时候,要研究项目的管理的科学性,注重使用时间表、图表、预算以及控制的技术手段;在管理"人"的时候,要研究项目管理的艺术性,注重解决与项目有关的人的问题。

5.项目管理的周期

项目管理的周期由周期项目的确定、项目的组织、项目的控制、4个环节构成。

(图)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长期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组织的发展目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计划、资源投入、开发方式预方法、组织机构的保证、决策与约束、效益分析等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目的管理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准备

■系统调查及可行性分析

■系统分析(逻辑设计)

■系统设计(物理设计)

■系统实施与转换

■系统维护与评价

第一节系统开发准备

系统开发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系统开发要求的提出、成立系统开发小组、制订系统开发计划等工作。

一、提出开发要求

要求有正式的立项报告。

二、成立开发小组

要求"一把手挂帅"。

三、制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计划

第二节系统调查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1.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现行系统概况

(2)组织机构

(3)业务流程

(4)报表、数据处理

(5)问题

(6)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7)其他

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有资料法、观察法、会议讨论法、个人访谈法、表格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具体如下:

资料法

观察法

会议讨论法

个人访谈法

表格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

3.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事先作好准备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及时分析、归纳、总结

二、调查中使用的图表工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系统调查工作,可以使用如下图表辅助调查:

(1)组织结构图

(2)平面图

(3)调查统计表

(4)现行系统概况图

三、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Analysis)也称可行性研究,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并得出新系统的开发工作可行、不可行、暂缓、追加投资、分步实施等方案和结论,最后完成可行性报告,供领导进行决策。

如果可行性报告得到批准,则转入系统分析阶段,否则停止或重新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

必要性

可能性

可行性报告主要包括--

第三节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又称逻辑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要求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建立一个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由系统数据流程、概况表、数据字典、处理逻辑表达式及有关说明组成。

最后要完成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逻辑设计说明书)。

系统逻辑模型就像在根据需要建设一座学校前,按照学校教育的层次(初等、中等、高等)、规模、投资、地理环境、技术水平等条件的要求和约束,先由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保证学校建成后的各种功能得以实现,之后才能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一样。

如果在设计中出现的缺陷,要在施工中改造或在建成后进行弥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造成浪费。

所以在系统设计阶段要做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工作,避免新系统在功能上存在先天不足或缺陷。

因为新系统模型是建立在现行系统的分析及要求的基础上的,所以,系统调查工作要进行得深入、细致、全面。

用户可以对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意见,双方经过讨论、修改、最后达成共识,并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系统逻辑设计说明书),经有关领导审批通过之后,转入系统设计(又称系统物理设计)阶段。

一、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出新系统的主功能、系统与处部环境间的输入输出、系统内部的处理、数据传送、数据存储等情况。

它的绘制依据是现行系统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图。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如图所示。

绘制数据流程图的步骤如下:

绘制数据流程图的TOP图

(1)绘制数据流程图的一级细化图

(2)根据需要绘制数据流程图的二级或多级细化图或某个处理模块的二级或多级细化图

(3)初步确定可以采用计算机处理的子系统或处理模块、数据文件等

(4)与用户反复讨论、修改,直至取得较为一致的见解

二、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也是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数据流程图的一个补充,可以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aboutData)

数据字典主要有数据卡片、数据结构卡片、数据存储卡片、数据流卡片、数据处理功能卡片组成。

数据字典的使用与管理

1)按各种要求列表

可以根据数据字典,把所有数据元素、数据结构、处理逻辑、外部实体,按一定的顺序全部列出,保证系统设计时不会遗漏。

2)相互参照,便于系统修改

与数据流图相互参照。

3)由描述内容检索名称

查找数据项可按照内容查找。

4)一致性检验和完整性检验

数据流的流向

数据存储的输入和输出

处理逻辑与输入的数据元素是否相匹配

数据元素是否有遗漏。

数据字典中,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描述各个处理功能的细节。

用小说明来完成。

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一个基本处理都必须有一个基本说明。

用结构化的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三种形式化的方式编写基本说明(小说明)。

三、其他几种系统分析工具

除了设计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作为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外,还有数据立即存取图(DataImmediate-AccessDiagram)、结构化英语(StructuredEnglish)、决策树(DecisionTree)、判定表(DecisionTable)等,可以辅助进行系统分析。

1.数据立即存取图(DataImmediate-AccessDiagram)

是建立数据文件、数据库和查询对话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2.结构化英语(StructuredEnglish)

是用二叉树图形来表示处理、判断逻辑的一种依据。

3.决策树(DecisionTree)

是一种表示处理、判断逻辑的规范化语言。

4.判定表(DecisionTable)

是采用表格方式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

四、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逻辑设计说明书)是系统分析设计阶段的成果。

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系统概述、系统需求、新系统目标与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运行环境、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一步的开发费用与时间安排、新系统的验收标准与培训计划、其他有关要说明的问题等等。

第四节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又称系统物理设计。

系统设计要根据系统分析报告中的系统逻辑模型,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各种具体设计,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一、系统设计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设计人员必须遵守共同的设计原则,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各项指标(系统可变性、可靠性、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性等)

1.系统的工作效率

2.系统的可靠性

3.系统的工作质量

4.系统的工作效率

5.系统的经济性

上述五个指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将指标按重要性程序排序,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